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減一」浪潮的崛起與啟示│戴肇洋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最重要的政策莫過於透過高額「對等關稅」,迫使國際企業將生產基地移轉至美國,落實其念茲在茲「復興製造」的憧憬,進而達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因此,川普上台後逕自撕毀全球所遵循的自由貿易精神,要求貿易往來夥伴配合建立以「美國利益優先」的貿易秩序,讓國際社會再次經驗其「反全球化」治理模式的邏輯。
回顧二次大戰結束迄今,不論在國際政治或在國際經濟上,似乎難以找出哪項政策工具,在短期內可以與川普政府透過「反全球化」對等關稅,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做比較。由於川普始終認為美國頗龐大的消費市場需求,是促進許多盟邦經濟成長的依賴,從其宣稱「解放日」開始的關稅戰,採取與經濟基本運作原則反向的思維,迫使貿易往來國家必須服從其要求,似乎讓美國淪為川普的私人企業。
「非美」市場正在加速整合
亦即川普政府完全捨棄「國際貿易組織」(WTO)所追求的基本宗旨,以美國市場為籌碼,透過威脅震懾、恣意妄為的行徑,不論從美中貿易爭端的重燃,到美歐關稅稅率的僵持,或是從《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重談,到WTO原則的撕毀,不僅讓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的規範遭到重創,而且對全球各國經濟制度的運作造成干擾。
然而,川普所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並未獲致全球的普遍支持,反而促成許多國家進行橫向聯繫,甚至積極倡議「非美」(non-US)市場整合,讓共同「對抗美國」的思維不斷暈染。最近新加坡資政李顯龍倡議「世界減一」的論述,更擲地有聲地指出,美國在川普的恣意妄為下,極有可能淪為全球經濟新秩序邊緣人的命運,此意味著,國際社會對抗美國的浪潮正悄然崛起。
於此同時,許多學者專家認為,雖然川普政府透過對等關稅政策,迫使盟邦在威脅震懾下暫時選擇妥協,但最後恐將加速「世界減一」的期程。這些現象,從全球各國捨棄孤軍作戰,採取互補合作,選擇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議(FTA),至透過區域經濟整合轉型,加入多邊經濟組織的發展,可以發現其端倪。亦即國際社會「去美國化」的浪潮方興未艾,希望在「排除美國」市場的影響下,共同遵循既有的「自由貿易」軸線持續運作,藉此減少對全球各國經濟與貿易的衝擊。
對抗美國浪潮正悄然崛起
上述「世界減一」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其來有自。
依據WTO資料統計顯示,美國進口金額占全球進口市場的比重,從最高2000年的18.9%,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13.1%。同一期間,中國大陸從3.4%快速成長至10.6%,德國則是從7.5%略為減少至6.0%,日本從5.7%大幅萎縮至3.0%。由此顯示,美國雖對全球進口市場成長非常重要,但其占比已逐年衰退,無疑說明了美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力道正在弱化。
面對美國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進口金額最多的國家,大國因避免經濟受到內傷,而不至於採取直接對弈,小國更因經濟無法承受高壓威嚇,而被迫接受妥協。單拳難敵霸主,但群狼卻有可能扳倒獅王,誠如春秋戰國時代六國採取「合縱」戰略,透過聯盟合作對抗秦國謀取和平。因此,在川普一意孤行下,「非美國家」若能加強團結,將可擺脫川普的貿易劫難。
很顯然地,在川普政府採取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下,將會影響全球對美國市場出口的份額,但從不同的視野解讀可以發現,若各國市場能在「世界減一」的思維下更加開放,則極易促進全球許多國家共同合作,形塑一個「非美市場」的聯盟。也就是說,全球各國在出口貿易的份額上,並不至於因排除美國而導致衰退。
掌握機會突破台經濟困境
此外,隨著國際社會對抗美國的聯盟國家不斷增加,全球的金融秩序正在悄然變化。亦即部分國家開始考慮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轉為採取本國貨幣或其他替代貨幣進行國際貿易匯兌結算。此一現象,無疑會削弱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主導權,將有助於各國降低匯率風險,進而提高各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推動「非美國家」之間再造更多元、均衡的多邊貿易體系,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值得重視的是,在全球掀起合作抗美關稅浪潮的同時,國際社會對世界格局的期待,從過去的「兩極對峙」逐漸轉化為未來的「多極包容」,讓全球形塑發展為「多個力量中心」,每個力量中心皆存在著各國較可以形成的影響範圍和合作夥伴。這些劇變無疑將提供遭到國際政治孤立的台灣,在因應川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治理全球的同時,借力國際經濟的情勢,與各國深化經濟合作機會,例如:加強西進歐盟,拓展、調整全球南方布局,找出突破經濟困境之路。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60
- 標題: 「世界減一」浪潮的崛起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