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改選是否能洗心革面│朱駿
在民主政治中,一個政黨的戰力來自選票,最能吸引選票的是政黨的好形象,而黨主席的形象是政黨形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國民黨自李登輝以來迷信金權與大咖,毫不珍惜形象,以致一路潰敗,迄今依然不醒,此次主席人選仍舊圍繞著大咖與財力,不顧形象,不是好兆頭。
國民黨喊了「重返執政」多年,2020與2024年因民進黨執政績效不佳與綠營內亂,都有一定的機會,但皆被黨主席的私心搞砸了。今年正逢主席改選,賴清德聲望大幅墜落,民進黨形象變差,又令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喊聲不斷,寄望新任主席可以引領黨於2028重返執政。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夢幻與希望常與現實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
主席選舉仍是鬧劇一場
朱立倫口口聲聲「期盼順利交棒」,卻將登記截止日展延14天,並快速給趙少康發了中評委證書,令趙瞬間取得參選資格,補繳黨費的日期也任意修改了兩次,充分顯示國民黨根本沒有可信賴、可預期的制度,規矩可隨主席而更改,完全不顧形象觀感與常理規矩,毫不遮掩地在黨內搓圓仔湯,為自己創造連任或搓出親己的人選,以延續自己在黨內的勢力。
9月12日,傅崐萁親口說,直到9月11日還與朱立倫在拜託桃園市長張善政參選黨主席,可為此意圖的明證。傅崐萁15日表示,「現在參選人很多,誰適合在哪個戰鬥位置,應該是可以協商的」,就是圖謀搓圓仔湯。
登記完成者有郝龍斌、鄭麗文、羅智強、卓伯源、張亞中、蔡志弘六人,其中應以郝當選的機率最大,因為他有本土派及台中市長盧秀燕的支持。有論者以為,此次是「穩健vs.改革」對決,或是「世代交替vs.守成」對決。國民黨喊改革超過30年了,都是欺騙空喊,離群眾越來越遠,若繼續依然故我、陳腐因循,只能苟且沉淪,哪來的穩健與守成?
沒有形象就不會有戰力
這次參選者都說要重返執政。在民主政治中,政治權力最終來自人民的選票,人者心之器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政黨若觀感壞、形象差,人民肯定厭惡,投給這樣政黨候選人的機率就低,該黨的戰力就差。既然靠選票,那麼郭台銘一票,小勞工也是一票,政黨的形象當然要能吸引廣大的普通小民,不能只討少數有錢人的歡心。
過去國民黨可憑恃龐大的黨產買票,如今大部分黨產已凍結,若再不營造好形象,戰力只會繼續疲弱衰減,何況,搞好形象,只需改變自己的思維與態度,不需要黨產。是故,這回主席改選,形象才應是最核心的關鍵,不是大咖和有錢。
回顧國民黨兩蔣之後的歷史,製造分裂而傷害黨最深的都是大咖。傅崐萁提到「黨主席應該要有募款能力,一年沒有募到一兩億,黨的運作就會陷入停擺」。國民黨曾經富天下,一敗於中共,二敗於民進黨,丟了江山,一心靠錢有用還是有大害?敗壞黨形象、破壞戰力最厲害的就是有錢佬。不幸地,這回主席人選黨內還是圍繞在大咖與金錢上作文章,抓不到重點。如果缺錢,為何不在立法院修選罷法或政黨法,大幅提高政黨補助款,溯及2024大選結果開始?
表面反獨,實際從獨
兩岸路線是國民黨新主席的重要工作之一。台灣內部或許沒有促統的政治空間,但絕對有廣大反台獨的空間與現實需要。這正是國民黨的責任,但國民黨長期以來以為別人都是傻子,屈從民進黨且發展出隱含台獨的所謂「主流民意」,打著反台獨的旗幟當台獨小弟,表一套,裡一套,以為可以此糊弄人民,結果令台獨勢力不斷膨脹,許多支持者鄙夷不齒,選票不斷萎縮,結果是害了自己。
台灣內部的反台獨勢力,還必須與包括美國及日本帝國主義團夥國家保持適當距離,以免助獨促獨,而該發展出獨立自主的路線,贏得人民的尊敬。
在大家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傅崐萁率領國民黨立委團訪日,拿出「互愛」鏡屏贈與日方國會議員,毫無國家民族的意識與尊嚴,比民進黨舔日的程度毫不遜色,背叛了該黨的先烈抗日功績。這樣的作風形象只能令人齒冷,如何號召凝聚支持者?
