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四, 07 四月 2022

胡秋原先生一生提倡人格、民族與學問三大尊嚴,並且奮不顧身。1963年8月,胡先生為對抗當時流行的「西化派」,在台灣創辦《中華雜誌》。其〈發刊詞〉寫了六節,包括:世界局勢之大變、中國的問題衰落和慘敗、中國失敗的原因、今日此處的情形、我們的計畫、我們的請求。

20218708

在「我們的計畫」一節中,胡秋原寫道:「名曰『中華』,表示我們雖然在這個島上,我們的精神、目光所在,首先是整個的中華民族、中華民國。我們希望這是所有中國讀書人的共同雜誌,…。」「我們相信,…通過歷史上成敗的反省,世界學問的磨練,將使此同聲同氣,凝結而為一新的花崗岩石,…重建『中華舊邦,其命維新』的新中國。」其後的約30年間,《中華雜誌》不斷研究中國的出路問題,成為台灣知識界的明燈。

今逢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在此回顧胡先生與保釣運動的關係及其影響,極具意義。

中華雜誌刊登釣魚台文章

1970年8月10日,日本宣稱「尖閣群島」為「日本的領土」,引起軒然大波;於是9月2日,《中國時報》4位記者奮勇登上釣魚台升起國旗,4日大幅報導因而引起國人注目。其實《中華雜誌》自9月號起,就接連發表有關保衛釣魚台列嶼的多篇評論及報導。該刊當是所有華文雜誌中,刊登釣魚台問題文字最早又最多的期刊。

當時民眾對「尖閣群島」並不認識,《中華雜誌》9月號刊出李文齋的〈尖閣島係日本將釣魚嶼花瓶嶼改名〉一文,引述馬廷英資料予以說明。胡先生復在前頭的短評欄寫〈既得「沖繩」,又望「尖閣」〉,點出日本陽謀。

《中華雜誌》10月號,又刊出立委胡純俞9月25日對行政院的質詢稿〈不應與日本談判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說明釣魚台列嶼不屬於琉球,而琉球問題也未定。胡先生在短評欄又寫一小篇〈支持政府對釣魚台列嶼立場〉,肯定行政院長嚴家淦9月25日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有關內容。

胡先生首創保衛釣魚台

這時在台灣大學就讀哲學研究所的王曉波(筆名茅漢)與王順兩人,因為看到香港《星島日報》刊載,釣魚台上的國旗被日本及美國當局取下的照片,十分憤慨,合寫了〈釣魚台不容斷送〉一文,投給《大學雜誌》,文長5頁(這篇文章舉證歷歷,在前言後分為6節:(1)歷史和地理的鐵證;(2)強梁的霸道;(3)弱國無外交乎?(4)海外中國人的呼聲;(5)擁護政府保衛國土;(6)我們應有的決心);未料竟遭退稿,王曉波於是冒昧求見胡先生。

胡先生看了王曉波文章後說,既然文章開頭已引用〈五四運動宣言〉裡的「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標題不妨委婉些。而若說「釣魚台不容斷送」似乎影射已經斷送,不妥!當場改標題為〈保衛釣魚台〉,安排刊登於《中華雜誌》11月號。

在美國開啟保釣運動

該期雜誌空運寄到美國,最早看到的是在費城的胡采禾與在天普大學留學的胡卜凱兩位(分別是胡先生的長女及長男)。胡卜凱11月21日帶了雜誌去參加7位留學生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聚會。當天他提議發起「保衛釣魚台運動」,引起大家共鳴,接著分頭行動。這裡要說,「保衛釣魚台」這5個字原是胡先生開始用的。

胡卜凱於是去電在芝加哥大學留學的台大物理學系同班同學林孝信,建議利用《科學月刊》聯絡網討論釣魚台問題。林孝信打了約20通電話到各地科學月刊的聯絡員徵求同意,大家反應熱烈,因而決定利用1971年1月4日自芝加哥發出《科學月刊工作通報》第39期完全討論釣魚台問題。這一期《通報》共20頁,印了500份,其中轉載了〈保衛釣魚臺〉一文。往後,《科學月刊》的聯絡網竟成了保衛釣魚台運動的重要聯絡網。這裡還需要補敘先前的一樁因緣:《科學月刊》的前身,是林孝信在大學時期創辦的《新生報‧中學生科學週刊》,而當年該周刊之所以能藉《新生報》發行,正是經胡卜凱請胡秋原牽線促成的。

台、港留美學生於1971年1月29、30日在全美各地遊行,接著引發台大、政大等校學生的保衛釣魚台運動。這期間種種,不必在此贅述。

《中華雜誌》於1971年3月號發表社論〈保衛釣魚台與保衛中華民國〉(當係胡先生手筆),對政府、留美學界及日本都有所建言。同期也轉載了〈留美學界為釣魚台事呈政府文〉及〈旅美華人關於釣魚台傳單之一〉,又刊出劉壽炎的〈為釣魚台領土主權示威之前後〉(報導馬里蘭大學1月30日的示威活動),還有李文齋委員於2月23日在立法院的質詢稿、魏道明外長的答覆。

後由於刊登保釣文章之事,胡先生與王曉波結上了緣分,於是他受邀於3月20日在台大學生保衛釣魚台座談會上講話,題目是〈保衛釣魚台的愛國運動必須堅持到底,底於成功〉(刊登於《中華雜誌》5月號)。當天他指出,「我以為必須將保衛釣魚台主權的愛國運動堅持到底!所謂堅持到底,就是保持這愛國運動的團結到底,就是要堅持愛國主義而不可令愛共主義、愛日主義分裂我們的愛國運動;所謂堅持到底,就是要堅持保護釣魚台完全主權的目標,必達目的而後已;所謂堅持到底,就是要堅持到明年萬一美國將釣魚台交與日本,要準備採取可能的自衛行動,而如果想到這可能無效或力之不及,就要一面加速建設國力,一面堅持到中國民族運動之成功,統一民主的中國之實現,使這一問題終於解決,並且永無這一類的問題。願大家了解這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奮鬪,而留美學界和諸位現在所做的只是開始而已。」

