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還原歷史真相│楊建業

《南京照相館》還原歷史真相│楊建業

20250714307 220 28

抗戰大片《南京照相館》上演後,引起部分網民的負評,理由是影片「過度血腥」、「宣揚仇恨」等等。作者認為影片中的確有些畫面不適合兒童觀看,但片中所演的只是還原史實,更沒有「宣揚仇恨」,因為製造仇恨的不是電影,而是1937年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所做的惡行惡狀。

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已逐漸被世人公認, 在大陸還被訂為國家公祭日,但日本右翼政客和右翼分子卻一再否認大屠殺的真相,怎能不令人憤怒呢?中國人恨的從來不是日本人民,而是日本右翼政客和右翼勢力,他們從來不反省、不道歉,每年還要去參拜擺放戰爭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近年來,日本新防衛白皮書還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鼓譟「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不是在對中國人製造新的仇恨嗎?

撰寫《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美籍華人作家張純如,在被問及為何要寫這本書時說, 「在學校及市立圖書館裡,我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連我的老師們居然對這件事也一無所知。」她的書在美國出版後,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威脅,使她陷入抑鬱症,最後開槍自殺。但另一位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作品《被淹沒與被拯救的》,卻被視為「人類文明的牌匾」,廣受西方肯定。

《環球時報》8月5日用「認知霸權」來形容西方世界的認知體系定義。正是這種認知霸權,使西方人對中國在二戰期間對全球反法西斯做出的的巨大貢獻,以及中國軍民的巨大犧牲視而不見。日軍在中國各地的虐殺欺凌,似乎只是「遙遠東方的某個事件」而已。難道對白人的大屠殺是犯罪,對東方人的大屠殺就不是犯罪?

中國記者高穎講過一句話:「對歷史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暴力」。同理,對歷史的淡忘或冷漠,也是對當年死難的民眾和抗日志士的莫大褻瀆。當然,在發行影片時,發行商可以提醒家長不要帶年幼的兒童觀影,也應引導輿論不要將仇恨情緒引向一般日本人,以避免產生盲目的排外日思想。

(作者係西安科技大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楊建業
  • pages: 63
  • 標題: 《南京照相館》還原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