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三, 29 十二月 2021

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

11月2日,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做出首項重大協議,超過百國承諾2030年前遏阻森林濫墾;10日,大會接近尾聲之際,中國和美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在未來10年加強合作減緩全球暖化12月1日,針對遭男友林秉樞施暴事件,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召開記者會表示,前段期間見識到人性最黑暗恐怖的一面。2日,新北地院裁准林秉樞羈押禁見。21日,新北地檢署二度請高嘉瑜出庭,確認對林提出八大罪嫌。

尼加拉瓜與台斷交,台只剩14邦交國

12月10日,尼加拉瓜宣布與台斷交,三個小時後與中國大陸恢復外交關係。14日,外交部長吳釗燮首度表示「已盡力」。23日,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立法院指責吳釗燮,是第一名的「斷交部長」。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在廈門召開

11月9日,美國聯邦參議員柯寧等一行十多人搭乘美海軍運輸機來台訪問,在台三天期間拜會了蔡英文、國防部與台積電,11日晚間搭乘阿聯酋班機離台;全程維持低調作風12月10日,第13屆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題,採線上線下方式展開青年、基層、文化及經濟交流41場活動。11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廈門開幕式上表示: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30個龍捲風襲美國中西部,78人罹難

12月10日晚間,美國中西部6個州遭30個龍捲風侵襲,至少78人喪命、逾百人下落不明。其中,重災區肯塔基州至少64人死亡;伊利諾州的亞馬遜公司倉庫屋頂坍塌,6名工人罹難。

中研院P3實驗室人員染疫

12月1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一名已離職的中研院助理究員、P3實驗室人員確診Delta變異株,這名個案曾兩度遭實驗鼠咬,但初步確定非鼠咬導致感染。15日,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此案累計採檢的465人均為陰性。

防疫旅館群聚,多例驗出Omicron

12月14日,春節檢疫專案首日有3,615名旅客入境,約53%選擇「7+7方案」。17日,台北、桃園出現防疫旅館群聚感染,7例境外移入改判為本土病例。23日,又增13例境外移入確診,台灣已累積16例Omicron突破性感染個案。

公投四案全遭否決、投票率41%

12月18日,台灣首次舉行未綁大選的公投,投票率41%,四項公投案都未過495.6萬票的門檻,且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全遭否決;其中12個縣市四案同意票多過不同意票、8縣市四案不同意票多過同意票。

民進黨撤回「地制法」逕付二讀提議

12月24日,為促成新竹縣市合併升級,民進黨立院黨團擬提《地方制度法》修法草案逕付二讀,引發國民黨立委占領主席台,癱瘓議事;經朝野協商,民進黨團同意撤回逕付二讀提案,地制法修正草案一讀付委。

週三, 29 十二月 2021

12月18日傍晚,蔡英文在公投結果出爐後,立即表示「公投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的確,這次投票率僅四成一,又有48%的不同意票,公投結果當然不能代表主流民意支持民進黨的執政方向。尤其,儘管代表性不足,全民在未來都無法避免吃到萊豬,都會不時遭到斷電、停電,都得專程跑一趟去投公投票,因此,全民都是輸家,那「人民的頭家」豈會是贏家?

不過,從蔡英文19日上午就在官邸,邀集府院黨高層及部分執政縣市首長,「就多項重要國政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其中包括要求立院黨團支持政府總預算案及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看起來,民進黨自認是公投的大贏家,而且要乘勝追殺在野黨,為自己長期全面執政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12月22日,民進黨立院黨團不負使命,挾多數表決將兩兆政府總預算案逕付二讀,創下台灣史上最大惡例,後因被罵「獨裁墮落」,又經在野黨同意在休會前審查完畢而撤回。不料,24日,為使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有法源依據,民進黨黨團又不畏輿論痛批「因人設事」、「鴨霸」,擬強行將《地方制度法》修法草案逕付二讀,引發在野立委衝上主席台癱瘓議事,僵持幾小時後,民進黨才勉強撤案,轉將該案交付一讀。

民進黨接下來,除了要在1月9日台中二選區補選、台北林昶佐罷免案「完勝」外,想必還會在短期內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以確保美、日將更大力「保衛台灣」,當然更會想方設法贏得今年地方選舉。不過,依筆者判斷,蔡英文還想在任內完成她連任後信誓旦旦的修憲工程。

