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將成為「美國世紀」的終結者│花俊雄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7/8月一期,刊載了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院長、前國防部助理部長、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提出者奈伊(Joseph S. Nye, Jr.)合寫的文章:《漫長的美國世紀的終結:川普與美國權力的根源》(The End of the Long American Century: Trump and the Sources of US Power)。奈伊已於5月6日逝世,此文是他最後的遺著。
文章指出,川普既試圖將美國強加於世界,又試圖疏遠美國與世界。他在第二任期伊始就炫耀美國的硬實力,威脅丹麥放棄格陵蘭島的控制權,並暗示將收回巴拿馬運河。他在移民問題上脅迫加拿大、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他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今年4月,他宣布對世界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導致全球市場陷入混亂。
川普試圖利用關稅向美國的交易夥伴施壓,表明他認為當代相互依存模式增強了美國的實力,其他國家依賴美國市場的購買力,以及美國軍事實力的確定性,這些優勢賦予華盛頓對其夥伴施加高壓手段的條件。
川普外交政策將削弱美國
即使川普正確認識到美國強大的原因,他卻適得其反地運用這種優勢削弱了美國實力的根基。與貿易相關的實力是基於那些能夠增強美國實力的相互依存模式,包括源自貿易關係的硬實力和有吸引力的軟實力。作者認為,川普現行外交政策的延續將削弱美國,並加速對自二戰以來為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帶來益處的國際秩序的瓦解。川普為了進一步增強美國的力量,誤入歧途,最終可能會讓美國的主導時期—美國著名的出版商盧斯(Henry Luce)稱之為「美國世紀」(American Century)戛然而止。
川普政府忽視了權力的一個重要維度。權力是讓別人按照你的意願行事,這一目標可以通過脅迫、賄賂或吸引力來實現。前兩者是硬實力,後者是軟實力。短期內,硬實力通常勝過軟實力,但從長遠來看,軟實力往往占上風。
作者認為,川普似乎過分熱衷於脅迫和美國硬實力的運用,但他似乎並不理解軟實力及其在外交政策上的作用。對加拿大或丹麥等民主盟友進行脅迫,會削弱美國盟友的信任;威脅巴拿馬,會重新喚起整個拉丁美洲對帝國主義的恐懼。權力有三個維度,川普忽視了吸引力,從而忽略了美國實力的一個關鍵源泉。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軟實力即使在短期內也至關重要。如果一個國家具有吸引力,它就無需過多依賴激勵和懲罰來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如果盟友認為這個國家良善且值得信賴,他們就更容易被說服,也更有可能效仿該國的作法。面對霸凌,他們或許會順從,但如果他們認為交易夥伴不可靠,就有可能拖延,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減少彼此的長期相互依存。
2024年5月,蓋洛普在其調查的133個國家中,發現美國在81個國家中占據優勢,中國在52個國家中占據優勢。然而,如果川普繼續削弱美國的軟實力,這些數字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如果美國民主繼續受到侵蝕,並在國外恃強凌弱,那麼源自美國文化的軟實力,將在未來4年,因美國政府的過度行為而不復存在。
川普等西方民粹主義者崛起,他們將全球化描繪成一種惡魔般的力量。實際上,全球化僅僅指洲際範圍內日益增強的相互依存。總體而言,全球化增強了美國的實力,而川普對全球化的攻擊只會削弱美國。貿易帶來了德國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說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國民經濟受到來自外部的衝擊,有時是外國政府蓄意的結果。但這種破壞可以幫助經濟體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在過去75年裡,創造性破壞增強了美國的實力,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從推動增長的創新,以及其對全球的溢出效應中獲益最多。
移民對美國利多於弊
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以大規模的跨國界人口流動為特徵,這是另一種主要的相互依存模式。移民豐富了文化,並為接收移民的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因為它將擁有技能的人才帶到能更有效地運用這些技能的地方。移民來源國可能會因此緩解人口壓力,也會受益於移民的匯款。當代世界的移民往往是一個自我延續的過程。
川普指責移民造成了顛覆性變革。儘管某些形式的移民從長遠來看顯然對經濟有利,但批評者很容易將其定性為短期有害,並可能在某些群體中激起強烈的反對。移民常常被指責是各種經濟和社會變革的罪魁禍首,移民問題已幾乎成為所有民主國家的政治議題。它使得川普在2016年當選,並在2024年讓他重返白宮。
冷戰結束後,隨著政治變革和通信技術的進步,降低了跨境和長途旅行的成本,貿易和移民同步加速。如今關稅和邊境管制可能會減緩這些流動。作者認為,這對美國的實力來說是一個壞消息,因為美國過去幾十年因移民的活力和生產力而增強。
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沒有任何一場危機比氣候變化更能凸顯人類相互依存的必要性。然而,川普政府卻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取消了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和國家行動的支持。在其他領域,相互依存仍然是美國實力的關鍵泉源,例如,科學家之間的專業互動網路,對加速發現和創新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在川普政府上台前,科學活動和網路擴張幾乎未引起負面的政治反應。任何衡量全球化對人類福祉的利弊清單都將其納入積極的一面。正因如此,川普新任期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政府削減了聯邦政府對科研的支持,包括那些投資回報率高,在推動現代世界創新步伐,將提升美國威望和實力的領域。
儘管美國研究型大學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但川普政府卻通過取消資助、限制其獨立性,以及加大吸引全球最優秀學生的難度來扼殺它們。這種作法很難令人理解,除非將其視為一場針對不認同右翼民粹主義的文化戰爭炮火。這無異於一次巨大的自殘。
全球的相互依存不可逆轉
該篇文章最後指出,全球的相互依存不可逆轉。只要人類不斷流動,不斷發明新的通訊和交通技術,這種相互依存就將持續下去。畢竟全球化已長達幾個世紀,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絲綢之路及更遠的時代。15世紀遠洋運輸的創新催生了大航海時代,隨後歐洲的殖民擴張塑造了如今的國家邊界。19-20世紀,隨著工業革命改變了農業經濟,蒸汽機和電報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如今,資訊革命正在改變服務型經濟。數十億人的口袋裡都揣著一台電腦,其中存儲的信息量,相當於50年前一座摩天大樓的容量。
世界大戰暫時逆轉了經濟全球化,擾亂了移民流動,但只要沒有全球戰爭,只要技術繼續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就將繼續下去,生態全球化和全球科學活動也可能持續存在,規範和資訊將繼續跨境傳播。某些形式的全球化可能帶來惡性影響:氣候變化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它表明這場危機不分國界。
為了重塑全球化,造福共同利益,各國必須協調一致。為了使這種協調有效,各國領導人必須構建和維護聯繫、規範和制度的網路。這些網路反過來將使得在中心節點的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軍事、技術和文化上最強大的國家,從而為華盛頓提供軟實力。不幸的是,川普目光短淺,癡迷於與貿易不對稱,而與制裁相關的強制性硬實力,這會削弱而非加強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川普過於關注盟友搭便車的代價,卻忽略了美國才是真正的司機,因此他可以選擇目的地和路線。
總之,作者認為,川普似乎沒有理解美國的力量來自相互依存,他沒有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押注於自身的軟弱,最終將加速終結漫長的「美國世紀」。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35
- 標題: 川普將成為「美國世紀」的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