ericpi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bebe7de4c08d2c399d752d9b8a8cff2e

2020年美國大選合法選民有2億3千多萬人,此次總投票人數為1億5千多萬人,投票率高達66.4%,創下120年以來新高,拜登獲得7,900多萬張選票,占50.8%;川普獲得7,300多萬張選票,占47.5%,二人相差3.3%

拜登在此次大選中成功將2016年川普獲勝的紅州,如密歇根、威斯康辛、賓州、亞利桑那、喬治亞等州翻藍,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勝選,川普則以232張選舉人票落敗。2016年希拉蕊普選票比川普多出近300萬張,但這次川普在選舉人票方面卻以232張飲恨,敗給拜登的306張。

拜登及民主黨並未大贏

選前民調估計,拜登將以10%領先川普獲勝,選戰將出現「藍潮」,使民主黨奪回參議院,並擴大在眾議院的多數,從而使民主黨完全執政。結果「藍潮」並未出現,參議院也未落入民主黨之手,目前因喬治亞州兩黨參議員候選人得票均未過半,而需於2021年1月5日重選,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席位仍以50席領先民主黨的48席。而民主黨在眾議院反而丟了6席,從232席下降到226席;而共和黨則多獲12席,從197席增加到209席。

儘管川普執政四年來乏善可陳,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無能,導致美國確診病例逾千萬,死亡人數超過25.7萬,均為全球第一。但今年大選他仍然在農村、中下層、低學歷白人中擁有龐大鐵票,甚至在非裔和拉丁裔選民方面也頗有斬獲,最終雖然落敗,成為自小布希以來沒能連任的另一位總統,但他獲得超過7,300萬張選票(比2016年多約800萬),使他與拜登同為美國有史以來得票最多的總統候選人,應該可以說雖敗猶榮。

川普儘管在普選票方面落後拜登近600萬,但在決定這場選舉勝負的5、6個搖擺州的差距,有的甚至不到一個百分點,選舉人票贏者通吃的規定讓拜登險勝。

20201126155138

大選已使美國分裂為二

拜登把這次的大選界定為「為美國的靈魂而戰」。11月7日,拜登在贏得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使其選舉人票總數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之後,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講話。

拜登說,他雖然以民主黨的身分競選,但是會當所有美國人的總統,會代表那些支持他的人,也會代表那些不支持他的人。他呼籲讓美國歷史上這個嚴峻的妖魔化時代從此結束。拜登保證他會成為一個不為分裂,但求團結的總統。他不會區分紅州(共和黨執政的州)和藍州(民主黨執政的州),而是合眾國家州(Not Red State, Not Blue State, But United States)。他還對川普的支持者說:讓我們給彼此一個機會。是時候放下那些刺耳的言辭了,讓局勢降溫。要取得進展,我們必須停止把我們的對手當作敵人。我們不是敵人。我們是美國人。

拜登承諾,他將全心全意地工作,以贏得全體人民的信任。因為人民才是美國的意義所在,而這也是美國政府的宗旨。拜登說,他競選總統是為了修復美國的靈魂,重建國家的脊樑—中產階級。讓美國再次受到世界的尊重,讓人民在國內團結一致。拜登認為,競選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治癒美國的時候。拜登說:「我們可以決定不合作,也可以決定合作。他相信,這是美國人民授權的一部分。他們希望我們合作,這就是我要做的選擇」。他呼籲國會,無論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和他一起做出這個選擇。

此時此刻,拜登最需要合作的人非川普莫屬。但是,川普決定不合作。他在選前一再宣稱「除非舞弊,否則他一定會贏」, 由於川普在選前三周舉辦了45場的大型造勢大會,川普一天跑好幾場集會,激起他基本盤投票的熱情。川普的選民大都親自前往投票,而民主黨選民則選擇郵寄投票。據估計,在郵寄投票方面,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選民大約是3比1。因此在11月3日當天,計票結果川普曾一度領先。但隨著大批郵寄選票的到來,拜登迅速翻盤,最後勝出。

川普認為數以幾千萬計的選票郵寄大大增加了舞弊機會。而且,由於幾個搖擺州的勝負差距極小,因此他發動了12個選舉訴訟,要求重新點票,想借此翻盤,但他所採取的法律行動均以失敗告終。只有喬治亞重新計票,但結果並未翻盤。

11月23日,川普終於在推特表示「為了國家的最大利益,我指示總務署長墨菲和團隊著手開始進行協議的工作,做該做的事,並告訴我的團隊也要這麼做。」川普並未承認敗選,還提到「我們的戰鬥仍會持續下去,我相信我們會獲勝。」當天下午,總務署致函拜登,告知川普政府已經做好準備,將啟動交接程序。

看來美國和平轉移政權的事已無懸念,但川普支持者是否準備好接受拜登,撫平心中的怨氣,成了拜登必須面對的難題。

美民主體制難以迅速恢復

經過這場總統大選,美國民主體制不可能迅速恢復。過去10年,尤其是最近4年,專家學者們都見證了美國民主體制的素質逐漸衰落。這種衰落源於黨派對立和種族分化日益加深,而川普過去四年更利用這種分裂作為他的政治基礎。

川普對美國民主體制的規範及制度所造成的嚴重破壞,遠超過其他44位前任總統。他不斷地散發謊言和錯誤的資訊;無情地攻擊媒體、法庭、公職人員和政治反對派;他極力要求軍人、情報機構和聯邦執法人員對他個人宣誓效忠;濫用總統權力謀取政治和財政好處,以及支持右翼種族主義極端分子,這些劣跡都是史無前例的。

世界上尤其是美國許多人對於一個民粹煽動家,居然能夠成為有史以來獲得最多選票的總統候選人這一事實,感到震驚。學者、分析家和外國外交家很難理解為何處理疫情如此糟糕的候選人,居然與拜登獲得的普選票只差3個百分點。

拜登的勝選本身,並不能治癒最近幾年來川普對美國民主體制所造成的嚴重創傷。在一個兩黨政治的制度下,需要兩黨降低政治極端化,並修復民主規範。在過去四年,由於川普篡奪了共和黨,使得它逐漸喪失了對這些規範的重視。更不幸的是,2020年大選儘管川普落敗了,但共和黨並沒有輸。共和黨可能尚可維持參議院些微的多數,並且在眾議院多獲12個席次,結果遠勝預期。因此,川普主義不會隨著川普的下台而消失。

20201126155156

拜登能讓美國治癒分裂?

