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亂象恐將加速美國經濟衰退│戴肇洋
美國長期崇尚「自由貿易」精神,建立了頗為綿密的國際多邊貿易制度,在促進美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同時,也推動了全球產業蓬勃發展。然而,自從川普重返白宮執政以「顛覆者」、「創新者」為自居,在追求「美國利益」理念下,推動系列政策挑戰既有經濟秩序。雖然目前美國經濟仍穩健成長,但川普政府關稅亂象所衍生的貿易摩擦,已在無形中蒙上揮之不去的陰霾,正在威脅美國經濟前景。
亦即隨著8月7日川普政府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全球多數國家在此之前與其貿易談判的過程被迫大幅讓步、妥協,必須遵循川普的要求,包括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增購產品及承諾投資等條件,造成國際社會譁然。儘管川普政府認為,透過創造關稅收入彌補財政缺口,同時增加就業機會可消弭社會貧窮;然而,許多學者專家指出,川普誤解了貿易原則,美國最終恐將因關稅政策而陷入貧窮。
對等關稅未讓美經濟亮麗
先就創造關稅收入來說,按照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思維,未來預估每個月可以創造超過200億美元關稅收入,既可增加美國財政稅收,又可減少產品進口,藉此促進美國產業發展,達到保護勞工,一舉兩得。再者,要求他國降低關稅,開放國內市場,除了為美國產業的出口建立「康莊大道」外,又能讓美國經濟可以恢復二次大戰後的國際地位。
不過,從川普政府公布對等關稅以來的出口成長加以觀察,並未逐月增加,似乎未見亮麗表現。由於經濟活動是一組聯立方程式的變化,單一方程式難以解決、達到目的,甚至可能造成其他問題陷入更加複雜、難解的困境。亦即川普政府希望透過關稅改善美國經濟環境,卻忽略了進口廠商被迫提高產品售價,不但增加通膨壓力,而且導致民眾被迫降低消費需求,其實是「飲鴆止渴」、得不償失的代價。
誠如高盛公司分析,川普政府關稅所延伸的額外成本,除了淪為美國社會負擔外,隨著關稅實施時間延長,額外成本占比將會更加明顯,進而嚴重影響宏觀經濟。
美國海關最新的資料統計顯示,美國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後,將有效關稅稅率提高至18%,已重返1930年代經濟蕭條時代的水準,此一情勢未來恐將威脅全球經濟的正常發展,美國根本無法從關稅中獲致利益。
新增就業數據增幅停滯
再就增加就業機會而言,依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局的就業市場最新資料,除了7月新增就業數據不如預期外,同時也下修了5、6月的統計,而且近三個月平均新增就業約3.5萬件,相對於美國整體就業人口約1.6億人,與過去頗強勁的新增就業數據比較,增幅偏低。
此外,若與美國歷史每個月經資料修正的新增就業平均6萬件,占整體就業人口比重的0.04%相較,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從公布對等關稅後正在逐步降溫。
若從美國最近修正數據加以觀察,截至今年3月的在一年內之「非農就業」人口下修為91.1萬人,超過市場預估的68.2萬人,是2000年以來的最大修正幅度,頗讓國際社會對美國經濟前景充滿擔憂。不過,由於非農就業衰退,讓美國聯準會(Fed)藉此作為降息的最佳論述。亦即美國新增就業成長率放緩,如果未來無法持續創造需求動能,恐將難以避免要面對失業率上升的壓力。
儘管目前美國失業率維持在4%低檔水準,然歷史經驗令人警惕。亦即過去以來,美國經濟經常因外在環境衝擊而陷入衰退,導致失業率快速惡化,例如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機,或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後,美國經濟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在短期內失業率暴增超過10%。此意味著美國勞動市場極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一旦經濟發生逆轉,往往造成失業率急速惡化。
美國恐陷入低端生產效率
很顯然地,川普政府以「美國利益優先」為前提,捨棄國際貿易組織(WTO)所倡議的多邊主義,要求全球各國皆與美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然而,這種一對一「交易模式外交」博弈,雖各國在短期內被迫採取讓步、妥協的作法,符合川普的商人邏輯,但卻又同時衍生既得利益廠商在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下,依賴關稅壁壘維持市場地位,未來勢必阻擋政府調降各國關稅,這可能讓美國產業更難以面對國際競爭,甚至陷入低端生產效率的惡性循環效應。
另一方面,關稅亂象讓國際社會大幅降低對美國的信任,在無形中提高經濟風險,甚至造成全球經濟規範呈現分離效應。亦即在關稅的威脅下,勢必會促進國際經濟秩序重組,以及全球產業分工的重新配置,包括歐盟、日本、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國家,雖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被迫讓步,卻也積極尋求區域經濟合作,藉此分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誠如《經濟學人》直言:川普政府在短期內「贏得交易」,卻在長期戰略上自我孤立,最後恐將導致美國經濟逐漸呈現疲態。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62
- 標題: 關稅亂象恐將加速美國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