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中貿易陷入三角賽局│李沃牆

美歐中貿易陷入三角賽局│李沃牆

歐盟於2019年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合作夥伴、經濟上競爭對手和制度對手」,如今在川普的對等關稅下,美、歐、中三邊形成複雜的博弈賽局。在美歐合作排中的可能性與歐中務實妥協的並存下,中國大陸藉著上合組織及「去美元化」,加強對全球南方的影響力。

7月27日,美國和歐盟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歐盟擬定的關稅減半至15%,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以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和軍事裝備等。美歐還針對飛機、半導體設備等戰略產品達成零關稅共識。中美方面,川普8月11日簽署行政命令,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期限,再次延長90天到11月10日;然而,歐盟與中國至今仍無明確的談判成果。

進一步分析,在利益至上的國際競爭下,歐、中、美之間存在複雜的合作與競爭三角關係。一則,美國關稅帶給歐盟的煩惱除了本身對美出口,還有中國大陸的「貿易轉向」(trade diversion),也就是大陸貨大量轉向湧入歐盟,衝擊歐盟產業。再則,歐盟於2019年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經濟上的競爭對手和制度對手」,在處理對華貿易關係時需要考慮到美國的立場,以避免損害其自身的立場,同時也可能利用美國政策的變化來爭取自身利益,形成一種複雜的戰略博弈關係。例如,歐盟在與中國貿易談判時,會考慮其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在某些情況下,歐盟可能會採取與美國一致的立場,以維護其戰略利益和國際聯盟。

歐中貿易摩擦未解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於7月24日在北京見面,慶祝雙方建交50周年。同時舉行第25屆歐中峰會,針對貿易爭議進行討論,包括歐洲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以及中國限制出口稀土等問題。習近平指出,中歐都是主張多邊主義、倡導開放合作的建設力量,國際形勢越是嚴峻複雜,中歐就越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加深合作。然而,目前歐中都被捲入跟美國的談判,徒使歐中談判更為複雜。

根據歐盟的數據,去(2024)年歐盟對中國出口額是2,132億歐元,進口額卻高達5,190億歐元。今年上半年的商品貿易順差達到近1,430億美元,創下任何6個月的最高紀錄。面對與中國的高額貿易逆差,馮德萊恩曾形容「難以持續」,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歐洲應更「客觀積極」看待雙方的往來,「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

過去幾年來,歐洲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質疑大陸透過巨額補貼和政策優惠,讓高科技業者在市場上有不公平的優勢,甚至導致低價競爭、中國產品傾銷全球的風險。為此,歐盟主席重申「去風險化」(derisking),對中國電動車發動反補貼調查,並於去年10月通過對其加徵關稅。

中國也對歐洲展開反傾銷調查,今年7月宣布對歐盟白蘭地開徵新關稅。除了要求中國對歐洲企業擴大開放市場,馮德萊恩出訪前也表達期待中國鬆綁稀土出口管制。

稀土關乎半導體、電動車和軍工等關鍵產業,雖然歐盟近年開始推動供應鏈自主,但仍高度仰賴來自中國的稀土進口。今年4月,中國為因應美國的關稅戰而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歐洲的汽車、機械製造業者首當其衝。顯示雙方在貿易與產能議題分歧仍大;除雙邊談判外,雙方都表示將在WTO架構下維持溝通、處理爭端。

另一方面,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 FSR)及其實施細則,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所採取的相關作業構成貿易投資壁壘。歐盟的FSR生效後,針對中國啟動數項調查,包括太陽能光電、鐵路列車、風電設備等在歐洲招標的案子,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車等中國出口「新三樣」也在列。對此,中國商務部去年7月10日提出貿易投資障礙調查反制。

美歐中進入三邊賽局

日本學者川西論「所有問題,都是一場賽局」。對照「歐洲-中國大陸-美國」的貿易談判,即是一個三方囚徒困境的組合賽局。最終均衡不一定是全合作,而可能是「區域性聯盟,戰略對抗」的混合型結果:(1)局部均衡:美國與歐洲保持高度合作(包括反中路線),中國被部分排除。(2)替代均衡:歐洲與中國大陸深化貿易,美國被迫在某些產業讓步。(3)不穩定均衡:三方都合作,但每一方都有「背叛」的動機,維持成本高。

美國原本與歐洲站在同一陣線,尤其在電動車、再生能源領域「與中國大陸脫鉤」。若歐中「技術性妥協」,則美國對歐洲的戰略期待會落空,因為歐盟實質上選擇了「管控依賴」,而不是斷鏈。美國的傳統汽車與新能源車企會抱怨,歐盟對中國讓步,導致中國車前進歐洲,削弱了美國對華的競爭優勢。

美國把供應鏈安全視為國安議題,但歐盟若將問題降階為貿易規則爭議,會讓美國更加覺得歐洲缺乏戰略一致性。長遠來看,這會使得「美歐中」三角出現戰略空間:歐盟在部分領域與中國保持合作,降低完全依賴美國的程度;或歐中進入務實妥協模式,雖仍有摩擦,但避免走向貿易戰。

中國強化全球南方影響力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中國不斷透過外交系統,喊話「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團結抗美。而在與歐盟陷入貿易摩擦後更為積極。由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SCO)於8月31-9月1日在天津召開峰會,包含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等10國領袖齊聚一堂;習近平主席宣布,年內向成員國提供20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未來三年對銀行聯合體成員行新增發放100億人民幣貸款;並宣布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共同對抗美元霸權的意圖極其濃厚。

未來若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能有效營運,將與「金磚新開發銀行」形成呼應,加強「去美元化」的落實,必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60
  • 標題: 美歐中貿易陷入三角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