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涵│姜新立
「抗戰」是全中國人民的生死存亡之戰,抗戰勝利80周年當然值得兩岸同胞慶祝/紀念。大陸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名,於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大閱兵,本身所昭示的歷史意義與所顯示的現實意涵,絕對值得兩岸乃至全世界關注。
習近平的「講話」
這次大陸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舉行大閱兵的歷史意義與政治現實意涵,其實已在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大會講話中明白表述:「抗戰是堅苦卓絕的偉大戰爭」,也是「中國人民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各國家、各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速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
習近平講話後的閱兵,一如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所說的,是將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意義與政治現實意涵由「話語」化為「實存」。
由習近平的「講話」到閱兵的「實存」,這次大陸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意義與政治現實意涵可以這麼說:以史為鑒,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一句話,也就是北京長安大街上樹立的看板布幔上所標示的16個字:「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閱兵的歷史意義
沒有抗戰勝利,便沒有台灣光復,因此80周年的抗戰勝利,理應由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因為「抗戰」是全中國人民的生死存亡之戰,兩岸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不論「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戰8年,抑或東北「九一八事變」抗戰14年,乃至乙未割台台灣同胞抗日50年,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和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與凌辱,所付出的代價與犧牲是中國有史以來抵禦外侮之最。
中國人民因日本軍國的侵凌所遭遇的苦難,以《松花江上》、《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的悲歌、勇曲、壯詞,當日在天安門廣集體唱出,響徹雲霄,聽聞之際熱淚盈眶。80年後的今天,我們緬懷英勇抗戰而犧牲的先烈,追思因抗日而死難的同胞親人,一起紀念抗戰勝利,情理同一,天經地義,不應將抗戰歷史做無謂地割裂與扭曲,既不可任意否定神聖的抗戰,更不可以「終戰」取代「抗戰」。
紀念抗戰必須肯定抗戰,還原抗戰史實。有人說中共紀念抗戰是侵吞國民黨領導抗戰勝利的果實,並不妥當,因為連中共都說,對日抗戰分為「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國共分別在兩個戰場努力,共同禦敵。抗戰勝利屬於全中國人民的果實,不屬任何黨派的勝利,猶憶毛澤東赴渝參加「重慶會談」,在《雙十協定》中對蔣介石領導全中國抗戰給與肯定,並無橫奪「抗戰勝利」果實之事。九三閱兵是以史為鑑,藉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展現國家必須「強大」起來,必須要有「實力」,才能抵禦外侮,抗拒侵略,確保國家安全,維護長遠和平。
還原歷史即知陸委會說「中共對抗戰毫無貢獻」是對歷史的無知,試問由朱德領導的「八路軍」,在敵後戰場上為抗日禦敵所進行的「百團大戰」該當何解?國防部長顧立雄又嗆:「中華人民共和國沒辦法打一場還沒出生的戰爭」更是政治囈語,北京辦的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日抗戰勝利紀念大會,而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賴清德避談抗戰自失立場;扭曲、汙衊中共未參加對日抗戰不僅歪曲歷史,也無助於解凍目前兩岸關係的困局。
「抗戰」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歷史記憶」,不該抹去,更不可否定。「仇恨」種子從不因為銘記歷史真相而播散,而是由於侵略者對其暴虐行為做有意識地持續掩飾與卸責而加深。紀念抗戰不是為了歌頌戰爭,而是譴責侵略。以史為鑑,鑑往知來,國家安全,民族昌盛,軟硬實力缺一不可,歷史理性是民族意志+國力實存的辯證統一。