拜登在勝選演講的最後指出:「美國一直被轉捩點所塑造—那些關於我們是誰和我們想成為什麼人的艱難決定的時刻」。他說,美國在歷史上遇到多次危機,1860年林肯當選,捍衛了國家統一;1932年小羅斯福當選,實施了「新政」,遏制了大蕭條;1960年甘迺迪當選,開拓了「新邊疆」;2008年歐巴馬當選,說服了我們「有志者事竟成」,2020年我當選,志在讓美國人結束黨爭,真誠合作。他又說「合作是選擇,是決定。只有合作,美國人民才能捍衛自己的民主,拋棄對未來的失望,守住自己的靈魂。」

拜登認為,美國再次站在轉捩點上,他堅決相信「我們有機會戰勝絕望,建立一個繁榮而有目標的國家。我們能做到。我知道我們可以。」是否如此,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3660dbc4109ef0a02f9cf9539988b397

2016年起,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外國勢力的干預,兩岸關係陷入風雨飄盪中,2020年以來的台海情勢愈加詭譎難測。不過,五年前的「馬習會」體現了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如果民進黨當局能認知「馬習會」的價值,回頭是岸,承認「九二共識」,則兩岸關係將有機會撥雲見日,譜出歷史的光明篇章。

基本上,「馬習會」存在四個重大啟示:

中國人有解決問題的智慧

2008年,兩岸關係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機遇期,可是2014年後兩岸關係又出現逆流,尤其兩岸雖已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交流出現豐碩成果,但是政治關係卻仍存在瓶頸,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的進程有待突破。

2015年舉辦的兩岸領導人會面,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這一頁代表的是,兩岸以行動向世人表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來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共同為和平穩定、發展繁榮做出貢獻。

在當今外國勢力想要抑制中華民族崛起,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台獨勢力在台海興風作浪之際,兩岸中國人更應發揮「馬習會」的政治智慧,攜手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化。

20201126155022

抉擇兩岸正確方向的機會

過去70年間,兩岸關係曾經面臨軍事對峙、政治衝突,兩岸同胞經歷了生死存亡的威脅,但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姊妹,更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因此共同在1980年代衝開兩岸封鎖的大門,在2008年後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台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關係成果豐碩。

兩岸必須要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成果不會得而復失,讓兩岸人民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子孫後代共享美好的未來。想要達到與維護這個目標,兩岸關係就必須走在正確的方向與道路上。所以當2014年的台灣逐漸走向兩岸關係歧途之際,「馬習會」發出明確的信號,告訴兩岸同胞,做出正確抉擇才是對台灣、對兩岸利益最大化的不二法門。

如今,台灣在台獨勢力及外國勢力的挑撥下,竟與兩岸關係的正確方向與道路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罔顧台灣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幸福快樂生活,甘願作外國沒落強權壓抑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如果想要改變當前的危險處境,「馬習會」的經驗告訴我們,回到「九二共識」正途上,一切困境都有可能解套。

國民黨可贏得歷史地位

國民黨由於堅持「九二共識」,因此2008年以高票重新站起來,更順利與大陸合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台灣民眾爭取到經濟社會層面的成果與權益。

現雖遭到民進黨壓迫,但不應隨波逐流、迷失自己,而應理直氣壯地依據黨章、政綱,迷途知返、撥亂反正,重拾兩岸關係的話語權,才能夠獲得台灣民眾的支持、兩岸同胞的尊敬。誠如2015年的「馬習會」,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才能與大陸開創兩岸關係歷史的新紀元。

「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國民黨如想繼續鞏固自己的兩岸歷史地位,不但不應質疑「九二共識」,更應大力宣揚「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好處,重新贏得台灣人民的支持,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民進黨可以走回正確道路

民進黨當局不顧時代趨勢,恣意採取了聯美反華、文化台獨、以疫謀獨等,遂行自己政治利益的行為,是不會得到兩岸民心的。因為台獨既違背台灣民眾對傳統中華文化的普遍認知,更抹煞了他們追求兩岸共創美好生活的大好機會。因此,民進黨當局應該回到「九二共識」的正途上,以人民的幸福為念,再度開展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兩岸光明道路。其實,「九二共識」的內容很簡單,就是1992年香港會談時,針對「一個中國」議題,由台灣海基會提出方案,與大陸海協會互動後,雙方共同採用的詞句,其中主要包含「謀求國家統一」、「堅持一個中國」。

進而言之,「九二共識」是兩岸歷經衝突磨難,雙方好不容易在求同存異下建立的兩岸和平基礎,絕不可以輕言放棄。

總之,國民黨應繼續堅持「九二共識」,民進黨當局應「回頭是岸」,依據台灣有關「一個中國」的兩岸定位,處理兩岸事務,這才是對歷史負責的擔當,對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繁榮做出貢獻,讓兩岸共同譜出歷史光明的新篇章。

(作者係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f55c179ea9fc74d83cf3c0ebfc4dbc7a

美國總統大選歹戲拖棚,民進黨與台灣川粉一方面否認押寶說,另一方面卻又不肯接受川普敗選,實在是矛盾至極。殊不知川普倒台,對於推動「蔡習會」卻是一個寶貴的機遇,一個創造兩岸對話的機會。連蔡英文本人都說:「蔡習會蠻誘惑人的!」

拜登上台後,想必會有一番新氣象。過去,川蔡是命運共同體,川普敗選,蔡英文失去了川普的支持,除了壓制不了民進黨如狼似虎的派系鬥爭,也無法完全掌握接班人,必然提前產生跛腳效應。

擅長採取多邊主義的拜登政府,「遏中」大戰略想必不同於川普的「敵中」,蔡英文政府對外還能夠繼續搞兩岸敵對嗎?對內還能扼殺言論自由嗎?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團應該認清「拜登新秩序」,台美關係將不會被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所壟斷,台美軍方利益將不會再深化,繼續「敵中路線」是行不通的。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是不可能有對話與善意的。

川普政府與中國大陸脫鉤,企圖分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已經被證明是失敗了,拜登新政將不會重走老路並重蹈覆轍,蔡英文應該要認清楚,也要認真學一學馬英九,趁著自己現在的民調還不差,應該主動推動「蔡習會」,這也符合拜登多邊主義的遊戲規則,否則台灣依然只能是美國的一枚棋子,而且還是一枚被動、隨時可丟可棄的棋子。

何況,蔡英文也不是沒有髮夾彎過,只要願意「髮夾彎」,接受「九二共識」並完成「蔡習會」,在政治生涯上極可能會有「第二春」。事實上,蔡英文提前跛腳,民進黨勢必掀起鬥爭,對台灣也不會是一件好事。

川普時代,蔡英文是「敵中急先鋒」;拜登新秩序,蔡英文或許可以是「親美和中大使」,唯有如此,蔡英文不僅不會提前跛腳,還能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擁有主動性與話語權。推動「蔡習會」應該是蔡英文現階段的重要課題與工作。

「蔡習會」可能嗎?別忘了,蔡英文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政治與權力就像球一樣是圓的,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不能成真!

