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就在台灣聚焦宏都拉斯新政府上台後是否會與我斷交之際,天外飛來尼加拉瓜政府宣布和我斷交,再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消息,令國人無比震驚。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月前遭男友林秉樞施暴,案情表面上看不過是女性愛上了「渣男」。但高嘉瑜是有權力的立委,何以遭施暴及行動受控一段時日後,才在透過媒體配合「蒐證」完成的時機下,由該媒體披露該事件?而且,事件曝光後不久,為何自稱「台獨機關槍」的李柏璋,在被視為「網軍」的PTT上發文,企圖為林秉樞洗白而帶風向?民進黨雖極力壓制真相,但仍暴露出「網軍治國」的問題。
四大公投在野勢力大敗,國民黨自然灰頭土臉,很多人必然擔心2022與2024,是該擔心,但不必那麼悲觀,最終的問題在於國民黨是否要大幅改革。若能改,地方諸侯難有再唱反調空間,內部團結與重返執政才有希望。
台灣四大公投分別為: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建。投票結果不是預估的3:1,也不是2:2,而是全面遭否決。除國民黨嚴重受創外,公投結果還透露出台灣當前的政治生態。
一場令人失望但卻不意外的公投落幕,毫無疑問的,這是民進黨繼陳柏惟罷免案落敗後一次「報復性」的勝利,未來推動各項政務將更沒有阻礙,短時間內新竹縣市合併與日本核食進口就會落實。然而,從一個南部人的角度觀察這次公投,筆者看到五個失焦與一個失準。
12月18日舉辦的四項公投,包括禁止萊豬進口、保護藻礁、公投與大選同日舉行,以及重新啟動核四廠,均因反對票高於同意票,未能通過,此一結果對美台及兩岸關係都有影響,其中又以反萊豬進口案關係最大。
本次公投案因為執政黨和最大在野黨均傾全力介入,導致結果被視為是執政的民進黨「完勝」國民黨。雖然蔡英文於結果揭曉後說公投沒有輸贏,但因她在公投過程中積極介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早就拉開了政黨對決的態勢,使得本來屬於公共政策的選擇淪為政黨政爭,公投結果勢必會影響政情發展。
四大公投遭到蔡政府封殺,坐實了「綠色獨裁」,在執政的民進黨掌握了黨、政、軍、警、媒、網及中選會的行政資源下,公共政策的理性思辨空間完全壓縮,經由民進黨的政治洗腦,竟連食安議題的反萊豬案也輸了。這不是反智?什麼才是反智?
俗話說:「偷雞不著蝕把米」,民進黨不顧法律規定,以「政府是當然反方」為藉口,投入400億行政資源,催出400多萬票,取得12月18日的公投勝利,固然一時得利,卻在能源戰線上,種下往後砸鍋的危機,也埋下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將面臨結構性的困局,近憂遠慮將紛至沓來。
2021年四項公民投票,在總投票率41.09%的低檔下,民進黨蔡政府作為反方,完勝;但支持各項公投的正方得票率,從47.16%到48.96%,代表有接近半數公民反對民進黨的執政路線。此刻探索蔡英文口中的國家路線(民進黨路線),是為台灣行路致遠,避開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