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是兩岸交流促進者或中共協力者│柳金財

館長是兩岸交流促進者或中共協力者│柳金財

館長(陳之漢)赴大陸訪問開直播,引發台灣社會諸多爭議。他回台後又大肆批判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使爭議持續延燒

館長自稱「以民間交流為目的」,在大陸訪問時多次發表「兩岸同屬一中」、「我也是中國人」等言論,返台後更稱其遭側翼打壓與輿論獵巫,引發兩極化的爭辯。支持者認為這展現了民間網紅直言的風格,肯定其持兩岸和平立場;反對者則批評其已陷入中共統戰與認知作戰圈套,受其銳實力影響,甚至成為中共的「在地協力者」而不自知。

館長現象反映出,台灣社會在兩岸關係、統獨選擇、國家認同、公共論壇媒體與輿論操作等議題的複雜性與分歧性。許多台灣民眾希望兩岸維持現狀、避免戰爭,此種集體社會的心理反應,不應被解讀為迎合大陸統戰;而更多是對兩岸日增敵意的集體憂慮,以及一種反戰情緒宣洩。

館長自認為務實派,其政治立場的轉變或許可扭轉激進台獨對台灣的傷害。民進黨主政下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台灣的政治環境急速惡化,越來越極化,不僅損及政黨政治、族群和諧及國家認同;也導致中間溫和派的聲音及力量逐漸被邊緣化,失去支持和平發展穩定的中間緩衝地帶。

館長是否受中共銳實力影響

反對館長訪陸者以為:(一)質疑為認知作戰工具:許多台派與深綠陣營批評館長被中共利用,成為統戰樣板,甚至是「在台協力者」。此觀點在網路流傳尤其強烈,批評館長「一下說台獨,一下又說是中國人」,顯示其政治立場搖擺不定,失去誠信。(二)批判背離原有價值主張:館長曾強烈批評中共與支持台灣主體性,如今卻政治立場轉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反對台獨,這導致部分粉絲感到對台獨的背叛與幻滅,可能更加強化這些粉絲的反中態度。

關於館長是否落入中共認知作戰或被統戰的爭論,若他僅只是個人行為表達反戰立場,應不算被「招募」或「協力」或受誘。若館長有配合大陸特定安排、宣傳性質過強,如配合官媒製作內容、配合特定統戰語言,即可能被界定為受到認知作戰「利用」及被統戰的風險。即使館長的原始動機未必是親中或支持兩岸統一,但卻易被標籤化成「親中」,甚至賣台的象徵。館長則認為自己具有雙重認同,既是「台灣人」也是「是中國人」。

台灣社會約有四成民眾具有複雜的國族認同,既認同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文化上承認中華文化,政治上認同中華民國國民。然館長言行反覆、政治立場變化太快,缺乏一貫性與深度思考,讓外界質疑他是否出於個人政治及商業的利益,而非基於價值信念。從其返台的言論判斷,他具備雙重認同:認同中華民國、反對台獨、反對戰爭;支持大陸和平崛起、兩岸和平發展。

儘管館長並非核心政治人物,但他與政黨領袖及政治人物保持潛在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導致民進黨批判館長訪陸成為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的樣板。當館長公開支持大陸和平崛起、批判民進黨政府的言論時,立即激起反彈的聲浪,尤其在年輕世代與本土派中,館長更被批評為「投共」、「為敵宣傳」、「淪為統戰樣板」。

館長現象具有多重意涵

館長訪陸引發熱烈討論具多重意涵及影響。首先,加深了台灣社會對兩岸政策的爭辯及衝突。台灣社會討論熱烈但分散,尤其網路各方觀點相當對立,這顯示公眾對名人政治立場的審視提高,且各政黨間及其支持選民立場迥異,館長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反對台獨,以及倡議用大陸而非中國稱呼對岸。這固然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此恐深化藍白及綠營、反中及和中、交流促進者與限縮者之間的對立與衝突。

其次,促進台灣社會對大陸統戰的認知更新。民進黨政府可能從加強教育及強化對境外敵對勢力的警戒,防止代理人、同路人及在地協力者影響台灣安全,積極進行法制規範及制度建構。

再者,對未來兩岸互動模式的影響。民進黨政府對兩岸民間交流可能採取更嚴格的審視,尤其是高知名度人士如網紅、藝人、企業家、社會知名人物的兩岸互動。大陸當局也可能基於館長的經驗教訓,調整其對台策略,更加具隱蔽性、精準性及針對性。

最後,館長現象體現中共銳實力的影響收效。「軟實力」側重文化吸引力,「銳實力」則更強調通過信息操控、輿論引導等方式,塑造政治氛圍與社會認知。大陸在館長事件展現的統戰手法,可能被認為是運用銳實力的案例。

館長事件具有雙面刃效應

作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路紅人,館長的言行與立場的轉變將對其粉絲產生示範效應。部分年輕人可能受到館長的影響,對兩岸交流持更開放的態度,反對台獨、認同中國人及反對民進黨;但也有部分年輕人可能因反感館長的立場轉變,從而更堅定「反中」立場,甚至認為館長受到中共統戰、銳實力的影響。

台灣自詡是一個民主社會,館長應有表達政治立場的自由,即使是親中言論,也不應簡單被標籤化為叛國、親中賣台。台灣社會需要建構一套具辨識力的媒體素養、公民教育與戰略思維。館長敘事固屬個人言論自由表達,既是一種政治表態著重其個人政治及經濟利益;但同時也是一場大陸結合統戰策略、認知作戰與銳實力運用的社會實驗場域。就此而論,「民間自由交流」正常化有其必要,只要不存在兩岸國安風險,任何人都不應被標籤化「中共在台協力者」。綜言之,網紅人物應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政府不應在開放社會中尋找敵人,反而失去多元包容、尊重差異的形象。

(作者係佛光大學副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30
  • 標題: 館長是兩岸交流促進者或中共協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