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四, 01 八月 2024

台南市是台灣六都之一,位於台灣西南部,西臨台灣海峽、東臨阿里山山脈、北與嘉義縣鄰接、南與高雄市鄰接。面積2,191.65平方公里,為台灣各縣市中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農耕地面積全台灣第一。阡陌交錯,公路道路為全台最多,全市遍布文化古蹟,多元文化並存。

台南市設籍人口約186萬人,其政府所在地分別位於安平區及新營區,採雙市政中心模式。

台南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台南為南台灣,乃至於整個中南部的文化、學術、教育、科技重鎮,除校本部在台南的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外,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科學園區、陽明交通大學的南部分址也都設在台南。台南市現以傳統小吃、古蹟文化、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山川田園、溫泉戲水吸引觀光人潮,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一個走過200年歷史的公園

湯德章紀念公園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中山、民生、公園、中正、南門、開山、青年路交會處,造型圓形平面,空間由兩個植有草皮、喬貫木的綠色環帶及圓形水泥平台所構成,台南市政中心,台南州廳、合同廳舍等重要官方建築都曾集中在此。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8

日據時期,公園中央放置了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銅像,稱為「兒玉公園」,二戰後改放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改稱「民生綠園」。1998年,為紀念228事件在此受到處決的湯德章律師,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

台南測候所歷史悠久

台南測候所位於台南市中西區,1898年建置完成,是日據初期第一批設立的測候所之一,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其建築中央有高約12公尺的圓柱形風力塔,塔身四周環繞著較低矮的一層樓18邊形辦公空間,座落於昔日台南府城的最高點,舊名為「鷲嶺台地」。由於建築中間有一個白色高塔,老台南人稱呼它為「胡椒管」。1998年台南市政府將其公告為市定古蹟,2003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9

台灣文學館幾經變革

國立台灣文學館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為日據時期的台南州廳,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促進周邊街道變得熱鬧繁華,許多重要官署都設在州廳周邊。二戰時遭到盟軍轟炸毀損,幾經修復維持原樣,二戰後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現在則是台灣文學館。

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充滿濃厚的異國風格,館內有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台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蘭、明鄭、清代、日據、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惟因歷史與政治傾軋,有不少文學書冊與相關史料隨世流失,散迭各處,殊為可惜。

為能有系統蒐集、保存、研究這些珍貴的文學資產,台南文化界人士極力奔走呼籲,希望成立專責機構。

1991年文建會提出設立「現代文學資料館」計畫,經行政院通過。1994年調整政策,擬將「現代文學資料館」併入「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計畫」,其中設立「文學史料組」,引起不滿。後經文化界人士多次協商、溝通,行政院終於1998年復將「文學史料組」提升為「國家文學館」,於2007年定名為「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南市美術館1

台南市美術館1館主體建築原為1931年落成的台南警察署,為台南市定古蹟,是一棟裝飾藝術式樣(Art Déco)的建築。1館新舊融合的空間展示著台南在地藝術家及其他地區重要藝術家的作品,以美感教育為發展目標,提供多元藝術活動。1館建築與林百貨同為梅澤捨次郎所設計,館舍以古蹟建築為主體,透過古蹟修復再利用,結合周圍空間重新規劃設計。

展示空間有1,024平方公尺,分成10間展覽室,全館已於2018年8月完工,同年10月17日試營運,2019年1月27日與2館同時開幕,以建築修復展、典藏捐贈展和作品修復展與世人見面。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0

孔子廟展現完整閩南建築

台南孔子廟300多年來歷經數次重大整修,在台灣傳統建築中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孔子廟展現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採標準的「左學右廟」格局,前殿後閣的三合院分三進兩廂。右廟第一進為大成門,分別設立名宦祠、鄉賢祠、孝子祠、節孝祠,中進是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兩側有東、西兩廡奉祀81位先賢、77位先儒。

禮器庫、樂器庫分別位在東、西廡的北邊,是收藏禮樂器之處。後方有崇聖祠(原啟聖祠),由18根柱子支撐的敞廳,屋頂為硬山式燕尾,祠內中央神龕供奉孔子5代祖先,兩旁分別為以成書院、典籍庫。左學部分設置明倫堂與文昌閣。空間格局東側立有泮宮坊,南有泮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半月形牆垣。占地達9,007平方公尺,現存建物多達15棟,是全台孔廟中建築物最多者。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2

台南孔廟有兩處空間以「泮」為名,分別為泮宮坊、泮池。泮宮坊為清乾隆14年(1749)建造,為仿木構造之石坊;泮池為圓形,與庭園相接的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石碑。早期「泮宮」代表的是諸侯的學校,泮宮坊為舊時孔廟最外面的出入口,日據時期開闢南門路時被分隔開來,成為今日狀似兩處景點的模樣。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1

大成門及文昌閣

台南孔廟-大成門是以6根柱子支撐的木構架,每組門扇上面不繪門神,共設108根門釘,不書寫任何楹聯,以示對孔子的敬重。

台南孔廟大成殿現在的樣貌是1977年所整建的,是孔子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者。居合院中間,位於高起的台基上,呈現一種崇高的意涵。前方露台為祭孔典禮表演佾舞的場所,殿內高懸清朝康熙皇帝以來,除了末代皇帝溥儀以外,所有元首頌揚孔子的匾額。

傳統古制中,文昌閣主祀神文昌帝君和魁星,與孔子完全無關。但由於中國人歷代重視科舉考試,文昌帝君和魁星相傳能庇佑考生,因此孔廟也建有文昌閣。台南孔廟內的王昌閣1樓為方形,2樓為圓形,3樓為八角形設計,2、3樓皆有小外廊。2樓主祀文昌帝君,3樓供奉魁星爺,故稱為魁星樓。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週四, 01 八月 2024

18世紀末福建漳州人吳沙率眾開墾蘭陽平原,而有了現今宜蘭以「結」、「城」、「圍」等特別的字不斷重複的地名。礁溪溫泉雖在日據時期才普遍開發利用,但因位置重要,在歷代軍事上扮演重要的腳色,陸續有清代伐木工頭林泳春的民變及林李成、林火旺的反殖民奮鬥。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5

以溫泉聞名的礁溪鄉,在宜蘭縣地理位置上具有特殊的優越性。西北負湯圍之高山(雪山山脈),巍巍挺立,直聳雲霄。東南臨蘭陽平原之田圃,一望無涯,遙接海際。今天宜蘭線鐵路、國道五號、北宜公路,皆由北而南穿越本鄉。此外,礁溪在歷史上也扮演重要的腳色。

重要灌溉水源的龍潭湖

在舊稱「四結」的宜蘭線四城火車站西方約3公里山腳下的龍潭村,有一個龍潭湖。它在清代時和池上的著名景點─大坡(陂)池,擁有相同的稱呼。30餘年前筆者在宜蘭服兵役,在蘇澳的武荖坑下基地時,曾從此夜行軍,走到龍潭湖旁的草地野營。當時無緣對龍潭湖一親芳澤,只對附近台塑的台化工廠印象深刻。近期舊地重遊,昔日的台化工廠今已轉型為龍潭湖畔悠活園區,提供遊客生態教育導覽和教育活動。

而沿著龍潭湖畔步道遊賞山光水色,正如日據的1933年《礁溪庄管內圖》〈礁溪庄勢一覽〉所描述:「四季水量豐富,呈紺碧色」;「魚類水面高高跳躍,水鴨也來遊。」龍潭湖也是礁溪境內重要的灌溉水源,清咸豐2年(1852)刊行的《噶瑪蘭廳志》描述:「四圍圳,在廳北六里,寬八尺,長千丈。由民合開,上引大坡水,自大坡至四圍(今吳沙村)及馬麟社(今玉光村)、踏踏莊(今玉田村)止,約灌田二百甲。每年修築,聽民自鳩。」因宜蘭多雨,加上平原滿布低漥的水池,農民利用鴨子識水的天性,讓宜蘭從清代起,就是台灣養鴨產業重要的基地。現今龍潭村旁的吳沙村開蘭路,有一座打造循環共生的鴨子生態園。

