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整天陰陰沉沉的,這大概是入冬以來最濕冷的一天,而我們敬愛的龐建國老師,就選在這一天離我們而去。
根據世衛組織(WHO)的數據,全球在今年1月上旬新增確診15,154,666例,新增死亡43,461例。目前全球感染Omicron者已超越Delta變異株,成為主流毒株。近幾周的資料更顯示,Omicron傳染力更強,依照歐洲目前感染的速度,兩個月內會有超過半數的歐洲人口感染Omicron。不過,經核准的疫苗可以提供良好保護力,防止重症及死亡。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迄今已屆滿兩年,從過去兩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的數據可知,中國大陸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仍能穩中求進。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長期以來,兩岸的房地產早已被當作商品炒作,愈炒愈高。近來,打房政策一波接一波,但又怕衝擊經濟成長,效果似乎有限。
壬寅伊始,國際社會在關注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是否蔓延,再度衝擊甫復甦的國際經濟之同時,無不聚焦美中兩國領袖自去年11月15日線上視訊會談後,2022年美國對中經濟政策是否有所調整的問題。
2022年可以預見的美國「滯脹」(stagflation),將肇致OECD先進社會及所有新興市場經濟普遍受累,而無法順利回復到正常軌道。這也說明了IMF為何在去年底緊急向下大幅調降世界經濟成長率將近2%,同時調低了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家及區域經濟的GDP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則普遍拉高,顯示全球其他國家都將被美國滯脹拖下水。
這幾個月,民進黨立委和日本自民黨議員、幹部頻頻以各種名目開會,表面上好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事實上,儘管日本首相岸田、派系大老安倍對兩岸的態度不同,但不論民進黨怎麼討好日本,台灣也只能是日本的棋子。
近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執不下,尤其美、俄兩國都堅持己見,多次協商不洽,似乎難有退路。此一爭議涉及大國之間的博弈,因而也與兩岸情勢脫不了關係。
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是個不甘寂寞的人。繼承上一代的政權十年以來,幾乎不能在東北亞或國際舞台上露臉,但卻能在自家國度裡,以各種新型飛彈震撼世界,真可稱是國際「奇葩」。
日前台灣歌手蕭敬騰、歐陽娜娜、陳立農等人合唱的《我們同唱一首歌》MV曝光後,因歌詞有「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祖譜有你我的名字」,被陸委會批評為「統戰歌曲」,作詞人方文山也被波及,網友砲轟他「舔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