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讓矯正台灣教育有了生機│段心儀

31:0讓矯正台灣教育有了生機│段心儀

四年一任的學校課程審議會委員,有18位去年(2024)底任期已滿,但教育部卻遲遲不召開新任委員審查會,直到拖無可拖,才在今年7月31日開了第一次會。此事令人費解,細思之下,卻也不意外。

此次遴聘的18位新任委員(其中包括民進黨推舉7位,國民黨推舉7位,民眾黨推舉1位),與另外19位委員(2027年3月28日任期屆滿)都是非政府代表委員,他們將與12位政府機關代表(包括教育部長)組成49位委員的課程審議會,負責課綱定期調整優化的工作。審查會最後決議,候選人名單多元及專業性不足,請教育部從各界推薦的257位專家學者中擇優增補,再召開第二次審查會。為什麼呢?

新課綱只想微調納入AI

原本去年就該啟動「118(2029)新課綱」的規劃,一方面因應新時代的需求,一方面修正「108(2019)課綱」各項缺失。但大概因為108文史課綱「去中國化太成功」,為了持盈保泰,教育部長鄭英耀定調,只需微調納入AI即可。但「108課綱」實施六年以來,學生的基本學力直線下降,教材、課程及考招方式都備受撻伐,絕非微調可以解決。但即使只定位為微調,這份名單也顯然不足,因為缺少了可以將AI融入課程的專家。

課程要引領學生進入AI時代,首先要升級數學課程,不能只要求算得快,算得準,還須要求進一步看得懂數據背後的意義,看得透程式邏輯的演算法思維,有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進階學習的時間要從哪裡來?所以,各科選修必修學分的調整就是重點。因此,必須有兼具理論、教學與行政實務的專家,才能以高屋建瓴的高度進行調整,以畢其功於一役。否則就會跟建構式數學一樣,反而造成數學科的災難。

可是,教育部這份候選人名單,從學者專家類到教師家長學生類,都沒有數理及AI的專家。再看看19位2027年任期才屆滿的委員也沒有相關專業。教育部可能會說,專業部分可以在數學科分組委員中再補強。是的,2016年審議「108課綱」之前確實如此,各科課綱由各科分組委員負責研發,完成後開公聽會,公聽會後再根據社會意見略加調整,就大致底定。進入課審大會時,因為課審委員並未具備各科專業,審核的是教育理念,如有扞格之處,再請分組委員調整。但「108課綱」審議過程風波迭起,課審委員插手各科實質內容的調整,這是怎麼回事呢?

蔡英文上台即推翻107課綱

馬政府2014年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在各方催促下,2016年已大致完成「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領」,預定2017年教材編寫完成,2018年實施,因此簡稱「107課綱」。2016年國語文課綱草案已完成公聽會程序,相關回應意見表也提交教育部,且明訂2016年2月4日送交課程審議大會審議,修訂後正式公告,以利各家出版社編寫教科書。但是,蔡英文政府當年5月上任後,重新聘請課審委員,組成課審會,一切就延宕了,最後出現面目全非的「108課綱」,過程可謂機關算盡。

教育部首先以回應學生訴求、增加學生代表的名義,在2016年6月修訂《高級中等教育法》,大幅變動課審委員的遴選方式,由行政院提名,再由立法院同意,方得聘任之。接著,教育部長潘文忠定調,規格既然提高,課審委員的權力也就不同。於是,學生代表在課審會議中扮演衝撞分組委員的角色。國文科首當其衝。

硬生生降低文言文比例

國文科分組委員擘畫三年,在國文必修時數已被刪減的現實下,把文言文比例下降為45%到55%,必讀古文30篇也改成20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從4學分改成2學分。許多國文老師眼見古文經典即將從學生生命中消失,已是心痛無比,不料,改組後的分組課審會還提出修改意見,並付委由6位委員主導,提出6個議案,交付8月20日課審大會表決。第五及第六案提議文言文課數比例降為三年平均三成,推薦選文從20篇降至15篇,還提供10篇古文參考篇目,其中有日本人中村櫻溪寫的〈七星墩山蹈雪記〉。

國文學界難以接受,遂發起連署活動,要求文白比例維持原案,由中研院院士王德威領銜連署。從2017年8月25日開始,至同年9月11日止,連署人數達53,206人,且多為教育界、學界人士,很清楚地看到人心向背。於是教育部態度軟化,9月10日審議會中裁決,回到分組課發研修小組的版本,文言文比例45%到55%,選文20篇。

沒想到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林淇瀁立刻於當年9月24日召開記者會,支持教育部大幅調整12年國教的國語文課綱,並有135名作家參與連署,形成中文與台文學派的對壘。其實,雙方連署人數(53,206 vs.135)完全不成比例,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帶頭放話,網軍又大力附和,結果9月23日國文科第四次課審大會時風向又變了。教育部無視行之數十年的會議規範,居然決定重新審議,最後文言文比例變成35%至45%,下修了10%。

當年課審會議,國文科是首發第一棒,雖然力爭不懈依然失敗,卻讓整個社會見證了「108課綱」如何被政治力無底線地操弄。接下來兩屆課審委員改選,都因民進黨掌控教育部和立法院,沒有撥亂反正的機會。

2024年立法委員比例改變,這既是審查會拖延的原因,但也是教育歸正的生機。能否產生「118課綱」,讓台灣學子邁向光明的未來?但「大罷免大失敗」31:0讓我相信天意,更相信人定勝天。

(作者係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課審會委員審查會委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段心儀
  • pages: 68
  • 標題: 31:0讓矯正台灣教育有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