「敵中」的川普連任失敗了,精明的蔡英文難道還要走川普的「敵中失敗路線」?國共兩黨的「馬習會」較多的是象徵意義,民共兩黨的蔡習會除了象徵意義外,應該會有更多的實質效果。這不是蔡英文所期待的嗎?

(作者係資深國會幕僚)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f7a5e23a3e43be558567a118ff028634

10月24日,陸委會前副主委趙建民根據八項指標表示,兩岸關係已進入「準戰爭」狀態,兩岸應該首重避險,否則「中華民國主權從地表消失」不是不可能的事。趙建民從八項指標評斷,當前兩岸關係是40年來最嚴峻時刻。

八項指標為(1)國防部開始動員後備力量。(2)台海中線原是兩岸休戰的默契,現在共軍頻頻越線,代表休戰默契已不存在。(3)大陸對台發言日趨激烈,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日前就說,若台獨挾洋自重,台海將「地動山搖」。(4)大陸修改國防法,新增發展利益受到威脅也是開戰條件之一。(5)大陸頒布「港版國安法」。(6)兩岸軍備競賽。(7)蔡政府主動推進兩岸經濟脫鉤。(8)我方增加對兩岸往來的管制。

淡江大學陸研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說,兩岸現在缺乏溝通管道,連智庫也幾乎沒有來往,隨便一個動作,雙方都會朝負面解讀。此外,美國總統大選也催化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每下愈況,將來中美之戰可能就在台灣的土地上開打。這似乎是在說:台灣將替美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但這有什麼意義?台灣打這場戰爭又有多少勝算?

軍備老舊導致悲劇頻傳

10月29日,一架F-5E戰機失事,新婚甫一年,並育有一女的飛行官朱冠甍上尉殉職。朱媽媽說,兒子曾經告訴她:機齡40年的F-5E早晚要出問題,她情緒崩潰,哭喊著:「飛機老舊,零件你們不會換嗎?你們會冒生命危險開嗎?可憐的是我兒子的孩子和老婆!」

從香港「反修例」暴亂,蔡英文不斷跟中共叫板以來,為因應兩岸間緊張升高的形勢,國軍不得不加強演練備戰,而裝備老舊的問題就隨著失事案件的增加暴露在國人面前。

1月2日,空軍一架黑鷹直升機在新北和坪林交界的山區墜毀,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八名官兵殉難;在7月初的漢光演習中,陸戰隊操舟預演在左營桃子園海灘翻覆,舟上士兵三人殉難;接著又有一架戰搜直升機在新竹軍機場墜毀,正、副駕駛二人殉職。10月上旬一輛隸屬國防部的M41戰車又在小金門翻覆,車長林凱強殉職。再加上飛官朱冠甍及蔣正志,殉職官兵已經多達16人。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美國不是已經表明要把台灣裝扮成一隻獅子也不敢吞吃的「豪豬」嗎?川普上台後,前後9度允諾對台軍售,要賣給台灣形形色色的武器,總金額高達6,200億新台幣,而且是任由美方標定,「一口價」,沒有講價空間,蔡政府也逆來順受,一律表示「非常歡迎」。現在兩岸已搞成「準戰爭」狀態,國軍的裝備怎麼還沒有改善?台灣拿這樣的裝備,能夠跟老共打「城鎮戰」嗎?

台灣的「凱子軍購」

美國政治的主導力量,是軍事、工業、國會「三合一」的「複合體」(military-industry-congress complex),美國的波音、雷神、格魯曼、通用電力、洛克希德馬丁等五大軍火商都是民營的,白宮和五角大廈的高官退休後,主要出路就是當軍火掮客,推銷武器。

商人出身的川普看到蔡政府心甘情願地樂意當「凱子」,當然趁機把許多「堪用品」或「廢品」級的武品,以天價賣給台灣。他上台後不久,美國即宣布將軍售66架F-16V戰機給台灣,平均一架要價37.8億。賣給台灣舊型的F-16V,每架價格竟然比F-35A貴14億!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連任就職典禮當天,川普又送來一份「總統賀禮」,要她買下18枚MK-48型重型魚雷,價碼比三年前貴一倍,蔡英文也甘之如飴地「照單全收」。

7月9日,美國安全合作局發布對台出售總額182億元的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案,台灣國防部長、空軍司令在事前都不知情,而是由美方直接要求空軍防空指揮部以「作業維持費」名義購買。對這樣的「烏龍軍購」,蔡政府連大氣也不敢吭一聲!

美中台海、南海軍事角力

從7月1日解放軍在西沙群島進行軍事演習之後,8月更在黃海、東海、台海、南海密集地舉行「四海連動」軍演,當時美國也派出尼米茲和雷根號兩艘航母艦隊到南海,進行軍事演習。

8月10日,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蔡政府如獲至寶,大肆宣揚:這是40年來「台美關係最重要的突破」。

8月13日下午,中共解放軍宣布,中共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這項在台海南北包抄的演習方式,等於是把台海當成一個布袋,讓美軍航母進得來、出不去。解放軍又分別從青海和浙江向南海的海上靶船,發射兩枚被稱作「航母殺手」的東風21和東風26彈道飛彈,皆命中目標。這明顯是要對付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航空母艦。

8月28日,蔡政府違背在野時所做的承諾,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引發台灣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彈。蔡政府這項出人意外的行動,似乎是要不計代價以換取美國的挺台承諾。

吳釗燮不得不言不由衷

9月16日,川普政府宣布國務次卿克拉奇將搭專機來台,參加李登輝的追思禮拜。這一系列消息讓蔡政府欣喜若狂,他們不斷透過綠媒宣揚:美台關係將有「重大突破」。但在中共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後,克拉奇訪台轉趨低調。他來台時不搭美國行政專機,不進總統府,只參加總統官邸的私人晚宴,第二天早上參加李登輝的追思禮拜後,下午立刻走人。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9月20日,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訪問時,表示,「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同時,一旦在台海發生衝突時,「台灣不會依靠美國介入」。消息傳出後各界譁然,因為不但跟他本人「親美反中」的一貫立場相反,而且與蔡政府一再釋放「如果中共在台海動武,美國會出兵干涉」的訊息相左。

任何人都不難看出:吳釗燮這番言不由衷的話,是美國人要他說的。美國的立場非常清楚:希望把台灣裝扮成「豪豬」,替它打一場「代理人的戰爭」,它自己則扮演隔岸觀火的「禿鷹」腳色,趁機掠取利益。一旦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的態度是「千萬別想拖我下水!」

美國以軍售控制台灣

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其《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裡說得很清楚:軍售和零件整補一向是大國控制小國的手段,誰不聽話,就不給你零件及修復技術,你買的武器就變成一堆廢鐵。現在台灣已經陷入了這樣的困境,未來美國軍售規劃將使台灣愈陷愈深,難以自拔。舉例言之,日前國防部證實將花費510億台幣,向美國購買400枚岸防魚叉反艦/攻陸兩用飛彈,國防部所屬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更大肆宣揚:台灣購買這種武器,未來可殲敵超過七成以上。

事實上,從2017年起,美國海軍開始部署他們與挪威共同研製的海軍打擊飛彈NSM,這是一種世界最先進反艦/攻陸兩用的巡戈飛彈。擁有先進匿蹤外型與極佳規避雷達偵測設計,即使是德國和日本等具有研製世界先進反艦飛彈能力的國家,都已簽約購買。不久的未來,魚叉反艦/攻陸飛彈將成為美國汰舊換新的廢棄品,台灣竟還用高價購買、使用這套武器系統,準備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真是不可思議!

