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五, 30 八月 2024

今年適逢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復台362周年,島內竟有學者肯定荷蘭人據台,說:「荷蘭人來了!臺灣誕生了!」甚至高中歷史教科書還否定鄭成功是「復台民族英雄」,撻伐他是「入侵者」。值此歷史是非混淆之際,重讀百年之前,連橫雅堂先生著述的《臺灣通史》,其意義極為重大。

202203015840834769 150015

當連橫之世,日寇占據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欲使臺灣同胞循化於日本習俗。連橫致力於保存民族正氣,使臺灣同胞牢記「臺灣之人,中國人也。」臺灣三百年來歷史,乃我漢民族之移民開拓史,非日寇得而拒之,乃當時之急務。臺灣舊有史書,多已散佚,其存者又多謬誤粗漏,甚至有乖民族大義者。因此,一部國人自撰之新臺灣史極其需要。連橫先生乃秉其先人之懿德與其幼時之志,「昭告神明,發誓述作」,以十年功夫,於1918年撰成《臺灣通史》。體例仿《史記》,為紀四,志二十四,列傳六十,共三十六卷,八十八篇。其主旨在發揚民族情神,闡發「民為邦本」之義;故舉凡我民族開發臺灣篳路藍縷之功,抵抗異族犧牲奮鬥之烈,及有關民生之豐嗇、民德隆污與禮樂兵刑之制,均詳加論列,並以經世致用之精神貫穿全書。

《臺灣通史》參考史料,有連橫自己尋訪者,有前人著述,亦有清史館之檔案,然而時當「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政府檔案都已散佚,私家收藏,更半付祝融。尤其前人著述存著寥寥,以《臺灣府志》為例,通行者唯余文儀《乾隆續修臺灣府志》一種而已;清史館藏亦不過有關臺灣建省檔案而已。由於史料之限制,遂使書中難免有謬誤之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孔昭教授已為此撰作《〈臺灣通史〉辨誤》(台北:自立晚報,1991),最近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又主編六卷本《臺灣通史》,由陳啟鐘教授主筆第二卷《明鄭時期》總鄭氏治台史之大成。連橫《臺灣通史》成於百年之前,受限於當時史料搜集困難而產生之瑕,並不能掩其全體之瑜。

復台: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

連橫為彰顯「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臺灣通史》於《紀》首立《開闢紀》,《列傳》首立《顏鄭列傳》,述說國人開闢之功。

「臺灣固東番之地」,但秦、漢之際,「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是澎湖之與中國通也已久。」隋開皇中,嘗遣虎賁陳棱略澎湖地,「是為中國經略澎湖之始,而亦東入臺灣之機也」。唐貞觀間,馬來羣島洪水,不獲安處,各駕竹筏避難,漂泊而至臺灣。終及兩宋,中原板蕩,戰爭未息,漳、泉邊民也漸來臺灣。宋末零丁洋之敗,殘兵義士亦有至者。故各為部落,自耕自贍,同族相扶。元代,澎湖居民日多,已有一千六百餘人,貿易至者歲常數十艘,為泉外府。至元中,乃設巡檢司,隸同安。為中國置吏行政之始。但明初,廢巡檢,盡徙其人於漳、泉,而墟其地,遂為海寇所據。明季設水師標於金門所,出汛至澎湖而止。臺灣一地,土番雜處,其時,中國之民潛至,生聚於其間者已不下萬人。海澄人顏思齊居臺灣,鄭芝龍附之,以為發展基地。 1及崇禎元年(1612),鄭芝龍就撫,將此地稅與荷蘭,為互市之所。荷蘭遂占據臺灣,聯絡原住民,招納內地人民。鄭成功北伐失敗,退守福建,地蹙軍孤,議取臺灣。永曆15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率兵二萬五千,二十四日泊澎湖,四月二日至鹿耳門,則水驟漲丈餘,大小戰艦銜尾而渡,縱橫畢入。引兵登陸,當地漢人紛紛響應來歸,於是四月初六日克赤崁城。荷人退保熱蘭遮。四月二十六日,成功遣使勸降曰: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不急之物,悉聽而歸。若執事不聽,可揭紅旗請戰,余亦立馬以觀,毋遊移而不決也。生死之權,在餘掌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唯執事圖之!2

荷蘭《熱蘭遮城日誌》(/IV-D/1661-05-01)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辛丑年):1661年5月1日從赤崁送來大員的大官國姓爺,寫給長官Frederick Coyett閣下的信的〔荷蘭文〕翻譯: 3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寄這封信給長官Frederick Coyett閣下。澎湖群島(Piscadores)距離漳州諸島不遠,因此隸屬漳州;同樣,臺灣因靠近澎湖群島,所以臺灣也應在中國政府的統治之下;因而,也應該明白,這兩個濱海之地〔指澎湖群島與臺灣〕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是自古就已據有此地,並在此地耕種的人。以前,當荷蘭人的船來謀求貿易通商時,荷蘭人在這些地方連一小塊土地也沒有;那時家父一官出於友誼,指這塊土地給他們,但只是借用而已。

官吏國姓爺於永曆帝政府第15年第3月第27日頒布的告示之荷蘭文翻譯:4欽命招討大將軍國姓曉諭:現在,我要來取用我的土地,這塊土地是家父借給荷蘭公司的,對此有誰可以反對?現在我且親自來了,要來改善這塊土地,並且要在這塊土地上建造幾個美麗的城市。

荷人不降,戰至12月13日,荷人長官揆一( Frederick Coyet)開城投降。《臺灣通史•開闢紀》云:臺灣復為中國有矣。是役也,陷圍七月,荷兵死者千六百人。自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荷蘭據有臺灣凡三十八年,而為成功所逐。於是,鄭成功之威名震乎寰宇。

連橫總結《開闢紀》,再申論云:余嘗考之史籍,驗之地望,隋、唐之際,以及宋、元,皆稱琉球。明人不察,乃呼東番。…《臺灣縣誌》曰:「荷蘭入北港,築城以居,因稱臺灣。」然臺灣之名果始於荷人否?志稱荷蘭設市於北,築磚城,制若崇台。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概謂之灣。此臺灣所由名也。如志所言,拘泥文字,以為附會之說,臺灣果出荷人,則荷人著書當用其名,何以又稱為小琉球耶?《蓉洲文稿》曰:「萬曆間,海寇顏思齊踞有其地,始稱臺灣。」思齊踞台早於荷人三年,若征此說,則臺灣非出於荷人也明矣。…當明中葉,漳泉、人已有入台僑住者,一葦可航,聞見較確。…延平入處,建號東都。經立,改名東寧。是則我民族所肇造,而保守勿替者。然則我台人當溯其本,右啟後人,以毋忘蓽路藍縷之功也。

鄭成功對荷蘭人說:「臺灣也應在中國政府的統治之下」、「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是自古就已據有此地,並在此地耕種的人」、「這塊土地是家父借給荷蘭公司的」、「我要來取用我的土地」。因此,「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是「復台」,「臺灣復為中國有矣」。

治台:撫拊人民安生樂業

鄭成功復台,改赤嵌地方為東都,置承天府,以楊朝棟為府尹,莊文烈為天興知縣,祝敬為萬年知縣,設安撫司於澎湖。是為地方之制。又以周全斌總督承天府南北諸路,任官撫番,分管社事。《臺灣通史•職官志》云:夫臺灣固我族開闢之土,延平既至,析疆行政,撫育元元,而我顛沛流離之民,乃得憑藉威靈,安生樂業,此天之默相黃冑,而故留此海外乾坤,以存明朔也。克台之歲,綱紀振飭,制度修明,泱泱乎大國之風也。延平立法嚴,而愛民如子,勸之以忠,勵之以勇,使之以義,綏之以和。閩、粵之民,聞風而至,拓地遠及兩鄙。臺灣之人,以是大集。

