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悲劇恐遠甚於澤倫斯基│趙興鵬
《華爾街日報》8月上旬報導,中國大陸正沿著東部海岸大舉興建海空軍基地基礎設施,顯示其逐步為台海衝突在做準備。該分析不能盡信,但現代戰爭先空後海最後登陸,空軍機場設施的擴建當然是重要參考指標。參考九三閱兵所展現的實力,足以說明攻台早已不是問題,而是要在什麼情況下打第一槍。當然,能否區域拒止反介入,也是衡量攻台時機的參考。
目前看來,美國戰略已開始從第一島鏈後撤、日本計畫撤僑、台積電轉往美國投資,台灣無疑已被美、日確定為繼烏克蘭後,開闢第二戰場的選項。在歐洲,美國以烏克蘭進入北約,引起戰火,欲拖垮俄羅斯,在東亞以台灣台獨引起戰火,拖垮中國大陸,對中美俄三角關係而言,美國可以逸待勞,戰火一起,以經濟制裁中俄兩大國,但現實真會如美國的一廂情願?
川普與普丁於8月15日在阿拉斯加會面,討論俄烏戰爭結束的問題,但澤倫斯基表示,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均不予承認,而德、英、法等歐洲國家亦認為,沒有歐洲參加的協商不能接受。因此,事隔一個多月,俄烏仍未有停火跡象,川普寄望的諾貝爾和平獎仍是空中樓閣。
俄烏戰火爭執的焦點,在於美國迫使烏克蘭向俄羅斯割讓領土以換取和平,歐洲則要美、俄為烏克蘭提供具有約束力的安全保障,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一場集合烏克蘭在內的「志願聯盟」峰會上表示,已有26國承諾將為烏克蘭提供戰後安全保障,內容包括建立一支陸海空國際部隊,但遭到俄羅斯拒絕,絕不容許歐洲及美國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
川普與普丁都想換掉澤倫斯基,推動反對黨領袖提摩申科或前總統波羅申科接班。川普雖派出親信與他們接觸,但提摩申科及波羅申科都沒有意願接受這種安排,而且澤倫斯基國內民調仍高於他們二人。目前看來,俄烏戰火仍將持續下去,最慘的莫過烏克蘭人民。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恐怕未必正確。首先,俄、烏二國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謂「侵略」;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且與大陸建交的國家均曾在建交公報上表明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大陸攻台是國家「統一」,並非「侵略」。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不敢出兵,豈敢對打出「統一」旗號的中共扣以「侵略」的帽子?尤其九三閱兵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敢真的出兵嗎?
何況,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幾乎不分軍民,但大陸的軍武可以用導彈擊中數千公里以外的大型船隻,對台攻擊時,絕對可以避免誤傷平民。大陸將對美日逕行拒止反介入,對台實施點穴戰,進行封鎖,圍點打援,圍台打美、日。
今日澤倫斯基也非明日的賴清德,前者敢在白宮與川普公開地吵架,賴清德敢嗎?澤倫斯基有歐洲國家支持,賴清德有嗎?這樣看來,賴清德的悲劇恐將遠甚於澤倫斯基。
(作者係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趙興鵬
- pages: 66
- 標題: 賴清德的悲劇恐遠甚於澤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