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台灣社會一片平靜,但對岸卻年年隆重紀念1937年在中國首都南京被日軍殺害的死難者。發動南京大屠殺者,是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的朝香宮鳩彥親王(1887-1981)。他終於實現了其叔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在甲午戰爭未能攻占清廷首都北京的遺願。
導演李崗最近完成了《光計畫》紀錄片,不少國民黨人紛紛以包場表達支持。其實該片缺乏客觀史實考據,刻意扭曲許多事實,隱藏台灣獨立的意識形態。早年日本軍閥餘孽為國民黨政權編寫反共「光計畫」,這部以「光計畫」為名的紀錄片,則有美化日本侵略者,鞏固「一中一台」的企圖。
前兩年10月中旬,我從美國返台的時間較長,特別安排去綠島,看了人權紀念公園,並探訪了陳映真等政治犯曾經關過的牢房,心中無限感慨。
從歷史上看,劉永福在中法戰爭期間與法軍周旋,有出色的戰果;台灣割讓後坐鎮台南,領導義軍與日軍對抗數月,雖然被迫撤出,但兩次抗擊列強的表現讓他在歷史教科書占一席之地。當時部分台灣仕紳包括「思痛子」、吳德功等人,對劉未全力支援中部義軍,且最後倉促撤離台灣多有怨言;但清廷官員多能體諒他因資源匱乏、缺少援軍而敗退的立場,給予正面評價。
日前翻看老相片,發現1988年兩岸交流密集,有諸多個「第一次」,可謂開了海峽冰封40年後的「歷史先河」,對之後的兩岸交流交往產生巨大影響。筆者當時是《台聲》的美術編輯兼攝影記者,光是1988年就在北京拍攝了33項兩岸交流活動,在此挑出部分相片,與讀者分享33年前在北京城發生的故事。
2021年初政府就要進口美國萊豬,國人要避免吃到,大概只能靠自己仔細閱讀市場及餐廳的標示。台灣目前進口冷凍豬肉骨關稅稅率為35%,未區分萊豬或非萊豬,由於萊豬每公斤售價較國產黑豬肉批發價便宜許多,政府若對萊豬課徵較重的關稅率,成效勢必有限。
受到全球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最近隨著聯邦總務署依法啟動交接程序,以及12月14日拜登正式取得306張選舉人團票,終於塵埃落定。然而,國際社會最關心的是,拜登上任後,在主張重返「多邊主義」的理念下,未來是否再加入轉由日本主導,於2018年3月完成簽署、同年12月生效實施的CPTPP,進而與2020年11月15日完成簽署的RCEP,分別成為美中兩強在新階段經濟博弈中的抗衡工具?
越南是否能接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是國際經濟社會當前關注的熱門議題。特別是在川普祭出「脫鉤中國」極限施壓政策時,警告越南不得幫助中國脫困,否則也要高關稅侍候,一時讓越南的「製造業能耐」的國際能見度陡峭挺起。
2020年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影響,很多國家幾乎陷入衰退。但隨著疫苗問世,疫情有望獲得有效控制,而在低基期下,全球經濟將逐步復甦。不過,宜注意債務惡化可能成為阻礙。
2020年底,南韓總統文在寅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調查,促使國會設置了公搜處,法務部又把檢察總長尹錫悅停職兩個月,引爆了南韓社會的對立及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