蘭陽八景之一的礁溪溫泉

200餘年前,吳沙率墾民從今新北市的澳底往宜蘭市前進開墾的途中,在礁溪看到乾掉沒水的谷地,命名為「礁坑」。按,《台灣語典》:「乾,水涸也。多用礁字」後因洪水將該谷埋沒,遂命名為「礁溪」,這條溪即今天的湯圍溪。礁溪溫泉主要分布於湯圍溪溫泉溝兩側谷地的湯圍(今德陽村)和白石腳(今玉石村)地區,為全台少見的平地溫泉。

湯圍在清代時因通生番界,設有湯圍隘,屬頭圍堡,配有隘丁8名。因該地山谷環抱及溫泉溝於水田中央餘煙裊裊,道光17年(1837)刊行的《噶瑪蘭志略》和日據初《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有如此生動描述。「遠望熱氣蒸騰,泉中若沸.附近田園多被泡傷」、「未幾清之某官巡行到此,知其泉之能爽人心身,毫無毒害。乃取而飲,且浴之,並以其効用佈告眾人」,「土人無冬夏,澡浴於此。」但礁溪溫泉在日據時期才普遍開發利用。公共溫泉設施最早出現於1915年,在離礁溪驛東北約500公尺的圓山公園(今礁溪溫泉公園),有磚石構造的公共浴場。其前控萬頃青田,隔洋遙望龜山島,被列為「蘭陽八景」之一。今天除了礁溪溫泉公園,在湯圍溝溫泉公園也設有免費的泡腳池。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7

先民的拓墾和建置

昔日宜蘭縣城郊的金六結有國軍營區,是筆者當兵時的師部所在。今礁溪境內也有十六結(今三民村)等不少以「結」為名的地名,和其他「城」、「圍」等特別的字不斷重複的宜蘭地名,隱藏著漢人開發此地的遺跡。清嘉慶元年(1796)福建漳州人吳沙率領漳、泉、粵籍墾民進入原住民平埔族定居的蘭陽平原,最初在頭圍庄烏石港附近築土城─頭城,並逐漸往二圍(今頭城鎮二城里)、三圍(礁溪鄉三民村)、四圍(礁溪鄉四結村)前進。因此有了今日北邊地區的頭城、二城、四城。墾伐團隊再以十人為基礎劃分成數個拓墾單位,稱為「結」,數十結再成為一「圍」。

嘉慶17年(1812)蘭陽平原中央的五圍(宜蘭市)成為噶瑪蘭廳治所在,為避免與廳治衝突而將頭城改為「頭圍」,並駐有縣丞,即今天的副縣長。同治13年(1874)日軍侵台的牡丹社事件後,噶瑪蘭廳升格為宜蘭縣,雅稱蘭城。此時,從台北走淡蘭古道越過草嶺後,要進達「蘭城」,有「一關橫截大道,是為北關。由是進達蘭城,水程以沙崙為咽喉、陸程以礁溪為扼要:北來之門戶,於斯為固矣。」所以,礁溪在歷代軍事上扮演重要的腳色。

從美麗家園到殺戮戰場

和台灣其他地方一樣,來到宜蘭拓墾的漳州移民大都以務農為主,既樸實但也有反叛的性格。進入19世紀,由於宜蘭老樹「林密菁深」、「中有樟樹為戰艦需,例由官給資採辦」,伐木工頭林泳春在大坡建立開採樟樹的匠寮,因私煮樟腦獲利,得罪官府。道光2年(1822)林泳春「嘯聚四圍大坡地劄寮成黨,霸踞山場」,次年3月滋事,圍頭圍縣丞署,10月於礁溪被官軍擒獲。

明治28年乙未年(1895)底,為了配合抗日軍襲擊台北城的行動,宜蘭出身的林李成等,於12月30日,率領游擊隊進圍宜蘭縣城的日軍。日軍第四師團混成第七旅團,於隔年1月12日登陸蘇澳,1月17日占領礁溪,19日攻占頭圍,接著進行清鄉工作。1月13 - 28日期間,整個宜蘭「被誅戮者達1,500人,燒毀家屋1萬間,蘭陽平原大半已呈灰燼。」

林李成內渡中國大陸後,由其屬下林火旺(礁溪林尾庄人)承續統領之權,手下約有700人左右。兒玉源太郎總督轉以「等待歸順、究明土匪真相,對不降者斷然討伐,以圖剿滅之軟硬兩手政策」發布「匪徒招降令」。明治31年(1898)7月28日,後藤新平民政長官親自出席於協天廟(礁溪驛南方1.2公里的關聖帝君廟)西方的楓樹林(後為礁溪公園)舉行的歸順儀式,參加者約有300人。日方對於林火旺這一批日據以來數量最多的歸順者不敢掉以輕心,讓這些人承包了北宜公路的修建工程。明治33年(1900)3月22日林火旺被處决。此後宜蘭再無大型的武裝抗日行動。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6

武暖石板橋有悠久歷史

在距四城車站南方約500公尺,有一座建於清代的武暖石板橋,又稱「四圍橋」。建於光緒17年(1891),是昔日礁溪與宜蘭來往官道所在的橋樑。地處今礁溪鄉光武村,為原住民平埔族奇武暖社的範圍。該社屬於濁水大溪(今蘭陽溪)北至烏石港的西勢社番二十社之一。嘉慶15年(1810),「歸沐王化,始赴官控理…(台灣)知府楊廷理乃舉漢人為各社總理,設立通事、土目,約束社眾,造報丁冊,教以人事,薙髮著衣,始知置備耕牛、農具,漸通漢人語言,亦知愛重銀錢,烹調飲食矣。惟倫常、祭葬、婚婣尚沿舊習。」

直到日據後的明治29年(1896)9月30日,才開通從基隆到宜蘭蘇澳的軍事道路─陸軍路,即今天台2線濱海公路和台9線平原段公路,武暖石板橋遂回歸平靜。

未來的展望

今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也影響到宜蘭的觀光,且震後振興補助方案未將宜蘭列入。而過去十多年,礁溪因溫泉區過度開發與抽取,已導致溫泉資源減少,水溫及水位下降。當局應在宜蘭好山好水的條件下,為遊客建立吳沙「唐山過台灣」後,篳路藍縷開發宜蘭,以及先民在乙未保台和反殖民時的英勇事蹟,當作史跡探索行程。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週四, 01 八月 2024

1907年7月5日的《民報》,刊登了章炳麟的《中華民國解》。該文開篇中說:「日本亦稱山陽為中國」。那麼山陽是哪裡?緣何章炳麟說「日本亦稱山陽為中國」呢?在探討這一現象時,我們需要瞭解「山陽」這一稱呼背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202203015840834769 1500

「山陽公國」的建立和發展

東漢末年的建安25年10月乙卯日(西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11月癸酉日,正式登基兩天的曹丕奉劉協為山陽公。時山陽即山陽縣,縣域大致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區及周邊地區,今焦作市山陽區牆南村山陽故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山陽縣政府所在地。曹丕讓劉協在山陽縣建立山陽公國,國都定在鹿城(今焦作市修武縣李固村),行漢正朔,封邑一萬戶。4位封王的皇子降為列侯。魏明帝青龍2年(西元234)3月庚寅日劉協壽終正寢,嫡長孫劉康襲第二任山陽公。西晉太康6年(西元285),劉康之子劉瑾襲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其子劉秋襲第四任山陽公。西晉永嘉3年(西元309)7月,劉秋被胡人汲桑所殺。山陽公國歷經四任山陽公,存在90年。今焦作市修武縣七賢鎮古漢山村有漢獻帝禪陵,劉協、劉康、劉瑾均安葬此地。

