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拜登在舉行上任以來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看到了和中國的激烈競爭。他們的整體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領先、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但是這在我任內不會發生,因為美國還會繼續發展和擴張。」拜登的一席話,透露出他內心的焦慮,同時也讓人不禁想起1950年代末,彌漫全中國的一句口號就是:「超英趕美」。
4月8日,美國拜登總統才頒布行政命令要管制槍枝,不料之後又頻傳槍擊案。17日拜登再次譴責槍枝暴力,他說「就在16日一場槍殺案導致8人死亡,這是國家之恥,一定要有效制止」。這番話說明了美國的槍枝氾濫及槍枝管制(Gun Control)已是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然而這個大問題,似乎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可以解決。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英國女作家奧斯丁(Jane Austen)的一部小說。奧斯丁借小說的主角,警示「草率決定」(hasty judgments)的惡果,以及所謂「好事」也有「膚淺的好」與「紮實的好」之分。此舊世紀的「傲慢與偏見」,見之於當今新世紀的美國,具體表現在道德上的自負,以及「政治上的偏狹」(political parochialism),以人權爲名來「長臂管轄」(long arm jurisdiction)別國事務,以民主自由爲由來改變他國政權。
川普四年任期將中美關係搞得遍體鱗傷,原本以為拜登執政伊始會先內後外,中美關係或許可以喘口氣,哪知拜登內外同時開弓,外交上針對中國的攻勢更凌厲無比,可能是想在上台百日時,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中國被迫接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會議中拋出:「美國沒有資格說從實力的立場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應該改一改干涉他國內政的老毛病了」。這一番讓國際社會目瞪口呆,也呼應了3月6日習近平在出席全國政協聯組會議時所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4月10日美國國務院公布最新對台交往準則兩天後,中共以25架戰機,出現台灣西南角防空識別區,並越過海峽中線來回應。翌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發布新聞稿說,「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是美政府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
2020年8月12日《國民法官法》公布,除部分條款遲至2026年1月1日生效,其餘條文將自2023年1月1日實施,因此,司法院今年起至各地緊鑼密鼓舉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但國民法官是否真能發揮作用使審判更公平正義,成為社會焦點。
「運安會」主委嘆:「運氣真的很不好」,太魯閣號出軌有太多因素湊在一起。如果不是這個李姓民進黨代表讓車子滑坡,如果施工的路有邊欄,如果有人立即示警,那可能都不會死傷這麼慘重。可是各種因素和地形湊在一起,本來該是很小的機率,結果全碰上了,「真是運氣很不好」。
去年11月才因「牛肉麵事件」下台的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於4月下旬被發現早已重返行政院擔任有給職顧問,比照13職等簡任官,月薪約12萬。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各界熱議。不只國民黨立委痛批「辭假」,連民進黨立委也忍不住質疑,難道下台只是「假動作」?其實,丁怡銘悄悄回鍋的手法,只是再次讓民眾看到政治人物只做表面功夫。
「看天吃飯」似乎是執政黨處理台灣缺水危機的唯一步數。3月在政府的委託下,大甲鎮瀾宮的媽祖娘娘,舉行了別開生面的祈雨祭典,祈禱上蒼「普降甘霖」,這樣的誠心向天能否獲得實效令人質疑。
4月2日清明節連假開始第一天的上午,台鐵太魯閣自強號列車行經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清水隧道」的北口時,撞擊從邊坡上方滑落到鐵軌的工程車,造成49人死亡和216人輕重傷的慘劇。這次意外事件的死亡人數創下台鐵近60年來的新高,儘管在野黨和輿論要求交通部長應立即辭職下台以示負責,但部長林佳龍卻回應他不會「一走了之」,執政黨還大力塑造「善後優先於究責」的氛圍,既顛覆了政治責任的觀念,也凸顯民進黨為卸責而無政治倫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