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英國女作家奧斯丁(Jane Austen)的一部小說。奧斯丁借小說的主角,警示「草率決定」(hasty judgments)的惡果,以及所謂「好事」也有「膚淺的好」與「紮實的好」之分。此舊世紀的「傲慢與偏見」,見之於當今新世紀的美國,具體表現在道德上的自負,以及「政治上的偏狹」(political parochialism),以人權爲名來「長臂管轄」(long arm jurisdiction)別國事務,以民主自由爲由來改變他國政權。
川普四年任期將中美關係搞得遍體鱗傷,原本以為拜登執政伊始會先內後外,中美關係或許可以喘口氣,哪知拜登內外同時開弓,外交上針對中國的攻勢更凌厲無比,可能是想在上台百日時,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中國被迫接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會議中拋出:「美國沒有資格說從實力的立場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應該改一改干涉他國內政的老毛病了」。這一番讓國際社會目瞪口呆,也呼應了3月6日習近平在出席全國政協聯組會議時所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4月10日美國國務院公布最新對台交往準則兩天後,中共以25架戰機,出現台灣西南角防空識別區,並越過海峽中線來回應。翌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發布新聞稿說,「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是美政府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
2020年8月12日《國民法官法》公布,除部分條款遲至2026年1月1日生效,其餘條文將自2023年1月1日實施,因此,司法院今年起至各地緊鑼密鼓舉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但國民法官是否真能發揮作用使審判更公平正義,成為社會焦點。
「運安會」主委嘆:「運氣真的很不好」,太魯閣號出軌有太多因素湊在一起。如果不是這個李姓民進黨代表讓車子滑坡,如果施工的路有邊欄,如果有人立即示警,那可能都不會死傷這麼慘重。可是各種因素和地形湊在一起,本來該是很小的機率,結果全碰上了,「真是運氣很不好」。
去年11月才因「牛肉麵事件」下台的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於4月下旬被發現早已重返行政院擔任有給職顧問,比照13職等簡任官,月薪約12萬。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各界熱議。不只國民黨立委痛批「辭假」,連民進黨立委也忍不住質疑,難道下台只是「假動作」?其實,丁怡銘悄悄回鍋的手法,只是再次讓民眾看到政治人物只做表面功夫。
「看天吃飯」似乎是執政黨處理台灣缺水危機的唯一步數。3月在政府的委託下,大甲鎮瀾宮的媽祖娘娘,舉行了別開生面的祈雨祭典,祈禱上蒼「普降甘霖」,這樣的誠心向天能否獲得實效令人質疑。
4月2日清明節連假開始第一天的上午,台鐵太魯閣自強號列車行經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清水隧道」的北口時,撞擊從邊坡上方滑落到鐵軌的工程車,造成49人死亡和216人輕重傷的慘劇。這次意外事件的死亡人數創下台鐵近60年來的新高,儘管在野黨和輿論要求交通部長應立即辭職下台以示負責,但部長林佳龍卻回應他不會「一走了之」,執政黨還大力塑造「善後優先於究責」的氛圍,既顛覆了政治責任的觀念,也凸顯民進黨為卸責而無政治倫理的概念。
帛琉總統惠恕仁訪台啟動旅遊泡泡
3月28日,帛琉總統惠恕仁率訪問團搭機抵台,美國駐帛琉大使隨行。4月1日惠恕仁隨台灣首發帛琉旅遊泡泡團回國。14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取消5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改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第14天。
太魯閣號出軌49人死
4月2日上午,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清水隧道撞上自邊坡滑落的工程車而出軌,造成49人死,200多人受傷。16日,花蓮地檢署終結太魯閣號案犯罪事實偵查,依過失致死等罪,起訴肇事主嫌李義祥、越南籍移工華文好(阿好)等7人。
日將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引發眾怒
4月13日,日本決定兩年後會將福島核電廠2011年核災後產生的含氚核污染水,稀釋後排放入海,引發周遭鄰國反彈,而台駐日代表謝長廷竟說台灣也在排放核污水。22日,原能會主委謝曉星表示,我方堅決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美軍將撤離阿富汗終結史上最長戰爭
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布將在911事件20周年紀念日前,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的美軍,美國必須把焦點擺在其他地方出現的恐怖主義威脅,以及獨斷的中國,北約盟軍也同意將比照美軍計畫在5月1日開始撤離。