劉協建立山陽公國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首先,山陽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山川秀美,物產豐富,適合作為劉協的遷居之地。其次,山陽地區歷史上曾是漢朝的重要疆域,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劉邦、劉秀起家之前都曾在此留下奮鬥的佳話。選擇這裡作為山陽公國所在地,既體現了對漢朝歷史的尊重,也便於劉協在這裡安度晚年。

此外,山陽公國的建立也是曹魏政權政治策略的一部分。曹丕篡位稱帝後,為了穩定政權,需要妥善處理與劉協的關係。將劉協遷至山陽,並賦予他一定的封地和權力,既是對他的優待,也是對他的一種監視和限制。這種政治安排既體現了曹丕的仁慈和寬厚,也反映了他對權力的牢牢掌控。

「山陽公國」被帶到日本

《日本書紀》、《古語拾遺》和《續日本紀》等多部日本史書,記載了同樣的歷史事件:山陽公國發展到西晉太康10年(西元289)時期,與第四任山陽公劉秋同輩的劉阿知,感覺時局接近天下大亂,便對其家族成員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聽說日本境內較中國安定,我決定率家族東渡。」於是該年5月初一,劉阿知帶領長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及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歷經千難萬險東渡日本。山東威海的劉公島據傳即為他們東渡途中的中轉站。同年9月5日他們到達日本,不僅帶去了中國的文化、技術和制度,同時也將「山陽公國」當作「中國」的稱呼帶到了日本。

東漢時期,中日之間有使節往來,溝通聯絡感情的慣例。劉阿知及其族人到達日本後,天皇賜劉阿知姓東漢使主,賜劉阿知長子劉都賀姓直。劉都賀的孫子東漢直掬生有3子。仁德天皇60年(西元372)4月8日,東漢直掬太郎忘孥直被賜姓阪上;雄略天皇16年(西元471)10月初一,東漢直掬次郎山本直被賜姓大藏,東漢直掬三郎波木直被賜姓內藏。

到了大藏春實的第9世孫大藏種直,生有5子,形成5姓:太郎大藏賴種移居高橋城,以高橋為氏;次郎大藏幸種,移居江上城,以江上為氏;三郎大藏種雄,以秋月為氏;四郎大藏種成,分居九州原田城,以原田為氏;五郎大藏種景,以波多江為氏。大藏氏後裔分衍繁多,除前述5姓外,尚有三原氏、田尻氏、原氏、小金丸氏、鞍手氏、岩戶氏、美氣氏、山崎氏、古賀氏、枝吉氏、米倉氏、海頭氏等分支。上述姓氏在日本百家姓中,其中高橋排列第3,僅次於佐藤、鈴木。

202203015840834769 1400

日本稱呼中國為「山陽」

在當時的日本人心目中,漢朝的地位很高,再加上劉阿知家族給日本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很受日本人的歡迎,大大促進了日本文明的跨越式發展;漢朝變成「山陽公國」也被日本人所接受。劉阿知家族歷經4個多月的奔波到達日本後,應神天皇安排他們定居在高市郡檜前村。劉阿知長子劉都賀將紡織技術傳到了日本,被尊稱為都賀王。4-7世紀的大和政權時期,劉阿知家族或在政治領域,或在軍事領域叱吒風雲,成為軍政界名人;到日本各地或開荒種地,或興修水利,成為地方豪族。日本天皇對劉阿知的曾孫東漢直掬格外看重,將他的孫子淳王的女兒許配給東漢直掬,並封為准大臣。其太郎官拜大宿禰、征夷大將軍,是當時日本最早統兵最大的官;其次郎是管理天皇財政的要職官員;其三郎從事天皇朝庭的內務管理。

朱雀天皇時期,任征西將軍的大藏春實,平定天慶3年(西元940)藤原純友叛亂立下卓越戰功,得到天皇嘉獎和賞賜,在九州原田築城。之後大藏家族長期擔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顯貴職務,負責管理朝廷財政,成為日本大藏省(今財務省)的得名由來,大藏家族也因此而得名。內藏家族負責朝廷內事務,成為內務省名稱來源。大藏家族衍生出來的原田、秋月、高橋家族,曾為城主(相當於諸侯)。阪上家族出過負責朝廷軍事的征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其後裔還衍生出丹波氏家族。其中,丹波康賴任宮廷典藥要職,著有《醫心方》。波氏家族掌控日本皇家醫藥機構—幕府醫學館千年之久,至今仍被津津樂道。其中著名漢醫學家丹波元簡(1755-1810)負有盛名,在一本書的序言中明確表明自己是漢獻帝劉協後裔,漢名劉蕆庭,號桂山。

劉阿知將漢文化傳至日本

日本古代史權威專家阪本太郎(1901-1987)在1950年代編著的《日本史概說》中說:「劉阿知家族及其後裔傳到日本的漢文化,無論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還是在物質文化方面,都給了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精神文化方面傳入日本的漢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決定了後來日本文化的性質;物質文化傳入日本的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以及建築、雕刻、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製品,都為當時日本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阿知及其後代在日本的生活和發展,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他們帶去的中國文化、技術和制度,對日本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同時,日本在接受這些外來文化時,也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山陽」這一名稱逐漸被日本人所接受,並用來稱呼中國。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演進,「山陽」在日本的使用逐漸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這一稱呼所蘊含的文化認同和象徵意義也有所不同,但更多地被用來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借鑒。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4

劉協後裔到山陽尋根祭祖

日本九州的原田城,是大藏春實因戰功卓著而被封為征西將軍後建築的。崇德天皇天承元年(西元1131),這支中國漢朝皇帝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至今還保存著完整的族譜,並且在九州福岡市建立漢太公廟,定期到太公廟祭祀。1980年代以來,原田家族多次專程到中國劉邦、劉徹、劉秀、劉協墓地祭奠,緬懷感恩。

高橋通泰是日本海外炭開發供給株式會社社長,65歲時從一個親戚處得知自己是中國漢朝皇帝後裔。他查閱了《日本書紀》等大量與家譜相關的書籍後,證實了親戚的說法,並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第71代後裔。

高橋通泰認為,明治維新後日本發動甲午戰爭,進而發動入侵中國全土及整個亞洲的戰爭,嚴格禁止日本公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又公開宣稱日本神國的歷史比中國歷史還悠久。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橋通泰的先祖為避免家族成員遭難,隱沒了家族的完整歷史。他還發現高橋和原田同宗共祖,由於原田家族很早就被剝奪了城主的地位,故而相對自由,完整家譜才得以保留下來。有一天,他在家裡發現「心光院釋劉岳周常居士」字樣,知道是祖父所寫曾祖父的戒名。由於「劉」字在日本很少使用,高橋通泰據此推斷:祖父非常清楚自己是中國漢朝皇帝的後裔,但未敢告訴子女。

高橋元種的家人都瞭解高橋元種的歷史,並且以擁有這段歷史為榮。高橋元種共有6男3女,其中有個男孩叫統昌,是高橋通泰以上12代先人,所以高橋通泰小時候就聽家人講起過這段舊事。然而,世事滄桑,高橋通泰的爺爺只是山口縣農村的一個地主,其父叫晃,是南滿(瀋陽)醫學堂畢業的外科醫生。高橋通泰搞清楚家族史後,成立了高橋元種公後裔聯誼會,發行《智伯陽來》會刊,聯繫家族近百個,常舉辦祭祖、聯誼等活動。高橋通泰收藏有高橋元種後裔聯誼會編修的《日本島田高橋家系圖》。

1970年代以來,高橋通泰曾多次到中國,並在中國開辦6家煤炭、水產行業的公司,年貿易總額在2億元以上。他說來中國尋根、開辦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人清楚:中日不僅一衣帶水,而且血緣緊密,應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小塚齊是日本大通株式會社社長、河南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顧問,在日本經濟界享有盛譽。小塚齊2000年在焦作遊覽時表示:漢獻帝劉協的後裔在日本人口數量龐大,形成的日本姓氏難以數清。這些後裔中很多人成為日本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各界的精英名流。日本有些地名與焦作的地名相互對應,例如日本有河內郡和山陽道,焦作古地名有河內郡和山陽縣。此外,日本河內地區前方後圓形狀的合葬墓,同焦作漢獻帝陵的類型是一致的。

