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NO.92│楊潔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2021年4月|NO.92│楊潔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3月19日上午,透過電視,聽到楊潔篪、王毅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2+2會談上,「訓斥」美國國務卿及國安助理:「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再從手機看到「兩個辛丑年對比」圖片,驟然想起「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句詩。 中美對話的震撼在國際社會繼續發酵。對於台灣成為焦點議題,吳釗燮說「台灣被關注,對我們是好事情」,綠色媒體也以美國戰略學者所言,「得台灣者得天下,美國若失去台灣,就會終結其霸主地位」,自我安慰一番。不過,從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不難猜測,拜登政府確實想做好台海風險控管,並希望台灣主動尋找兩岸恢復對話契機,這對蔡英文已形成莫大壓力。 3月18日,中美會談前夕,邱太三提議以「建設性的模糊」取代「九二共識」,強調「兩岸互動不應該有任何一方來強加政治框架」,希望能找到最大公約數,來打破兩岸僵局。21日,中美會談結束後,陸委會發出聲明,重申「台灣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更不可能是」,但也「呼籲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對話,化解政治分歧」。 陸委會以上表態,大多不值一評。例如,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尊重九二歷史事實」,怎麼還能說大陸強加台灣「政治框架」?又例如,大陸講的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與「台灣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是雞同鴨講嘛。倒是陸委會此次呼籲溝通對話「化解政治分歧」,這種表述方式,似乎是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第一次,值得吾人關注。 蔡英文自2016年上台後多次呼籲,「兩岸在不設任何前提下展開對話」,去年10月以來,「對話」變成了「有意義的對話」或「建設性的兩岸對話」,但對話之目的始終不外是「處理兩岸事務」、「共同解決問題」、「和平解決歧見」,而這次則用了「化解政治分歧」。…
作者: 紀欣 頁數: 1
緬甸軍鎮壓反政變示威群眾 2月28日,緬甸軍警開槍鎮壓反政變集會,造成18人死亡;3月3日有13人因反軍政府喪命;8日仰光等地罷工、罷市;11日軍政府指控翁山蘇姬收賄;14日50人死,陸企、台企遭縱火、圍困;截至3月22日,緬甸已有2,600人被捕、250人遇害。 第一批11.7萬劑AZ疫苗抵台 3月3日,韓航臨時送來首批韓國接受委託生產的英國AZ疫苗11.7萬劑,分送至全台醫療院所。3月22日開始接種,首波對象是第一線醫療人員,當日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衛服部長陳時中及各醫院院長帶頭施打。24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已有超過3,200人接種。 大陸政協、人大兩會召開…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4
經過一個月的發展,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局面又有了顯著的變化。2月底趙少康連番的大動作,一下子炒熱了國民黨主席選舉的話題,不過,趙引起的火花經過一個月的「冷卻」,似乎又失去火力。其實,在這一個月裡,趙少康不乏繼續點火的動作,例如他與國民黨立委聯合推動內閣制,當然是希望繼續維持他在媒體上的熱度,可是效果似乎不如預期。反倒是現任黨主席江啟臣不斷有些活動,並在立法院裡頻繁質詢,多少抓住了媒體的關注,這對江啟臣的網路聲量多少有些幫助。此外,連勝文、韓國瑜也有一些表態及動作,這些使得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局面,發生明顯此消彼長的效應。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6
兩岸關係是決定每次總統選舉最關鍵的議題,中美激烈對抗,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國民黨若不醒悟振作,走回正道,重新提出正確的兩岸路線,恐怕就將錯過最後的歷史機會,為後人唾罵。
作者: 朱駿 頁數: 9
為了推動憲改工程,執政的民進黨憲改小組在3月10日召開會前會,原來只是一場就黨內未來修憲工作相關事宜的溝通會議。沒料到,小組共同召集人之一的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卻在會前拋出敏感的「制憲」議題,他主張基於民進黨的黨章、黨綱,台灣國名應該改為「台灣共和國」。 身為台獨制憲的忠實堅持者,姚嘉文的一席話立刻引起各界矚目。民進黨主導的修憲準備要走多遠,期待要玩多大,看來不僅僅只是變更國家政體(五權變三權)與「去中國化」(更改國名)的問題,它或許會演變成一場漫天煙火的海峽之戰,甚至爆發整個東亞地區戰爭的戲碼。 廢考、監未必有共識 即使蔡英文去年5.20就鄭重宣布要推動第八次修憲,但也許是受到疫情的牽累,加上萊豬、缺水等民生議題的糾纏,各政黨與立法院對推動修憲顯然並不積極,朝野共識度較高的目前只有「投票權下修至18歲」案,其他被認為修正後會有重大影響的議案,有「廢除考、監兩院」及「降低修憲門檻案」。 「廢除考、監兩院」的熱度,顯然已大不如去年立法院在進行考試委員、監察委員人事任命案時那麼高,民眾對該案並沒有什麼興趣,加上民進黨即使嘴裡說要廢除考、監,去年又將兩院委員提滿以酬庸助選功臣,既然酬庸了,如何好說廢就廢?國民黨則囿於自身政黨的中心價值,黨內對於支持考監兩院廢除與否爭議不斷,黨中央游移不定。如果國、民兩黨不主動提案,顯然廢考監能否成案,仍屬未定之天。…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2
在「愛國者治港」的宗旨下,大陸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香港基本法》中有關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產生方式,以確保治港者均為愛國的港人。此著眼於「一國」的修法目的,馬英九竟說「使一國兩制構想正式進入歷史、宣告死亡」,筆者則認為「一國兩制」的核心本指一國的主體實施社會主義,可在特定地區另實施資本主義,而香港在英國殖民時期本無民主選舉,若僅因此次選制改革,便謂「一國兩制」的構想宣告死亡,未免失之武斷。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14
3月5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13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做的「政府工作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3月11日大會表決通過香港選舉制度修正決定,這兩件事引發台灣學者評論,此次兩會透露出「急港緩台」訊息,本文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選制修改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作者: 紀欣 頁數: 16