《臺灣通史•刑法志》云:克台後,任賢使能,詢民疾苦,民亦守法奉公,上下輯睦,奸宄不生,而訟獄幾息矣。經立,遵用成法,民樂其業。閩粵之人,至者日多,盡力農功。

鄭成功復台,百事俱舉。養兵之數,多至七十有二鎮。使鎮為千人,則器械糧秣之數將何所給?於是,休兵息民,以治農畝,僅留勇衛、侍衛二旅,以守承天、安平,餘鎮行屯田之制,自耕自贍,不取於民;故無養兵之患。軍隊屯田,闢地日廣,遠及半線、北港溪。其後,寧靖王朱術桂入台後,更以竹、滬一帶,土厚泉甘,墾田百數十甲。歲入頗豐,有餘則散之故舊,不需湯沐之奉。《臺灣通史•田賦志》云:諸鎮屯田至今尚留其跡。此則鄭氏富強之基也。

明末,鄭芝龍駐安平,自為堅艦,貿易於南洋群島。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二千金,歲入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鄭成功入台,清廷為防鄭氏反攻,遂嚴海禁,行遷海之令,將沿海三十裡居民,榜限三日,「盡令遷移內地」,「否則發兵剿流」;界外村社「燔其舍宅,夷其壇宇,荒其土地」;沿海數千里,盡委而棄之。 5福建沿海對外貿易大受打擊,經濟衰退。6卻給鄭氏經營海外貿易機會,繼承父輩從事海外貿易傳統,利用臺灣在東亞海路的樞紐地位,大興販洋之利;故得獨握其利。通飭金廈、銅山、達濠諸鎮,與民交易,無相詐虞。鄭經時代,又命戶都事楊賢監督洋船,往賈暹羅、爪哇、呂宋。時值西人東來通商,鄭氏又與荷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通商,「歲率數十萬金」。日人亦以雞籠為商埠,許其僑住。「臺灣所用之銅,來自日本。德川幕府亦輒以寬永錢助餉,歲率數十萬貫」。《臺灣通史•商務志》云:凡中國諸貨,海外之人皆仰給焉。故能以彈丸之島,而養七十二鎮之兵。歲率數十萬圓,故無竭蹶之患。…此則鄭氏通商之策也,其所以裨益於國計民生者甚大,故漳泉人爭附之。

鄭氏軍隊以屯田自瞻不取諸民,又能以海外貿易所得挹注財政。而鄭氏愛民,即使後來,鄭經西伐,「軍費浩繁,轉粟饋餉,取之無窮;而歷年積蓄,因而漸罄。然猶不斂之民,而以王家所儲者用之。」故終鄭氏之世,不重田賦,「征賦甚輕,故民皆樂業」。

閩粵之民聞風而至

鄭成功奮起抗清,北伐不成,收復臺灣,思明之士,多歸之。入台之後,設官立職,行愛民之政,軍隊屯田自瞻,興海外貿易之利,挹注財政,「征賦甚輕,故民皆樂業」。於是,閩粵之民,以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為主,「望風而至」,「臺灣之人,以是大集」。閩粵之民遂為原住民外,臺灣人口主要成分。《臺灣通史•風俗志》云:臺灣之人,中國之人也,而又閩粵之族也。

永曆十六年(1662)鄭成功卒,子經立。十八年以諮議參軍陳永華為勇衛,軍國大事悉任之。永華為政儒雅,與民休息。改東都為東寧,天興、萬年為二州。二十年聖廟成。三月以永華為學院,葉亨為國子助教,教之、養之。台人自是始興學。《臺灣通史•教育志》云:台人自是始奮學。當是時,太僕寺卿沈光文居羅漢門,亦以漢文教授番黎。而避難搢紳,多屬鴻博之士,懷挾圖書,奔集幕府,橫經講學,誦法先王。洋洋乎,濟濟乎,盛于一時矣!

於是,臺灣文教興盛,從此:臺灣者乃中國之土地也,臺灣之人乃中國人、閩粵之族也,臺灣文化華夏文化也。

百年前,連橫先生在日帝殖民統治之下,撰《臺灣通史》揭諸凜然之中華民族大義,今日在島內彌漫否定中華民族認同氛圍中,重讀連橫先生論述鄭成功復台、治台大功,強調:「臺灣者乃中國之土地也,臺灣之人乃中國人也。」意義極為重大。

(作者係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註:1.楊渡:《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台北:南方家園,2019。

 2.連橫:《臺灣通史》,卷1,《開闢紀》。江日升:《臺灣外紀》(《臺灣文獻叢刊》第1輯,卷11,《何斌獻策取臺灣》:「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藩主動柔遠之念,不忍加害,開爾一面:凡倉庫不許擅用;其餘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用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

3. 國姓爺寫給揆一的信的翻譯,收錄在這日誌裡:VOC 1235,520-521。這封信的另一抄本見於VOC 1235,884-885。(楊英:《先王實錄》稱他為夷長揆一,應係當時居台華人如此稱這Coyett,因揆一之稱已相當普遍,本中譯本也兼用這稱呼)。

4.國姓爺於永曆15年3月27日(1661年4月25日)頒布的告示的翻譯,收錄在熱蘭遮城日誌裡:VOC 1235,521-522。這文件另一抄本見於VOC 1235,895。↑Khimbingh, 在VOC檔案中保存下來的眾多鄭成功書信和文告中,似乎沒看過在招討大將軍國姓的前面加上Khimbingh此字,用閩南音比對,這個字應係「欽命」。

5.有關遷海、遷界的研究始於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北京:中華重局重印本,1981),頁198-225,《清初東南沿海遷界考》;頁226-232,《清初東南沿海遷界補考》。其後中外學者之研究甚多,如:馮立軍:《清初遷海與鄭氏勢力控制下的廈門海外貿易》,《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第4期;韋慶遠:《有關清初的禁海和遷界的若干問題》,《明清論叢》第三輯,2002年5月,頁189-214。

6.遷海之後,「海禁嚴而閩窮矣」。雖走私貿易不能完全禁絕,但總體說來,中外貿易斷絕20餘年,沿海港口淪為空港。據康熙32年海澄縣令李敬之說:「軍旅繹騷,遷界失業,瘡痍載路,輾轉相仍」,港市的繁華蕩然無存。

週五, 30 八月 2024

7月15日,人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書《白色台灣下的紅色記憶》。該書包括兩篇回憶錄,一是我自己在淡江大學的生活回憶;二是我採訪賴丁旺所做的口述歷史。

202203015840834769 150016

猶記得十多年前,毛鑄倫教授曾建議我把1974-1978年在淡江大學就讀的往事寫下來,我開始動筆,終於寫下〈淡江往事-1970年代左翼思想在台灣的復歸〉。

1970年代現在被一些人稱為「台灣文藝復興時期」,因為當時台灣的政治、社會、文化發生劇烈變動。在國際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國府成為非法政權;在島內,蔣介石自知生命即將結束,想把權力轉移給蔣經國,後者勢必要對台灣本土地方派系做出妥協。當年我和淡江的同學都能感覺到台灣即將有大變動。果然,台灣當局進行了一系列鎮壓(文星雜誌及大學雜誌被關、台大發生哲學系事件),全省各個大學都安靜下來,但淡江大學卻發生了幾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其中包括鄉土文學論戰、李雙澤推動民歌,以及1977年發生的「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案。