他也提醒在座「要加倍在學問上努力研究與釣魚台問題有關的一切問題。」最後他語重心長地說:「由此可見保衛釣魚台運動是何等大事!諸位參加保衛釣魚台主權的愛國運動對諸位一生也是一件大事,即是受此一全球中國人愛國運動洗禮。受此洗禮者,應自知負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這就是必須立誓在諸位一生中收回釣魚台,並使中國民族運動成功!21條和五四以後我會立誓打敗日本。不論以後如何,我總看見日本投降。我相信在使日本之膝曲折中,有我一分微小的氣力在內。」

「願諸位立下莊嚴的誓言,堅持這運動到底。這運動發端者是留美學生,而使其最後成功者也許就是今天在座的諸位。來日方長,我想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贈送諸位。任重道遠者,就是要將愛國心轉變為救國的實力與才能,然後才能完成保衛釣魚台的目的。」

胡先生的這番話,無疑鼓舞了4月與5月在台灣的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產生一定成效

在美國的保釣運動於4月10日在華府的大遊行達到最高潮,《中華雜誌》於5月號以7頁篇幅刊出〈四月間保衛釣魚台主權運動紀要〉,又以4頁篇幅刊出繆寄虎的〈琉球及釣魚臺問題之我見〉(該文於1970年10月13日投寄《中央日報》未蒙刊登),復轉載了《臺灣民報》所刊台獨份子對於釣魚台問題的「附和日本主張」,以為批判依據。6月號又刊登劉孚坤文〈保衛釣魚台運動與國家當前危局〉,並轉載法國巴黎《中國與世界雜誌》第一期(5月出刊)的兩篇文章。

自1970年11月至1971年4月的半年間,各地的保釣運動風起雲湧,其具體效果是:一、促使政府對美、日的態度轉趨強硬;二、讓美國注意到問題的複雜性,乃在決定於1972年5月15日將琉球主權「歸還」日本時,只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權而非主權隨同交予日本。胡秋原在這一過程中,實在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湖北人裴高才於2018年9月14日在武漢市發表新著《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其中有一章就寫「胡秋原:早期保釣舉旗人」。

(作者係東吳大學名譽教授)

週四, 07 四月 2022

2020年是保釣運動興起50周年。撫今思昔,對它的最好紀念,也許是通過展示當年前輩們未曾發現的證據,進一步確認釣魚島確屬中國台灣的事實。

20218707

 

50年後我們面對的現實

釣魚島列島無疑屬於中國,是台灣的附屬島嶼,但中國海峽兩岸與日本之間圍繞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的爭議並未解決。2012年9月日本的野田佳彥政府「購島」後,中國大陸公務船在釣魚島領海實現了執法巡航常態化。目前並不存在所謂日本實際控制這些島嶼的事實。

然而,由於日本朝野和民眾大多認為這些島嶼屬於日本,因而對中方強烈不滿。日本政府也開始把軍事防衛的重點轉向釣魚島方向,針對釣魚島大搞美日聯合奪島演習,從而可能對中國海峽兩岸構成軍事威脅。釣魚島雖是無人島,但現已成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焦點。

今年9月16日安倍晉三因病辭職,原官房長官菅義偉接班組閣。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方強硬立場不僅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動作頻頻。9月17日,以日本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為首的自民黨國會議員成立了「尖閣諸島(釣魚島列島)調查開發推進會」,謀劃登島調查。同一天,「自民黨國防議員聯盟」制定了「旨在更有效強化尖閣諸島統治」的建議,提交菅義偉內閣。在此之前,石垣市議會於今年6月22日通過釣魚島所在地的改名議案,從10月1日起將釣魚島行政地名由石垣市的「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並首次宣布了其郵編號碼為「〒907-0004」,以顯示對這些島嶼的虛擬管轄。9月18日,石垣市議會又通過了所謂「登陸尖閣諸島並勘察修建支持漁業活動設施」的決議。

10月15日,石垣市議員團到訪東京,提出登島調查和建立設施的要求,分別受到菅義偉內閣五位大臣會見。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今年11月將開始利用人造衛星對釣魚島進行動植物調查。與此同時,日本竭力對中國海峽兩岸分而治之。一方面,台灣蘇澳的漁船在釣魚島海域捕魚作業遭到日方無理干擾。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對中方公務船在釣魚島領海驅逐日本「漁船」表示抗議。

日方虛張聲勢實底氣不足

日本政府關於這些島嶼屬於日本的所謂「依據」是,1885年日本政府通過沖繩縣政府等方式再三實地調查, 慎重確認這些島嶼不僅是無人島,而且沒有清朝人統治的痕跡,便於1895年1月14日決定在島上建立標樁,劃歸沖繩縣管轄,納入日本領土。日方強調,這在國際法上符合正當獲取領土的「先占原則」。這些島嶼不包括在根據1895年5月生效的《馬關條約》第二條清政府割讓給日本的台灣及澎湖之內。言外之意是,儘管《馬關條約》作廢,但釣魚島仍歸日本。

然而,這些謬論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日本戰敗投降時接受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必須把從中國竊占的一切領土歸還中國。這當然包括《馬關條約》之前日本從中國竊占的領土。日本未經《馬關條約》談判,就先行竊占台灣附屬島嶼釣魚島,無疑是貪婪、蠻橫的侵略行為。

其次,日本政府竊占釣魚島依據的所謂國際法「先占原則」本身,是為殖民主義擴張服務的。即便如此,所謂「先占」的前提亦為占有的物件必須是「無主地」,占領的方式應為和平的、公開的。而伊藤博文內閣則是在甲午戰爭中,秘而不宣地決定占有覬覦已久的中國無人島,況且無人島絕不等於「無主地」,所以,無論日方如何詭辯,其當年竊占釣魚島都完全是非法的、無效的,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不僅海峽兩岸有諸多證據可證明釣魚島在甲午戰爭前已屬於中國台灣,而絕非「無主地」,日本政府也在甲午戰爭前約20年,認定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台灣東北島嶼。

