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避免患上「荷蘭病」│韓和元

台灣應避免患上「荷蘭病」│韓和元

荷蘭20世紀所患上的「荷蘭病」,讓作者想起春秋時期的「衡山之謀」,以及近代夏威夷王國被美國併吞的歷史,這些似乎都可以對半導體產業獨大的台灣有些啟示。

2021049220

荷蘭病引發學者研究興趣

早於1950年代末,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政府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業,荷蘭的出口劇增,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進入70年代,隨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導致能源價格高漲,這讓作為歐洲天然氣出口大國的荷蘭受益不少,荷蘭從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中獲得大量收入,大大提高了國內的社會福利。經濟繁榮、人民滿意,整個荷蘭沉浸在一片國泰民安的祥和之中。

但光鮮的表面為荷蘭未來的麻煩埋下伏筆。一方面,資金、人力和企業家全都集中到石油、天然氣業,嚴重傷害了荷蘭的傳統優勢產業—農業及其他工業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石油、天然氣出口增加,其貨幣荷蘭盾的匯率隨之上升,勞動者薪水也同時上漲,導致該國生產成本大幅攀升,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急速下滑。

到了1980年代,這種麻煩終於演變成一場嚴重的災難。一方面,隨著油價暴跌,荷蘭從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獲得的收入銳減。另一方面,由於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長期投入不足競爭力下降,導致製成品出口大幅下降,失業率開始急劇增加。但與此同時,受制於民主體制,社會保障卻無法下調,這對政府產生巨大壓力,財政赤字也隨之急速增加。為克服財政赤字,荷蘭政府不得不大量印鈔,結果導致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荷蘭所遇到的這種經濟現象,引起經濟學家柯登(W. M. Corden)和尼爾瑞(PeterNeary)的濃厚興趣。他們發現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荷蘭,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小型國家經常發生,只不過1950-1980年代的荷蘭表現得尤為凸出。故,他們將一國經濟的某一產業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命名為「荷蘭病」(Hollandse ziekte, Dutch disease)。當前的台灣似乎正害上這種病。

台灣應避免陷入「荷蘭病」

目前,全球範圍內,5G通信尚在布建,6G標準卻已儼然是中、美、歐、日各國合縱連橫重點布局的領域。其中,耐高熱、智慧化、短距高頻寬、衛星輔助覆蓋、高精度定位等已成為6G的關鍵要素。而這一切都需建基於以晶片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基礎上。換言之,未來全球將取決於半導體產業。

而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台灣具有全球性競爭優勢,尤其是IC產業。IC上下游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大部分,上下游產業緊密整合是台灣重要的優勢來源。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聯發科在設計排名全球第4,日月光和矽品分居封測第1、3,台積電、聯電亦分居晶圓代工第1、3位;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台灣市場占有率高達65%,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此外,環球晶在矽晶圓市場居第3位,記憶體有南亞科、旺宏與華邦等大廠,顯示台灣IC產業,特別是晶圓製造在全球占有關鍵地位。

近期,車用晶片短缺,造成全球車輛減產的哀號,無疑證實了這點。以至於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不得不感慨道:「20世紀全球經濟最大瓶頸是經過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原油,21世紀則是台灣和南韓製造的半導體晶片。」

也正是受益於這種優勢,2020年台灣方面的IC出口就高達1,225億美元,占全台出口總額的35.5%。此外,增長率更達22%,遠高於台灣總出口成長率的4.9%,是帶動出口成長最主要的力量。

但也正是這種「巨大的戰略價值」帶來的優勢,讓歐美及各國憂心不已。美國媒體彭博社就以〈全球危險地依賴台灣半導體〉(The World is Dangerously Dependent on Taiwan for Semiconductor)為題,公開發出預警。其潛台詞無疑是,歐美國家當思考如何降低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度。於是,問題來了,一旦其他經濟體在半導體,尤其是在IC領域建構起與台灣相當的競爭優勢,那台灣又該怎麼辦?當前台灣的經濟,半導體產業一業獨大,走的顯然是條當年荷蘭式畸形發展的路子。