其實,當年在淡江大學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其規模還不能稱之為「學生運動」,只能說是「對國民黨戒嚴體制不順服的一些人所進行的反抗活動」,參與者包括兩種人。一是王津平老師,年輕的他從美國帶回來一些保釣運動、社會主義、台灣歷史的資訊,影響了一些學生。二是淡江的時事研習社,前後任社長是宋東文和蔡裕榮。該學生社團除自我學習外,也接受了王老師的指導,做了些社會實踐。本書一部分就是記錄他們的過往。

有關〈賴丁旺回憶錄-無辜受難者賴丁旺的非凡人生,國民黨監獄培育的共產黨人〉,是我在2008年採訪他的口述歷史。賴丁旺是台南鄉下的貧苦農民,生長於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光復時他18歲,22歲因冤案在綠島坐牢10年。32歲出獄後,在社會底層艱難地生活;1987年解嚴時他將近60歲。賴丁旺晚年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加入了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賴先生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原來是個半文盲,對政治沒有概念,然而在被誣陷、迫害的環境裡,他不但沒有怨天尤人,或消沉墮落,反而暗中向監獄裡的左翼分子、地下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懂得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知識框架。在出獄後的很長時間裡,賴丁旺雖然生存困難而且孤獨,仍然偷偷地學習,並結合社會實踐,逐漸建立了較完整的世界觀,和左翼愛國的知識體系和信念,在中年後,他自認為是一名共產黨人。

賴丁旺在三年前往生,享年93歲。我在書的開頭寫了一段獻詞:謹以此書紀念賴丁旺先生,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戰士。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週五, 30 八月 2024

7月下旬,本刊記者接受「台北城市影像」負責人趙麗娜之邀,赴蘇州參加第五屆中華文脈營「遇見《牡丹亭》—台青台媒崑曲研習行」交流活動。一行20餘人除在昆曲傳習所探尋昆曲今昔,還在常熟「兩岸書院」唱響《月琴》,深刻感受了江南與台灣共通的生活美感。記者也利用活動閒暇訪問了趙麗娜。

202203015840834769 15009

文青來台竟變成女漢子

趙麗娜,江蘇常熟人,是作家、策展人,也是集編導製作於一身的紀錄片出品人。她的散文詩歌小說散見海內外報刊、在兩岸開設的專欄一寫數十年,著作《泡泡文人泡泡茶》入選2007年香港書展、《水邊的繪事微言》獲得2011年「兩岸最美的書」殊榮。後來因碩士課程研究台灣日據時期台灣現代文學,開始涉足兩岸文化交流領域。過去20年來,她分別在台灣、常熟兩地設置書院、主辦中華文脈營,近年更積極地將文字轉換為影像,做大量的田野調查,拍攝紀錄片和微電影。

趙麗娜每每拿出來的作品、策劃的活動,總是叫人在心裡忍不住說:「她又寫作又出版,還策展、拍紀錄片,怎麼常熟一個文藝女青年,來台灣後竟然變成女漢子了!」

202203015840834769 150010

寫而優投入影像創作

例如2015年趙麗娜寫而優後開始投入影像創作,2016年以她同名小說改編的微電影《兩岸花》在台拍攝,同年9月在四川成都首映,作品平實呈現陸配融入在台生活的心路歷程;2019年她先是率領團隊跨越兩岸13個城市,採訪在台兩岸婚姻當事人,拍攝《根脈》, 講述1949年至2019年這 70年來兩岸家庭變遷的故事,在廈門首映,引起廣大的迴響;接著趙麗娜再走訪東莞11個城鎮,推《新頁》記錄片,講述莞台新家庭融合發展的故事。

趙麗娜認為影像是當代重要的記錄手段,在文化傳承方面太重要了,與文字記述結合,可進一步提升歷史精確度,幫助後人瞭解他所不知道的城市歷史風貌與人文印記。

有鑑於此,2021年趙麗娜進一步成立台北城市影像公司,一人身兼編導製等多職,無畏疫情帶領兩岸團隊製拍紀錄片,截至目前已推出兩季、共20集影片。第一季《我在台灣遇見你》12集,於2022年8月 推出,第二季《我在江南遇見你》8集,於2024年2月上線。作品主題有建築、園林、崑曲、淮揚菜等等,都是你我尋常生活所見所有,在沒有大筆經費宣傳的情況下,均獲得不錯的點擊率。

加深兩岸中華文化共鳴

為了加深兩岸對共有的中華文化底蘊的共鳴,趙麗娜近十年在台灣辦了許多的展演、教育推廣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例如2016年在華山文創園區策展《福聚匠心-蘇州光福手工藝作品台灣展》,展出蘇繡和緙絲等大陸珍貴手工藝品。

2018年,趙麗娜在國父紀念館策展舉辦《百歲增二-侯北人山水畫台灣展》,展出江蘇昆山候北人美術館館藏侯北人山水畫各時期代表作品,同時呈現半個世紀以來侯北人與張大千、傅抱石等大師的交往資料。

2019年兩岸書院在常熟推出《走過四季風華─虞山影像特展》,其中包括清代畫家周鯤的《升平萬國圖》。該圖藏於台北故宮,描繪乾隆年間常熟富庶、祥和、宜居的社會風情和俯拾皆是的山水美景,堪稱常熟的《清明上河圖》。趙麗娜為讓更多人欣賞到《升平萬國圖》,努力取得圖檔相關授權,並得以讓進出常熟高鐵站的旅客欣賞到常熟的歷史文化風貌。

202203015840834769 150011

在出版品方面,由趙麗娜主編,兩岸書院於2022年出版《台北故宮裏的虞山》,以故宮珍藏的虞山文物,包括典藏書畫、文獻版本、藏書文化等方面為切入點,汲取出黃公望、王翬、周鯤、蔣元樞、余省、翁同龢等人物事蹟與常熟深厚的文化連結,詳盡述說常熟這座古城擁有的輝煌歷史。

浦口火車站是共通的背影

再如城市影像紀錄片《動感穿越》,從台糖小火車起頭,講述兩岸鐵道的故事。解說者駐足的所在之一是「浦口火車站」,此地點正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發生地。

台灣學生都讀過《背影》。對於作品中老父親送作者到火車站,肥胖身軀抱着橘子、蹣跚穿過鐵道的這段文字,均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觀看過《動感穿越》影片後,很多台灣觀眾不禁嘆息「啊!原來送別的火車站,就是浦口這個火車站呢。」浦口這一座小小火車站,真的串連起了兩岸民眾同感父子親情的含蓄與美好。

《頭頭是道》講的是淮揚名菜獅子頭。趙麗娜專訪來賓有落腳台北的揚州人申濱先生及歷史學家林天人伉儷。前者經營餐廳,為傳承獅子頭,忠於細節,例如肉要切丁後慢火燉,絕對不用絞肉,讓台灣民眾吃到有刀工火工的揚州味獅子頭。

林天人的老師是揚州的清史學家陳捷先先生,師徒常在家中餐敘。陳捷先將獅子頭作法教給了林家。陳捷先過世後,林家常做這道菜來懷念恩師。趙麗娜說,華人飲食除了吃飽對味,還含著很深的「日常而不覺」的文化底韻。

常熟蔣元樞在台受尊敬

《名垂青史》講的是常熟望族蔣元樞與台灣的故事。乾隆40年,時年37歲的蔣元樞來到台灣,任職當時的最高官員「知府」,40歲離任。雖然他在台灣只有短短三年多,但他在職期間興辦了40項建設,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他編繪的《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記錄了他在台灣的一系列建設。特別是台南,蔣元樞曾多次捐出薪水修建廟宇,例如台南大天后宮歷史文物「蔣公鼎」,清朝台南府城門戶古蹟「接官亭」、風神廟,皆是蔣元樞出資重修建。現在台南市中西區的開基三官廟,就是蔣元樞在台灣任官時的官邸,離任後被改為「蔣元樞祠」,可見台南人對他的政績是如何地「有感」。