2014年安倍內閣制定的日本中小學《教科書指導綱要》規定,必須按日本政府的觀點,把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寫入中小學教科書,並建立起常設的展覽館,宣傳錯誤的歷史與法理記述。這已遭到日本有識之士的質疑,要求改正。

然而,今年10月3日,中國海洋局相關網站的「釣魚島數字博物館」開展後,菅義偉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卻提出抗議,要求撤銷。這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外交發言人的駁斥。

日本當局缺乏關於釣魚島歸屬應有的正確知識,或對此充耳不聞,故還可能進一步做出荒唐之舉。為避免由於無知和任性而導致無可挽回的悲劇發生,有必要重新認識釣魚島,在世人面前澄清事實真相。

日本早承認釣島屬於中國

1872年日本開始吞併琉球國,將其改稱「琉球藩」,繼而又染指中國的台灣。1874年日軍首次入侵台灣前後,曾詳細調查了台灣及其附屬島嶼並繪製了軍用地圖。日本從1874年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海軍省相關文獻,一直認定釣魚島是台灣東北島嶼。

經確認,1873年日本海軍省最早刊印的《台灣水路志》中的「甫亞賓斯」島,其實是中國閩南話花瓶嶼的日語音譯漢字,被誤用於釣魚島,因此長期以來未被人們識別和發現。據書裡記載,所謂「甫亞賓斯」島的位置與釣魚島相同,海拔高度相仿。該書裡的所謂「地亞烏斯」島則是閩南話釣魚嶼的日語音譯漢字,但卻被誤用於黃尾嶼,也難以被人辨認。從書中列出的經緯度看,書中出現的「尖閣」是指花瓶嶼,源自英國海圖中的「Pinnacle I」;在「甫亞賓斯」島和「地亞烏斯」島之間記載的「尖閣島」則是指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北小島,源自英國海圖中的「Pinnacle Is」。

書中的「刺列字島」即赤尾嶼,也記載在台灣島嶼的範圍之內,並附有地理經緯度記載為證。

又如,1874年日本海軍省水路部編纂的《南島水路志》並未把釣魚島列入琉球群島,而是列入中國香港至琉球的航路中。其中明確寫道:「從所謂明人(中國明朝人)之稱為花瓶、彭家山、釣魚台、黃尾、赤尾等諸小嶼以北航行後,取久米島,轉舵向東,經該島北或南,再經慶良間諸島北或南,便可到那霸。」(見圖3)這是日本官方文獻首次明提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是中國明朝命名,並與花瓶嶼、彭佳嶼等島嶼一併作為中方島嶼記載。

再如,1874年日本海軍省水路部(日本海上保安廳前身)繪製、1895年外務省官員確認無誤的《清國沿海諸省》圖也證明,日本官方已認定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為台灣附屬島嶼。值得注意的是,該圖並未使用日本後來篡改的島名「魚釣島」、「久場島」、「久米赤島」或「大正島」,也無「尖閣諸島」統稱,而使用了中國的固有島名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並標注在中國版圖內。

日本海軍水路部首任負責人、「日本海路測繪之父」柳楢悅在圖上所附說明指出,該圖是日本海軍省根據英國《中國沿海圖志》和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的《大清一統輿圖》等繪製的,圖中的地名係援引中國地圖。這說明,日本海軍當時不僅認識到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而且在繪製中國沿海島嶼時還引用了中方的島名。 

此外還有,甲午戰爭前兩年的1892年,日本海軍省水路部再版的《支那海水路志》,是在國際法認定的中日兩國最初發生領土爭議的「關鍵日期」(critical date)之前,日本官方仍承認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有力證據。在該書所附島表《台灣島及台灣東北諸島》中,記載著中國閩南話發音的「ホウピンスHoa-pin-suisland」,即釣魚島,地處北緯25°47.7'(北側)、東經123°28';「ラレー岩Raleighrock」,即赤尾嶼,地處北緯25°55'、東經124°33'(見圖6)。

必須留意的是,台灣東北島嶼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等島嶼沒有被列入這張島表,而無人小島赤尾嶼卻被標注出來。這只能理解為,截至1892年,日方仍認定赤尾嶼為台灣最東端島嶼,具有和琉球群島劃界的標誌意義。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出版的《沖繩縣管內全圖 》仍不包括釣魚島,並附有說明稱,日本疆域為「與那國系極西」。根據判定國家間領土爭議的國際法「關鍵日期」的定義,中日關於釣魚島最初發生爭議的「關鍵日期」是甲午戰爭,在「關鍵日期」之前釣魚島歸誰就是誰的,在「關鍵日期」之後的所有行為均屬無效。

認清釣魚島歸屬至為重要

上述日本官方史料足以證明,早在甲午戰爭前約20年,日本政府部門一直認定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台灣東北島嶼,而非「無主地」。據此可以認為,1895年1月伊藤博文內閣在甲午戰爭勝局已定時,將釣魚島、黃尾嶼劃歸沖繩縣管轄的秘密決定,是地地道道的帝國主義非法竊占行為。二戰後,這些島嶼根據《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等規定必須歸還中國。現在中國公務船在釣魚島領海執法巡航是理所當然的。如今,日方若圖謀以實力並借助美國再度霸占釣魚島,或將成為未來50年日本的禍機。

日本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但不應忘記,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民族曾經被軍國主義與國家神道洗腦及精神控制,而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今天時代不同了,日本在《日本國憲法》下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如果日本民族長期被所謂「尖閣諸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謊言所欺騙,而自以為是或盲目從眾,也有走上與鄰為敵危險道路的可能。這從根本上有損於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人民該覺醒啦,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釣魚島,追求未來真正的世代友好。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週四, 07 四月 2022

國民黨在立法院提出兩項公決案,要民進黨政府「請求美國對台安全防衞抵抗中共」及「台美復交」,後經無異議通過,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台灣人都同意該二案。

20218706

就算自以為是中國人裡,也有把「和平」置於最高地位者。也就是說,台灣人搞獨立,中國大陸不能反對,不能捍衛國家領土完整。這批人說:「雖然我也反對台獨,但我反對制止台獨的行為,堅決反對大陸武力犯台。」