獨立自主才是正道、王道
國民黨不要妄想依賴中共可以增加其在台灣內部的實力。無論情勢如何,國民黨必須獨立自主,不亢不卑,才能搞對自己的形象,得到台灣人民及對岸的尊敬。
就反獨大局而論,國、共兩黨應該是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上,各自發揮,才能撐大、擴張反獨的局面。是故,國民黨要敢於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對中共說出諍言,大膽揮灑其反獨論述。
郝龍斌近日受訪時提出:「和中不舔共,親美不跪美,友日不媚日」與「和中保台」。若僅憑空喊幾條口號終不濟事,要拿得出合實合理、系統性、有縱深、可持續操作的務實論述才行。「和中」語境似乎有國民黨人不是中國人之嫌,大有問題,難保日後不會破綻頻出。
國民黨若是連台灣內部反獨都不敢為,那只能對民進黨認慫投降,恐怕難有「藍白合」了,而是「白藍合」,當白的小弟,混口飯吃罷了。
除了「一中」別無選擇
國民黨要站起來,必須重建論述,特別是在兩岸論述上。中國史上分裂或群雄割據時期,政權之間都是在一個中國之內互不隸屬,如今台海兩岸的政權互不隸屬亦然。然而,今昔國際環境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語,國民黨要堅決堅持,且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存在國家之間主權爭議」的事實,勇敢承接歷史資產,才能有力量與活路。應深知,「憲法一中」只是「兩岸一中」的部分集合,張力不足,應敢於根據事實論述迄今的「一個中國」。國民黨只要根據事實不扭曲、不掩蓋、不迴避,邏輯標準始終一致,縱有難堪之處,坦然誠實面對,自可卸掉歷史包袱。
如此根據事實的「一中實表」,與依賴憲法的「一中各表」,有本質上的差異,所論述出的「一個中國」,自然會呈現出國民黨的光輝紀錄,矮化不了國民黨,也高不了中共,更能痛打台獨分子。因為是坦誠根據事實,縱使受到批評攻擊與嘲諷挖苦,也可以站穩腳跟,據實有力予以反擊,對手攻擊的力道越大,自己還擊的力道就越強,越能揭露攻擊者的不堪,有何好怕?國民黨只要站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正確位置,兩岸就有可以和平的條件與機率。
人心在變,時代在變,不管大陸能否接受,國民黨應根據人類文明發展,拿出堅實的論證,提出「一個中國的願景」,作為日後與中共對話的指導綱領,不僅要喚醒台灣人民,也同時要能與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對話,爭取大家的同情、理解與支持,為兩岸爭取更大的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條件與契機。
柯鬥賴,將邊緣化藍明星
這次主席選舉,多人明確表態要進行藍白合。然而,柯文哲在羈押一年多期間努力讀書,據聞不下五六十本,想必思考深度亦精進不少。請問,國民黨的盧秀燕、韓國瑜、郝龍斌、羅智強、鄭麗文、張亞中,過去一年花了多少時間思考問題,又思考了哪些問題?
柯文哲交保離開台北地方法院前,向支持者激動喊話:「不會對不公不義屈服,絕不投降、絕不屈服,繼續努力,謝謝大家。」柯若成功營造「鬥賴」的氛圍,順勢發展下去,看在藍營與一般群眾眼裡,對比國民黨內要人迄今依然熱衷搓圓仔湯的作風,誰比較會有魅力,更能在民眾心裡敲出反響與共鳴?
白營已有人喊出「柯文哲2028要不當正的,不然就當造浪者」。言下之意,2028應該是「白藍配」。不論柯未來的處境如何,營造形勢的主動權恐怕在白,不在藍。這恐怕是國民黨內大小佬兒,要誠實面對與高度警惕的政治現實吧?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9
- 標題: 國民黨主席改選是否能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