而位於常熟的燕園,最初也是蔣元樞興建的。現在燕園五芝堂正廳掛著蔣元樞的畫像,兩旁對聯「綮于虞山開荒陬新氣象 功在台郡立宏圖四百年」是台北故宮研究員林天人撰、當代台灣畫家許郭璜題寫。

繼續挖掘兩岸共同記憶

不論是蔣元樞與台灣的海峽兩岸情緣,或常出現在台灣餐桌上的淮揚名菜獅子頭,或朱自清《背影》老父親蹣跚穿過浦口火車站鐵道的畫面,趙麗娜拍攝的影片在在讓觀眾明白,原來台灣生活裡有著江蘇元素,而江蘇生活裡也有台灣民眾「知道卻沒想到」的讚嘆。

過去這幾年為了拍片,趙麗娜長期做田野調查,每集剪出來數十分鐘的影片,往往拍攝素材達到50倍之多,也因此,累積了龐大的資料庫。她接下來會持續書寫,用筆用心挖掘更多的文化歷史細節,讓兩岸民眾更相互了解,走得更近、感情更親。

週五, 30 八月 2024

我是浙江青田人,旅居西班牙,參與浙江省政協活動已有20餘年歷史了。1998年9月,浙江省政協港澳僑委員會主任湯文權率團訪問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並舉辦《可愛的祖國》圖片展覽。我當時擔任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負責這項工作。開幕那天,中國駐西班牙大使湯永貴率官員出席,熱鬧非凡。事後,我又組織了各中文學校學生參觀學習。

202203015840834769 15008

浙江省政協是大陸對外開放走在最前列的單位,早在1995年就聘請了法國僑領韓天進、荷蘭僑領胡志光為省政協華僑委員,後又陸續聘請旅居葡萄牙的僑領周洪澤、旅居法屬圭亞那的僑領郭勝華等為華僑委員。1999年10月,浙江省政協港澳華僑委邀請我和旅居德國的吳朝平、旅居比利時的夏庭元等歐美18位僑領,為該省政協列席委員。2000年後,浙江作為僑務大省,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引進海外資訊,傾聽僑胞呼聲,為該省改革開放注入了動力。

作為新兵,省政協組織我們聆聽《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省政府工作報告》,並參加討論,聽取提案典型發言,還組織我們到有關單位考察,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協在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感受到中國的人大和政協,類似於西方的眾議院和參議院(有些國家稱為上院和下院),事關重大,職責光榮。

2002年3月3日,我應邀參加全國政協第九屆五次會議,海外17位代表和部長們一起坐在前排。雖然我是列席,但享受與正式委員同等待遇,拿到的檔提案共四疊,足足有50公分高。那時我年輕,精力充沛,晚上都看到深夜二點,使我充分瞭解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以及全國上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精神面貌。列席代表除了可各自提出建議外,我們還形成了二個集體提案:一是要求全國政協恢復華僑階別提案;二是建立兩岸和平統一基金會。

2003年浙江省政協第九屆第一次會議召開,我被聘為委員,也是海外30多位列席委員中唯一被聘的委員。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率領省四套班子,親切接見港澳華僑委員,聽取委員代表發言,並做最後的總結指導發言。我有機會代表華僑委員發言,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激動。

2008年我蟬聯浙江省政協第十屆委員,2011年被選為常務委員,2013年被選為第十一屆常務委員。從1999年被聘為列席委員開始,至2018年,我從事省政協工作屆滿20年,其間還列席全國政協大會,多次列席麗水市政協、青田縣政協大會,反映了華僑華人僑眷、僑鄉們的社情民意,做出了應有的努力。特別是2003至2017年,我擔任省政協委員,一共遞交了提案38件,附議3件。其中2004年的274號關於《文化大省和申遺、文物保護》的提案,引起高度重視。   

2005年,西班牙發生了「燒鞋事件」,我接受浙江電視台專訪,談到如何維護華商的合法權益,同時提出《提升浙江出口品牌的建議》,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重視。隨後,省工業局、工商聯、進出品管理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出口商品的品質。

2006年,我的第290號關於《做好國內配合工作,為海外華人安定團結作貢獻》提案,引起浙江省公安廳的重視,並採取措施,為西班牙乃至歐洲僑界的安全和諧做出了貢獻。

2008年,我的第634號《重視治理僑鄉青田環境污染》案,成了重點提案,浙江省政協領導和環保局親臨青田督辦,將青田經濟開發區作為省8.11環保新三年行動的重點整治園區,關閉了幾個污染源嚴重的銅廠,並責成所有污染源採取措施治理,為後來五水共治打下基礎。

2010年,我提出《允許一對夫妻生兩胎》案,引起爭議,省不予立案,只把它作為社情民意上報中央。第二年我還和港籍委員吳華生一起搜集資料,撰寫《中國人口政策的選擇,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影響》,被作為補充材料,提供中央決策參考。後瞭解也有不少類似提案,說明這是國情的必然選擇,最終促成了「一對夫妻生兩胎」政策出台。

2012年,我的第742號提案《從戰略高度支持海外辦好中文學校》引起重視,作為留根工程,依照僑居國外的二、三代現狀,華僑新生代的中華文化教育顯得更為迫切。2013年我的《由西班牙「帝王行動」看制定維護海外浙商機制的必要性》提案,引起夏寶龍省長、李強副書記注意,外交部派特使和商務部長特別赴西班牙交涉。雖然此案至今尚未結案,但對於維護華僑華商的正當權益起到了聚心的良好作用。

2014年,我的468號提案《關於加強公共外交協會作用的建議》,引起省政協重視,專門召開會議研究。

2015年5月,我未出席第12次會議,因為我留在西班牙接待到訪的李強省長,我們積極做好了當地的考察工作,被省長讚賞,並收到他的親筆感謝信。

由於本人水準有限,但每次提案都有回復,甚至有數案被採納,我甚感欣慰。自從被選為浙江省政協常委後,每年的會議就更多了,我都爭取參加,從不缺席。2018年,由於年齡關係,我不再擔任委員,被省政協聘為智庫。

(作者係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僑聯海外顧問) 

週五, 30 八月 2024

中外歷史上各個重大戰爭的成敗關鍵,往往是人員、馬匹、糧草等是否充足,而非武器裝備,因此,如何維持作戰人員體能就成為各國軍隊的首要課題。燒餅是明代發明的軍隊口糧。近代戰爭如滑鐵盧之役,法國軍隊面臨寒冬和缺糧的難題,最後大敗而歸。放眼未來,無論戰爭型態如何改變,作戰人員仍需即時補充飲食,以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

台灣軍隊的野戰口糧

在台灣,軍隊的野戰口糧過去普遍以脫水餅乾、牛肉乾、薑糖和巧克力等袋裝產品為主。因攜帶方便,口味尚佳,也常常成為服役官士兵難忘的回憶。不過,戰場上的變化瞬息萬變,要因應各種作戰方式,人員體能也必須妥善考量。因此,尚可充飢的野戰口糧,營養補充就嫌不足。作者服役期間,由於小蜜蜂盛行,戰備演習時往往會有泡麵、黑輪、大腸包小腸和雞排等副食品可供選擇。