9月21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媒體宣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又稱「戴維斯線」)。1954年12月,台灣與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翌年美國第13航空隊正式參與協防台灣,海峽中線就以首任駐台司令戴維斯准將(General Benjamin Davis)命名。該中線如今遭到中共全盤否定,美國也沒有做任何反應。

難道要打「代理人戰爭」?

9月23日起,大陸國台辦在其官方微博上連續推出「九二共識答問」系列文宣,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重新梳理「九二共識」不僅可澄清外界對「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的誤解,而且承認兩岸之間「固有矛盾一時難以解決」。這顯示北京對台戰略很清晰,開戰與否由台灣決定,避戰之道同樣由台灣主導。整體來看,進入「準戰爭」狀態的台灣情勢危如累卵。

米爾斯海默在詮釋「代理人戰爭」時說:大國要設計誘惑對方,使其捲入長期消耗戰,對方一旦陷入戰爭泥淖,更要設法阻止對手脫身,坐觀血腥廝殺,盡量擴大其失血的程度。

對於兩岸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台灣政壇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打不打看台灣,真打假打看美國,大打小打看中共」。現在美國總統大選已經結束,拜登勝出,川普卻拒不交出政權,美國霸權的衰微指日可待。在這樣的情勢下,蔡英文真的想替美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嗎?

(作者係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6640668dbc319a4d3cf9d40ee70ae66f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日前在立法院質詢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若川普或蓬佩奧在卸任前來台訪問,以及美國軍艦靠港,外交部歡不歡迎?曾厚仁不著邊際回以:「很好,沒有理由拒絕啊!」

雖然事後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有關邀請川普、蓬佩奧卸任前訪台,美國軍艦靠港等假設性議題,「外交部目前並沒有相關規畫,也未曾與美方就這些事項進行討論」。

另外,日本《夕刊富士》媒體也做了一則驚人的報導,說川普卸任前可能突襲訪台、正式承認台灣。儘管此媒體有八卦紀錄,可信度不佳,但也不能忽視其目的在引起川普注意。

美國大選在一波三折,緊張萬分中,拜登終於壓倒川普。雖然川普仍不服氣,訴之法律,但大勢底定,拜登應可順利入駐白宮。不過,目前離1月20日尚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川普的不服輸及反動性格,會不會利用此段看守政府的夕陽餘暉,將美國搞得天下大亂,連帶推進台海緊張,令人擔心。

近來傳媒以「擾台」來形容頻頻出現在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中共軍機。其實,一年前左右,共軍航母、潛艦、轟6及各式戰機,無數次或從西太平洋南下、海峽北上,或從海峽南下、西太平洋北上,環繞台灣成常態,名之為「繞台」。今年絕大部分僅出現在台灣西部、西南部,不再「繞台」,這種改變的可能原因是,「繞台」已將「圍點」戰術路徑摸透,排演告一段落。今年開始進行第二階段,從海峽進入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進行對出沒南海方向的美、澳軍艦,進行拒止作戰排演,重點置於反潛作戰。

根據上述情勢發展分析,軍事上的緊張不能以「擾台」一語輕鬆帶過,應有中共補強西南角的「繞台」備戰準備認知,台灣應更加小心應對,如冒失邀請川普、蓬佩奧訪台,就很可能形成兵戎相見,台灣要有適當戒心、清醒,不能與川、蓬唱和。

海峽緊張局勢一時還無法降溫,如此時川普來個暴衝,例如再出售高端武器或來日、韓、台訪問,後果不堪設想。雖然機率不大,但網路上已出現建請川普訪台的聲音,而且,1950年艾森豪在卸任前展開畢業旅行,訪問韓國、中華民國及菲律賓三個東亞友邦,有前例可循。

最近大陸已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台灣亟需重新調整對美及兩岸關係,一舉一動務必明智理性,以免陷台灣於戰火中。

(作者係聯勤留守署政戰部前主任)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d0d3e932975de43f051432fb8f39afc2

川普競選連任失敗,確定明年1月即將下台,但在卸任倒數時刻,國務卿蓬佩奧卻公開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句話偏離了美國自1972年《上海公報》以來的立場,將美國推入兩岸紛爭的泥淖中。

蓬氏在下台前的荒誕言論,一方面可能是要繼續延續反中的政治能量,以為他日再起做準備;另一方面,觀察民進黨的接話「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看起來就是想與蓬佩奧唱雙簧,妄想否定、甚至拆解一個中國,逐漸確立「一中一台」,漸進地推進實質台獨。

蓬佩奧同時也提到雷根政府制訂對台政策時就已承認此事。不論其本意如何,蓬的這段話值得推敲。雷根在加州州長任內,與台灣關係不錯,1980年競選總統時曾主張當選後要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因此雷根當選總統時,台北一度以為雷根會與卡特很不同,但雷根當家後多所顧忌,仍遵守與北京達成的共識,並未挑戰北京對於一個中國的主張。

20201126152909

六項保證:兩岸自行解決

1982年雷根政府與北京簽了《八一七公報》,限制對台軍售,但又對台北提出對台「六項保證」,以口頭方式允諾保障台灣的利益,這顯示美國政府內部存在兩股力量拉扯,但不論兩方立場如何,仍以維護美國利益為優先。雷根提出的口頭對台「六項保證」,仍主張兩岸問題由兩岸雙方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案,美國不會當調人,不會介入。雷根同時告訴台灣,美國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

「六項保證」當中的「美國不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與《上海公報》以來的一個中國並不違背。雷根主政時,美中已經關係正常化,換言之,美國對中華民國的主權是不承認的,但是雙方依據《台灣關係法》,仍然進行非政治以外的經貿文化交流,持續軍售維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可是所有與中華民國主權有關的符號,美國都不允許。1980年美國主辦冬季奧運,事前卡特政府主動向國際奧委會要求,禁止中華民國在冬奧比賽期間使用任何有主權象徵的國旗、國歌、國號。到了繼任的雷根政府,這些限制依然存在,直到2020年依然如此,美國不允許有中華民國主權象徵的東西出現。

台駐美不得使用國號國旗

美國政府的作為與蓬佩奧的說法天差地別。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駐美國的單位就可以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也應該是中華民國大使館,駐美代表應該是大使,可以請見美國總統,兩國官員可以自由互訪,不受任何限制。台北的外交部長自1979年後就不允許訪問華府。美國如果支持台灣,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卻仍然處處遷就北京,這世上還有比這更奇怪的事情嗎?