結語

劉阿知等2040人移民日本,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將「山陽公國」的稱呼帶到日本,很快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尊崇的新貴族,衍生出阪上、大藏、內藏等數十個姓氏,使得「日本亦稱山陽為中國」成為共識。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日本文明來自中國、來自山陽。近幾十年來,不斷有日本人到山陽故城、鹿故城、漢獻帝禪陵尋根問祖。

綜上所述,日本曾稱呼中國為「山陽」,這一現象背後蘊含著複雜的歷史背景、文化交流、政治因素和文化認同等多重因素。通過對這一稱呼的探討,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關係和文化交流,以及這種交流對兩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作者係焦作市中學教師、非遺專案山陽城傳說代表性傳承人)

週四, 01 八月 2024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大陸成功引爆了第一枚原子彈,僅僅半個月後,台灣空軍35中隊,也就是外界暱稱的黑貓中隊,立刻出動U-2偵察機執行高空偵察任務。國共雙方的空軍在寂靜的萬呎高空較勁,你來我往,包頭與蘭州是高空偵察的主要目標。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1

台軍受美國之託偵察大陸

1961年初,美國總統甘迺迪在上任前,就被中情局台北站站長克萊恩請示過台灣協助美國蒐集大陸核武情報的事。1961年1月7日,克萊恩告訴蔣經國,美國同意台灣使用U-2進入大陸執行偵照任務,從此揭開了黑貓中隊U-2高空偵察大陸的冒險任務,而大陸有關核武與飛彈的研發,就是美台關注的情報目標。

先後遭到共軍薩姆飛彈擊落陣亡的黑貓中隊飛行員陳懷、李南屏,以及遭擊落被生擒的葉常棣、張立義等人,都曾深入蘭州、包頭等地,執行偵察任務。

台灣空軍司令部網頁這樣介紹35中隊的高空偵察任務,「在遠離台灣3000公里以上的蘭州和包頭市,都設有核子反應爐,可以生產鈾235製造原子彈。而位處包頭北邊的雙城子,則是飛彈試射基地,這些影響美國戰略布署的情報,正等待U-2型機帶回情報。」

葉常棣曾是RF-101偵察機飛行員,據他說,飛行這種沒有武裝的飛機,只能靠速度保護自身安全;當時到大陸沿海偵察,起飛後就一直低空掠海飛行,避免過早被大陸的雷達發現,快到沿海目的地前,才開啟後燃機高速爬高,沿著東南沿海拍照,然後降低高度,飛回台灣。但這種方式用久了,還是被共軍發現,就在偵察機爬高時就以對頭方式擊落,而不是在後面苦苦追趕,謝翔鶴就是這樣在溫州外海被米格機擊落的。

台灣的偵察機飛行員傷亡人數,不比戰鬥機飛行員低。葉常棣後來轉往U-2機任務,在偵察共軍研發飛彈的雙城子地區時遭到飛彈擊落。在那次任務前,葉常棣已多次飛到次蘭州與包頭偵照過。據葉常棣生前自述,1963年10月31日,他執行偵察任務的航線,與先前陣亡的陳懷幾乎一模一樣,經蘭州,在長城嘉峪關前回頭,距酒泉只差15-20分鐘航程。當時葉常棣看到下方有四個飛機凝結尾,顯示共軍戰機在攔截他,但後來看不到那些飛機了,葉順利完成偵照任務,但在返航至江西玉山時被飛彈擊落,身負重傷被俘。

當時台灣透過高空偵察提供了美國不少情報,其中包括發現蘭州是生產鈾235的基地,包頭有小型空冷核反應爐,玉門設有水冷反應爐,這些都是台灣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情報。

美台規劃U-2密集偵察

那段時間,美、中曾在波蘭華沙展開大使級會談,但華府並未因此放鬆收集大陸的軍事情報。根據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1964年9月15日,在美國國務院、國防部、中情局、白宮國安會首長的一場午餐會上,有人主張採取行動攻擊這些目標,但大多數人傾向對中共核武目標進行高空偵照,而中情局長麥康(John Alexander McCone)提出如何執行高空偵照的建議。

同年10月16日,中共成功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黑貓中隊飛行員張立義隨即在同月31日,駕駛U-2高空偵察機,飛往蘭州查探當地的中共核武設施。張立義在途經陝西省山陽上空時,遭到米格19戰機攔截,但米格機無法即時飛到U-2的飛行高度,張拍下了U-2機下方的米格機身影,有驚無險地完成偵照任務。

11月26日,張立義的空軍官校同學王錫爵再次駕駛U-2偵察機飛往蘭州,共軍戰機改以薩姆飛彈應付U-2偵察機。這一天清晨5時11分,在王錫爵即將進入蘭州目標區執行偵照任務時,機艙儀器突然發出地對空飛彈將在飛機右後方攻擊的警報,王錫爵立刻將機頭往左,幾個小時後平安降落在桃園基地。王錫爵在任務報告中稱,他看到五、六道的飛彈爆炸閃光。

蔣介石看到空軍總部的任務報告後批示召見王錫爵,以為嘉勉。王錫爵自軍中退伍後轉任華航機師,在執行華航貨機任務時,將貨機轉降廣州,迫使兩岸為此展開接觸。

張立義有著傳奇的一生

1965年1月10日,張立義再次執行U-2機偵照大陸包頭核武設施任務,在完全沒有收到預警的情況下,他在包頭上空被薩姆飛彈擊落,遭中共俘虜。這顯示共軍已從歷次接戰經驗中,知道如何避過U-2機上面的電子偵測儀器,發射飛彈,擊中毫無防備的偵察機。

根據台灣當局的解密檔案,當張立義執行高空偵照過程中,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在晚上9點曾到空軍總部作業室實地觀察,9時15分張立義距離包頭只剩大約四、五分鐘航程,9時17分飛機卻突然消失了。蔣經國隔天上午質問美方,為何張立義出事前沒有獲得任何警告,美方應該就共軍飛彈是否已調整雷達周率,以及電子反制裝備是否已有改進,做深入研究。

由於張立義遭擊落,偵照結果又不明,蔣經國不忍再持續損耗台灣飛行員,他懇請美方考慮能夠使用其他系統對包頭實施偵照。

其實,兩岸之間毫無必要進行萬呎高空的無聲戰爭,但冷戰的國際環境迫使國共雙方必須拚搏,兄弟鬩牆是中國百年來不斷上演的悲劇。經過了長時間的沉澱,張立義感到自己無愧於台灣當局託付他的任務,對過往軍事衝突為他帶來的家庭悲劇也已淡然。

2015年10月1日,被中共釋放多年後的張立義,再回到北京,觀看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典禮。他也訪問了王錫爵在大陸的家,畢竟二人曾是官校同學,又是同袍,那份情感非外人所能道。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週四, 01 八月 2024

6月25日,我去福建省南靖縣看土樓,第一站到了個小古鎮,看河邊的一棵大榕樹,號稱是福建省最大的,要10人才能合抱。樹前立個碑:《雲水謠》,張克輝書。

202203015840834769 122510

雲水謠古鎮成了打卡點,好多人在拍照,導遊舉個旗大叫:「好,下一個。」樹後面就是那個地標,水車,但它好像沒在搖。比起永定土樓區洪川邊的水車,它也小很多。後來才知,這村子原來沒水車,而這水車是建在小土堤攔起的水塘邊,根本沒水流動力。後來聽導遊說,原來這是2005年為拍電影《雲水謠》而搭的道具,結果成了地標。