近來供應單位逐步研發出新款野戰口糧和即食餐包。野戰口糧方面,除前述產品外,另有肉罐頭、水果罐頭、豬肉乾、各種口味餅乾、高熱量巧克力花生棒,高熱量硬糖等產品。即食餐包方面,利用生石灰遇水生熱的原理,可在短時間內將餐包加熱,方便食用。餐包內容物則有各種口味的主食配菜,如白米飯、牛肉飯、雞肉飯等,提供人員更美味的戰地食物。另外還研發出專用餐車,可一次提供50人用餐。

202203015840834769 15007

美軍的備便即食口糧(MRE

美軍的備便即食口糧MRE (Meal, Ready-to-Eat),中譯為「已經準備好的餐點」,附有一個化學生熱的加熱袋(Flameless ration heater, FRH),遇水即可加熱食用。MRE有24類主菜、配菜、點心、果汁口味沖泡粉等,一份即可提供一餐所需熱量和營養素。

MRE加熱時,加熱袋只需加水至「DO NOT OVERFILL」的底線即可,影音網站上也有教學影片。主菜有牛肉餃、豬肉餅等;點心有巧克力肉桂餡餅、M&M's餅乾、蔬菜蘇打餅乾、牛肉乾。還附帶BBQ烤肉醬包、TABASCO辣椒醬包,讓食物更有風味。另有調味鹽包、調味糖包、咖啡包、火柴包、衛生紙、濕紙巾。

MRE是1981年美軍用於戰場或急難時使用,為打開即可食用的即食餐點。常配給美軍士兵或當作救援物資,包裝/內容物能承受空投/空降衝擊而不會損壞,並可長期保存。包裝上另有註明「限制食物種類和營養會導致體重迅速降低,從而導致力量喪失、耐力降低和精神專注力降低。」目前在台灣購物網站上也可以買到MRE,價格約台幣400-500元。

202203015840834769 15006

法軍的制式口糧(Ration

法軍的制式口糧共有4種:分別為早餐、主餐、主餐加早餐和一天份(2份主餐加早餐)。口糧的種類較多,主菜有30種罐頭可供選擇,如捲心麵、調味牛肉塊、調味豬肉塊等;配菜有沙丁魚罐頭;點心有甜/鹹餅乾、果醬、巧克力布丁罐頭。還附帶熱可可粉包、茶包、咖啡包、調味包、早餐巧克力麥片包、衛生紙和加熱爐。一般而言,法軍的制式口糧,遠較美軍的備便即食口糧(MRE)受歡迎。

英軍的制式口糧

英軍的制式口糧主菜有咖哩羊肉、培根煎蛋、燉肉飯等;配菜有番茄羅勒湯、水果類、堅果類、紅莓穀物棒、草莓水果棒、水果燕麥棒、濃縮果汁。還附帶高熱量硬糖、熱可可粉包、覆盆子口味電解質補充粉包、草莓粉包、醬油包、茶包、咖啡包、奶油包、糖包、口香糖、濕紙巾、火柴。

日本自衛隊的制式口糧

日本自衛隊的制式口糧較偏重熟食罐頭。主菜有米飯罐頭、青花魚罐頭、雞肉罐頭、咖哩罐頭;配菜有醃蘿蔔罐頭、豆類罐頭。熟食罐頭可提供較佳口感,這也是亞洲國家的主食習慣。不過,熟食罐頭的運輸較為麻煩,人員攜帶也較不方便。除了制式口糧之外,日本自衛隊也常開伙煮食,尤其是海軍船艦上的人員。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維持每星期五吃咖哩飯的習慣,以維護身體健康。

俄軍的制式口糧

俄軍的制式口糧和法軍、英軍相似。主菜有米飯罐頭、肉罐頭、蔬菜罐頭;點心有高熱量餅乾;還附帶高熱量硬糖、熱可可粉包、調味包、咖啡包、口香糖、濕紙巾、火柴。俄軍的制式口糧特色是高熱量和份量多,以提供人員足夠的體能補給。

未來戰場的軍用口糧演進

由於戰場上的高科技和資訊化程度大幅提高,作戰時間縮短但強度增加。因此,單純補充體能已嫌不足,人員更需要具有提振精神和專注力、容易吞嚥的口糧。目前類似太空人的食物可供軍方參考。雖然,這類液態合成食物的口味非人人喜愛,但可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以維持戰力。

放眼未來,各國軍方對軍用口糧的研發應朝向易消化吸收、高機能性、特殊營養成份等方向著手。讓人員食用口糧後,能立即發揮作用,投入戰場作戰,而非需長時間消化吸收,或使其昏昏欲睡。甚至有較極端的國家正在研發針筒注射強效補給品,並進行人體實驗。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版主)

週五, 30 八月 2024

「賽考斯基」(Sikorsky Aircraft)是美國最重要的直升機公司之一,長期以來繼承著美軍直升機研究案,實際上開發的多數機種以運輸、搜救直升機為主,HH-60G鋪路鷹(Pave Hawk)直升機為舊款的搜救機種,新款為HH-60W快樂綠巨人二式(Jolly Green II)直升機,肩負著美軍空中運輸、傷患後送、戰場搜救等任務。

202203015840834769 15004

開發背景

大約在1981年,美國空軍選擇以UH-60A黑鷹直升機替換老舊的HH-3E快樂綠巨人,先從既有的機體結構、旋翼系統、空中加油系統等著手,並於1987年正式修改成「可信鷹」(Credible Hawk)直升機服役。但對美軍來說,升級後的「可信鷹」性能仍無法滿足美軍的需求,再經過持續升級、修改計畫後,1991年正式將其命名為HH-60G鋪路鷹直升機。

改良後的鋪路鷹直升機,機艙內具有升級後的通信、全球導航系統(GPS),包括飛機常用的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都卜勒雷達(doppler radar)、衛星通信、航空電子系統等。此外,為提升夜間飛行能力,HH-60G特別安裝夜視系統、前視紅外線系統(Forward Looking InfraRed),大幅增加飛行員的夜間飛行安全;美軍特別將HH-60部署在空軍特戰飛行部隊中,在機身前半部安裝可伸縮的空中加油機管,同時也安裝雷達警告器、紅外線干擾、熱焰彈系統等,增加直升機的戰場存活率。用戶為美國及南韓空軍,美國空軍自2020年陸續採購了113架全新的HH-60W直升機。

性能概況

整架HH-60G鋪路鷹直升機的長度為19.76公尺,機身高度為5.08公尺,空重16,000磅,最大起飛重量為22,000磅,由兩名飛行員與後艙機砲手、特殊作戰人員組成,機艙能搭載8-12名特戰人員,約900公斤的貨物,飛機安裝有兩具通用公司的T700-GE-700發動機。性能方面,HH-60G最高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57公里,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94公里,最大飛行距離為933公里,實用升限為4,300公尺;武裝部分,該機能依據任務搭配兩挺7.62mm機槍或12.7mm機槍。

為因應更為複雜的作戰環境,美軍特地將HH-60G升級為HH-60W,2020年式被美國空軍命名為「快樂綠巨人2式」(Jolly Green II)直升機,除了換裝奇異公司的T700-GE-701D發動機,最大航程延伸至1,100公里。

衍生機種:HH-60W

衍生的HH-60W直升機在修改、提升的部分包括:機艙內的數位雷達警告接收器、座艙與飛行員座位的裝甲防護、安裝LINK 16戰術資料鏈系統、整合式座艙、先進的通訊設備、戰術地圖顯示器、高效率的槳葉設計等。目前依序接裝的部隊分別是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穆迪空軍基地」(Moody AFB)內的第41搜救中隊,以及位於新墨西哥州「科特蘭空軍基地」(Kirtland AFB)的第512搜救中隊。