他們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最基本原則,說是「犯台」,避免去想這其實是「保台」,保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保障海峽兩岸的憲法規定。

國台辦表示,當前造成台海形勢複雜嚴峻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民進黨勾連外部勢力,不斷採取台獨分裂挑釁行動,島內有識之士和負責任的政黨對此都應清醒認識、高度警惕、堅決反對。這是提醒中國國民黨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做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事。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說:「希望大陸人民心胸能寬廣一點,能給予台灣人平等地位,能理解台灣人希望購買美國武器,保衛自己的心情,能和台灣人交朋友。」

大陸並沒有反對「各表」,但是,台獨表的不是「中國」,而是把「中」給稀化了、渾糊化了,根本是「打著中旗反中旗」。現在連對「國旗、國號」都感到厭煩,像兩個月前「口罩歪交」要取下華航的CHINA,出國證件封面也寫著大大的TAIWAN。

長期對民進黨拈香跟拜、助「奏」為虐、樂觀其成的,主要就是國民黨,那個連「中國」的黨名,都想改成「台灣」。

197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時,誰若在台灣說「中美建交」,肯定要坐一兩年牢的,那時台灣都叫「中美斷交」,人人如喪考妣,誰也不會講「台美斷交」,現在全講「台美關係」、「美台復交」了。

當有人質疑國民黨走獨時,她就說,我這是逼民進黨出洋相,也是想保住「中華民國」。但蘇貞昌將國民黨一軍,說台灣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從有到無,「都是國民黨搞的」,而現在國民黨良心發現,也是好事一樁。然後國、民兩黨擁抱,共同簽字無異議通過提案。

台灣這40年來,除了憲法的名稱還冠有中華民國外,裡面每一頁都被撕掉了,還不是沖入馬桶,是丟入糞池,所以還會看到中國字樣的碎紙漂浮在糞水上。這就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認為這糞坑又搬不走,就更恨。

不可輕視的是,台灣人現在期待著美國人會來炸坑封糞。雖然有九成年輕人都說敢打,但卻只有兩成願意恢復徵兵,而且他們都認為美國人會來幫忙,國民黨也求著美國人來。

怎麼才能把犯我漢者全掃入歷史的糞坑,不是靠掃把,而是要靠「這是強大的祖國,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作者係時事評論員)

週四, 07 四月 2022

台灣內外的形勢都是激烈對決,這給國民黨創造了一個客觀存在的良機,既可以輕易拆穿民進黨的幻想與欺騙性,又可以重新奪回兩岸的主導權。但客觀的良機,要有主觀的能力承接發展,國民黨卻存在眼界與路線的大問題。

20218705

從大(國際)、中(兩岸)、小(兩岸各自內部)的格局來看,在大格局,中美激烈對抗的強度已達到建交以來的歷史高峰;兩岸之間,政府當局的交鋒已無轉圜餘地;在台灣內部,民進黨對反獨的勢力極盡圍剿打擊之能事,必欲除之而後快;三種都是對決的形勢。主角是中美與民進黨,國民黨是受災戶與旁觀者,似乎已被排擠到歷史主流之外。其實,國民黨不在對決之列,反倒是一個有利的位置。不過,要國民黨人看得到,懂得利用,才有實惠。

蔡英文已騎虎難下

10月10蔡英文的講話,已與一年多前的衝「第一波」有些不同,再度重申,「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指出「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同時提出,「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表面上緩和了許多。

然而,這個表態是在大談「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不畏戰,不求戰」、「價值同盟」等脈絡下論說的。這是台獨「聯美抗中」、「以武拒統」路線的另一種包裝方式,本質上,依然是希望各方激化的形式能維持住,乃至加強,以利於自己的操弄。

台獨之路在兩蔣時期已經被封死,形勢與時間對台獨不利,美國也不支持,蔡英文兩任完全執政任期,鐵定無法完成台獨建國,應該可說明台獨的虛幻性與欺騙性。台獨已走到死路,只能追求短期利益,應該及早掉頭,以免成為笑柄,但民進黨咬牙「擊鼓傳花」往下走,根本是騎虎難下之勢。

台灣不具以武拒統承載力

台獨要成功,最大的保證就是可持續強大的武力,自始迄今,台灣不具備這個條件。如果因台獨造次引發戰爭,台灣在軍事上已經落居下風,而台灣社會也不具備承載戰爭的能力。

10月5日《ETtoday新聞雲》公布的民調顯示,願意「自己或自己家人上戰場」者只占44.9%,不願意者有41.9%,18-19歲受訪者中願意者竟然高達96.3%。然而,在「徵兵制支持度」上,18-19歲受訪者不支持者高達87%,嚴重相互矛盾。不排除前述44.9% 願意者中,有不少只是民調中的虛擬勇者。

在最有能力與機會被徵調上戰場的20-29歲與30-39歲兩組人中,分別只有26.1%與37.8%的願意者。此民調反映出,台灣人民根本沒有一戰的決心與勇氣,甚至對戰爭本質的認識嚴重不足,這樣一種集體心理素質,根本無法承受伴隨戰爭而來的嚴酷打擊。就軍事條件與社會承載力而言,台獨都是虛幻的不響炮。

同時,這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個大好機會。

各方對決國民黨反有空間

美國曾經在兩岸力量極為弱勢的時代,操弄「台灣地位未定論」並不成功,在今天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人更沒有理由與誘因破壞《中美建交公報》中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既為歷史發展迄今的事實,也是國際自1949年以來遵守的現實。川普說了,台灣是筆尖,中國大陸是桌子,反映了美國一般人對兩岸比重的看法,將來無論誰當總統,必然無心也無力以片面手段改變此事實。否則,美國將會「公親變事主」,直接面對與中國大陸對決的壓力,將失去以極低成本玩弄台灣棋子的機會,肯定不上算。是故,「聯美抗中」、「以武拒統」都是不切實的幻想,形勢越激化,越能看出其中的荒謬與欺騙性。