朝野目前唯一有共識的修憲案是「投票權下修至18歲」,但基於立院及公民複決的門檻均高,僅為此案大動作修憲,似有所不值。而且,連林義雄、辜寬敏等台獨人士都知道,唯有先降低修憲門檻,打開潘朵拉盒子,才能最終實現「正名制憲」的目標,立法院長游錫堃也一再強調,「只要通過18歲與降低修憲門檻,修憲就有60分」,因此,如無意外,一旦修憲風潮再起,降低修憲門檻就會是民進黨主打的戲碼。

擁有38席立委的國民黨目前並未同意降低修憲門檻,但令人擔心的是,如有國民黨立委或急於立功,或想交換其他修憲案,或以為降低門檻有利於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推動改革,那該案就不無可能在立院通過四分之三的門檻。國民黨人必須審慎待之,而近日脫口說出「不要以為講台獨,就可以貪污」的柯文哲,更應為民眾黨把關!

此外,由於憲法增修條文只規定了修憲複決的時程,而未涉及複決案是否可與大選同時舉行,民進黨若想修憲複決案過關,勢必希望「複決綁大選」。這次第19案「公投綁大選」的同意票多於其他三案,甚至比「反萊豬進口」還高,令人不免揣測,這難道是民進黨為未來主張修憲複決案與今年或2024年大選同時舉行,所留下的伏筆?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近一年來,兩岸緊張不在話下。根據國防部披露的消息,中共繞台戰機最高一次達28架次,突破近幾年的記錄。而美日在台灣問題上也撂下了不少狠話,說要維持台海和平,其實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冷戰死灰復燃。美國不停在經濟、科技、外交上圍剿中國大陸,也給海峽危機加柴添炭,目的當然是企圖讓大陸心慌意亂,做出失去理智之事。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今年5月以來,台灣疫情擴大,疫苗短缺,民進黨卻進一步將疫情政治化,把反中、反共連為一體,有搞「兩國論」的態勢,而其圖謀得到了美國支持。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20219629

台港二地自2011年互設辦事處以來,台灣透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大大提升了世界能見度。然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雙方關係漸次生變,2020年我方多數駐港辦事處人員因無法取得港府核發的工作簽證而返台,今年5月,在台的香港經貿文化辦事處宣布閉館,台港關係一夕之間倒退十年。

回顧台港關係,在早期兩岸官方尚無交流的年代,香港是兩岸人民互動往來的第三地。如京劇名伶魏海敏於1983年飛到香港,觀賞大陸京劇大師梅葆玖、童芷苓的演出,該次看戲經驗,激發了她深造藝術的念頭,並促成她1991年赴北京拜師梅葆玖。又如很多老兵在香港轉機,回到闊別幾十年的故鄉,又或與親友相約在香港見面,一解鄉愁。當時台灣在港設駐的「中華旅行社」,以民間機構身分,提供了不少服務。

2000年政黨輪替,台港除了持續交流,2006年文化部駐港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策畫推出第一屆「台灣月」,曾陸續邀請朱宗慶打擊樂團、國光劇團等藝文團體到香港表演,透過文化創造更多與香港深度交流的機會。表演節目在港演出不但場場爆滿,更吸引許多香港社會名流、藝術界及文教界人士觀賞。

「台灣月」不只單方面呈現台灣藝文表演,還加深台港之間的交流,第九屆「台灣月」首度邀請了三位在台灣發展有成的香港人,包括台北故事館董事長陳國慈、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鍾耀光回港演講,堪稱文化交流的新里程。

台灣在香港舉辦「台灣月」,透過藝文活動讓港人看見台灣藝術的質感,認識不一樣的台灣。之後,香港也在台灣開始舉辦「香港周」,雙方形成良性互動。

2008年兩岸關係緩和,2011年「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香港政府同意給予我駐港人員類似一般駐外人員的優遇安排。同年,香港政府也來台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專責台港相關的經貿及文化事務,處理台灣居民赴港事宜等等。很遺憾,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台港關係突變緊張,終至今年5月官方往來走入歷史,連帶讓文化交流也停滯不前。