整架HH-60W直升機的長度為19.72公尺,高度5.1公尺,最大起飛重量為22,500磅,實用升限為6,000公尺,能攜帶兩挺7.62mm機槍或兩挺12.7mm機槍,最大飛行距離1,100公里,平均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83公里;雖然新款的HH-60W飛行速度不及HH-60G,但因整架飛機的油箱經過改良,因此飛行距離大幅延展。

值得注意的是,舊型的HH-60G與新款的HH-60W在外觀上雖差異不大,但HH-60W機鼻的氣象雷達是外凸於機鼻正中央,從外觀來看頗像長鼻子,舊型的HH-60G直升機的氣象雷達則位於機鼻下方。

202203015840834769 15005

直升機的戰搜任務

直升機執行「戰場搜救任務」(Combat Search and Rescue, CSAR)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嚴格來說,真正派遣直升機執行戰搜任務需從美軍介入韓戰開始計算,在發展超過半世紀的戰搜任務中,美軍至今已能成熟地派遣直升機進入戰區執行高風險的搜救任務。

一般而言,戰搜任務是以兩架救援直升機進行組成編隊,一架保持在搜救附近的空域進行盤旋、警戒,另外一架則下降至一定的高度後滯留/或直接降落,當搜救機將戰場受傷人員、失事飛行員救回後,整個行動也稱作「人員回收」(personnel- recovery, PR),最後搜救機在長機的掩護下快速脫離戰場,以達成完整的戰搜任務。

目前美國空軍擁有約10個直升機搜救中隊,將於未來操作HH-60G執行戰場搜救任務,其餘的支援戰搜機種尚包括MH-47直升機、MH-130運輸機、CM-22B魚鷹機等。南韓空軍也擁有一個直升機搜救中隊,台灣軍方則是透過救護隊操作UH-60M黑鷹直升機、S-70C-6超級藍鷹直升機、EC-225超級美洲獅直升機,執行戰搜任務。

總體來說,HH-60W直升機是一款經實戰驗證所開發的衍生機種,因美軍已撤出阿富汗、伊拉克,中亞地區對戰搜直升機已無立即需求,未來美軍將在亞洲地區部署HH-60W快樂綠巨人二式直升機待命,執行戰搜任務。

(作者係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週五, 30 八月 2024

2024年6月,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下轄的「勒納研究所心血管與代謝學系」教授維特科斯基(Marco Witkowski),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實木糖醇(Xylitol)與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關連性。

木糖醇是無糖口香糖、糖果、烘焙食品、糖尿病友善產品和口腔護理產品(如牙膏等)常見的低熱量甜味劑。

代糖有很多種類

低/零熱量甜味劑(代糖)是加工食品中廣泛使用的糖替代品,種類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阿斯巴甜、甜菊糖、糖精、蔗糖素、木糖醇和紐甜等等。如果是零熱量,稱之為「非營養型糖替代品」,像是糖精、阿斯巴甜和甜菊糖。如果是低熱量,則稱之為「營養型糖替代品」,像是木糖醇,其相對甜度為1,與葡萄糖類似(0.7),但熱量僅有葡萄糖的60%,並非為零。

另外,有些甜味劑是人工設計出來的(阿斯巴甜等),也有些是自然界存在的,像是許多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少量的木糖醇。當使用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代糖時,也並非全部都是從天然植物中萃取來的,因為考量到產量和價錢,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木糖醇有好處也有壞處

木糖醇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1)不會造成蛀牙,因為細菌需要葡萄糖當作養分,而木糖醇被細菌當成養分吸收後,會阻止後面的葡萄糖吸收,最後把細菌活活餓死。(2)擁有對糖尿病人友善的共同特性,那就是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缺點是:(1)木糖醇和其他代糖一樣,不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比起蜂蜜或黑糖,它毫無營養,非常空洞。(2)某些人會造成消化不良、腹脹或腹瀉,因此有相關腸道疾病者(如腸躁症)應該避免。

此次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中,針對美國和歐洲3,306名參與者進行了追蹤分析,發現血液中較高水平的木糖醇,與三年內心血管事件風險升高有關,且木糖醇濃度最高的組別中,有三分之一發生心血管事件。為了瞭解原因,研究小組進行了小鼠試驗,發現木糖醇確實會導致血小板凝結,並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最後追蹤了10位受試者,在攝取木糖醇飲料後,或攝取葡萄糖飲料後,發現血中木糖醇會讓血小板活性上升,各項凝血能力指標也立即顯著增加,但葡萄糖則完全不會。

政府應加強管理代糖

這個研究團隊去年就已發現赤藻醣醇與心血管風險之間有類似的相關性。這次研究再次表明,科學界應加強研究糖醇類和其他種類的代糖,因為它們目前被廣泛添加在食品中。雖然尚未確定木糖醇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因果關係,但因過去許多研究已顯示,喝代糖飲料跟中風、失智、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關聯性,所以絕對值得大家注意。

使用代糖不能減重

美國心臟協會2018年就曾發布一項報告指出,短時間內使用低卡代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對成人而言,可能可以促進減重,但對兒童沒有效果。2017年一項研究報告更指出,喝低卡代糖飲料反而會吃進更多卡路里。因為代糖飲料會干擾身體自然代謝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旦被破壞,身體會開始儲存脂肪而不燃燒它,進而可能導致糖尿病與心臟病。

代糖的甜度比起一般蔗糖要高,這些代糖可能改變人的身體和腦袋,增加對其他甜食的渴望,當人們以為喝代糖飲料已減少卡路里攝取的同時,就會放縱對甜食的渴望,結果反而吃進更多甜食而不自知。

代糖飲料使死亡風險增高

2017年,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教授佩斯(Matthew Pase)發表在《中風》(Stroke)期刊的研究也指出,相對於不喝代糖飲料的研究對象,每天喝代糖飲料的人,十年內罹患中風跟失智的機率高出三倍。

2019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位於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論文發現,每天喝兩杯250毫升,或更多零卡代糖飲料者,在未來16年內死亡風險增加26%。另外,如果不喝零卡代糖飲料而喝含糖飲料的話,同期死亡風險也會提高8%。由此可知,含糖飲料很邪惡,但代糖零卡飲料更邪惡,其邪惡程度超過含糖飲料約3倍之多。

2019年2月,根據美國心臟學會與中風協會發表在《中風》期刊的研究,共有8萬多名停經後的女性參與調查發現,每天喝兩瓶或更多代糖零卡飲料的50歲以上停經女性,罹患缺血型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及所有死亡原因的風險,分別高出31%、29%及16%。

科學家對代糖飲料跟中風等相關性的原因尚未完全瞭解,但可能原因有:(1)動物實驗發現阿斯巴甜與糖精等代糖,會使身體分解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影響血糖的控制,進而可能導致糖尿病,而糖尿病本來就是造成心臟病跟血液循環問題的風險因子。(2)代糖會改變腸道中細菌的種類,進而破壞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

不應使用代糖管理健康

最後,由於科學證據的逐漸明朗,2023年5月,WHO發布了《非糖甜味劑使用指南》,建議除糖尿病患者之外,其他人不要使用代糖來控制體重,或降低心血管/糖尿病罹患的風險,因為使用代糖不會為身體帶來任何長期好處,反而可能因長期使用,增加成人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對於很難直接從喝含糖飲料改成喝水的人,低卡代糖飲料可作為過渡性工具。然而,少量喝或乾脆不喝含糖飲料,才是明智之舉,而不該用代糖飲料來取代。

英國政府從2018年開始課徵含糖稅,許多先進國家也跟進,現在看來會出問題,因為人們很可能因此去買較便宜的代糖零卡飲料。有識之士對此已提出警告,建議政府連同代糖一起課稅,才是正確之道。這部分可供台灣立法委員參考。

(作者係藥理學教授)

