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追求統一,何來對日抗戰的話語權│桂宏誠

無意追求統一,何來對日抗戰的話語權│桂宏誠

9月3日,中國大陸以舉行閱兵的方式紀念「中國人民對日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不僅讓寄生於中華民國的台獨政權感到尷尬,即使對日抗戰是由中國國民黨組成的「中國國民政府」所領導,但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因已喪失「中國心」,在紀念對日抗戰勝利時也顯露出進退失據的窘境。

民進黨台獨政權目前所走的務實台獨路線,是透過洗腦民眾把「中國」認知為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則等於「台灣」,於是無論中華民國或台灣,都和「中國」成了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從而,發生在「中國」的對日抗戰勝利歷史,在賴清德的口中,就只能遵循日本天皇諭示的「終戰」。

8.15被訂為「終戰紀念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9月3日時,痛斥賴清德用「終戰」來形容抗戰勝利,強調這是以日本戰敗國的口吻,而為國人之恥。但該讓中國國民黨感到羞恥的是,今年5月底才新增8月15日為法定的「終戰紀念日」,正是由中國國民黨立委提案、推動所完成的立法。由此也可看出,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菁英大多不了解中華民國的立場,而這也是因該黨幾乎已實質轉型為「台灣國民黨」所致。

中華民國畢竟仍有紀念對日抗戰勝利的九三軍人節,陸委會只好運用偷換概念的洗腦伎倆,以「中華民國對日抗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不存在」等語,批評大陸舉辦抗戰勝利的活動。類似這種的評論,不少媒體則以「搶奪對日抗戰話語權」來形容。事實上,中華民國目前由台獨政黨所掌控的政府,本就無意,也並未紀念對日抗戰勝利,故何來搶奪不搶奪的問題呢?

「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也即是「中國對日抗戰」,但為何中國國民黨還要特別強調,「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對日抗戰呢?因為中國國民黨已無力與無心挽回「中華民國就是中國」的認知,連自稱是「中國人」還尚且需要勇氣。然而,賴清德在就職演說就曾強調,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都是台灣人或國際社會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難道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也可說成「台灣對日抗戰」?

國民黨搬出蔣公進退失據

先總統蔣公多年來已被民進黨政權「妖魔化」和「去蔣化」,但鮮少聽聞中國國民黨拿出證據予以駁斥及辯護。這次因應大陸盛大紀念對日抗戰勝利時,朱立倫才把蔣公搬了出來,強調他是對日抗戰的最高領導人。其實,中國國民黨在紀念如「中國」對日抗戰勝利的時刻,尤其容易讓其在中國和台灣之間,顯現出進退失據的窘境。

中國國民黨既然已無追求國家統一的「中國心」,向中共嚴正說明蔣公才是對日抗戰的領導者,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爭取大陸同胞的民心,而是適時地向台灣民眾表達,其也具有「反共」的立場。因為,中國國民黨已認為蔣公領導抗日勝利的功績,並不能為其帶來贏得選票的利益,甚至反而是競爭選票時,尚難以甩開的政治「包袱」。

曾任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的廖繼斌呼籲,國民黨應該發起「還蔣介石公平」的運動。因為,民進黨政權不斷地灌輸全民錯誤的史實,汙衊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這是連他這位二二八遺族都不能認同的罪名。不僅如此,今年二二八紀念日時,賴清德又稱蔣介石在國共內戰節節敗退,才會來台統治並導致二二八事件,更罔顧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國軍在國共內戰尚居於上風的事實。

民進黨政權以「轉型正義」之名,在台灣積極推動「去蔣化」,這不僅是其「去中國化」政策的重要一環,也是為刨去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正當性。然而,中國國民黨無意捍衛蔣公對台灣貢獻的歷史事實,主因是該黨已「選舉機器化」及「台灣化」,因而一方面認為無助於贏得選票,另方面實在也已無能為力。

中國國民黨雖也舉辦了抗日勝利80周年的紀念活動,並強調蔣公是對日抗戰的領導者,但卻仍小心翼翼地迴避了本應具有的「中國心」。由此可了解,兩岸關係原本是中國國民黨的強項,但為何近十年來,卻愈加被視為應儘量避免觸及的「敏感區」。

無中國心當然無話語權

中國對日抗戰是抵抗大陸國土遭到日本侵略,中國大陸當局舉辦抗戰勝利的紀念活動乃理所當然,但在台灣卻被評論為搶奪了對日抗戰史實的話語權。諷刺的是,台獨政權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只承認日本立場的「終戰」,對「抗戰」勝利本就無意紀念,又何來可爭的話語權?

中共即使搶奪了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史實的話語權,但現今中國國民黨既然已無追求兩岸統一的中國心,其實也就不具有對日抗戰話語的資格。

(作者係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桂宏誠
  • pages: 56
  • 標題: 無意追求統一,何來對日抗戰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