1972年尼克森、季辛吉與毛澤東、周恩來,談妥了《上海公報》,在該公報中的「一個中國」所指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當時美中兩方都明瞭,這中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同一件事情。但因為不容易清楚陳述,美國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外交主動,故採取「認知」到一個中國的立場,以保持彈性。至於兩岸要統一,如何統一,那是兩岸自己要解決的事情,美方只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決,並無立場介入。

台灣在蔣經國過世後,數十年來經過政治情勢的巨大變化,民進黨接著蓬佩奧的話說,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故意把一個中國給混淆了,民進黨的目的是要毀掉一個中國在兩岸之間的存在,推翻兩岸統一的目標。兩蔣時代雖與北京對峙,但所爭的是中華民國為中國的代表,而非否定中國,兩岸都是爭一個中國,與今日的「一中一台」天差地別。

台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兩岸現狀是因國共內戰造成的分裂分治,韓戰後的冷戰國際局勢讓分裂持續到冷戰結束之後,而台灣內部因台獨與外國勢力介入,客觀情勢也有所不同,但一個中國的概念始終高於兩岸兩個政權,但台北在蔣經國死後的1990年代逐漸轉變,從「中華民國到台灣」,轉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再置換為「中華民國是台灣」,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人,都盡可能割棄一切有中國意涵的象徵與符號,馬英九主政的八年也沒有廢棄「去中國化」的路線。

台灣從2000年以來,爭吵不休的「九二共識」,其爭議不在「九二共識」四個字,而是在其中有關一個中國的共識,這是當今台灣社會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台灣雖沒有膽量宣布獨立,但要確立「一中一台」,根本不要一個中國。

從歷史的過往觀察,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當局何以要在春帆樓與清廷代表簽訂馬關條約,由清廷同意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如果台灣不屬於中國,日本為何要向中國索討?中國有什麼權利可以決定台灣的去留?

二次大戰期間,1943年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三巨頭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談時,美英兩霸何以會同意把台灣與澎湖,比照日本歸還侵占自中國的東三省一樣,將台澎在戰後歸還中國。美英皆視台澎本為中國領土,在日本投降後,自然要回歸中國。

某些人以戰後《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未簽署前,日本沒有正式放棄對台灣的主權擁有,所以台灣的地位未定,中華民國政府無權在台灣統治,甚至以為中華民國不可以片面撕毀《馬關條約》,那是不遵守條約的國際義務。這是忽略了當時並非一般時刻,而是戰爭狀態,譬如德國推翻戰前德、蘇兩國所簽的「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軍事侵略;蘇聯也在戰爭後毀棄與日本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發兵進軍中國東北。

同樣的,中華民國在1941年底正式對日宣戰後,已經言明廢棄《馬關條約》,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日本對台灣擁有主權,台灣被視為是日本侵占的領土。台灣本為中國的領土,戰後不論有無和約,台灣本該由中國政府有效管理,何來地位未定的問題?

蓬氏發言顯示冷戰舊思維

軍人出身的蓬佩奧,面對中國大陸近年來的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沒有多加思考,就以過時的冷戰思維來處理美中關係。蓬佩奧把2020年的北京與1950年的冷戰蘇聯,看成是同樣的對手,但時空早就轉換。蓬佩奧說出台灣不屬於中國的談話,不論是有意或無意,都是回到冷戰舊思維,因為過去冷戰時期,美國基於當時的戰略利益,以軍事、經濟援助台灣,就是不想使台灣為中共所有。

蓬佩奧重提冷戰老調,是將本來就非常複雜的台灣問題,捲入日漸升高的美中矛盾中,這不僅不會使華府有更大的運作空間,反而可能使華府自陷被動的窘況。民進黨當局雖企盼蓬佩奧這樣的談話,給予民進黨推動台獨的正當性,但這也可能促使兩岸關係前景更加悲觀,美國若將北京逼入牆腳,鬧到兩敗俱傷,台灣可能受到重大傷害。

20201126152950

友台法案反證明一中框架

換個角度來想,這幾年美國會通過各種友台法案,台灣方面不斷宣傳是美國對台關係緊密,可是這與台灣的地位沒有任何關係,反而讓人想起,台灣若非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何必畫蛇添足通過立法,敦促高官訪問台灣?

美國自1979年轉移外交承認,不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若台灣不屬於中國,那麼何以美國有「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以國家身分加入國際組織?若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與中國大陸無關,美國為何對台灣有那麼多限制?民進黨很快附和蓬佩奧的談話,反而露出要搞「一中一台」的馬腳。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7bec34adeba89c5e42c1b7a81c33f8c9

民進黨過去在立法院橫行霸道、強推許多爭議法案,而這次「主動開放美豬美牛」,引起豬農及人民普遍反彈,想不到在爭議未解之際,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卻又鬧出「牛肉麵之亂」,讓民眾看清蔡政府不僅螺絲鬆脫掉滿地,更挾持權力傲慢,把國家機器當成整肅異己的工具。

丁怡銘提油救火澆不停

開放美豬牛燒不停,丁怡銘一句「2020年台北牛肉麵節冠軍用的就是『萊牛』」,讓眾人驚訝不已。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行政院會,針對美豬牛問題提出「四點建議」,卻遭到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嗆聲。開放美豬牛本是中央做的決定,地方首長提出建言「溝通」,中央理當擔下責任,好好解釋一番。而且,行政院記者會原本該向國人報告重要政策,卻上演了赤裸裸的政治鬥爭。

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想不到外傳對部下「很嚴格」的蘇貞昌,竟選擇「輕輕放下」,更令人傻眼的是,他脫口「年輕人難免會犯錯」,再次完美詮釋了「綠色是原諒的顏色」。

無關年紀而是顏色對了

蘇貞昌這招「斷尾求生」、「甩鍋」丁怡銘,其實藏有多個問題,丁怡銘作為蘇貞昌的幕僚,難道長官沒有督促的責任?大人做錯、小孩擔責,怪不得前陣子警察局長拼命換,也不見治安有改善,這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再來則是,行政院院會後的記者會,發言人理當「轉述」會議上的重要內容,對外代表行政院。而丁怡銘此舉正間接印證,會議就是在搞「政治鬥爭」的「沙盤推演」?沒有蘇貞昌的默許,發言人敢這麼說?

