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存在諸多試煉與風險│朱駿
一年半多的政局折騰,終於讓藍白兩營走到一起。面對2028年在野勢力奪取政權的目標,藍白合似乎成為無法迴避的選擇,但藍白合存在諸多隱憂,2026白營如何爭奪地方版圖、柯文哲因素與兩岸路線,皆是難以預設的重大變數。
8月23日開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傾黨政之力,結合財團金主與側翼團體,運用檢調司法發動的大罷免確定徹底失敗了,核三延役未通過,但反核陣營內部爆出擁核巨響,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票,反核神主牌也再度被公投重擊,台灣政局就此會出現一些短期的新面貌,究竟能新到何等程度,能維持多久,沒有人說得準。畢竟台灣的政治體制已經敗壞,就算有去亂清爛之心,也無從下手,爛局就會形成拖局。不過,日子還是要過,權力不會真空,再爛還是得亂鬥下去,不鬥不行。
賴威望受損但在野戰力難展
這次受到726與823投票結果衝擊最大的當然是主謀賴清德,豈止臉上無光,根本是灰頭土臉,滿身傷痕,聲望跌至歷史新低,他的大金主童子賢8月18日公開發火說,「核能發電每度成本僅1元多,風力發電卻要價高達6元,這是最基本的算術問題,如果政府連這種家庭理財都算不清楚,根本沒有資格繼續執政,『不會持家,就應該辭職』。」誰都知道,真正執政當家的就是賴,童等於不經意地表示賴應該辭職,不然,底下換誰都白搭。這不表示賴2028連任無望,看看2018年時的蔡英文,2020年一樣秋風掃落葉,打得國民黨大輸260萬票即知。在野勢力不能樂觀大意。
賴的法定權力絲毫未減,但民進黨內的憂患意識湧現,可能為了保政權以便大家還可繼續吃香喝辣,會重整隊伍,一致對外。民進黨歷來遭受挫折後,都會快速檢討調整,重新爆發戰鬥力,這種能力是國民黨與民眾黨都比不上的。由於賴依然大權在握,藍白兩營只要犯錯,很可能就會被國家機器整肅。
國民黨一再高喊要搞經濟,不要搞政治,但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病根都不知道問題所在,哪能提得出改善的具體思路與辦法?若國民黨真有好的發展經濟思路,作為在野黨,只能奉送給賴,若賴搞成了,功勞不會算在國民黨頭上,這是台灣在野黨無法跳脫的劣勢。何況,最能鼓舞人心的還是在政治論述,如果不能精心發展優於綠營的政治論述,進入2028年戰局就必然會胡言亂語、東拼西湊,重蹈覆轍的機率較大。
藍白合的最高戰略目標
經過一年半的折騰,反對民進黨的在野勢力,已經形成一種很難違逆的客觀社會氛圍,即2028年要擊敗賴清德或民進黨,總統大選必須「藍白合」或「藍白配」。要確保這個目標具有堅實的基礎,藍白合要從2026的九合一選舉開始練習培養合作默契與彼此的信任感。但2026與2028的性質與份量截然不同,不能等同對待,2028才是主要目標,2026只是中介目標,應該堅持中介目標服從主要目標,否則將自亂陣腳,2028破局再敗的機率將會升高。
合作的主要載體應該是藍
2026主題是地方首長,2028是總統,次為立委,但立委又是單一選區兩票制。由於藍白的體量相差懸殊,白營幾年內似乎沒有超過藍營的可能,在只有唯一當選者的項目,若要藍白合,依據體量與現實條件,應以藍營為主要載體比較合理,可操作性也較大,2026與2028皆然。只有在極少數特定地區,白營可能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例如白營執政的新竹市與少數立委選區。至於地方民代或其他九合一項目,可以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不需要以藍營為主要載體,避免增加摩擦介面。
既然藍白合的最終目標是2028共同奪取執政權,真正的重點與決戰就應該擺在2028總統大選的「藍白配」,2026應該被定位為孵育日後「藍白共同執政」的試驗田,白營不應在地方首長上,有太過激烈且不合乎實力原則的爭奪。