這裡原名「長教」,是個山窪水邊的小村落,就因為張克輝和228的關係,成了比旁邊的土樓還有名的景點。張克輝今年1月11日去世了,享嵩壽96歲,他是台灣省彰化人。

我站在大榕樹下想到了鄭文燦。沒想到10天後我在南京時竟然得知他被抓了。我當時想,現在寫《雲水謠》有關鄭的那一段,好像在落井下石。

那是2007年1月26日,在行政院新聞局的尾牙中,鄭文燦頒給我「年度服務獎」,嘉勉我電影檢審工作做得好。其實我根本不想接他這個獎,裡面多少錢我忘了,當然我還是虛偽地笑笑正經受獎。本來電影處的檢審委員有3人,大家都不想做,就把我流放到電影處修身養性。後來兩位同事退休離職,就我一人,一年要看500部電影,全部都依規審查沒事,但就是《雲水謠》我審查通過了,看了還蠻感動的,卻被壓了近一年不准放。製片公司問我原因,我也答不出。

當晚宴鄭文燦坐我旁,他說:「早知就只有這麼點票房,當初就不必這樣花功夫封殺它了」,大家呵呵笑。我想,原來就是你們在幹政治審查而不准的啊!你們民進黨當權了,不是說有言論自由了,不再像國民黨時代做思想檢查了嗎?我也是依此原則,檢片只看暴力、色情是否過度,並以此分級,不管其政治立場了。我昏天暗地看電影,還常常打瞌睡,也一樣檢完500部,游刃有餘,所以當天新聞局還另頒給我「特別獎」,大概就是兩個5千元吧。

我在2012.6.17就來過這裡,還寫了篇長文,把土樓說了透。這次6月中在廈門出席「海峽論壇」,7月還要參加「遷台歷史記憶庫基金會」在南京舉辦的「我家的兩岸故事展」。中間有半個多月時間,我決定先走小三通去金門玩兩天,走走我兩年前還在廈門遙望的金門橋。

結果在金門待了6天,還碰上6月22日胡璉將軍逝世47周年祭典。之後西渡回廈門,坐動車去了龍巖。其實該去南靖,那邊到土樓較近,去「雲水謠」有公車可達,12年前沒有。「長教」村剛改名,也就一個風車、一條溪,我在對面照照相,就去看「懷遠」與「和貴」樓了。

海峽兩岸悲歡之《雲水謠》,古鎮有座橋,河邊有兩棵大榕樹,一個水車,此地因電影而聲名大噪改名。《雲水謠》改自全國台聯會前會長張克輝2005年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為原型,創作出的文學劇本《尋找》。

故事本是張克輝講他在228以後離開台灣,到大陸生活的故事,由於他是全國台聯會會長,這部電影就不許來台拍攝,說是「228的歷史解釋權不能被奪」,只好到這裡來取景。該片後來終於准在台灣放映,票房不到40萬元。

那次看完雲水謠及兩個土樓後,我從書洋鎮叫了一部車,去到60公里外的南靖市,趕上一班巴士去廈門。1990年,呂秀蓮以婦女會的名義,訪問了書洋鄉田中村祭祖。當地人都知道她回來過,還去看了「福裕樓」。

我那篇長文叫〈土樓翻牆記〉,寫我們如何躲過門票,又睡在田螺坑「四菜一湯」土樓的經過。文結尾是:「台灣就像一座極厚的土樓,阻擋著兩岸同胞的來往,樓內還要戒急用忍。但別怕,我們會翻牆,牆裡牆外,樓上樓下,總難不倒我們。最後我們可以不交錢,光明正大入樓,過了70歲,若還走得動的話。」

我現在應該可以不交錢了,問題是,當我到了「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要去看有「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時,過了5點,老年人要收半價。我趕著一小時內要看完兩公里的整個村,只好硬著頭皮入場,還爬上了「振成樓」頂,看到了洪川邊兩台在運轉的大水車。

我猶記得2012年3月初,那幾天的新聞是:吳釗燮:斯德哥爾摩症讓陸委會非常挫折。中國願接觸鐵桿台獨說法,陸委會:假的。九六台海危機,登輝訪美是近因。飛彈危機十周年,反分裂法滿周年。今年起3.14訂為反侵略日。民眾申請廈門日報駐金門特派,陸委會不同意。牽制反侵略日。陸委會:不要只看貓熊忘記飛彈。

12年過去了,很多事還是沒變,大家都在問,什麼時候會改變?

(作者係前新聞局官員)

週四, 01 八月 2024

7月22日,大暑,晚上7點半,在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後花園,上演了一場園林實景版的《遊園驚夢》。20多位來自台灣的學者專家及媒體朋友,在時而微風徐徐,時而汗流浹背的夜空下,沉浸在杜麗娘與柳夢梅超越生死、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裡。

202203015840834769 12258

園林與崑曲完美結合

蘇州崑曲傳習所是1921年由蘇州曲家張紫東、貝晉眉、徐鏡清,為挽救振興崑曲和培養崑曲藝術接班人而發起、創辦的第一所專業崑曲學堂。為延續和發揚崑曲傳承精神,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台北城市影像及兩岸書院,不畏大暑「烤」驗,共同主辦「遇見《牡丹亭》」,讓物質文化遺產「園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這兩個「雙遺產」在崑曲傳習所完美結合。

台北城市影像董事長趙麗娜表示,在江南園林品一品百戲之祖崑曲,是許多文化人的夢想。此次特別在第4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動中,策劃了「遇見《牡丹亭》」,邀請台灣學者專家、媒體、藝術社團,以及各大學、中學師生組成的台青崑曲研習團,希望經由崑曲沙龍、參觀交流、尋根溯源等活動,讓更多人體會精緻經典的崑曲文化。

白先勇用人情支票做傳承

22日上午,蘇州崑劇院副院長俞玖林(他正是白先勇欽點在青春版《牡丹亭》飾演柳夢梅的男主角)在崑曲沙龍中,分享了關於青春版《牡丹亭》不為人知的心內話。

他指出該作品最大的意義在於「傳承」。「首先是表演上的傳承」,俞玖林說,「白老師認為我在形象、嗓音、氣質等各方面,都很接近柳夢梅的樣子,但戲曲元素、舞台表演的技藝不夠,於是動用他的人情支票,請來張繼青,汪世瑜等大師級人物教導我們。」他回憶,劇本開排以後,大師們傾其所知相授,一招一式,正宗正式地口傳心授,「『拔苗助長』聽起來是貶抑的話,但大師們在短短時間內提升我們的表演實力,非但沒有連根拔起,反而讓我們有脫胎換骨的進步。」

俞玖林接著指出,「傳承」的第二個生命是觀眾。「一場演出需要演員與觀眾互動,彼此心有靈犀,才是有機、有生命力的,例如當下觀眾沒有給掌聲,但演員卻能感受到觀眾的呼吸聲或專注的眼神,如果一門藝術沒有觀眾,難保不會走進博物館。」俞玖林說,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至今已有600年歷史,正因為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才得以在當代實踐傳承,繼續探索發展之路。

俞玖林十分感慨地說,「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是從全本55折中,精選出27折,以3天的時間演出夢中情、人鬼情、世間情三個本子,共9個小時,很不容易。」

青春版《牡丹亭》20年來已上演500多場,所到之處無不掀起觀看崑曲的熱潮,累積觀眾超過80萬人。「整齣戲的編製過程被高標準要求」,俞玖林舉例化妝,「光是眼線畫的粗細濃淡都有講究」;又如道具,「白老師要求柳夢梅拿的柳枝的色彩要像春天的顏色,可是春天是什麼顏色?大家認為是綠色,但白老師要的綠又要有嫩嫩的、淡淡的紅,因為淡粉色象徵青春、愛情。白老師說的情感濃郁,形容的抽象又具象,道具組可是費盡心思,才找出老師認同的審美顏色。」

202203015840834769 12259

傳承更是承傳:先承後傳

來自台灣的張璉教授認為,青春版《牡丹亭》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天時是指,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受到世人矚目」;「地利是指2004年白老師攜手蘇州崑劇院和兩岸文化戲曲菁英,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人和指的是傳承,青春版《牡丹亭》20年前首演時,當年的60歲觀眾現在80歲;當年的20歲觀眾現在40歲;而現在的40歲觀眾正在培養下一代觀眾。」張璉同時認為,「傳承也可以倒著說是承傳,先承後傳,我們承接了前人的文化成果,一定要繼續把崑曲承傳下去。」

《遊園驚夢》裡有句詞「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同樣的,因為受邀參加這場「遇見《牡丹亭》」,才有機會聽到俞玖林說的心內話,感動有那麼多崑曲愛慕者將這項傳統文化持續注入更多新活力。誠如趙麗娜所說,「遇見《牡丹亭》」是一場與崑曲至情至性的約會!