丁怡銘想要補救,也不忘「把油澆好澆滿」,沒料到訂購100碗牛肉麵居然「打政院統編」,讓他丟了烏紗帽。下台前,他還撂下一句「在野黨政治操作」,完全沒有反省之意,隨後更在臉書抱怨「人生真的很難」,又自嘲從未吃過牛肉,卻成了「全國牛肉麵行銷員」,引來網友痛罵「恬不知恥」。更扯的是,他自曝有收到店家「鼓勵簡訊」,卻遭麵店老闆親自出面打臉「不是我傳的」,「以謊圓謊」的誇張行徑,令人直搖頭。

這次「牛肉麵之亂」惹得天怒人怨,被抹「萊牛」的店家在各政黨政治人物的力挺下還撐得過去,但其他牛肉麵小店家的生意就遭到嚴重打擊,還有許多民眾對「假訊息」不堪其擾,向刑事局檢舉,想不到換來的回應卻是事件的本質無關「惡、假、害」而不受理,讓人再次見識到蔡政府的「雙重標準」。

蔡政府發言人各個不簡單

丁怡銘不是第一個荒唐的發言人,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細數蔡政府過去五年來的「發言人們」,用荒腔走板形容絕不為過。

行政院第一任發言人童振源,原以學者清新形象出任,但上任不到10天,就以「生活品質」為由,要媒體不要打擾他,引發爭議,之後在回應漁民登太平島時講到,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進出太平島,「國家主權將蕩然無存」,時任院長的林全還幫他緩頰「難免言多必失」,結果僅四個多月就遭撤換,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發言人,蔡政府出師不利,也令人擔憂其用人標準。

接著由徐國勇接任,任內曾因「誤食」姑婆芋,被媒體封上「姑婆勇」稱號,而他也是「戰鬥發言人」,面對外界質疑「金句連發」,例如在食安控管上提出「民眾未看清楚標示,不能怪政府」;在能源議題上講「真的有乾淨的煤,大家自己去Google」,彷彿將「回應提問」當成「質詢官員」,令人歎為觀止。而升任內政部長後,他因弄不清自己就是治安會報的執行長、「四處抓蝦」圓謊,最後被人「看破手腳」。

徐國勇轉任內政部長時,要由谷辣斯·尤達卡來接行政院發言人,但還沒上任就被挖出有酒駕紀錄,因民進黨同志相挺,不顧外界眼光、強硬上任;今年520又轉任總統府發言人,原來位置才由丁怡銘接任。

20201126152731

柯文哲:丁丁是個人才

一講到「丁發言人」,民眾一定也忘不了另一個丁發言人。總統府前發言人丁允恭身著「火燒國旗T」時,就引發巨大爭議,而後的「桃色風波」更是誇張,他還在事後抱怨自己心有不甘。

可別忘了,當時的蘇貞昌也同樣以「年輕人」稱之,還表示「覺得可惜」。民進黨過去猛拚青年票,想不到如今當事人犯錯,還拉「年輕人」墊背,令人不敢「恭」維。

蔡政府府院發言人近來頻頻出包,兩「丁」都因此下台,細數過去府院的發言人,不是態度囂張、引發爭議,就是毫無操守、作奸犯科,蔡政府裡「人才」肉粽一把抓,怪不得柯文哲要大酸「丁丁是個人才!」

(作者係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拜登當選,蔡英文尷尬,因為台獨把希望全壓在川普身上,認為他可以反中求獨。但川普做得太差,而且瘋狂。選前的調查,他都差拜登10%,故蔡英文最好的美策是四六開,四分力量討好拜登,而且台灣省這小地方,也無法左右美國的政治,台灣只能被用,卑屈求幸,不可能倒過來影響美國。

川普說白了,台灣比筆尖還小,中國則是張大書桌。

但是川普壞就壞在瘋,所以加重疫情,就像在網路上流傳的那段砸爛辦公室、幼稚園搶著氣球哭鬧不肯離開的樣子,焦慮暴躁就像電影「希特勒最後十日」,還有點像芝加哥黑手黨頭目卡彭,在開會中把人的頭打碎。卡彭是立威,而川普則是狂亂譫妄,有點像梵谷,可怕的是,梵谷是自殘割耳,而美國武力最強,故是一個抱著核彈按鈕的梵谷。可是電影又都在描述這種人,像剛死的007史恩康納利的電影反派角色,現在這不是虛構,而是每天都在走入美國人的家庭。

而且台詞每天「推特」送到你面前。

這也是美國有點知識的人,會對川普深惡痛絕,認為他是恥辱,所以記者直斥他叫人吃消毒水治疫病是荒謬至極,說我們是來聽消息,不是來聽你胡扯念咒的。這也是他不肯承認敗選,美三大電視台記者全撤走拒絕再報的原因,唯一留下的是CNN記者,而這台選後就痛罵川普像個在海灘被翻過來的肥海龜,對空張牙舞爪得可笑可憐。TIME雜誌封面則是川普的身影在一個小門前,旁邊寫著:「是離開的time了。」

而台獨卻像個瘋了似的小媳婦,對川普情真意切,對拜登可是毫不留情面,大罵拜登癡呆失智,腐敗墮落。

開票初期川普領先,台獨額手稱慶,所以留下很多笑死人的打臉截圖,到情勢已定,拜登超過270張票後,蔡英文不得不回應,用推特向拜登道賀,結果是#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

我認識的一位國民黨人士,前年還與我一起到北京參訪,竟說蔡英文用推特表忠,是對美國不敬,民進黨還特別出來把他罵一頓。其實,2016年12月川普就是在推特中謝謝「台灣President」,蔡英文打電話祝賀他當選,還踏過「美中轉交」三公報紅線。

現在拜登上台,會不會收斂?難說。當然,會做得好看、有風度點,不會像川普叫囂的要注射消毒劑,但是要你吃萊豬還是一樣的。

以前沒見過的吹捧拜登的文字都出現了,說拜登誠摯清廉,出身貧苦,妻女車禍死,又說他擁抱殉職華人員警父親,多麼有人情味。可這些文章一個月前從沒在台獨媒體出現過。

諷刺川普與蔡英文相依相知、感情篤深的文圖很多。看來使人笑不出來。

有幾句話說得好,還是美國人智商高,痛苦四年就懂了;台灣則是差,苦了四年還是不懂,不只四年。

這不是智商,是認同問題,美國是內部矛盾,拜登演說:「我們不是敵人,是美國人。」台灣省則是敵我矛盾,因為想獨立,又不願打仗,因此是:「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是敵人。」

(作者係時事評論員)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b39b55f5fcf4b79e7d8fac29f09b64ee