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讓台灣走出去、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如果真為台灣好,不是應該想辦法改善兩地關係,友善外在環境嗎?香港是台灣向西方世界展現能見度的重要窗口,蔡政府五年來不但未提升台港關係,還讓雙方當前的關係惡化到比中華旅行社時期還不如,連帶影響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至為可惜。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邱義仁公開指出台獨客觀不能的發言,竟未遭到黨內政治人物的圍剿,可能其發言內容早已在黨內私密討論過,只是借阿扁的平台試水溫。國民黨還醉生夢死,樂當民進黨的小跟班,何其危險。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今年的7月15日是台灣解除戒嚴34周年,這個日子其實是兩岸關係走向和平交流的先聲,也是台灣開啟自由化邁向民主化的里程碑。

然而,目前這個日子幾乎僅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了全世界最長時間戒嚴」的註記,用來述說這段「破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威權統治時期裡,發生過許多侵害人權與不公義的事情。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台灣地區在戒嚴時期應是實施民主憲政的「起步」階段,無所謂「破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說。反倒是被《亞洲週刊》報導評論為「民選獨裁」的民進黨政權,才正在「破壞」解嚴後,所逐步建構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同時,台灣在戒嚴時期的真實景況,並非都像被捏造成的那般「黑暗」。目前有些對戒嚴時期帶有「受壓迫」意涵的歷史記憶或刻板印象,不少都是用來摧毀國民政府遷台的道德性和正當性。

最近幾年,蔡英文常在自誇她的執政績效時,會以某小段期間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為例證。但亞洲四小龍是從何而來的說法呢?不正是源自於實施戒嚴的威權統治時期,台灣的經濟發展被西方先進國家讚嘆為奇蹟,人民並曾享受過「台灣錢,淹腳目」的榮耀時刻嗎?

台灣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台灣為甚麼實施戒嚴?以為是因國民黨要鞏固政權,並藉以打壓台灣本土人士來確保其的利益。事實上,戒嚴是指軍事管制的體制,而當時為對抗與防衛中共解放台灣的軍事企圖,國家已進入「動員戡亂時期」,才實施戒嚴。然而,隨著兩岸軍事對立情勢的和緩,以及台灣經濟高速起飛後,台灣的戒嚴主要是限制了人們政治上的自由與權利。也因此,有外國學者稱台灣實施的是「軟性威權體制」。

中華民國開始施行憲法時,已近國共內戰的後期,政府因應戰亂發布戒嚴令及制訂了具有「戰時憲法」性質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法制上明白向人民宣告,憲法所賦予的民主自由權利均將暫時凍結。因此,當時許多法律的名稱都冠上了「動員戡亂時期」,如《動員戡亂時期懲治盜匪條例》即是。由此可知,台灣在解除戒嚴和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也才發展進入了自由民主的憲政時期。

民進黨執政後,發生過許多侵害人權與製造「綠色恐怖」的事例,疫情期間民眾更常遭到政府濫行開單受罰,或被以散布不實訊息或謠言為由移送法辦。而且,民進黨政權還違反「兩岸一中」的憲法體制,既拒絕接受大陸贈送疫苗,還阻撓民間捐購疫苗。凡此種種,正說明民進黨政權正在破壞憲政民主秩序。

(作者係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蔡政府為了發展國產高端疫苗,兩次不避嫌地公開談話影響了股市。中央疫情指揮官自己決的堤,讓疫情蔓延生民塗炭。在全民亟待注射疫苗之際,還故意為難民間與宗教團體自救,拖延進口歐美疫苗,只為圖利高端緊急授權使用,以台灣全民作白老鼠,其心可誅。台灣防疫玩到今天,就是因為有個不夠格的政府,政治防疫,又有一位不夠格的指揮官,外行領導。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新冠病毒引起的大疫已逾550天,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談這場瘟疫給人類的教訓時說,國際間必須攜手合作,「同心協力共度難關」絕非陳腔濫調。當我們不願彼此學習,還妖魔化其他國家,或者拒絕相信口罩和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病毒傳播,苦難就會遲遲無法結束。

週三, 08 十二月 2021

因疫情影響,中選會7月2日先宣布原訂8月28日投票的核四重啟、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和反萊豬四項公投,延至12月18日舉行;同時宣告立委陳柏惟罷免案成立,將於8月28日投票。7月16日,中選會在一片指責聲浪下決議,陳柏惟罷免案延期至10月23日辦理投票,仍遭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