週四, 01 八月 2024

非致命性武器就是指不危害人體生命安全的制約(壓制約束)武器。不過,雖稱作「非致命性」,若使用過量仍有致命的風險。其中又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二種。侵入性為進入人體內的制約手段,如電擊武器和麻醉武器等,傷害危險性高;非侵入性則泛指所有人體外的制約手段,如黏膠武器、橡膠武器、催淚武器和網繩武器等,傷害危險性則有高有低。

 202203015840834769 12255 1

電擊武器

目前市面上的電擊武器分為電擊器、電擊槍和電擊棒等產品。這類電擊武器,可在瞬間產生超高電壓(10,000-30,000伏特),以麻痺人體進而失去行動能力。電擊武器的制約效果甚佳,但若使用時電壓過高、或人體本身有隱藏性疾病,則受電擊後容易發生昏迷、心臟麻痺、休克等症狀,甚至送命。

業界知名的泰瑟電擊槍(TASER),設計原理不同於電擊棒。雖然,兩者同樣是利用電流攻擊,但泰瑟電擊槍在發射後會有二支針頭連導線,直接擊進對方身體並放電。外型和一般手槍相似,裡面有一個充滿氮氣的氣壓彈夾。扣動扳機後,彈夾中的高壓氮氣迅速釋放,將槍膛中的二個電極發射出來。電極前面有倒鉤,後面連著細絕緣銅線。命中目標人物後,倒鉤可鉤住衣服,槍膛中的電池則通過絕緣銅線釋放出強大電流,使其渾身肌肉痙攣並縮成一團。最大射程為7公尺,倒鉤的速度為每秒60公尺,可隔著5厘米厚的衣服放電,並在5秒鐘內多次放電,每次持續時間為百萬分之一秒。

麻醉武器

麻醉武器常用在動物牲畜身上,以針頭注射麻醉劑進入體內,使其喪失知覺和行動能力,容易動手術或獵捕。不過,也有少數特例,如情報組織特工慣用的麻醉煙霧。這類麻醉煙霧可在短時間內讓目標人物吸入,或透過注射特殊的麻醉藥劑(自白劑),以獲取重要情報。使用麻醉武器過量,則容易危害動物/人體,甚至送命。

黏膠武器

電影《超級戰警》、《綠巨人浩克》中,都曾出現過黏膠氣囊或黏膠武器。這類特殊黏膠和一般萬能膠類似,主要為氰基丙烯酸酯、丙醛烯基和某些特殊成分所組成。液態黏膠在噴灑後能迅速膨脹、凝固和困住目標,過程只花費數秒鐘。若噴灑量夠多,就算大如車輛也動彈不得。但是,黏膠膨脹凝固後若蓋住口鼻,時間過長也會造成缺氧,甚至送命。

聲波武器

聲波武器最常見的是超音波槍,主要對象為鳥類等飛禽。在機場周遭,鳥群會對飛行器起降造成威脅,使用超音波槍驅鳥就成為日常慣例。以人體而言,人類耳朵無法聽見這類超音波,因此受影響機率較小。

致盲武器

致盲武器有雷射筆、閃光彈等種類。主要以低頻雷射光或大量閃光來干擾視覺,讓人無法看清環境周遭事物。不過,若眼睛被低頻雷射光照射過久,或被高頻雷射光擊中,仍有眼角膜、視網膜燒傷剝離的可能性,甚至造成失明。

橡膠武器

橡膠武器最常見的就是橡皮子彈。軍警使用的橡皮子彈,為橡膠材質且穿透力低。因此,在許多遊行示威場合中,常見軍警射擊橡皮子彈來逼退群眾。不過,這類橡皮子彈在短距離內對人體仍有殺傷力,若朝向重要部位射擊(頭部、眼睛),仍有致命的可能性。

催淚武器

催淚武器有臭彈、催淚彈、辣椒水等種類。在許多遊行示威的場合中,常見軍警使用催淚武器來逼退群眾。這些催淚武器主要以強烈刺激性的臭味、催淚藥劑、摻有辛辣成分的液態水等,讓目標人物的眼、口、鼻受到強烈刺激,眼淚鼻涕直流而無法行動。近年來,由於人道主義盛行,這類非致命性的催淚武器使用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202203015840834769 12256

震撼武器

震撼武器最常見的就是震撼彈。軍警使用的震撼彈,投擲後數秒便引爆,會產生巨響和煙霧閃光,讓目標人物的眼、耳受到強烈刺激,失去聽覺而無法行動。近年來,由於人道主義盛行,這類非致命性的震撼武器使用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網繩武器

網繩武器有捕捉網、束帶等種類。軍警使用的捕捉網,由槍枝發射後會張開,困住目標人物或動物。制服目標人物或動物後,則使用束帶捆綁手腳以避免脫逃。近年來,由於人道主義盛行,這類非致命性的網繩武器,使用率逐年攀升。

水柱武器

水柱武器最常見的就是消防(高壓)水柱。在許多遊行示威的場合中,常見軍警使用水柱武器來逼退群眾。水柱的成本低、殺傷力小,且目標人群經過水柱噴灑後,往往因全身濕透而收斂行為,讓軍警較容易控制暴力場面。近年來由於人道主義盛行,這類非致命性的水柱武器使用率有逐年攀升的傾向。

捷運乘客必備的防身小物

2014年5月21日,主嫌鄭捷在台北捷運板南線上,以預藏的水果刀和瑞士刀,隨機砍人造成4死21傷的慘案。事後歸咎原因,除了兇手犯案動機太過牽強,讓人無法預測外,台北捷運車廂管理鬆散也是主要原因。但警方攜帶MP5等槍枝進入捷運車廂內戒護,似乎又有矯枉過正之嫌。畢竟歹徒隨機犯案防不勝防,若乘客要自救,還是得依靠自己本身的警覺性和防身小物。

2024年5月21日,台中捷運也發生隨機傷人事件。由水安宮站開往市政府站的台中捷運列車上,主嫌洪淨分持菜刀和水果刀,隨機攻擊車上民眾,造成3人受傷送醫(包括主嫌)。其中,2位民眾因上前搶奪兇器導致臉部流血,均送醫急救。

有關乘客防身小物,目前合法攜帶者有防狼噴霧器、鋼製手環、皮包內置防刺塑膠板、雨傘、拐杖、球棒、甩棍等。其實,在捷運車廂的密閉空間內,若發生歹徒追殺等緊急意外,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隨身物品或車廂內的滅火器,阻擋歹徒並保持距離,再按下紅色緊急按鈕通知列車駕駛,做緊急處理。

警用手槍、MP5衝鋒槍為9公厘口徑,採用連發/點放射擊。子彈的半圓形彈頭的嚇阻力高但穿透力低,在捷運車廂等密閉空間內射擊容易發生跳彈等現象,也會打壞車廂設備,反而造成其他乘客的危險。因此,在密閉車廂內,警方最好攜帶電擊棒、電擊槍或警棍等武器,以減少風險。一般來說,反恐部隊在突襲車廂或機艙前,都會先用震撼彈、煙霧彈或催淚彈清空現場,以減少人員傷亡。

202203015840834769 12257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版主)

