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大失敗後的政治新局│吳東昇

大罷免大失敗後的政治新局│吳東昇

在大罷免連署的過程中,檢調以「幽靈連署」為名搜索了20處國民黨地方黨部、約談了242位基層幹部,一度有將近60人被羈押,使得國民黨眾多地方黨部幾乎無法運作反罷免,所以7月26日的開票結果25:0,頗令人感到意外。

民粹操作過度使民怨反撲

公民罷團金源、人員充足,又占有媒體優勢,綠營更動用國家機器、司法檢調打壓控制言論、買通網紅顛倒是非、造謠抹紅,又不時對民眾稱預算被刪,導致政府機關無法運作的謊言,企圖情勒民眾,沒想到卻激起在野黨的危機感,更激起中間選民的厭惡感。

據個人觀察,尤其是投票前的一個月,很多平日保持沉默的網民,紛紛冒出來留言支持反罷免。藍白合這次僅靠網路的力量及少數媒體的突圍即大獲全勝,實屬難能可貴。

其實,賴清德一開始想用公民團體喬裝民意發動罷免的策略,就種下敗因。畢竟沒有選舉經驗的罷團如同烏合之眾,他們每天上演的荒腔走板行徑,成了為網民每日必看的笑點。

反觀國民黨,則是場場都有十幾位大咖輪番上台演講,罷團氣勢完全被壓倒。而賴清德誇誇其談的「團結十講」,也虎頭蛇尾成了「四講」,還引起極大爭議,助攻了反罷免。

民進黨過去篤信「謊話講十遍,就會有人相信」,因此說了一推如果大罷免沒過,台灣人可能會有的遭遇,結果被人變成梗圖,流傳甚廣,也成了笑話,足證打「仇中牌」已逐漸失靈。

何況,全世界哪有一個執政黨可以優秀到罷免31席在野黨國會議員?民進黨擺明了是「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柯建銘在投票的前一天還說「不去投罷免票就不是台灣人」,這句話出自一個沒有政治誠信的人,雖然是個笑話,但也代表台灣社會已被這種二分法撕裂了,台灣的民主已成了獨裁者的遮羞布。

當權者毫無政績似乎也無所謂,台灣所有的問題都是中共造成的,只要心夠黑、皮夠厚,執政黨可以每天說謊。

選後把責任全推給民團

原本預期一旦罷免失敗,賴清德將會面臨黨主席的逼宮,但罷免結果揭曉當晚,民進黨上下口徑一致,把責任全部推給公民團體。可見賴清德會繼續蠻幹下去、延續過去一年多與在野黨鬥爭到底的路線。

未來民進黨各派系在2026年九合一大選,如果不想被沒收初選,恐怕必須自立自強、對賴清德加以反制,才能有公正透明的初選機制。否則依照賴清德的顢頇,民進黨恐怕將會如英系的吳怡農6月所言:「不辦初選恐釀政權崩潰」。雖然多數台灣人樂見民進黨早日政權崩潰,但在過程中,台灣要付出多少代價?輕則社會陷入動盪、重則陷入戰爭!如何在賴清德下台前,讓傷害降到最低,是所有台灣人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

藍白更團結 社會更對立

賴政府可能沒想到,收押柯文哲反促使藍白緊密結合,六成的民意基礎成了粉碎賴清德野心的最大後盾。但儘管民進黨大敗,大罷免卻已讓台灣社會更加撕裂,過去三個月民眾每天在大街上吵架,成了賴清德上任一年多來唯一的「政績」,社會對立已上升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希望接下來台灣可以否極泰來,而非萬劫不復。

賴清德操控司法把柯文哲關了一年,加上賴上任後的專制跋扈,造成藍白兩黨有唇亡齒寒的共識,意外促成藍白緊密團結,這是台灣政治從未有過的現象,即便是國民黨與新黨、國民黨與親民黨,也從未如此合作無間。這次新竹市就是「藍白合」的最佳案例,高虹安市長、鄭正鈐立委的不同意罷免票,都比原來當選的票數超出2萬多票,遠高於原本各自的盤勢。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藍白合」絕對是未來綠營執政的最大障礙。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在過去這段期間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互動不多,所以在國民黨產生新主席後,藍白才會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合作。

國民黨應該痛定思痛,徹底擺脫內鬥內行的舊宮廷政治,無私無我,主動積極對民眾黨釋出善意,在接下來的兩場選舉中與民眾黨好好合作,甚至可以提早打出2028組成聯合政府的口號以號召選民。藍白兩黨的支持者在結構上有很大的互補性,所以未來在選區分配上衝突不大、協調不難。

最後不能不提的是,館長這次在反罷免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應。過去這一個多月,館長幾乎出席了每一場重要的造勢活動,而他在直播中講了無數次:「我是中國人」、「兩岸都是中國人」,而選舉結果證明,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會對選票造成負面影響。這個現象希望能給過去30年自毀立場、失去中心思想、導致路越走越窄的國民黨當頭棒喝,讓台灣在藍白合作下避免戰爭、走向和平。

(作者係「誠實昇報」節目主持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東昇
  • pages: 14
  • 標題: 大罷免大失敗後的政治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