台灣由於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包括資金、人力、政府和企業家的注意力等越來越朝著半導體產業集中。這種變化必然對其他產業形成強大的排擠效應,未來一旦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優勢不再,必然會演變成一場嚴重災難:一方面,若其他經濟體半導體產業興起,台灣從晶片出口獲得的收入必將銳減:另一方面,由於其他非半導體產業部門長期投入不足,很可能會導致競爭力下降、出口大幅下降。

歷史上曾有「衡山之謀」

當然,台灣的這種荷蘭病對加速兩岸和平統一,卻不失為一件好事。春秋時期的衡山之謀,及近代的夏威夷王國的走向,或可給予兩岸有識之士一些啟示。

西周、春秋時期,在齊、魯兩國間有個衡山國。該國最大的特點是擅長製造兵器,素有「衡山利劍,天下無雙」的美譽。這讓齊桓公有所顧忌,於是問計於管仲。管仲答道:「不可硬攻,只可巧取」。據《管子·輕重戊》記載,此後,齊國派人高調前往衡山國,以高價進口其所造兵器。與齊國接壤的燕國和代國聽說後,以為齊國採購軍備是要攻打他們,為防備齊國進攻,也開始進入軍備採購的行列。

燕、代兩國大肆採購軍備,又引起其他鄰國的緊張,於是他們也加入到軍備採購的行列。而衡山國的產能有限,當看到天下諸侯都來訂購兵器,衡山國國君告訴宰相:「天下各國都爭購我國兵器,可使價錢提高二十倍以上。」受此刺激,衡山國百姓紛紛放棄農業轉而打鐵,武器製造和打鐵產業部門異常繁榮,相伴而來的是,農業部門的快速衰落,衡山國開始深陷「荷蘭病」。

一年以後,齊國乘機向他國大肆收購糧食,市場糧食價格當時約為15錢一石,而齊國人卻將價格開到50錢一石。這樣一來,各國的商人都將糧食賣給齊國。待糧食價格被炒高後的第5個月,齊國突然封閉關卡、停止收購糧食和衡山國兵器,同時斷絕與衡山國的外交關係。此時,衡山國無糧可用,又無處購買糧食,兵器也被自己賣個精光,而齊、魯兩國大軍則發起進攻,衡山國君自知無法招架得住,只好奉國降齊。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衡山之謀」,詳見管子輕重戊第84篇。

應以夏威夷王國遭滅為戒

而近代,因荷蘭病而覆國的,當屬夏威夷王國最為經典。1876年,美國政府與當時的夏威夷王國政府,簽訂了貿易互惠協議規定,夏威夷降低美國大量製造廉價工業品的關稅,美國也降低夏威夷商品的進口稅,原料糖等商品更全免。

當時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指出,該協定旨在使夏威夷在工、貿上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之後果如美國人所料:受協定利好的影響,夏威夷人紛紛投入原料糖行業,貿易協定僅四年後,夏威夷的甘蔗種植園就增加了2倍。10年後,糖的產量和年產值增加5倍,並100%出口到美國市場,夏威夷的經濟顯現繁榮景象。

可是,蓬勃發展的原料糖業,卻打擊了夏威夷的其他農業與工業,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從此,夏威夷在經濟上完全依賴美國,但這種依賴關係在1890年被打斷。美國與古巴簽署《麥金萊關稅法案》,給予古巴原糖進口免稅的待遇。由於運輸成本低廉,古巴很快就取代了夏威夷成為美國原糖的主要進口市場。受此影響,夏威夷經濟一落千丈,那些糖業從業者為謀求自身利益,紛紛要求併入美國。

(作者係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韓和元
  • pages: 50
  • 標題: 台灣應避免患上「荷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