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固盤成功 後續變化難料│紀欣
8月23日,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全數被否決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除其中一兩位新人外,其他都有在地經營優勢,加上7月26日的25:0效應延燒,國民黨士氣高昂,民進黨支持者則意興闌珊;反倒是核三重啟公投案雖然未過關,但同意票有434餘萬張,是不同意票的近三倍之多,頗令人驚訝,因為這顯示除了7位立委的選區外,至少還有200餘萬人,在高溫下走進投開票所,只為投下一張公投同意票。
或許會有人說,同意核三重啟者是「擁核基本盤」,他們不願意在酷夏碰到停電,也擔心高科技產業缺電會影響其營運。不過,黃國昌選前高調拜訪台北市長蔣萬安、台中市長盧秀燕,要求國民黨支持,的確拉抬了公投的氣勢,而大罷免能以32:0大失敗,不可否認是藍白合發生效應。8月23日晚間開完票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5點呼籲,其中包括立即釋放柯文哲,這無非是想對白營釋放善意,為日後的合作打下基礎。這符合社會的期待,但從2023年藍白合挫敗的慘痛經驗,又基於以下幾個因素看來,藍白合的前途難料。
首先,兩黨的主席。在盧秀燕拒絕朱立倫欽點後,國民黨主席選情陷入僵局,但已有學者指出,新任黨主席須有藍白合才能勝選的認知,也須有包容異己、整合藍白的能力;這樣的人選何在,尚不可知。黃國昌在民眾黨內目前看似很穩,但柯文哲若短期內返家,是否會對其權威有所衝擊;明年1月底卸任立委後,是否能繼續強勢帶領全黨;若堅持在新北市選到底是否會與藍營提早引爆衝突等均不可知。
其次,兩黨的兩岸論述。國民黨的兩岸論述頗受質疑,但至少承認「九二共識」,其公職人員也大都長期從事兩岸交流活動。而黃國昌是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的代表性人物;2015年1月當選比民進黨更獨的時代力量首任主席;2023年11月才退出時代力量加入民眾黨,這說明他不僅是深綠出身,且變來變去。當然,柯粉「館長」最近透過視頻成功拆穿綠營對大陸的造謠詆毀,可見人會改變,若基於看清事實做出改變,也值得肯定。希望國民黨能堅持理念,也能以理服人,萬萬不可拿香跟拜,或重拾「反共保台」論述,重挫兩岸關係,也失去重返執政的契機。
再者,兩黨的國家定位。國民黨謹守現行憲政體制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基本上認定兩岸是「一國兩區」,而柯文哲雖於2015年雙城論壇時講過「兩岸一家親」,也曾說「當今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卻始終未明確表示「兩岸同屬一中」,而黃國昌當年發動太陽花學運,是為了反對兩岸簽訂服貿協議。民眾黨若不調整立場,藍白合恐將遭到質疑。
台灣人民都希望繁榮與和平,這只有在台灣當局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如何坦誠、務實面對這個現實,是藍白均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應該成為藍白合的根基所在。
附加資訊
- 作者: 紀欣
- pages: 1
- 標題: 藍白固盤成功 後續變化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