四年來,民進黨先是一頭栽進川普的套路中,現在又一心想黏上拜登,不過,拜登不是川普,黏不黏得上,很難說。國民黨只停留在批判民進黨的程度,批評的內容沒有創意,且未自覺實際上走在民進黨路線的正後方,流露出酸葡萄的味道,沒有長進。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必對世界大局產生新的重大影響與調整,對兩岸與台灣產生實質影響,不待多言。在大格局(全球)、中格局(兩岸之間)、小格局(兩岸各內部)的結構中,台灣上不了大格局的檯面,只能專注於中、小格局,從量變求質變,但要先站對戰略位置。

拜登上台可能調整結構

拜登勝選感言中強調,現在是療癒美國的時候,要化解全國的對立,勢必會先矯治川普個人狂妄自大、不靠譜作風的遺毒。由於共和黨還控有參議院,川普得票畢竟有7300多萬票,拜登不會全盤推翻川普已經做出的成果。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議題上,川普做了前幾任總統不敢做的事,也見到了一些效果,連民主黨人都不能否認,CNN在2018年12月25日有文章肯定。美國國會近幾年通過很多關於中國大陸與台灣相關的法律,這個政治氛圍不是拜登可以改變的。

拜登在今年3/4月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撰文〈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其中提到China共13次,Russia只有6次,基本都在負面脈絡中;一再強調美國要重拾世界領導權,重建美國的經濟與民主,顯然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中國議題與他的許多施政息息相關。同時,拜登強調回歸與盟友共同行動的模式,會加緊與盟國商討,重拾盟國對美國的信心,形成統一戰線再面對中國大陸。上台之初,團隊猶待磨合,應會先看大陸的表現,不著急出牌,可能100天後才見分曉。

拜登在前文同時表明,在國際社會將大力反貪腐、對抗極權主義與推進國內外的人權,並明言必須對中國強硬(The United States does need to get tough with China),拜登出現軟弱綏靖想法的可能性很低。明年起,中美之間的對立是外稍弛、內更張,美方戰略對抗目標不會改變,只是對抗方法調整,更周延全面,對大陸的客觀風險增加。

台海情勢絆不住拜登

台海情勢是中美關係最敏感的部分之一,但在此大局中只是一個小部分,拜登不可能因小失大。只有在台獨不破壞「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下,台灣才有作為制約大陸籌碼的價值。拜登必然會控管限制台獨的步調與氣焰,作為他抗中的小籌碼之一。蔡英文政府對大陸的言論與內部的作法應該會受到限制。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月12日宣稱,「台灣一直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引發各方討論。「鳥之將死,其鳴也哀」,這個川普政府抗中的最後哀鳴,應會在拜登上台後被糾正,會回到以「一法三公報」為基準的「一個中國政策」。已入耄耋之齡、老於官場的拜登,執行力應該不如超級業務員出身的川普甚遠,這可能是對大陸比較有利之處。

20201126152401

民進黨押錯寶無關宏旨

由於中美對抗的形勢已成,在全球大格局的層面上,台灣無法參與,只是被決定者。台灣在戰略上的價值,對美國應該是個常數,是個標準化的棋子或工具,若要改變這個現實,只可能透過台灣自身戰略選擇的變動使然。如果台灣當局依然一往情深,無底線地死抱美國大腿,拜登當局不會少用這個棋子或工具,只是台灣把自己棋子工具化,難有突破機會。

民進黨是押寶當權者,誰當權就押誰的寶,2016押寶希拉蕊,押空,也不礙立即以更大的力道,向川普投懷送抱。如今換成拜登,民進黨必然心無罣礙,立即拜倒於其褲腳。一邊倒之下,他們除了使盡氣力,拍美當權派的馬屁、投其所好,也沒有其他招數了。就此而言,蔡英文押錯寶實在無關宏旨,只可能在日後多受點鳥氣罷了,以民進黨的無恥程度,也會甘之如飴的。

往後民進黨會稍斂台獨氣焰,未必再敢有隨興測試大陸底線的莽行,以免觸怒拜登,倒是會測試美方態度的底線。海軍司令部於11月9日公開放出台美海軍陸戰隊合作的消息,其實是想拖美方下水,測試美方的底線,但被美國國防部打臉。經此一事,蔡英文應會等拜登上台後再定行止。對於蓬佩奧「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台獨論斷,蔡英文要不要回應猶豫再三,最後寧受獨派批判,也不敢見獵心喜、貿然跟進。

國民黨怎一個糗字了得

拜登再怎麼對民進黨不爽,也不會背離今天的形勢,拒民進黨於千里之外,對台灣利用的力度一點兒都不會少,打交道的窗口當然還是民進黨。是故,國民黨老不斷以押錯寶批判民進黨,顯然小題大作,效益不高。這也反映出國民黨在美中台關係也已經沒什麼新招數了。

一個多月前,國民黨著急在立法院提出的「說服美國協防台灣抵抗中共」、「促台美恢復邦交」兩個決議案,一心想與民進黨競逐川普的關愛,未考慮到拜登可能當選,卻說民進黨押錯寶,毫不自覺自己也鬧了糗笑話,與民進黨只為龜鼈之別。

拜登當選,中美川普以來的戰略對抗形勢不變,依然嚴峻,只是美方戰術不會再像川普政府那麼強烈。中美激烈對抗,美方處處引誘大陸軍事冒險,準備出手,拜登政府熱門的國防部長人選之一早有可以72小時消滅大陸南海所有艦隻的說法,其餘雙方的敵意就不待多言了。

國民黨高層直到11月9日還在高談「親美和中」,台灣何德何能,可以在中美雙方空前劇烈的對抗中,兩面討好,左右逢源?其次,國民黨高層「親美和中」與「押穩對中關係」的措辭,明顯隱含兩國論的調門,只怕「親美」是真,「和中」與「押中」是假,把大陸當傻子騙,最後是繼續多年來自己騙自己的頑劣蠢行。這種與現實充滿矛盾的幻想,本身就是個邏輯大空門,給了民進黨反誣「親中反美」與「押中反美」的口實,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較諸民進黨,國民黨本應是最能夠在兩岸有新創意者,但如今走在與民進黨相同的方向上,當然不可能超越民進黨了。

最大競爭者必是最大敵人

拜登10月25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60分鐘」訪問中明確直言,現在是俄羅斯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因為俄國破壞美國的安全和聯盟。拜登接著表示,美國的最大競爭者是中國。這話顯然有些問題,俄羅斯國力依然在低檔徘徊,就國家體量與當今輻射能力而言,能為美國之患者唯中國大陸。最終必然是最大競爭者被美國定義為最大威脅者,抗中超越抗俄。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拜登與習近平頗有交情,照通俗之見,二人理應站在這份交情的基礎上理順中美關係,大陸應有機會緩解一些川普政策所帶來的壓力。然而,如今世界局勢大變,中美之間的博弈激烈程度已到歷史高峰,絕非歐巴馬時期可比,兩人曾有的好交情可能反而會變成拜登的負擔與壓力。因此,拜登在此之前說過什麼,只能當作參考,不能當真。

