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漢語逐漸成為世界語文│趙爾東

中文漢語逐漸成為世界語文│趙爾東

台灣與大陸都使用中文漢字 (儘管各有不盡相同的繁體、簡體版本),是世界唯一能上下傳承數千年而連續不斷的文字,這是因為文以載道的中文漢字作為交流、通信、與記事工具,已經過時間考驗。

中文漢字是全球唯一兼具簡潔、形象、形聲三個要素於一體,言簡意賅的形象文字係源於中華文明「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生成系統規律,最近DeepSeek 的面世,更令人意識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中文漢字,與人工智能(AI)的定義與試算功能非常吻合,尤其是文言文的高度AI 預測算力(幾乎完全不用標點符號)。可以說,從龜甲文起,中文漢字就站到人類文字的起點與終點,注定要成為世界語文。

一個國家文字的消長,與國家的精神和物質實力息息相關。中國大陸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 達 18.6 兆美元,人均 GDP超過13,000美元,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生產製造國與貨貿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其生產總值占全球的35%,遠超世界第二大製造生產國美國約15%左右。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日益上升,中文漢字亦逐漸普及全球。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中文漢字的信息涵有量,比用字母拼音的文字多許多倍。讀者只需掌握約三到四千個中文單字,便可閱讀一般中文報章書籍,時新名辭不需另外造句,只需用原來文字通過相應組合,例如電影、電視、電話、電梯等。而一般拚音文字,例如英文,時新名辭多半須另外造詞,要閱讀一般英文報章書籍,需掌握兩、三萬個英文單字,而且英文字彙逐年增加,甚至已到百萬個字之譜。

經過數千年來融合同化,中原河洛純漢人血統只占如今中國人口的極少數,極大多數中國人都是滿、漢、蒙、回、藏及絲路沿線,包括匈奴在內的眾多民族長久融合、同化的後代。據報導稱,全球已有85個國家把中文漢語列入其中小學課程,這也是中文漢語將成為世界語言的原因之一。

縱觀世界重要古文明,曾有不少國家的語文都源於中文漢字,但除非如韓文、日文等根本上無法脫離中文漢字,其他大多因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而被消滅或削弱。而源於用拼音字母的文字,則很容易被時間淘汰,除了當今研究語文的專家外,這些古文字大都有「而今安在哉」之嘆。例如古希臘文基本上只剩下神話,古埃及的形象文字僅空留金字塔,一度光輝的羅馬帝國所用之拉丁文只餘古建築如鬥獸場等,遠征歐亞常勝軍的亞歷山大君王只剩康斯坦丁堡。

今年4月24日羅馬教皇方濟各逝世安靈典禮,有美、法、烏克蘭等約160位國家元首及代表出席,教廷官網採用了11種語言現場直播,其中包括天主教徒占總人口7.4%的越南語,中國大陸的天主教徒僅占     人口的0.43%,而且中梵之間並無邦交,漢語竟成為11種語言之一,可見中文漢語已被視為一種世界語文。

(作者係旅美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趙爾東
  • pages: 83
  • 標題: 中文漢語逐漸成為世界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