再者,兩岸若發生戰事,大陸也必受國際經濟制裁,影響至鉅,後續變數難控。所以,和平發展以達統一才是實惠之路。和平的鑰匙在兩岸之間,不在中美之間。兩岸要和平必須放棄台獨,走上政治對話之路,這是民進黨做不到的,美國人也不可能代勞,只有國民黨還有客觀機會。不過,有客觀機會,不見得有主觀能力與意願抓住它。

本土化是國民黨的迷思

國民黨自李登輝以來,把本土化喊得響徹雲霄,近20年每逢選舉失利,便有本土派藉此大作文章,以為因本土化不夠,帶有中國象徵,會被輕易抹紅,所以失利。使得一些國民黨人誤認為,國民黨若能徹底本土化,走民進黨的路線,「去中國化」,便能在選戰中打敗民進黨。

國民黨地方派系全都是土生土長,這些人難道不夠本土化?他們越來越像藩鎮,割據於各縣市,不少有黑金背景,不也是輸多贏少,甚至是被民眾詬病的重要弊端之一嗎?

此外,不當黨產、政商勾結與腐敗無能,才是國民黨近6年失利的重要原因,就連被輕易抹紅也是自身難脫兩岸買辦文化的腐敗使然。是自己行不正,坐不直,給了民進黨抹紅的機會。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黨中央不夠本土化,拖累了地方,但南投人吳敦義當主席一樣有2020的大敗。其次,如果國民黨走民進黨的路線,豈不成了冗餘政黨,如何與民進黨競爭?修憲主張廢除考、監兩院,提出「說服美國協防台灣抵抗中共」、「促台美恢復邦交」兩決議案,都是跟從民進黨的腳步,不是引起內部無謂的紛擾,就是鬧了大笑話,將來在選戰中,是能打敗民進黨,還是幫民進黨助選的機率大?

本土化掏空了黨魂與形象,六神無主,便有人出了「跟隨主流民意」的餿主意,這只會令國民黨走上盲目的低級民粹,東搖西晃,結果必然是悲劇。

本土化路線已經鬧了笑話

國民黨原先是在全中國格局與共產黨爭正統,如今卻淪落到在台灣內部與民進黨爭主流,黨內不時有放棄「中國」二字的聲音。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的兩項舔美決議案,以為能將軍民進黨,結果反被利用,全案無異議通過,國民黨幾乎把自己鎖定在民進黨跟隨者的路徑上。

對這等智商,連民進黨都大感意外。對此,美國籍國際趨勢專家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直言,「國民黨葫蘆裡賣什麼藥?民進黨會怎麼做?美國方面也看不懂,也不知道該怎麼因應。」國民黨從大格局的分庭抗禮者,淪落到現在的小格局跟隨者,令人不勝唏噓!

中國是國民黨的重大資產

國民黨要有出路,當然要在選戰中打敗民進黨,要打敗民進黨,就必須要有可以與民進黨鮮明區隔的旗幟與路線,跟著民進黨走本土化台獨、一邊倒的親美路線,只會幫民進黨抬轎子,不可能取而代之。

其次,不能跟著群眾走,而是該走在群眾的前頭,喚醒、說服、領導群眾。這必須靠穿透人心的論述,要有這種論述就必須先掌握事實向量力,從事實中凝結出堅定精準的價值理念。國民黨最寶貴的事實與價值理念,必然存在於黨過去的光輝歷史中,必須精心挑選、重新精準詮釋,賦予新時代的意義。

國民黨要卸除被抹紅的風險,首先要能根據事實,徹底揭露民進黨的幻想與欺騙性。其次,提出符合政治對話需求的新論述,教育群眾,爭取在政治對話中催生兩岸情勢的化學變化。再者,要嚴格禁絕黨內兩岸買辦文化,並不時對大陸當局的作為做出有理、有利、有節的分析,自然能爭取到民眾的認同,民進黨就難以抹紅,國民黨就能具備打綠的實力。根據事實與現實,搞好兩岸論述與操作,必能高屋建瓴,產生外溢效果。「中國」二字應該是國民黨的重大資產。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

週四, 07 四月 2022

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筆者以為,讓中國大多數百姓都過上好日子,讓社會底層的人有機會向上流動,讓多數的公民得以分享權力,建立一套機制,長期且有效率地讓國家運作,並且保持經濟與社會生活的穩定,這便是民族復興。依此而言,兵凶戰危與此相悖,理當避免。

20218704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因此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接下來國家該怎麼走,一場戰爭,不論或大或小,會不會「一覺回到解放前」?

兩岸都準備好要打仗了嗎

最近大陸中央電視台製播的「破獲台諜」系列報導,指出台人李孟居、鄭宇欽和兩位學者蔡金樹、施正屏均為台諜,其中有老案也有新例,但引人矚目的是,這批陸續披露的「台諜」中,也將前往大陸交流的學者列入,此舉形同對台「斷流」,非同小可。因此,一位長期研究美台和兩岸的藍營學者,在廣播節目中語帶灰心地說,今後所有兩岸交流都視訊可也,以避免風險,他甚至認為,這種「斷流」舉措,透露出「準備武統」的訊號。

與此同時,中共不僅時序到了10月,仍然延續9月舉行大型演習,甚至範圍都相當接近金門,兩岸領導人更不約而同地前往軍隊巡視,次數日趨頻密。10月13日,蔡英文視導樂山雷達站,有美方人員曝光,還引起一番討論,而次日習近平視察海軍陸戰隊時,更指示官兵「將全部心思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加上月來高密度的接近性軍演,警告、震懾台灣的意味濃厚。

美國曾出賣過台灣三次

眾所皆知,兩岸之間始終都有美國的角色,但歷史上,美國至少出賣過中華民國三次,第一次是國府剛遷到台北,美國已經放棄蔣介石,若不是韓戰爆發,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或難力撐至今;再來是尼克森訪問中國,由最近出土的蔣經國日記可以看到,美國的出賣令蔣經國既氣憤又痛心;而卡特和北京建交,自然是另一次帶給台灣人民的重大打擊。