週四, 01 八月 2024

空軍飛行員是各國的高科技兵種,為符合飛安標準、高複雜的訓練情境,第五代高教機的開發是各國空軍努力的目標。亞太地區空中競爭激烈,新一代戰機紛紛服役,在此環境下,無論是大陸L-15獵鷹機、台灣的勇鷹高教機、日本的T-4等,皆是該區域高教機的代表作。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

中國大陸L-15獵鷹機

中國大陸空軍為因應下一代飛行員的培訓,「南昌洪都航空公司」正式於1990年代末啟動L-15獵鷹高教機的開發作業,首架於2006年3月試飛成功,並於2008年正式服役。中國空軍稱之為教練十(JL-10),不但是中國按照西方標準開發的高級教練機,它還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

L-15高教機的機身相對嬌小,飛機本身設有兩個座艙,前座通常為學員,後座為資深訓練教官。機身長度僅12.27公尺、翼展9.48公尺、高度4.81公尺,飛機裝有兩具由「馬達西奇」(Motor Sich)公司的AI-222-25F渦輪扇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達18,000磅,最大飛行速度為1.4馬赫,實用升限達16,500公尺,最大飛行航程3,100公里,作戰半徑約550公里,整架飛機能操作至少8G至-3G,使飛行員能盡早體驗駕駛超音速戰機的感受。

因L-15高教機本身擔任高級教練機、空中戰鬥入門教練機(Lead-In Fighter Trainer)的任務,同時也是大陸首架具有電傳飛控系統的教練機,後期的L-15B為改良型,於2017年正式亮相,能負擔對地打擊、空中支援、對海攻擊等任務。大陸空軍飛行員通過初教機、L-15高教機的所有課程後,才能分發到各大戰區的空軍航空旅服役。

L-15本身也是第五代高教機,目前量產超過140架,除了大陸本身使用外,海外用戶尚包括尚比亞空軍、衣索匹亞空軍與阿聯空軍。客觀而言,L-15不但技術水平達到各國空軍的標準,而且單機造價僅約1億元人民幣,確實在市場上占有優勢。

台灣勇鷹高教機

台灣漢翔公司生產的勇鷹高教機(Brave Eagle),是全球最新的第五代高教機。在正式開發前,原本預計從義大利引進M346高教機的技術在台組裝生產,後因政策改變,完全由漢翔全權研發、製造。首架勇鷹機於2020年6月試飛成功,次年11月正式進入軍方服役。漢翔將生產66架勇鷹高教機,預計2026生產完畢,總金額約23.4億美元。

202203015840834769 12254

勇鷹高教機機身較一般的戰鬥機小,配備兩個飛行座艙,機身長度為13.7公尺、翼展為9公尺、機身高度為4.6公尺。最大起飛重量為12,200公斤,安裝兩具不具備「後燃氣」的F124-200TW發動機,該發動機出自於漢翔與美國漢威合資成立的「國際渦輪引擎公司」(International Turbine Engine Company)所開發出來的發動機。勇鷹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030公里,巡航速度則為每小時的1,013公里,實用升限達13,000公尺,最大飛行航程為1,350公里。為配合軍方訓練的實際需求,勇鷹高教機特別要求必要時能攜帶火箭彈、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射程約8公里)、響尾蛇空對空短程飛彈(射程約18公里)、Mk82 500磅炸彈、Mk83 1,000磅炸彈、Mk84 2,000磅炸彈等。

為讓勇鷹高教機適應劇烈的飛行環境,整架飛機高度使用複合材料達30%,中段機身略為增厚,以特別強化落地後滑行的穩定度,也同時增加低速飛行時的穩定性。勇鷹機除能執行高級教練機的訓練任務外,必要時也能擔任攻擊機的角色,執行較為簡易的對地炸射、攻擊任務。整體來說,拜科技進步之賜,勇鷹高教機的性能遠遠優於上一代台灣開發出來的AT-3高教機,再參考周邊國家第五代高教機的性能後,漢翔能在最短的時間開發成品,成為全球第七款第五代高教機。

日本T-4高教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較早開發出自身的T-4高教機(暱稱海豚),該機由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與「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負責機體研發打造,並由「石川島播磨重工」(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負責生產渦輪扇發動機。這款高教機從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擔任航空自衛隊飛行訓練的任務,1985年7月首飛成功,1988年正式進入部隊服役,1994年日本藍色衝擊波飛行特技隊開始採用T-4高教機,因日本長期有武器出口限制,使得T-4高教機生產212架後,產線隨即關閉。

202203015840834769 12253

T-4高教機配備兩個飛行座艙,機身長度僅13公尺、翼展9.94公尺、高度4.6公尺,最大起飛重量為16,500磅,配備兩具F3-IHI-30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038公里,於機翼下方安裝副油箱後,航程將延伸至1,668公里,實用升限超過15,000公尺,機翼與機腹共有5個掛點,其中一個位於機腹下方,其餘皆平均分布在兩側機翼。

T-4高教機服役30餘年後,因日本航空自衛隊逐漸換裝第五代F-35匿蹤戰機,現有的T-4高教機機體已無法擔負新一代飛官的訓練工作,日本政府決定開發新一代高教機。日本目前有兩個方案,一是自行重新開發新一代高教機,二是與美國偕同生產T-7紅鷹高教機(Red Hawk),無論日本最終選擇何種方案,均顯示日本航空自衛隊在開發高教機的速度上已落後於周邊國家的進度。

展望未來

飛官的訓練無論在體格的選拔標準,或真正進入飛行訓練後,教練機所擔負的工作向來不容易,雖然教練機無需具備強大的戰鬥能力,也不用擔負第一線的戰備任務,但卻是空軍培訓飛官的飛行搖籃。

(作者係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週四, 01 八月 2024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即將針對數千名癌症患者,進行個人化癌症疫苗的臨床試驗,這是目前抵抗癌症的最新輔助治療方式,預計將獲得寶貴的治療數據,提供後續參考。截至2024年6月為止,已經有30多家醫院和NHS簽署了這項試驗協議。

如同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一樣,科學家必須先從病患切下來的癌細胞上面(個人化),尋找出數個特殊的蛋白質,當作標靶,然後把製造此蛋白質的藍圖(mRNA)打入體內,身體就能大量製造出這些特殊的蛋白質(無害),以此來喚醒免疫系統鎖定這些在癌細胞上面的標靶蛋白質,予以追殺並滅絕所有剩餘/脫逃的癌細胞,極大幅度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

55歲的艾利奧特(Elliot Pfebve)是英國第一位接受個人化疫苗輔助治療的病人,他罹患了大腸癌(任何癌症都可以),在接受常規的切除手術和化療後,隨即於伯明翰市的伊麗莎白女王醫院進行了個人化疫苗注射。他很感謝英國的全民健保,提供他這項最新的治療方式,他在接受疫苗注射前做了一些功課,覺得相當可行。

如果這次千人試驗成功的話,真的是醫學上的大突破,將會幫助成千上萬的癌症病患,讓他們遠離復發的陰影。主治醫師表示,埃利奧特在接受手術切除和化療後,他的血液樣本內仍存在癌細胞的DNA片段,但從影像學上面卻找不到它們,這使得患者癌症復發的風險增加。於是,艾利奧特加入了德國BioNTech和瑞士Genentech共同開發的疫苗臨床試驗,該疫苗技術來自輝瑞─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

疫苗被當成治療癌症方法

疫苗通常是為了預防疾病而設計的,但這支癌症疫苗卻是在癌症確診後,被拿來作為一種治療方式,雖然都是激發免疫系統去尋找敵人,但一個是擊殺正想進入身體的敵人(預防),另一個則是擊殺已經在身體裡面造成病痛的敵人(治療)。艾利奧特切下來的腫瘤樣本,先被送往德國BioNTech實驗室,在那裡找到多達20個他個人癌細胞上面的特殊蛋白質,然後設計出可以製造這些流氓蛋白質的mRNA。簡單來說,該疫苗就像一張「通緝海報」,能夠向免疫細胞揭露隱藏在體內殘餘癌細胞的外貌特徵,便於追殺。每位病患將注射多達15次的個人化疫苗。