週五, 30 八月 2024

美國減稅與就業法案(The Tax Cuts and Jobs, TCJA)提高了薪資標準扣除額,並取消兒童、醫療、教育以外的列舉扣除額,避免稅式支出扣除額過於浮濫的作法,值得參考。

202203015840834769 15003

TCJA以標準扣除額報稅

美國個人所得稅率採累進稅率,依美國稅法規定,美國稅務居民的全球收入都必須繳納所得稅,納稅人應稅收入減去免稅額和扣除額後,為「調整後應稅所得」(Adjusted Gross Income, AGI)。與台灣類似,美國所得扣除額分為「標準扣除額」及「列舉扣除額」,近年來美國實施TCJA,最大的特色在於取消原本諸多列舉扣除額項目,同時增加標準扣除額金額,2024年單身標準扣除額為14,600美元,共同申報夫妻為29,200美元,65歲以上和/或失明的納稅人可獲得額外的標準扣除。近年來多數美國納稅人都採用標準扣除額報稅。

TCJA取消了原本作為列舉扣除的支出,以往美國企業雇主每年可報銷240美元的自行車通勤費用,TCJA實施後,財政部取消這項福利,多數企業也不再提供此福利。在搬遷費扣除方面;TCJA取消了納稅人原本可從總收入中減去與搬遷新工作相關的費用扣除額,來計算AGI。另,在納稅人抵押貸款利息的扣除額方面,TCJA實施前,納稅人可扣除最高100萬美元的抵押貸款債務利息,TCJA實施後,納稅人申請新的抵押貸款,最高只能扣除75萬美元的抵押貸款利息扣除額。

另,TCJA取消了最高可申報AGI占比2%的雜項費用扣除額,包括納稅人自掏腰包支付與工作相關的費用,如旅行、交通、膳食、工會、會費、商業責任保險、與工作相關的教育、家庭辦公費用、工作服等支出,均不能當作費用扣除。TCJA實施後,也取消了美國人對於傷亡和竊盜損失可列舉的扣除額,此前這些損失若不在保險或救災範圍內,納稅人可扣除相關損失。

目前美國稅務居民繳納的所得稅有聯邦所得與州地方所得稅,州地方稅的扣除額(State and Local Tax, SALT)原本沒有限制納稅人從聯邦應納稅收入中,扣除納稅人繳納的州地方稅。在TCJA實施後,納稅人繳納的州地方稅,最多只能從聯邦應納稅收入中扣除10,000美元,這對於紐約和加州等高所得地區的稅務人來說,因為可扣抵的扣除額減少,租稅負擔無形中相對增加了。

保留兒童醫療教育扣除額

在兒童抵免扣除額(CTC)方面,單親家庭收入的門檻為20萬美元,已婚夫妻共同申報的收入門檻為40萬美元,扣除額為2,000美元,不過家庭收入一旦超過以上門檻,CTC扣除額便會遞減,兒童稅收抵免可直接減輕有兒童家庭的夫妻之租稅負擔。另外,在醫療支出扣除額方面,納稅人可以扣除超過AGI占比7.5%的醫療費用,但整容手術不符合扣除資格。在教育費用扣除方面,學生貸款的利息仍可作為所得扣除額,上限為2,500美元。

股利所得不應採分離課稅

台灣對個人所得類別是採免納所得稅、分離課稅或分開計稅等方式課徵所得稅。不過,目前台灣的所得扣除額出現以下問題,違反量能課稅精神,也弱化了以所得稅用來縮小貧富差距的功能。

首先,股利所得從2018年度起,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獲配營利所得,其屬所投資之公司、合作社及其他法人分配1998年度或以後年度的股利所得,得就下列兩種方式擇一計算稅額,合併結算申報:(1)股利所得採併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並以該股利所得合計金額按8.5%計算可抵減稅額,抵減當年度結算申報應納稅額,每一申報戶每年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或(2)股利所得合計金額按28%單一稅率分開計稅。

由於台灣適用所得邊際稅率30%及40%的高所得者,基於節稅考量,會選擇第二種方式申報,也就是將股利所得採分開按單一稅率28%計算稅額,如此造成適用最高稅率繳納稅額的人占比大幅下滑。台灣社會正值少子化與高齡化,未來繳納所得稅的人口將減少,政府對富人提供高額的所得抵減與扣除額,將造成所得稅制呈現累退性,尤其,允許股利資本所得按28%單一稅率分開計稅,等於幫每年領近百億股利的富人開綠燈。

由於高所得者利用扣除額,享受租稅優惠效果確實較高,根據財政部的資料發現,台灣2022年度綜合所得總額大幅增加,扣除(免稅)額占所得總額的比率卻高達57.60%,稅式支出實過於浮濫,政府對於資本股利實施浮濫的高額免稅額與扣除額,這對勞動者與上班族來說並不公平。筆者建議參考美國的作法,提高薪資所得者、兒童、醫療與教育支出的標準扣除額,對於富人應採行免稅額遞減法,也就是隨著納稅人所得的提高,個人、配偶、扶養親屬的免稅額遞減,直到免稅額遞減至零為止。

由於分離課稅容易破壞所得稅制的量能課稅精神,除非有堅強的理由,建議取消股利所得採分開按單一稅率28%計算稅額,維持股利所得採併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並按其加總後的綜合所得淨額適用應納的稅率級距納稅,以維持綜合所得量能課稅的完整性與所得累進課稅的公平性。

(作者係廣東海洋大學台籍教授)

週五, 30 八月 2024

去年11月,美中領導人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舉行領袖高峰會談,拜登會後公開表示,雖兩國屬於競爭關係,但此次高峰會談是迄今為止「最具建設性、最富成效性」的討論,雙方責任是促進這種關係的合理化、可控化,進而找出兩國共同的利益。可惜,此一讓國際社會期待的共識,並未讓2018年3月爆發的貿易爭端偃旗息鼓。

最近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處針對中國大陸貿易政策檢討的會議上,公開嚴厲譴責中國大陸從2001年12月加入WTO後,並未配合WTO的規範,致力於改革經濟體制,同時朝向市場經濟轉型,反而變本加厲地對產業過度介入、給予不透明補貼,並對外國企業進入大陸存有歧視性限制、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可以說是忽略市場經濟原則,使得外國企業難以與中國企業公平競爭。

美中在WTO針鋒相對

美國在會議上更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政府介入的程度加深,以及經濟規模擴大,不但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秩序的破壞愈強,而且對各國企業及勞工的損害日益嚴重。亦即在此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競爭模式下,中國大陸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絕對成本」的優勢。再者,新冠疫情緩和後,中國面對國內市場需求低迷,無法吸納全部產出,進而波及經濟成長危機,並未透過結構改革解決生產過剩的困境,反而以低價行銷全球市場。

從美國控訴中國的思維加以觀察,除了指其採取智慧財產的侵犯,科技型高端領域透過政策指導介入,對已開發國家造成不公平競爭外,同時挾著政府補貼,傳統型成熟產業採取低價行銷席捲全球,對開發中國家產生不合理損害。換言之,美國在批判中國採取侵略性手段或掠奪性(predatory)作法的同時,將其偏離市場自由競爭的行為形容是「中國衝擊2.0」(China Shock 2.0);甚至認為,全球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尚未透過工業化享受到利益,提升國民所得,就遭到摧殘,中國需要為這些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無法升級負責。