陶德:美台關係處於最強健牢固狀態
4月14日,拜登摯友、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率團訪台。15日上午,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該團,陶德表示相信拜登政府會協助台灣拓展國際空間,並支持台灣積極投入自我防衛。蔡英文並於晚間在官邸設宴款待。
古巴卡斯楚兄弟掌權時代告終
4月16日,古巴最高領袖勞爾卡斯楚在古巴共產黨大會上證實,他將把黨內領導權力交接給年輕一代,終結卡斯楚兄弟60年來的掌權時代。同日白宮表示,美國還不會取消川普任內對古巴實施的部分制裁。
美日峰會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
4月16日,拜登在華府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峰會,表示將堅定聯手抗衡中國,並在氣候變遷及5G通訊等領域合作。會後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1969年以來,美日兩國領袖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到台灣。
全球氣候峰會習、拜首次同框
4月22日,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線上峰會登場,有40國參加,習近平發言表示中國會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期待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推進全球環境治理。拜登則重申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這是拜登上任後首次與習近平出席同一場合。
就在美日發表聯合聲明「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議」之後沒幾天,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大陸從來沒有同意過「一中各表」;是因為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才導致台灣在國際社會被排擠;「兩岸只要善意諒解,就能務實處理後續事務」。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次日回應:民進黨繼續否定「九二共識」,根本就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他也再次表明「九二共識」內容為:「雙方都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雙方做了擱置爭議的處理。」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除立即痛批邱太三前後言行矛盾,讓人無所適從,也表示:大陸既然強調「擱置爭議」,就不應該否定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應該本於事實、相互尊重,這樣才能「擱置爭議」,也符合雙方「互不承認主權、但互不否認治權」的精神。
邱太三顯然知道,美國拉著日本關切台海問題,不僅是為合理化其對台軍售,也可能確實希望兩岸能和平解決爭議,以免被迫「協防台灣」,但邱又刻意抹黑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推卸蔡當局不願開啟政治對話的責任,也趁便倒打國民黨一巴掌。左正東因職責所在非回應不可,但他嚴重曲解了「擱置爭議」的意涵,不僅無法釐清問題,反而治絲益棼。
其實,「擱置爭議」就是雙方都不堅持「一中」的政治涵義,以免任何一方各自表述而造成爭議。換言之,擱置爭議就是要停止「各表」,只留下「一中」。國、民兩黨若正確認識「擱置爭議」的意涵,就不難理解這正是大陸的「善意諒解」,也是大陸何以說「九二共識」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之故。
前幾年,大陸或因期待國共再次合作,對國民黨在島內強調「一中各表」未嚴詞糾正,但也從來沒有接受或同意過「各表」,這可從「馬習會」公開及私下的對話可知。
時至今日,大陸隨著自身綜合實力及軍事力量的增強,撐過了美國的貿易戰、新冠疫情的嚴厲考驗,又基本上解決了香港問題,其對台政策只會更加自信、從容。尤其,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把中國史劃歸外國史,不顧史實地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擺明要「倚美謀獨」,並朝「一中一台」之路邁進。而國民黨囿於「中華民國情結」,或為討好所謂中間選民,只會空洞地主張「基於憲法的九二共識」、希望延續兩岸互動。國、民兩黨這種行徑,在客觀上,更加堅定了大陸推進國家統一的決心,加速了統一的進程。
大陸多年前就開始強調,持續自身發展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這幾年除一再表明「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更積極練兵備戰,以防止外力介入,也為萬一無法避免的中美軍事衝突做好萬全準備。因此,還是那句老話,統一不可迴避,和平與否可由台灣人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