過去的斑斑血淚,說明美國人並不可靠,今時今日,蔡英文之所以緊跟美國,無非是中美之間的矛盾已劍拔弩張,台灣選邊站。唯一的問題是,美國人不會為台灣和中共打,但中共卻極可能為台灣而和美國打。

不抱希望恐是最重的殺機

兩岸之間的敵意螺旋不斷升溫。即使蔡英文雙十講話中被外界視為遞出了橄欖枝,釋放了善意,可惜的是,橄欖枝伸不過海峽,北京方面似乎已認定蔡英文及民進黨會朝台獨方向一路走到底。因此,蔡英文的任何說法,北京都視為一時一刻的障眼法,即使是善意,看在互不信任的雙方眼裡,也被解釋為別有圖謀,這種來自於不抱希望的絕念,恐怕是兩岸之間最重的殺機。

筆者以為,綜合蔡英文的講話,其中最有意義的是以下這段:「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不過,北京似乎認為蔡英文在為台獨爭取時間,仍然將此定位為不良企圖。

蔡被視為調子放軟的這段說法,其實有值得深思的元素:一是相互尊重,希望大陸能尊重一個相對弱小的反對政權;二是希望北京把目標放在「化解分歧」,而非「統一」上,因為只有化解兩岸的矛盾及分岐,兩岸關係才能向和平穩定發展。

真的開戰會稱了誰的心?

現在兩岸兵凶戰危似難扭轉,但各方都應該想一想為什麼要打?如果兩岸皆以自己的人民幸福為依歸,那麼應可本諸善意,找到一條解決爭端的路。

對於大陸來說,統一是民族大義,中國的領土主權當然不容分割。對台灣而言,由於長期與大陸分治,並在綠營政治人物有心催化下,愈來愈嚴重的反中意識已深入下一代,這促使北京對統一更有急迫感,認為政治分岐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必須及早處理。簡言之,蔡英文若不承認「九二共識」,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踩了北京的底線。因此,蔡的橄欖枝只能在海峽此岸作用。

吾人誠心祈願,兩岸領導人都能重新認識彼此的底線,聆聽對方的心聲;兩岸人民不應該對立,官方及民間交流合作不應該中斷,只有兩岸都願意保持善意,做有效的溝通,才能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央視這次擴大報導台諜案,在島內引發不小的疑慮,連向來主張和大陸交流互動的國民黨也認為,此舉「不但未能給予當事人合理審判的機制,更無助於兩岸溝通往來,反成為民進黨操作反中情緒的工具。」中共或許是想向大陸人民表達堅定反獨的信念,但如因此失去台灣人民的支持,得失之間,仍得精算。

不戰而屈人之兵,憑的是軟實力,兩岸官方如果讓兩岸人民相互討厭,在網上叫囂謾罵,在媒體互吐口水,則彼此必將會愈推愈遠,最終又稱了誰的心?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週四, 07 四月 2022

最近大陸飛機、艦艇、導彈持續圍繞台灣周邊,舉行各項演習,展示必要時武力統一台灣的決心和實力。在這個生死關頭,台灣人民必須認清世界大勢,拋棄不切實際的迷思,才能避免發生戰爭。

台灣最大的迷思有二:(1)迷信美式民主的普世價值,並以此對抗大陸;(2)認為美國必定支持台灣對抗大陸。

過去40年,美式民主在美國的實行弊端叢生,造成對外無限度用兵,給世界帶來死亡和難民,對內經濟畸形發展,國債飆升,貧富兩極化,選擧被財團控制,官員和議員無視對選民的承諾。據蓋洛普連續50年的民調顯示,美國人對美式民主四大支柱的信心,從50年前持續下降到2019年:總統(58%至38%)、最高法院(48%至38%)、刑法審判(34%至24%)、眾議院(42%至11%)、報紙(51%至23%)。總統選擧的投票率不到55%,當選總統只需要25% 到28%選民支持。這就是今天美式民主面臨的信任危機。

新冠病毒無情地揭開美國應對危機的能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曝露了美國內部的深層次矛盾和不安。今天美國人搶著購買槍支和彈藥,甚至造成市場供需失調,因為大家害怕大選可能引起動亂,希望能擁槍自保。

蔡英文強調台灣和美國建立在「共同的價值」上,嚴格檢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價值?是台灣人民需要的價值嗎?

台灣幻想可以依賴美國與大陸抗衡,事實上,美國現已面臨破產邊緣,靠著聯儲會發鈔票來度日,根本沒有財力發動一場對華戰爭。台灣誇大美國對大陸的軍事壓倒性優勢,這在10年前也許正確,但今天卻不符合事實。

今天中國的軍事實力有飛躍性的進步,不論是艦艇、飛彈、潛艇、飛機、發動機、量子雷達、鐳射武器、電磁彈射、航空母艦、人工智慧等領域都進步神速。雖然整體美軍尚領先,但根據美方各種模擬演習,美軍在第二島鏈以內並不占優勢,更別說進入台灣附近的第一島鏈。

美國在全面核子大戰中有能力戰勝中國,但美國也將毀滅,甚至世界主要國家都會捲入,那就是世界末日,美國會這麼笨嗎?

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最大利益,就是不讓亞洲國家,不論是日本、俄羅斯,還是中國,控制這條黃金水道,否則美國就會成為局外人。中國也一再宣稱沒有意願取代美國,但絕不容許敵對國家控制這條海域。在經過三年的激烈碰撞後,中美應各自回歸現實,尋找一個新的平衡模式,共同維護航道安全,也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

由於應對新冠疫情的一系列錯誤,川普很可能落選。但他固執不服輸,美國內部又有深層次的矛盾,大選能否和平落幕?選後政權能否順利轉移?川普會不會利用職位,製造更尖銳的國內和國際衝突?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未來幾個月台海局勢充滿危機。

然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美國不論誰取得政權,最後都必須調和美中關系,這是因為兩方誰也壓制不了誰,而越來越多的美國有識之士認清「與中國脫鉤將是美國的災難」。台灣不該在抗中的路上走得太過頭,否則必將是大災難!