艾利奧特在注射疫苗後,除出現輕微發燒外,沒有其他問題。英國NHS執行長普里查德(Amanda Pritchard)認為,替癌症病患注射個人化疫苗,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英國政府尋求開發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來阻止癌症。NHS轄下國家癌症臨床主任強森(Peter Johnson)也表示,長期以來,許多癌症縱使手術成功切除,仍然有些會再度復發,原因是體內殘留的癌細胞,我們找不到,利用疫苗來清除那些脫逃的癌細胞,是相當聰明和有效的方法。

疫苗可能治癒黑色素瘤患者

2024年5月,英國赫茲郡(Herts)史蒂文納吉市(Stevenage)的52歲音樂家史蒂夫楊(Steve Young)接受了針對黑色素癌(最致命的皮膚癌)的個人化mRNA疫苗,該疫苗名為mRNA-4157(V940)。這個腫塊在史蒂夫頭皮上長了多年,直到去年8月才確定該腫塊是癌症才驚覺不妙。倫敦大學學院醫院(UCLH)的醫生將此疫苗與另一個免疫藥物「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或商品名「吉舒達凍晶注射劑」(Keytruda)一起合併使用,共同擊殺癌細胞。此疫苗是由另一家市場競爭對手,美國默克/默沙東藥廠和美國莫德納(Moderna)所共同開發的,使用與莫德那新冠疫苗相同的技術,此疫苗也已在包括澳洲在內的許多國家進行臨床試驗。

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研究員蕭博士(Heather Shaw)表示,這種疫苗極有可能治癒黑色素瘤患者,他們正在對其他癌症(肺癌、膀胱癌和腎癌)進行測試。英國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和利茲等8個中心招募了60-70名患者在進行試驗,參與者必須在過去12周內接受過手術切除高風險的黑色素瘤。一位楊先生(Young)正在倫敦接受疫苗治療,他對媒體說,參與試驗,讓我感覺是在積極對抗潛在的癌細胞,雖然掃描沒有發現癌細胞,但癌細胞仍然有機會漂浮在某個地方,只是沒被發現而已,所以我們不應該只是消極地追蹤,坐在那裡等待結果,而是應該貼出通緝海報,放出騎兵,積極去追殺他們(疫苗)。

接受疫苗注射降低復發率

黑色素瘤發現得越早,治療就越容易,痊癒的機會也就越大。去年12月這支疫苗發布了2期臨床試驗報告,在接受免疫藥物「吉舒達凍晶注射劑」合併疫苗注射的患者,3年後死亡或癌症復發的機率,大幅度降低一半(49%),而且,副作用也不大,只有疲勞和手臂酸痛,這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似乎和接種流感或新冠疫苗相類似。

最後,專門研究治療黑色素瘤的澳洲名醫史柯勒博士(Richard Scolyer),去年不幸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通常活不過一年,但由於他使用了免疫藥物加上個人化疫苗的治療,如今活得好好的,沒有復發跡象。顯然,個人化癌症疫苗的前景是可以被期待的。

(作者係藥理學教授)

週四, 01 八月 2024

今年6月美國公債已高達34.83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諾貝爾獎得主Paul Krugman日前指出,國債與個人的債務不同,政府不必償還所有債務。

202203015840834769 1225

主要國家持有美債現況

中國大陸因持有美國政府公債而受到廣泛關注。中國2014年持有4兆美元的美國公債,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中美關係緊張,2020年中國持有的美債數額降至1兆3,340萬美元,2022年4月之後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始終低於1兆美元。中國於2022年拋售700億美元的國債,2023年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降至8,700億美元,2024年6月底中國持有美債規模更降至7,750億美元,創下十多年來的低點。

對於一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來說,國債是一項合乎邏輯的,投資,2022年美國制定晶片法,意在防堵高端晶片輸出到中國,導致美中兩國博奕升溫,中國當然有理由連續減持美國國債。

反觀日本,2024年6月日本持有的美債金額為1兆1,700億美元,是中國的1.5倍。日本之所以成為美國的最大公債持有國,應該與近年來日本的低收益率和負收益率市場有關,持有美債對日本銀行與投資人來說,相對有吸引力。

英國是持有美債第三名的國家,2024年6月英國銀行及投資者持有7,010億美元的美債。英國購買鉅額美債,可能與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債仍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有關。

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幾乎就出清了所有美債。各國持有美債的狀況,反映了這些國家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同時也凸顯美債市場對全球投資者仍具一定的吸引力。

美債未償金額持續擴大

美國國會自1917年首次引進債務上限制度,規範美國財政部可承擔的國家債務數額,主要用意在於讓聯邦政府放手辦事,不需要發行每筆債務時都得先申請國會的批准。不過,自2003年以來,美國國債以每年平均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美債上限成為國會對聯邦政府可以發行公債金額的最高門檻。由於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必要開支逐年增加,政府稅收可能不足以支付。2009年12月,歐巴馬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提升美債上限法案,將美債上限從2,900億美元提高為12.4兆美元。2019年,美債發行量再次觸及債務上限,2020年又受到全球疫情嚴重衝擊,使得美國政府的舉債金額不斷攀升,拜登總統宣布自2021年8月1日起,美債的發行限額再度提高至28.4兆美元,一旦達到該債務上限,美國聯邦政府就不能再舉債。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曾於2023年示警,美國國會應盡快調高舉債上限。有鑒於美債是全球基準安全資產,持有美債的國家眾多且持有的金額龐大,違約可能導致第三次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GDP將下降,失業率上升,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會受到多重影響,例如無法獲得社會計畫付款、社會保障或住房援助,抵押貸款和信用卡債務的利率也會上升。

財政責任法延長舉債期限

美國公共支出不斷增加,表2顯示,2024年1月美債已達34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為緩解財政赤字,參議院於2023年6月通過決議,在2025年1月1日前,暫停美國政府的舉債上限,拜登簽署《財政責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 of 2023),其中包括刪減美國國稅局(IRS)有關強化稅務執法和技術更新的資金,收回IRS對COVID-19疫情紓困未使用完畢的款項。

今年3月,拜登發表「2025年度預算計畫」,再次提出將針對全美最富有的1%美國人的所有收入徵收25%的富人稅,此一措施將打擊那些淨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人。另外,拜登也準備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納稅人,課徵與工資收入相同的資本利得稅。

美國新的預算計畫有亮點

在聯邦所得稅率方面,拜登擬將聯邦公司的所得稅率,從2017年共和黨減稅方案設定的21%提高至28%,將年收入大於1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課徵的最低稅負(簡稱CAMT),從現行的15%提高至21%。在海外所得課稅方面,2025年度預算計畫亦減少跨國企業在低稅率司法管轄區記賬利潤的誘因,並將其海外收入的稅率從10.5%提高至21%。

美國在2022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新訂對企業庫藏股徵收1%稅款的股票回購稅(Stock Buyback Tax),拜登將稅率由現行的1%提高至4%,以鼓勵企業進行長期投資,而非只回饋股東與高層主管。以上增稅計畫預計將為美國國庫挹注數千億美元的資金,並用以償還公債。

「2025年度預算計畫」在租稅減免方面,包括暫時恢復2021年《美國救援計畫法案》中的擴大兒童稅收抵免,增加部分家庭的抵免金額,使低收入家庭能夠申請該抵免,並以每月分期付款方式提供一半的抵免額,使美國的兒童貧窮率減少近一半,該預算撥款將持續至2025年,可望讓美國300萬兒童擺脫貧困,並為擁有6,600萬兒童的3,900萬中低收入家庭,平均減稅2,600美元。

拜登已於7月21日宣布退選,川普很可能再度當選總統,他上任後,對於美債上限應該會有不同於拜登的作法。

(作者係廣東海洋大學台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