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低估美國的「大而美」法案│王偉男

不宜低估美國的「大而美」法案│王偉男

7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生效的所謂「大而美」法案,是一項減稅與支出法案,主要涉及降低稅收、削減開支、增加軍費、增加國債四個方面。美國是影響中國外部環境的最主要國家,更是影響台海局勢的最大外因,這要求我們盡可能客觀理性地分析,包括該法案在內的美國內政與外交動向,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原則,對該法案的潛在影響進行綜合研判。

法案的主要內容

一、降低稅收方面:主要是降低個人和企業所得稅、遺產稅、兒童稅等稅種,這對幾乎所有美國公民和企業(新能源除外)都是利好,將有助於鞏固和提高共和黨在選民中的支持率。

二、削減開支方面:主要是削減用於醫療保險、社會福利、助學貸款、新能源產業等方面的支出,對非法移民、赤貧和低收入群體及新能源產業不利,對製造業和傳統能源產業有利。據測算,其中的醫保削減措施到2034年,將對大約1180萬赤貧和低收入群體造成嚴重衝擊,約占美國總人口(3.43億)的3.44%,因此至少在短期內,對川普和共和黨支持率的負面衝擊不會太大。由於削減對新能源產業補貼的措施,損害了以馬斯克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的商業利益,導致他與川普的關係破裂。他憤而組建「美國黨」,但該黨的黨綱黨章和組織架構迄今仍未揭曉,未來能有多大的政治發揮空間、對明年的中期選情會造成多大衝擊,都有待進一步觀察。但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產業在美國並非強勢產業,影響到的企業和利益團體數量較為有限。

三、增加軍費方面:主要是增加用於研發、採購、培訓和邊境管理方面的開支,這顯然有利於軍工複合體的利益。

四、增加國債方面:主要是提高美國的債務上限,由目前的36.1兆美元提高到41.1兆美元。這項措施從短期來看,有助於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能力,從長期來看,有可能提高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利息負擔。但如果減稅措施能帶來預期的經濟繁榮,從而擴大稅基,也可能反而降低美國未來的財政赤字和利息負擔。

經過算計的實施節奏

許多論者未提及的是,該法案中的眾多條款並非全部立即實施,而是分階段實施。通俗地說,該法案帶來的「甜頭」,都將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生效,而大多數「苦頭」將在2028年大選後生效。共和黨這個作法,明顯帶有選舉政治的算計。

首先,關於減稅的條款幾乎全是立即實施。生活在紐約、加州等高稅負州(同時也是民主黨主政的地盤)的美國人,將享受到更大的減稅額度,拉攏民主黨選民的意味明顯。未來一段時間,共和黨將大力宣傳這些減稅措施,符合減稅條件的民眾在中期選舉前,就能感受到減稅帶來的好處。此外,小費稅、兒童稅、老年人抵扣額度減免等減稅措施,也從今年就開始實施。

其次,關於削減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的條款到2028年才開始實施。這意味著,那些本來就占比不高的赤貧和低收入群體,要到2028年後才能切身感受到負面影響。這些條款是法案中最具爭議性的條款之一,推遲實施意在盡可能降低它們對共和黨2026年中期選舉的衝擊。

第三,削減新能源產業補貼的條款分情況逐漸實施。例如,對改善家庭住宅能源效率的稅收優惠措施,要到2026年才會取消,實際上是給予尚未完成改造的家庭,以更多的時間緩衝。今年起將終止旨在為地方減排專案,提供融資支援的「溫室氣體減排基金」,但現有項目下已生效的合同將繼續履行。對新能源產業的直接補貼,則是從今年9月底開始取消。這些安排再次顯示,共和黨對政策目標的精準算計。

此外,針對各階段(本科、碩士)學生的助學貸款上限都有下調,且新規定將於2026年7月生效。這對在讀高等院校的學生群體是一個負面衝擊,但影響人數較為有限。

綜合研判

總體來說,「大而美」法案基本反映了川普團隊的執政理念,其實施節奏經過精準算計。作為學者,我們必須克服中文輿論界「唱衰美國」的情緒干擾,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其潛在影響進行客觀理性的綜合研判:

首先,從選舉政治角度看。該法案在總體上將有利於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的選情。馬斯克創建的「美國黨」如何影響該選舉尚有待觀察,但考慮到美國歷史上已有過兩次富豪組黨參選,最後都歸於沉寂的先例,不宜高估馬斯克和「美國黨」對美國政黨政治的影響。

其次,從社會穩定角度看。該法案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美國社會貧富分化效應,但受到最大負面影響的是,占人口比例很低的赤貧和低收入群體,以及本來就沒有投票權的無證移民,對其他絕大多數人群的負面影響很小,反而有可能進一步壯大中產階層。因此,不宜高估其貧富分化效應。

第三,從國際政治角度看。該法案有可能再次啟動美國的企業創新力和經濟增長潛力,就像1980年代的雷根改革,使美國在1990年代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週期那樣,壯大美國的綜合實力,從而強化其未來實施國際干預的物質基礎。

第四,影響美國社會穩定和內政外交的因素很多,該法案只是較為重要者之一。未來不排除其他重大因素(如執政團隊的貪腐醜聞、重大政策失誤、重大外交失敗等)對川普和共和黨的政治行情,造成重大衝擊,從而對該法案形成對衝效應。須知,歷史進程是在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向前推進的。

(作者係是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偉男
  • pages: 56
  • 標題: 不宜低估美國的「大而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