(作者係美國「中美論壇社」社長)

週四, 07 四月 2022

執政的民進黨厚臉皮,死抱著美國大腿,還要台灣民眾吃美豬,幻想修憲以台獨建國,要延長教召、恢復徵兵制,讓少子化台灣的年輕人上戰場。顯然忘了阿扁曾經說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20218703

即使川普政府與蔡英文政府,有著史無前例的友好關係,但是蓬佩奧只會派軍艦來台海兩岸擺擺樣子,做出台美站在同一邊的假象,向蔡政府兜售軍火武器才是真正的目的。

不論台美關係如何友好,大家都知道美國永遠以自己的「國家利益」至上。

而蔡英文自稱愛好和平,會維持兩岸現狀,卻選擇跳進美中對抗的火圈,甘願淪為美國的馬前卒,挑戰中國大陸的底線;不斷向美國採購軍備、繳交保護費,藉此欺騙台灣民眾,若台海有事,美國會來協防台灣,綠色權貴更可從軍購中撈油水,平民百姓只得吃美豬,準備上戰場。

中國國民黨雖是在野黨,不僅不失理性在立法院質詢「逆時中」,並主打美豬食安議題,更運用民氣發起「反美豬公投」;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的公投「眉角」在於:公投主文採負面表述:「你是否反對全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之豬肉及其相關產製品?」即「反豬不反美」,反蔡政府卻又不得罪美國,更進一步的戰略目標在於:在野黨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企圖達到對美國友好的姿態,但同時不要進口美豬,不要凱子軍購的雙重目標。

蔡英文自認為是民主自由陣營的一員,結果面對香港因「反休例」來台尋求民主自由的民眾,根本不敢修法相助。2020年台美肯定不會成為邦交國,最多只是軍火武器的買賣雙方而已。

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已逾40年,習近平更加自信地推動「一帶一路」、「亞投行」,但仍希望保持兩岸和平,以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只是民進黨當局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堅持統一的中國大陸當然不得不施加壓力,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嗎?

持平而論,除非再次政黨輪替,或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而分裂,中國大陸不會坐視蔡英文的政治權謀,而勢必會加大軍事行動的力道,進而讓台灣海峽「內海化」、「常態化」,拖住蔡英文政府,讓其「抱美暗獨」的幻想淪為泡沫。

(作者現為立法院資深幕僚)

週四, 07 四月 2022

美國11月3日總統選舉後,有三項跟台灣未來發展攸關的事情要注意:川普能否連任?中美對抗關係是持續升高還是走向平和?台海對峙局面會走向武裝衝突還是趨於和緩?這三項議題都關乎台灣的前途,尤其白宮確診人數遞增,川普自顧不暇,還會在乎台灣的安危?

大陸自10月10日起不斷發出航行警告。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指出,解放軍近期派戰機持續抵近台灣巡航,是要傳遞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台獨」分裂勢力不要錯估形勢,以為有了美國撐腰,大陸就不敢動武。他稱解放軍「演練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區域之廣、實戰化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這種實戰化演練距離實戰,只有一步之遙。

一度熱絡的台美關係在10月開始出現降溫現象,尤其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幾次反對中美貿易崩盤,也不支持台美簽訂貿易協定,說明了台灣不過就是筆尖,相較於辦公桌般大的中國市場,孰輕孰重,不言可喻。

有媒體民調顯示,如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約44.9%民眾願意上戰場保衛台灣,這數字雖比2019年1月高了12.2%,但仍有41.9%的民眾拒絕為兩岸而戰。如果這戰事是因台灣發動挑釁或追求獨立引來,那願意為台獨而戰的比例與強度必定更低,尤其,大陸的軍事實力遠在台灣之上,武器數量是台灣的好幾倍,軍隊訓練的紮實度也遠在台灣之上,國軍是否會未戰先怯都很難說。

另一份民調顯示,有44.8%台灣人認為雙方會和談,51.6%民眾不認為政府應花錢買更多武器。如果願意打仗的人不過半,不同意買武器的人過半,加上過四成的人願意與大陸和談,這不就代表過半民眾不願意打仗嗎?

另外,台美關係大有進展,超過半數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有兩份民調顯示,有近六成的人認為美國會出兵或派遣軍隊駐台。但截至目前為止,老美只是口頭上表達對台海現狀有所改變感到憂慮,卻從沒對出兵做過任何具體承諾。美國態度保留,主要是因解放軍實力不弱,美國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大多數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具有破壞他國領土完整的理由。

又有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把老美當成了「有應公」,例如60.4%民眾支持蔡政府盡快台美恢交;45.4%認為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重返聯合國;75.1%更認為美國會協助台灣加入WHO。台灣對美國有這麼高的期許,完全無視於這些問題不是美國一個國家,或川普一個人能扭轉乾坤的,尤其這些主張都要毀棄季辛吉與尼克森自1970年開始建構的「中國政策」,更涉及美國必須大幅更改國際權力架構。

美國的確對中國的快速崛起感到憂慮,如何壓制中國確實已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但這離雙方全面開戰仍有一段距離。從另一角度來看,在美國全力挺台的風潮下,除非台灣主動挑釁,或在台獨議題上更加激進,大陸未必會立即對台開戰。

台灣最多只有一半人願意打仗,而他們又高度期待美國介入,加上超過半數人不願意花大錢買武器,近半數人主張「未戰先和」,這使得還未開戰台灣就處於下風處,戰事的結果更不難預知了。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週四, 07 四月 2022

歐陽娜娜在大陸國慶晚會上高歌一曲《我的祖國》,引得台灣社會暴跳如雷,蔡政府左一句「觸法」、右一句「開罰」,似乎不開鍘重懲,難以輕易了事,結果雷聲大雨點小,蘇貞昌一句「為了工作不得已」,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不過受了傷的兩岸關係,難回到從前,未來情勢恐怕只會每況愈下。