台灣空間只在獨立自主

美中激烈對抗,台灣沒有兩面討好的空間,如果選擇向美國一邊倒,如民進黨過去四年多所為,只會一再押錯寶,而且任由美方玩弄,消耗大量寶貴的資源,得不到美國任何保證,人民還得吃「萊豬」與「萊牛」,傷害自己。如果向大陸一邊倒,內部人民目前無法接受,任何執政黨都似乎得下台。

除了這些可能性之外,台灣只能在戰略上獨立自主,對大陸與美國兩方有所受有所不受,有所為有所不為,爭取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的尊敬與同情,才是台灣最大戰略資本所在。為此,應在兩岸關係中爭取建設性的話語權,不但對大陸當局講話,也要對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發聲,想辦法把話說進這些對象的心裡,欲達此,只有先站穩「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才有可能。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

週二, 07 十二月 2021

thumb 808e78135e5d8186717c543ce7c4086f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因萊劑牛肉麵風波請辭下台,輿論連結兩個多月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不光彩的辭職丟官案,提醒國人必須警覺輿論場域的虛美幻影與殺伐戾氣。直白而言:台式民主的網工之禍,已遠逾黑道治鄉了。

過去75年,台灣從地方自治到全民直選總統,一路為演化民主政治體質而放權給人民。30年前黑道治鄉現象已非癬疥之疾,晚近出現的網工亂政則是更大逆流;台式民主正走在官權進、民權收、行專政的路上。而當今行政院長蘇貞昌,很不幸地於近30年前遭遇黑道治鄉之禍,現則又成為網工這道坎的攪和者。

蘇貞昌曾因黑金無法連任

蘇貞昌於蔣經國病逝後一年當選屏東縣長,但只任一屆,就被李登輝支持的伍澤元破局;未能連任縣長的他,衝到台北縣選立委、縣長,都順利當選。與北部記者聚會時,他常舉例屏東經驗,活靈活現地描述屏東議長鄭太吉如何囂張不法。講到報導議長負面消息的報社,遭暴徒闖入辦公室,破壞設備、傷人後,鄭太吉還親往探視、揶揄、示威等情節,蘇貞昌的手勢表情,讓與聞者以為他親歷現場。

藉著當年輿論非議李登輝當政後,縱容黑金政治之謬誤,他凸出自己所受到的委屈:雖能打破國民黨在屏東長期執政的局面,卻被黑金聯手阻擋連任之路。

其實黑道不分角頭或幫派,有現成的組織、兄弟,與半下流社會關係,很容易移轉為選舉所用,扮演參選人文臣之外的武將角色;甚至「改邪歸正」自行披掛上陣。台灣戒嚴時代已有道上兄弟當選鄉民代表、縣議員,藉民代之殼躲避流氓管訓。解嚴之後,兄弟漂白自成派系,有的地方議會單一幫派當選的議員數,可以組成黨團還有餘。

蘇貞昌在屏東的遭遇,可以解讀是兄弟參政大潮中的異數,很少有兄弟會像鄭太吉那般,既要白道的尊貴身分,又肆意開槍殺人。這樣蠻橫的下場自是身陷囹圄,被判死刑丟了命。屏東黑道治鄉的沉淪,其他縣市未見可與類比者,而且一出格就遭到嚴打;但形勢已襯托出蘇貞昌北衝的動能。

在台北縣高票當選立委的蘇貞昌,隨即發動政治攻勢,他的嫡系省議員林錫耀等,在省議會屢屢揭發伍澤元在省府住都局長任內發包工程有弊端,終致司法調查,判伍澤元貪汙重罪,復棄保潛逃客死異鄉;此後屏東即成為民進黨的天下,國民黨未再當選過縣長。

20201126152112

民進黨黨政強化網工部隊

蘇貞昌、伍澤元較量,反映出蘇像政壇復仇者,有無懼跌倒、鼓勇重戰之能。2018年他銜命再選新北市長,敗選,隔年反獲任命為行政院長,由此得到更大的舞台和權力。各方分析2018年地方選舉民進黨的大敗、韓流會成風潮,關鍵在於網路攻防輸給韓國瑜等國民黨候選人。蘇氏秉政後,循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之理,黨政均強化網工部隊。公部門發言人室編預算養網工為助理,還藉機關廣宣採購標案,養體制外的網工部隊。

蔡英文、蘇貞昌治下輿論市場,網工、網論、網攻三合一的異軍突起現象,最傷台式民主。網路本有好發評論的義勇軍,或有特定意識形態的偏見,但本質是良知良能,雖縱情,但無利得。網工則不然,給錢的是主子,打工族有護航保駕、唯主子利益是問的天條,哪敢做違心之論?除飾詞虛美外,還銜恨攻伐,空前放肆;更惡質的是能一呼百諾,眾口鑠金。

蔡蘇治下網工網論在反中仇中、國安立法、新冠肺炎防疫與疫情期間如何振興經濟、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等議題,循一黨之私,漠視科學研究推論,輕忽兩岸民意,推台民於戰爭臨界線,引外患為行專政之由。復虛美口罩國家隊政績,幻化台美有鐵桿兄弟情;對提出批評的媒體、政黨、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發動網攻。丁怡銘辭職前,已遭揭露政府發言人室,竟成網攻在野黨的張本。

網工徹底破壞台式民主

台灣曾因選舉發生過中壢事件、高雄事件。中壢事件後,借鏡先進國家選舉辦法,優化相關法制、程序、選務,選監人事也去黨派之影響,投開票作業公開透明,接受政黨推薦監票員。高雄事件雖以軍法審判,反對陣營者有多人入獄服刑,但公開庭審時檢辯雙方的論證,透過媒體詳實報導,傳播了自由組黨的政見。1970年代後半密集發生的兩次政治事件,也未阻擋台式民主向包容、祥和推進。

但民進黨完全執政近五年,先是針對單一在野黨清算奪產,進而還倡議立法要改造在野黨的黨徽。公部門未依透明、溝通、說服常軌運行政務,反用操作選情手法進行攻防。黨政運用網工、網論、網攻三合一武器,對抗法制應許的監督;對持不同政論的電視新聞台肆意關台不准延照;網攻之下,最大禍患除離間了兩岸人民的情感,更切割分化了島內同胞的互信。

一個無法凝聚共識的台灣,走在收緊言論自由和結社權利的路上,網工為禍台式民主,已遠遠超過黑道治鄉了。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