1992年7月,我在《中國男人》的社論中提出「中國共同體」概念。該文結語寫:「推動中國共同體的原動力,經由中國共同體的整合,中國的統一指日可待。」一晃眼就快30年了,兩岸至今尚未統一,令人氣餒。
作者: 賴燦賢 頁數: 19
2020年3月18日,中美戰略高層對話,本以為只是雙方說說場面話的官式互動,哪想到在寒冷的阿拉斯加,會場內卻火氣十足、火花四射。大陸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長達16分鐘的發言鏗鏘有力、振振有詞,讓世界看到中國人不畏帝國主義淫威,敢直斥美國的不是。這樣的場景任何一位自認是中國人者,沒有不熱血沸騰的,而身在台灣的我們看得是既興奮又感慨。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20
拜登上任迄今不滿百日,就迫不及待地於3月3日發布了《暫行國家安全戰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作為美國政府各部門行事的指導方針。仔細閱讀該指南,不難發現其中的觀點和思維與拜登在2020年3/4月號《外交事務》發表的〈為什麼美國必須再次領導:在川普之後拯救美國外交政策〉(Why…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22
拜登上任後,首要任務一定是安內再攘外。從他啟用歐巴馬時代的班底,而且注重專才,用人多元化,加上3月11日的首次國事講話談的都是接種疫苗事,可看出他安內的決心。不過,拜登的外交團隊也已開動兩個月,其作為尤其在中美關係上甚受國際關注。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26
3月18日,中國大陸主管外事工作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阿拉斯加會面,這是中美高層外交官員在拜登上台後首次面對面會晤。沒料到禮節性的外交會議開幕致辭,演變為中美外交官唇槍舌劍的交鋒,透露出兩國存在重大分歧。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28
3月4-5日至10-11日,大陸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第13屆第4次會議分別召開。如果將中共19屆5中全會的決議,以及習近平2021年1月初所提的「新發展階段論」,與這次兩會的議題/議案連在一起思考,就可發現2021兩會有新的意義,那就是:這次兩會是中國新發展階段合法性的起始點,也是後疫情時代新挑戰的分界線。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30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的涉台部分與去年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一些與時俱進的調整。具體來講,今年的報告再度明確了對台工作的原則和基調,即堅持對台工作的大致方針,以及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的底線。至於工作的策略方面,則既包含了強力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硬性措施,也囊括了務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柔性政策。
作者: 張西特 頁數: 34
2021年3月11日,大陸13屆全國人大4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這不僅是繼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出台後的又一大治港舉措,也為「愛國者治港」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是中央從憲制層面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確保香港長治久安的必要之舉,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
作者: 薛佳貝 頁數: 36
832個窮縣,12.8萬個窮村,散布在全中國各地,絕大多數處於「蜀道難」一類的地理環境,總人口近1億,以少數民族居多。2012年底,共產黨18大擬定了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目標。既然要建小康社會,當然必須扶貧和脫貧,按計畫必須在2020年完成。所以,過去8年,全中國動員了幾百萬黨員和幹部,其中1,800人還為此犧牲了生命。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舉行脫貧表彰大會,習近平在會上宣布,「在迎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38
新冠肺炎在全球流行已逾一年,截至3月25日全球已有1.2億人感染,死亡274多萬人。世界超強的美國有3,000萬人染病(占全球染病人數的1/4),每天新增患者仍高達5-6萬人,死亡達55萬人(占全球死亡人數1/5),每天計1,200人。巴西次之,1,200萬人感染,28萬人死亡。印度緊隨在後,1,140萬人感染,死亡16萬人。整體而言,疫苗已開始注射三個月,涵蓋面相當有限,歐美為了恢復經濟過早解封,將面臨第三波疫情的威脅,全球問題仍然十分嚴峻。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40
根據各國媒體報導,接種AZ疫苗出現各種死亡案例。韓國是授權代工的國家,有年輕人施打後造成血栓致死,挪威有三名醫護人員接種AZ疫苗後也因血栓、出血及血小板數量過低而住院,這三人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下,且都注射過第一劑AZ疫苗,其中兩人已死亡。另據奧地利醫療單位報導,也證實一名49歲女性在接種AZ疫苗後,因嚴重凝血問題喪命,另一名35歲女性則是在接種後出現肺栓塞急性肺部症狀。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43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其實背後有其重要的意涵。另外,今年的預算也與「十四五規劃」相匹配,降低赤字率,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4
過去一年,雖民間消費受到疫情影響,但在出口貿易屢創新高加持下,台灣經濟表現亮麗,主計總處將2020年的成長幅度,從之前預測2.54%提高為概估2.96%後,最終上調為最新的3.11%。然而,在提高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同時,由於境外資金匯回高峰,促進國外要素所得增加,造成國民儲蓄增加至7.71兆元,超額儲蓄(儲蓄減去投資)上升為3.17兆元,皆創史上新高。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46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