為了避免重蹈2023年的覆轍,藍白皆應及早在黨內,經過民主正當程序,議決是否接受「藍白合」或「藍白配」,特別是白營要先在黨內做成莊嚴的決議。同時,藍與白的人選應各自做成決定,而不應干預對方人選的產生。所以,2028未必是「盧黃配」,要經過各自黨內的初選,才能知道最佳人選。站穩民主正當性的戰略制高點,藍白合或藍白配才會有號召力。
白營的企圖與藍營的不振
回顧柯文哲2013年的表現,白營實質上就是高估自己、藐視現實、狂妄自大。如今黃國昌言必稱柯,以柯之言為祖宗家法,處處向柯看齊,是否受其濡染,罹患同樣毛病,想極大化2026與2028選戰叫牌的機會與尺度,特別是急於在2026求成,再度觸發內部戰狼的氛圍,影響2028藍白合的布局,尚有待觀察。
8月11日,黃國昌即表態要參選新北市長。黃國昌說他有兩個原則,一是2028年拉下賴清德,不會做任何事去危害該重要目標;二是「沒有贏的把握,我不會選」。一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態度。
8月18日,《年代民調中心》公布一份最新民調,2026最能在新北市以明顯幅度,擊敗綠營蘇巧慧或林佑昌的是李四川,黃國昌民調雖然已上升,但都以明顯幅度敗陣。黃國昌與同志應該坦誠面對現實,不要把自己逼到騎虎難下的處境才是上策。
侯友宜8月16日表示,「新北市幅員遼闊,要了解並不簡單,寧可『少說多做』,讓人民感受到實在做事。真心為新北市努力的人,他都歡迎。」言外之意,就是說黃國昌小看了新北市政的難度,話說得太多。侯的反應折射出,國民黨視新北市為不可商量的家底。
除了新北市,還有新竹市、嘉義市、宜蘭縣、彰化縣,甚至更多的縣市首長選舉可能會面臨「藍白合」價碼的衝擊試煉。這樣的衝擊應該會在2028大選藍白合重演。目前全台地區藍遠大於白,不過黃國昌8月10日說,民眾黨員從創黨100人到2024黨員已超過22,000多人,今年有效黨員人數又來到32,546名,這些黨員應該較年輕。反觀國民黨,黨員老化凋零減少,究竟尚有多少有效黨員,國民黨自己也沒數。另外,藍營依然暮氣沉沉、老態龍鍾,跟不上時代的節拍脈動。
再者,白營的論述實力明顯優於藍營。如何從2026催生2028有效致勝的藍白合,恐怕藍營必須拿出真本事,不能依賴搓圓仔湯的慣技吧?藍營體質不夠強韌,將是藍白合最大的致命傷,如何強韌將是新任主席的首要任務。主席應該更新換代、走出新路。
柯文哲因素不好預測
2028藍白合或藍白配最不可捉摸的因素,可能還是身系囹圄的柯文哲。如果民進黨不久後一審判決柯文哲,將其釋放,柯向來野心極大,眼見28年刑期,會不會乾脆全部梭哈,同時綁架民眾黨與國民黨?會不會學川普,有案在身繼續選總統?會不會以要求平反冤獄為號召,激盪人心?國民黨會不會有被邊緣化的風險,或再上演一次2023內部跳出一幫人,要藍營讓出主位給柯的爛戲碼?反正對柯只能較好,不會更差了,國民黨寄望的藍白合必然大受衝擊。若真如此,2028是誰掛帥,還很難說吧!是不是盧昌配可能還言之過早。更有甚者,柯會不會先給藍營下馬威,主導攪和藍營的2026布局?
兩岸路線是2028重大矛盾
2028藍白合的重大矛盾,還有兩營的兩岸路線如何敲定。白營柯文哲是一中一台,黃國昌是2014年反服貿的領頭人物,並創建時代力量,可以說,柯黃都是台獨。今天的國民黨沒資格自稱統派,但還高舉反台獨的旗幟,也被長期定位成「親中賣台」,或近來的「親共不反共」,有時還會說說「九二共識」。
就國家定位與兩岸議題上,藍白可說是冰炭,如何冶於一爐,讓台灣人民接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會不會因此成為藍白合運作的障礙,或是2028藍白合敗北的破口?不得不先有最壞的打算。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12
- 標題: 「藍白合」存在諸多試煉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