20218702

有趣的是,歐陽娜娜所唱的《我的祖國》,本是大陸在1956年間,拍攝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上甘嶺》中的著名插曲。過去即使大陸許多人朗朗上口,隨著年代久遠,年輕一輩可能比較陌生,結果拜龍應台之賜再度紅起。

2016年龍應台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問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你的啟蒙歌曲是什麼?」周回答是《我的祖國》,龍應台對香港居然有人的啟蒙歌是首「紅歌」頗感意外,因此要周唱看看,看他是真會、還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周一唱,全場同唱,惹的龍應台頗為尷尬,也證明《我的祖國》確實是當代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上甘嶺》講的是韓戰時的「上甘嶺戰役」。1952年美方為了爭取在談判桌前取得有利地位,發動「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作戰,計畫以5天時間,傷亡200人的代價,占領上甘嶺。沒想到遭到志願軍的強烈反擊,一個半月的時間,雙方反覆爭奪,在兩邊都付出慘重犧牲下,志願軍守住了上甘嶺。

戰役期間最令人敬佩的便是「坑道部隊」,在上甘嶺遭受美軍密集砲轟、表面陣地全部丟失的情況下,志願軍轉入反斜面坑道繼續堅持。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攝影員回憶︰「坑道裡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彌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坑道裡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沒水喝,尿也很少…甚至有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槍守在坑道口」,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與美軍奮戰了43天,終於取得勝利。

如今台灣獨派橫行,占盡所有位子與行政資源,如同享有絕對炮火、空中優勢的美軍,透過各種法律、行政手段,對統派進行壓制。統派就如志願軍的坑道部隊一樣,在表層陣地難有突破,只能在坑道裡堅持,等待時局改變的一天。俗話說「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統派如今雖然艱苦,但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不忘初心地堅持統一才更有意義。希望所有的統派同志們以《我的祖國》歌聲共勉,一同發揚上甘嶺精神,直到電影中最後那句「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日子的到來。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週四, 07 四月 2022

今年89歲的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在一場非對外的聚會致詞時說,國軍戰力是「零」,引起政壇千堆雪,民進黨立委譁然,綠營網軍一片圍剿,要把陳上將在大陸為台商設立的子弟學校,教育部撥的補助款全數追回。

20218701

老將講得對不對?應該以事實來認定,而不能因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就惱羞成怒。我們先從兵役制度談起,現行的兵役分募兵及義務役混搭,募兵為不分男女,志願報名經甄試審查入營,而義務役則是服役4個月,兩者來源不同,近十多年來,可說問題叢生。

戰力「零」的反思

軍中招募單位為了帳面上好看,對上級及社會交代,容許募兵可選單位作為誘因,許多比較「涼」的機構,被報考募兵者列入首選,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而義務役無從選擇,被分到一般野戰部隊,即使偶然抽中後勤或高司單位,也是擔任苦差事,形成勞逸不均,互看不慣,這是影響戰力的最大隱憂。

軍法被廢,由一般檢察機構及法院承接軍法相關案件,時效既來得慢,又與軍中常態管理扞格,例如,常以公然汙辱、人身攻擊,動輒告狀情事,主官(管)除了忙於公務外,還得窮於應付法院傳票,談不上長官、部屬水乳交融,有的只是相互提防,嚴重斲傷團結,上下一心,變成上下二心。

更關鍵的乃是,國家定位由原來定位清晰,被民進黨內台獨因素,攪得定位模糊。憲法寫中華民國,但領導階層心中卻另有一國,而且透過歷史課綱修改,日益具體台獨化、仇中化,台獨成為不好說(怕中共武統)、只能做(偷偷摸摸貍貓換太子),國軍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成了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船。於是當有人說戰力是「零」,那些群起排山倒海的攻擊,只因蔡英文國王新衣騙局被揭露,得面對自己並非聰明人的殘酷現實,所做出一個集體虛弱的反彈而已。

戰力可不可以量化?武器、人員確實可以量化,但無法一槌主宰戰場。如果武器、人員量化可以主導戰爭勝負,1975年以美軍占絕對優勢的武器數量,在越戰中不至於灰頭土臉,敗走南越。戰爭的勝負、戰力的計算,除了武器裝備人員的數量,精神戰力不能忽略,但精神戰力難以量化顯示。

陳廷寵點破蔡英文新衣

因此,戰力無法以比數呈現,七三開或四六開,有無戰力要從結果看,凡戰勝的戰力就是百分百,戰敗的戰力就是零,敗軍之將不可言戰力,戰爭是一個零和遊戲,贏者全拿。西方人喜歡用數據量化,但東方人喜歡用意志顯示,西方人用量化,結果是造成中東及亞洲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仍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

陳廷寵上將有如點破安徒生童話中,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因為誠實真誠的一說,終於讓國王、大臣到全國人民,因裁縫騙子一句「聰明人才看得到」,不願承認自己是個愚笨的人,上下互騙,打出原形。國軍戰力「零」這件事,我們該責怪講了真話的陳廷寵?還是該不恥那個給國王穿新衣的騙子,以及一群懼怕自己被歸類為笨蛋的人?

要戰勝應先「戰勝於朝廷」

戰國策《鄒忌修八尺有餘》篇,論及講真話的故事。齊國有一位外型英挺身高八尺還多的鄒忌,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美男子,忌還是沒自信,再問小老婆:「吾孰與徐公美?」,小老婆說:「徐公何能及君也!」當天有客人來,與客人坐談,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第二天,徐公來,鄒忌詳細視之,自以為不如,差距還遠甚。晚上睡覺思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齊威王,舉自己例:「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齊王曰:「說得好」。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今天陳上將講了真話,國軍沒有戰力可言,「零」聽起來刺耳,但勝敗除了戰場,還要「戰勝於朝廷」,意思是朝中要容納諫言,現在滿朝文武,不敢講實話,因他們有鄒忌妻妾及客人「私我、畏我、求我」之心,以迎合蔡英文戰力百分百的預期心理,豈不知,不能「戰勝於朝廷」,怎能「戰勝於戰場」?

(作者係前聯勤留守署政戰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