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碳排的虛幻與真實│魏國彥

2050淨零碳排的虛幻與真實│魏國彥

3月3日全台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以來數一數二的嚴重停電事故。台鐵中部以南全線停駛,台灣近四成總共約549萬家戶停電,半導體、光電、石化、鋼鐵等工業生產也受到影響,損失恐上達百億。

20220301589

同一天,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IA)發布了能源前景預報,顯示到2050年美國仍將排放與現今相當的溫室氣體,表明雖盡力能源轉型,仍不敷經濟成長的能源需求,而無法擺脫化石能源。

相對於美國能源部的「誠實為上策」,更凸顯台灣的2050淨零碳排宣示太流於「假、大、空」,尤其2025年將成為「非核家園」,而歐盟將實行「碳稅邊境調整」,處於世界供應鏈上的台灣廠商將「挫勒等」。

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碳排放

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英文首度公開宣示,正積極部署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除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11月7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台灣日活動」上,蔡英文致詞指出:「我要藉著這個機會重申,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和國際夥伴並肩合作,實踐2050淨零排放的共同目標」。

環保署如響斯應,對其主管的「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進行修正,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新草案已送入立法院,其中第四條明訂「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國發會也不落人後,主委龔明鑫今年1月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針對淨零碳排,預計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屆時將公布能源配比目標,2030年前將達到節能、綠能及減碳極大化目標,並確定2050年不會有核能。

大話好講,有夢最美,這是多數政治人物的通病,四海皆然。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長年追蹤各國的承諾與政策,逐年發布「世界能源瞭望」(World Energy Outlook, WEO),以情境模型推導未來的能源使用與溫室氣體排放,發布「世界能源模型文件」(World Energy Model Documentation),追蹤各地區的能源政策及其效果,稱得上是一種國際監督機制。中華台北(台灣)被歸在亞太地區,也在監督與統計之列,但並沒有被特別提出來討論。

筆者估計,上述蔡英文的宣示會被歸為「宣示之承諾」(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 APS),而國發會一旦提出明確政策與減碳路徑,則會進入其「宣布之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P)。根據該組織2021年10月發布的最新文件 (WEO-2021)顯示,各國所承諾的與所公布施行的政策之間有嚴重落差,對於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兩者之間就有1萬5千兆公噸的缺口,可見全球政治人物都很像,喜歡承諾而拙於執政,更別說具體落實了。

溫管法施行進度緩慢

立法院於2015年6月15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同年7月馬英九明令公布實施。溫管法明確規定以2005年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為基準值,在2050年將減量50%。行政院環保署依法制訂以五年為一期的階段性管制目標(見圖一),預計2020年將相對於基準年減量2%。根據環保署最新出版的「2021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數據僅統計到2019年為止),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65.621公噸,是2005年排放量266.038公噸的99.84%,換句話說,比基準年的排放量少了0.16個百分點。筆者估計,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的排放量還會更低,因此達成環保署設定的減量2%有望。

艱鉅挑戰在於未來三年多要再減下來8%,以達成減量10%的預設目標。可是2025年所有的核能電廠均將除役,實現民進黨既定的「非核家園」目標,將留下一個大約300億度的核能發電缺口。另外,因中美貿易戰的緣故,近年大量台商返台,許多國際訂單也轉移到台灣,用電量大增。相對於2019年,台灣2020年增加了60億度的發電量;2021年用電量增加幅度則高達4.6%。

經濟部預估2025年全台發電量將成長至3,175億度,比2020年的2,814億度將增加約260億度電。此一新增電力需求260億度,加上核能缺口的300億度,總共是560億度,而2020年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僅有153億度,過去五年來再生能源發電增加的幅度(2016至2020)僅有26億度,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要一口氣增加530億度電,有可能嗎?26:530,如同「挾泰山以超北海」,Mission Impossible!顯見未來必然要靠燃燒天然氣、煤、石油來補足,溫室氣體排放勢必有增無減!

環保署的減碳路徑呈直線型,這是筆者當年擔任環保署長時,與經濟部共同合作完成的「國家減碳承諾」,曾於2015年召開國際記者會公布,也曾到德國國會及法國智庫宣講,斑斑可考,估計會被國際相關組織(例如IEA)記錄在案。這個路徑是在當時毛治國行政院長的督導下,經過七個月的密集工作,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架構」(UNFCCC)公定的方法論所完成。

當年我們根據國發會對未來經濟中度成長假設、人口成長預估等資料,共設定七種情境,最後選取最能減碳的綜合最佳化路徑所形成,為達2050溫室氣體減半的實行要件包括:核四營運,核電一、二、三廠延役,擴大植樹、施行碳捕存(CCS),加強公共軌道交通、改善能源效率、綠建築等。憑良心講,要全部做到難度超高,也只能在2050年減半基準年的溫室氣體量。

當前蔡英文誇下海口說2050淨零排碳,環保署將該目標入法,改稱「氣候變遷因應法」,龔明鑫也堅稱3月會提出淨零路徑,在完全排除核能發電的情境下,到底要如何收拾,值得國人後續密切觀察。

202203015810

他山之石可來攻錯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去年出版的「排放缺口報告2021」(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對各國的減排路徑做了整理,筆者選了幾個代表性國家置於圖二。其中中國大陸的碳排將於2030達峰,然後逐年下降。與台灣能源處境相似的韓國與日本的路徑並非直線下降,而是先緩後急,只有美國像台灣一樣,直線下降,劍指2050淨零排放!

然而,美國的宣示也只不過是拜登政府「嘴上說說、牆上掛掛」的虛應故事而已。3月3日,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U.S. EIA)釋出能源政策的路徑圖表(見圖三),顯示未來將大力發展太陽能與風能發電裝置,但為了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也將大幅增加天然氣的使用,煤的使用會大幅降低,而核能也會繼續使用,僅微量減少。

美國發電還會使用天然氣、煤等化石能源,交通及工業部門也還必須使用大量石油,美國能源資訊署預估,到2050年美國每年仍將排放約4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約與2021年的排放量相當。

202203015811

結語

民主國家的政治人物為爭取選票,常保執政,勇於承諾遙遠未來的遠大目標,以天邊的彩霞自飾自誇;另一方面,對於迫在眉睫的危機,卻又因擔心選票流失而因循苟且,原地踏步。

本文以台灣與美國為例,檢視能源配比與2050淨零排放之間的結構性困境。美國能源部下轄的能源資訊署顯然比較誠實,堅守科學原理原則所作模型推導,推估2050年美國仍將排放4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形同對拜登所說的2050淨零碳排直接打臉。蔡英文雖承諾2050淨零,但「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相關部會到目前仍僅止於口頭宣講,未見實際政策作為。

對照美國的例子,筆者期望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發會能實事求是,誠實告訴國人,要如何達成2050淨零碳排放?2025年減排10%的既定目標馬上即將面臨檢驗,人民都睜大眼睛在看。

(作者係行政院環保署前署長,現係逢甲大學講座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魏國彥
  • pages: 18
  • 標題: 2050淨零碳排的虛幻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