長期遏制中國科技發展

歐美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發展的遏制戰略並非始自今日,而可以溯自1960年代,其中較重要、具有影響的立法及行政命令有從1961年實施,同時每年不斷更新的《國防授權法案》,限制美國政府和軍方與中國科技公司的合作或採購其產品;1977年實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賦予總統可直接限制與中國經濟交流和科技轉移的權力;1996年歐美西方42個國家訂立的《瓦森納協定》,封鎖與中國高端科技的合作;2011年實施的《國家授權法案》,禁止與中國進行任何雙邊的合作,以至最近2018年實施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擴大管制高端科技產品和技術對中國的出口;2022年實施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圍堵中國大陸晶片產業發展。

除上述法令外,其他以總統簽署逕自公布實施,任意制裁、限制中國科技發展的立法、行政命令更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無庸置疑,18世紀以來,受到「東低」、「西高」氛圍長期的暈染,無形中形塑了歐美西方國家僅允許中國停留在組裝加工「低端產業」,透過勞力賺取微薄利潤。他們一旦發現中國科技崛起、生產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轉型,開始與歐美西方國家競爭高端產業的利潤時,美國的恐懼就升溫,進而聯合西方盟國,對中國展開全面制裁。

面對美國這些突如其來的譴責,中國除了否認違反WTO相關規範行為外,並指出,將超過國內需求的產品出口到有需求的國家,不僅反映國際產業專業分工的現象,而且符合國際貿易法則,卻遭到美國以違反國際貿易規範為由加以制裁。以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為例,中國認為美國在違反WTO規範的同時,抹煞中國出口電動車協助各國汰換燃油車輛,更忽略了中國致力於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努力。

美國兩黨對中政策均強硬

隨著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來臨,雖然選舉結果迄今渾沌不明,但兩黨對中國經濟政策的立場都是選民關心的焦點。若民主黨賀錦麗勝選,依目前的氛圍,預估將維持制裁中國大陸的貿易行為,其強度或可能超過拜登時期;若共和黨川普挑戰成功,恐將無視WTO規範,採取更激烈的制裁,甚至實施更全面的對抗,例如對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徵60%的懲罰性關稅、對中國大陸技術的擴張採取嚴格措施遏制等。

誠如英國《經濟學人》日前的文章指出,中國已成為先進科技的超級大國,近年來許多產業類別發展已呈現井噴狀態,正在帶領世界。這些無形的威脅,勢必升高美國的恐懼,讓美中兩國的經濟摩擦更加不易緩和,未來雙方所存在的糾葛,最後將會如何發展,頗值得國際社會密切觀察。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週五, 30 八月 2024

美元仍是全球最強的貨幣,而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不僅影響美元升貶值,更衝擊全球股市及債市。近來市場預期Fed於9月降息的聲音甚囂塵上,加劇全球市場的波動。

202203015840834769 15002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約占全球GDP的24%,而成立於1913年的聯準會(Fed),其貨幣政策更左右全球金融市場。Fed自2022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後迄今,共升息20碼(5%),目前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在5.25-5.50%,仍處於歷史相對高點。因而Fed何時降息備受全球關注。近期全球股市,特別是美股、日股及台股大起大落,均與美國的經濟表現及Fed貨幣政策息息相關。

聯準會決策三大關鍵因素

經濟成長率、通膨水準與失業率是影響Fed貨幣決策的三大關鍵因素。首先,就經濟成長率來看,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1.4%,但增速從去年第四季的3.4%大幅下滑,是近兩年來的最小增幅。主要是因進口激增和商業庫存下滑,分別拖累消費支出及經濟成長。第一季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季增年率終值為1.5%,低於市場預期的2%,顯示消費支出疲軟。第二季實質GDP年增率初值報2.8%,不僅遠超第一季終值1.4%,也高於市場預期。

不過,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8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製造業指數降至46.8,為2023年11月以來新低,接近新冠疫情封鎖期間以來低點,也不及6月的48.5,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且低於50榮枯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中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下修今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至2.6%,反映出美國第一季消費支出低於預期。一旦利率維持高檔過久,經濟成長空間將受限,或恐陷入停滯。市場期待GDP成長能夠軟著陸,促使Fed降息。

其次,就附表的通膨水準觀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2022年6月來到9.1%高峰,之後因Fed升息效應發酵,CPI已緩步下降至7月的2.9%,但短期內要降至2%的目標區恐怕不易,這也影響Fed的降息時間及幅度。

再進一步檢視美國的就業狀況,美國失業率由今年3月的3.8%,逐月走升,4至7月分別為3.9%、4.0%、4.1%及4.3%,為2021年10月以來最高,意謂就業並無明顯改善。美國7月非農就業新增114,000人,較6月大幅下滑。此外,美國最新一周(統計至8月3日止)首次申領失業給付人數,意外出現近一年來最大的單月減量,令市場對美國勞動市場降溫太快的憂慮得到紓解,再次降低經濟衰退的疑慮。

不過,最近戴爾與英特爾等大企業紛紛宣布將大量裁員,意外成了就業市場的一大警訊。綜合上述相關就業數據並不具一致性,尚需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明確斷定是否改善。

利率決策影響股債市表現

升息是資金緊縮的貨幣政策,每當Fed宣布升息,總會讓美國股市指數應聲重挫,包括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等,台股因連動緊密也會下跌。但後續的升息決策如符合市場預期,股市將不會有劇烈波動。

對債市而言,因債券價格與殖利率成反比關係,如在Fed升息循環期間,聯邦基金利率上升之後,對投資人而言,美國公債就變得沒那麼有吸引力,便會開始拋售手上的債券。自2022年開始,Fed為了抑制通膨,開始縮減債券購買量,另外美債國外第二大持有者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多月減持美債。因此,當市場上美債供給增加,但需求卻減少下,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上升,這將會引發科技股重新評價,進而重挫。

再者,美債殖利率升高會讓各國公債與美國利差逐漸擴大,將會吸引更多海外市場參與者投資美債,讓美元資金回流,美元走強,但也會為各國貨幣帶來沉重的貶值壓力,導致進口成本上升,以致通膨難降。另對全球持有美債的政府及企業而言,也會明顯感受到債務壓力變重。然而,近期市場投資人對Fed於9月降息的信心增強,美國公債殖利率也隨之下降。如8月5日因美國7月非農就業新增人數不如預期,失業率竄升到4.3%,燃起經濟衰退疑慮,並引發Fed或有必要緊急降息的臆測,加上當天賣壓席捲全球股市,嚇得投資人遁入債市避風頭,長天期公債買氣特別旺盛。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在數月來最低的3.782%,是2023年7月來最低。

Fed主席鮑爾在7月底的政策會後指出,美國失業率自去年夏季至今上升0.7%,表示經濟已進入衰退的指標「薩姆規則」(Sahm Rule)。此外,美國短期公債殖利率兩年多來都高於長期公債,也是經濟衰退的警訊。綜合而言,全球央行的貨幣寬鬆行動已上路,歐元區、瑞士、瑞典、加拿大、英國央行均啟動降息,美國9月降息似乎也箭在弦上。鑑於此,投資人大舉衝向債市,債市有望迎來多頭走勢。

聯準會獨立性成選戰攻防

中央銀行主要任務在於維持貨幣與就業市場穩定及經濟成長。長期以來,各國賦予央行獨立性,就是避免執政黨在貨幣政策方面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IMF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007-2021年的數十家央行,結果顯示,獨立性得分較高的央行,在控制人們的通脹預期方面較成功,這有助於保持低通脹。然近幾年,許多國家的央行獨立性面臨挑戰,尤其是選舉年要求降息的呼聲越來越高,致使央行決策和人事任命有受到政治干預的風險。

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川普任內曾干預Fed決策,此次回鍋更不時表示總統對Fed決策應有發言權,賀錦麗則強調貨幣政策應交由Fed獨立決定。至於未來如何,只得靜待選舉結果。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