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揭幕式時稱,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堅決反共、堅定保台,這也是台灣人民最大共識」。她意圖藉「反共保台」來掩護民進黨「去中國化」及推行台獨,也企圖藉經國先生在世時的反共立場,來裹脅現在的中國國民黨,以破壞國民黨所剩無幾的可用策略-兩岸和平發展。
壬寅年春節假期才剛結束,國民黨前副主席、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突然拋出「藍白合」的政治話題,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連續幾天各媒體都參與該話題的討論,對郝的說法有褒有貶、有贊成也有反對,沸沸揚揚倒也挺是熱鬧。
2月4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在北京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從此載入史冊。開幕式中,一個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之中雕刻出來,「破冰」意味著打破隔閡,融為一體,更寓意著全球融為一體,「一起向未來」的美好願景。
2022年2月4日開幕的第24屆北京冬奧,於2月20日風光落幕。北京作為全世界唯一舉辦過夏奧和冬奧的城市,無論場館、選手村、開幕及閉幕式都安排得非常成功,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
記得2019年的7月,我與內人善儀應北京友人付帥一家之邀,出塞到張家口一遊。當時冬奧還在積極準備中,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高鐵尚未建成,付兄相約2022年一起去看冬奧。哪知道半年後就發生了全球新冠疫情,至今未解,不僅我們在台灣去不了,付兄在北京也去不了,只能看影像了。
北京冬奧開幕式雖不像2008年夏奧那樣氣勢磅礡、豪華驚人,但低調婉約,以濃濃的中華元素,傲人黑科技展現的場景,更充分突出了中國人的自信。冬奧賽場上競技熱烈,場外外交活動更為精彩。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並在上海簽署了中美第一份聯合公報(後稱《上海公報》),為中美1979年關係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不可否認,尼克森50年前的「破冰之旅」,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冷戰時的戰略利益,在之後果然加快了美軍撤出越南的進程,也逆轉了對蘇聯的劣勢局面。這說明只要有共同的現實利益,中美即可開展合作;何況,在全球化不斷深化、人類面臨更多共同挑戰的當下,中美合必兩利,鬥則俱傷且波及全球。 50年前,台灣問題就是中美改善關係的關鍵。美國在《上海公報》以「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解開了這個癥結。隨後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兩次消息傳到台北,國府都因被美國出賣而悲憤不已。 50年間,美國對台政策隨著中美關係的發展及自身需求,遊走在戰略模糊與戰清晰之間,但從不敢放棄「一中政策」。而近年來台灣民眾受到民進黨政府大內宣的影響,不僅認為之前時有所聞的美國「棄台論」萬不可能,甚至相信美國會為台灣不惜與中國一戰。 於是,在《上海公報》屆滿50周年前夕,民進黨當局欣然接受美國要價一億美元的武器,並且邀請在川普任內大力污衊中國的前國務卿蓬佩奧來台。兩則消息傳出,朝野政黨均大表歡迎,完全不顧其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 更令人錯愕的是,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俄烏衝突加劇,拜登表示不會派兵支援烏克蘭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的人「不欣賞」拜登不出兵,另有六成三的人認為大陸不會在俄烏開戰後侵台,而且「藍綠支持者對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開始有共識」。 台灣民眾明知拜登不會出兵援烏,卻不相信大陸會動武,顯然是自以為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美國不可能不協防台灣,從而相信大陸會投鼠忌器。不過,連台灣學者趙春山在受訪時都直言,烏克蘭全民皆兵,台灣則採募兵制;烏克蘭除備戰外也求和,而台灣既不避戰也不求和,和大陸連直接對話的管道都沒有,極為危險。美國學者包道格也表示,希望烏克蘭危機促使兩岸找到恢復對話的管道,以免台灣面臨重大損失。 《上海公報》或許是台灣人不願回顧的一頁歷史。但是,無論國際格局怎麼改變,台灣在美國當前壓制中國崛起的戰略上如何重要,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兩岸同屬一中」是歷史和法理事實,也都知道國際政治現實永遠不會變,因此豈能完全排除被美國再次出賣的可能性?倒是大陸至今堅持「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願意與台灣各界開展對話溝通、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因此,在《上海公報》屆滿50年之際,台灣民眾實應考慮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吧!
趙少康日前不僅已重新加入國民黨,並表態不排除爭取黨內提名參選2024總統,他最終未必能如願,不過年前還是對外宣布,農曆年後成立2024總統大選辦公室,顯然不是隨口說說,而是真的有意角逐大位,我們翹首期盼。
趙少康宣布復出政壇就像大地一聲雷,震撼了百年老黨,也震撼了台灣政壇。但是,面對台灣瀰漫著反中氛圍、國民黨始終無法接上地氣、年輕人又視國民黨為LKK的過去式,70歲的趙少康「有力可回天」嗎?國民黨過去一年為求生存,連黨的核心價值都拋棄了,這樣真的可以再受民眾信任,保住2022的地方執政優勢,並在2024年重返執政嗎?
趙少康回國民黨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國民黨應藉此機會激發黨內新風氣,啟動一些原本該做而未做的事。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確立核心價值,搞好兩岸關係、政治發展與社經發展思路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