閱兵的政治現實意涵
這次九三閱兵向全世界所展現的最大政治現實意涵,是中國刻正著手建構的「新發展格局」已經化為「實在」。天安門廣場前強勁的軍容與先進的武器震撼全球,連川普在白宮觀看都說「印象深刻」。川普隨即指示「以歷史性方式重建美軍」,並將美國防部改名「戰爭部」。這是川普隔空觀看九三大閱兵的直接反應,同時也說明中國此刻的「硬實力」對美國產生「威懾」,對日、對台就更不必說了。這樣看來,九三閱兵對世界傳遞的訊號是:全球地緣政治的板塊已經掀動,世界兩大超級強權碰撞下的競爭進入新階段,中國正在翻轉以美國為核心的舊國際體系,著手建構以中國為領導的世界新秩序。
大陸藉九三閱兵建構新發格局,其政治意涵是多面的。《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難再編出如此有利的『劇本』了」,指的就是習近平將2025在天津召開的「上合會議」,與紀念抗戰勝利的「九三大閱兵」有意識地前後接合在一起,藉歷史+峰會+閱兵,將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的影響力透浸全球。
春秋戰國時代五霸七雄的「合縱連橫」兵法戰略,這次在習近平手中重新出現。有24國在天津出席的上合峰會,除讓「一帶一路」在東半球的發展基礎與戰略實踐更加穩固外,莫迪與普丁的親自與會,顯示習近平正把印度對美國的疏離轉化為合作契機,並讓俄羅斯在中俄長期結盟下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添加戰略助力。有26國領袖出席觀禮的「九三閱兵」,本身所展現的中國強大軍事實力固然震撼世界,習、普、金的三人同框,顯示的是有的放矢,那個「的」就是美國,明顯的政治意涵在翻轉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進而結合天津峰會遂行外交「威望」政略,以取得中國在印太戰略的主控權。
閱兵所展示的「強國強軍」,直接撞擊的是美國在亞洲半世紀以來所精心建構的「島鏈體系」,華府的《外交季刊》今年初春就指出「中國海軍與彈道飛彈的快速猛進,幫助北京解決了無法將軍事力量投射到海岸線外的困境」。看看這次大閱兵所展現的國產自製近海作戰、無人作戰、登陸作戰、戰略打擊先進武器,例如YJ(鷹擊)反艦飛彈系列,直接鎖定西太平洋美航母戰鬥群投射作戰能力,勢將逼迫美國加速退離第一島鏈,翻轉「抗中」戰略。加速退離第一島鏈,意味美國對印太地區安全承諾因弱化而去勢,翻轉「抗中」戰略,將以保衛美國本土和西半球為優先。台灣是「第一島鏈」環節之一,民進黨自蔡英文到賴清德大打「抗中保台」牌,靠的是一旦台海有事,相信美國會介入一起「抗中」,如今川普美國被迫拋棄「第一島鏈」,未來台灣宿命不卜可知。
這次閱兵所展現的高品質軍隊訓練能力,軍隊體系作戰能力,新型裝備與先進武器作戰能力,軍事戰略威懾能力,標誌出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軍事發展已完全進入「國防現代化」,並為人類未來戰爭模式預繪出新圖像。中共國防現代化的一個目標是優化軍隊結構,這次大閱兵出現的「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四個兵種方隊,說明習近平的軍改有成。在先進武器上,出現的「防空/反彈道飛彈」、「反無人機」、「無人作戰載具」、「資訊作戰群」、「核子戰略打擊群」(如東風-61、東風-5C、紅旗-29)等戰力體系上的完整性,凸顯中共「反介入作戰」能力超強,明顯劍指美國,拒止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意圖與決心至明。整個閱兵亮劍看來,中國大陸軍事戰略現在已走向與美國分庭抗禮。
閱兵對台海的意涵
最後,閱兵對台海的現實意涵是「台灣問題」之解決。習近平閱兵之前在天安門城樓上公開講話指出:「加速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第一句話是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要成為全世界質量最佳武裝力量,第二句話是針對台灣民進黨當局公開表示「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而做出兩岸「主權/領土」必須「統一/完整」的「台灣問題」解決之最新方案。九三閱兵後不會再有人懷疑解放軍解決「台灣問題」的軍事能力,也折射出台灣海峽已成內海,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已無能為力。
最後,透過現象看本質,九三閱兵顯現的是中國真正崛起,東升西降明顯出現,它為兩岸必然統一注入堅實助力,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並為世界人類和平添增穩定重力。
(作者係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新立
- pages: 23
- 標題: 九三閱兵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