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稅達一定金額者應暫停享用公共財│王有康
如果財富是疾病的一部分,徵稅可能是一劑藥方。近四年來,台灣欠稅已逾徵收期,尚未逾執行期的金額有增無減,政府應設法矯正之。
通膨導致租稅負擔率提高
2024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為14.7%,創下25年來的新高,主要與台灣這幾年的通貨膨脹相對於往年,處在較高的水準有關,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物價指數年增率分別為2.95%、2.49%與2.18%,造成納稅人應納所得跳至較高的所得稅率級距,這是租稅負擔率創新高的因素之一。
租稅負擔率是指政府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其與經濟結構息息相關,特別是地下經濟,由於政府的課稅只能掌握到人們地上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營收,但租稅負擔造成人們從事地上與地下經濟活動,所獲得的報酬有所差異,也會進一步影響地上與地下經濟活動的相對規模。
換言之,如果稅率提高,納稅人要繳的稅賦便會增加,導致人們為了避稅或逃稅,而將地上經濟活動轉為地下的動機,因而提高了地下經濟的規模。這時納稅人會選擇低報應納所得,可能採行的方法包括,虛增銷貨成本、少報銷貨收入、利用海外A國子公司與海外B國子公司之間稅賦的差異、海外子公司與母國總公司之間稅賦的差異,彼此之間透過帳上銷售與進貨方式,或銷售的一方不一定真的出貨運送到進貨的一方,以達到少繳稅的目的。通常漏報所得將造成台灣地下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欠稅人應暫停享用公共財
從租稅負擔的觀點來看,租稅負擔率提高對地下經濟規模的影響效果,這個效果會隨著租稅負擔率的提高而更為增強,畢竟拉弗曲線(Laffer Curve)證明愈高的租稅負擔率,人們從事地下經濟活動的動機就愈強。
不過,較高的租稅負擔率也代表政府稅收的比例上升,政府提供公共建設與服務的能力提升,因為公共財普遍具有免費享用(free rider)的特性,例如政府並未禁止逃稅人免費享用其他多數納稅人繳稅的市立圖書館、市立運動中心、里民運動中心等公共設施。為了租稅公平起見,政府或許可以考慮和國稅局連線,一旦逃稅欠稅的民眾到公立圖書館影音視聽中心免費觀賞影片,或到市立圖書館借書或閱覽書報雜誌時,其自然人憑證或借書證可自動顯示該民眾有欠稅未繳的情形。如果欠稅達一定金額以上,政府或許可以限制欠稅民眾入館免費使用公共資源,因為這些公共財絕大多數是由合法納稅人繳稅所興建的。
禁奢令不易達到嚇阻效果
所謂禁奢令是指納稅義務人欠稅,名下雖無財產可供執行,卻享受著奢華生活,對於履行納稅義務的民眾並不公平,又因執行期滿不得再執行,欠稅人可免除繳稅義務,造成公權力不彰,對於國庫收入亦極不利。
為維護租稅公平正義,根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9條,以及行政執行法第17條之1,訂定「禁止奢侈浪費」規定,就欠稅人滯欠稅金合計達一定金額,司法機關可以依職權或利害關係人的申請,對欠稅人核發禁奢令,包括禁止欠稅大戶投資、買奢侈品、搭乘計程車、高鐵、飛機、進出KTV酒店、打高爾夫、住四星以上飯店等,以及每月生活費不得超過2.4萬元。若民眾發現欠稅人有違反上述規定者,可檢附相關事證舉發,檢舉獎金最高100萬元。
惡意欠稅追溯期應加長
為有效防止大戶欠稅,稅捐稽徵法第34條規定,各稅捐機關對個人累計欠稅金額逾1,000萬元、營利事業累計欠稅金額逾5,000萬元的確定案件,於每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依法在各稅捐機關網站公告。公告內容包括欠稅人姓名;欠稅人若為營利事業,將一併公告負責人姓名及地址;公告期間共計6個月,並視欠稅金額的變動更新公告內容。
根據最近4年的欠稅資料歸納分析,從附表可知,自2021到2024年的欠稅案件數,分別為2,381件、2,423件、2,510件與2,642件、呈現逐年遞增,已逾徵收期,惟未逾執行期金額分別為790.89億元、860.15億元、887.09億元與895.53億元,欠稅累計金額亦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此顯示,近年來稅捐機關追回欠稅的成效並不理想。
2025年7月1日,台灣欠稅大戶累計欠稅金額為828.23億元,對有能力卻惡意欠稅者,例如欠稅期間欠稅大戶帳戶支出金額達數億元,卻未清償滯欠稅費。或是以自己名義或借用家人或員工名義,向銀行借款數千萬元,欠稅期間將銀行借款清償完畢,卻未清償所欠稅費,顯示欠稅大戶有履行義務的能力,卻故意不履行之事實。除了司法與稅捐機關應加強查緝,為維護租稅公平,建議修訂稅捐稽徵法,將欠稅核課期間改為無限期,以嚇阻近年來大戶逃稅、欠稅件數有增無減的情形。
(作者係廣東海洋大學台籍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有康
- pages: 62
- 標題: 欠稅達一定金額者應暫停享用公共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