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NO.80 │ 全球防疫下的文明考驗

2020年4月|NO.80 │ 全球防疫下的文明考驗

3月18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召開了兩場記者會。上午宣布從19日零時限制外國人入境,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同時宣布,台美雙方簽署了「聯合防疫聲明」,美方為台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而台灣則會每周提供10萬枚口罩給美國。下午記者會則宣布新增23個確診案例,大多為境外移入。 19日,蔡英文和陳建仁召開記者會,在吹噓台灣防疫深受國際肯定、美台關係又升級後,提出「要全力配合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定」、「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只有團結才能打敗病毒」、「不要製造恐慌,要傳播正確資訊」等三點呼籲。而即將卸任的陳建仁則痛批世衛組織秘書長「外行人講話」、大陸隱匿疫情。 兩天三場記者會下來,不僅摧毀了民眾對防疫工作的信心,也凸顯了民進黨政府在防疫上的幾個盲點。 首先,凡事採雙重標準。先說防疫,一開始「只防大陸、不防歐美」;待3月初全球大流行後,仍只對歐亞60多國管制,獨漏美洲;直至3月中旬美國每天確診案例激增千例以上,才限制所有外國人入境,這個慢半拍使台灣防疫破了口。再說口罩,自2月起排隊買口罩的人潮從未少過,家長至今仍被禁止把自己的三片口罩寄給在外留學的子女,政府卻大方贈送口罩給物資豐沛的美國,有何道理?更何況,區區10萬口罩,怎麼夠3.32億人使用? 其次,逢中必反。自疫情開始,台灣就不惜一切撇清與中國的關係,結果還是處處被當作中國人。在世衛組織正式命名為「新冠肺炎-19」後,台灣大小官員及媒體仍堅稱「武漢肺炎」,在川普為掩飾自己抗疫不力,故意稱「中國病毒」後,更有官員得意洋洋台灣有先見之明。…
作者: 紀欣 頁數: 1
當美國歩歩進逼、圍堵中國大陸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使得中國和西方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遭到考驗。究竟哪一種文明形態能夠渡過新冠肺炎的危機?值得吾人探討。 去年4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中美貿易戰不止是貿易戰,而且是科技、甚至是整體「文明的對抗」。從此之後,中美兩大文明之間的對抗便愈來愈形尖銳,而走到難以回頭的轉折點。 今年2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德國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呼籲國際社會要對中國的威脅覺醒,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立即對記者表示:「美國是中國的威脅」、「中國願意同美方建立和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但是美國恰恰相反,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不斷找藉口批評和抹黑中國。」 步步進逼,裂解中國 在蓬佩奧提出「文明對抗」的同時,美國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史金納宣布:美國已經在擬訂圍堵中國的「X計畫」,並且開始採取行動,準備裂解中國。2018年3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並由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國高階官員來台灣,並促進美台高層實質的「互訪外交」。…
作者: 黃光國 頁數: 6
近日武漢地區滯留的第二批台胞回到台灣,大陸各地疫情也得到控制,七成以上的病人已治癒出院,城市交通也逐漸恢復,並快速恢復製造生產,社會秩序正重新步上正軌。在此情勢下,筆者針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議。 一、中國大陸對疫情採取的管制措施和對治策略,證明確實是積極有效的。其中,包括社區隔離、封省圍城、管制交通、延後上學上課,以及集中全國之力支援武漢、迅速開設醫院、積極對症治療等。近期又推動循序漸進的復工,並逐步開放城市中的商業活動。儘管在對治的過程中曾經有過失誤、也曾有所遲疑,但仍然展現出集體的智慧與治理的高效,而且成績斐然,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 二、相較之下,原先對大陸情勢不表樂觀的歐美大國,在應對疫情擴散時卻顯得手忙腳亂,而且決策進退失據、一再延誤時機,反映出治理能力不彰、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實質困境。 義大利政府在疫病危急時尋求歐盟各國的協助而不可得,卻幸獲大陸的慷慨挹注。在這樣的對比情勢下,各國政府治理的能力高下立判,這是台灣人必須清楚面對的,也是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必須充分掌握的客觀條件,絕不可一廂情願,故意漠視大陸的進步與發展,造成一再的誤判。 三、在大陸疫情最嚴重之際,日本政府與民眾以具體支援行動表達了善意與關切,不但有效改善中日關係,也得到大陸同胞的普遍肯定。但台灣卻有部分有心人士故意激化兩岸對立,製造敵對氣氛,形成兵戎相見、一觸即發的新氛圍。…
作者: 周陽山 頁數: 8
2月是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之際,兩岸關係亦跟著緊張,9日及10日兩天,中共轟6K及殲擊機、預警機遠海長航繞台,並越過中線,加上海軍艦艇配合,演出了一場海空威懾。 美方則於12日派遣1架MC-130J型機、2架B-52轟炸機,分別在台灣西部的台灣海峽中線、台灣東部空域飛行。13日上午,美軍一架P-3C反潛機又出現在台灣鵝鑾鼻外海。接著15日,美軍在西太平洋展開遠征打擊部隊行動演練,出動航空母艦戰鬥群與遠征打擊群,聲稱支援印太的自由與開放,同時,美軍公開神盾巡洋艦當天經台灣海峽,由東海駛入南海的畫面;第七艦隊公開神盾巡洋艦切斯勞維爾號,由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的照片,美軍指稱該艦是執行正常航行任務。 28日下午,大陸無視美艦美機,又派出殲11型戰機、轟6轟炸機等多型戰機,再度繞台,回應美國。雖然一個月三天機艦繞台,台國防部表示「期間國軍全程監控,無異常狀況,請國人放心」,但國人能放心嗎? 根據大陸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空軍大校張春暉表示,東部戰區的這些繞台行為,是針對「台獨」分子而來,國台辦則提及賴清德準副總統訪美的超高規格。大陸等於藉此一連串軍事動作對美提出警告,勿對台獨釋出錯誤的訊號,另一方面也昭告台獨,不要以為大陸受疫情影響,會因自顧不暇而放任台獨。 很多人想不通,新冠肺炎疫情正炙熱當頭,共軍竟連續以軍機繞台警告台獨,這是明智抑或是必須?台灣諸多媒體評論說,這是中共想以此轉移內部疫情焦點。…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9
從1月23日小年夜武漢宣布封城,緊接的10天內完成專治新冠重症病患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同時成立14家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到3月10日習近平親往武漢視察,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將疫情控制住,讓許多目前受到疫情肆虐的國家向大陸求援,中國的防疫方式更成為世界顯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到全球後,許多國家的人在問,中國的防疫方式,我們做得到嗎?答案大多是:做不到。 中國領土廣大、人口眾多,災害的承受力強,對大陸來說,任何問題乘以14億都是大問題,但任何問題除以14億,也都變成可以處理的問題。武漢疫情爆發,大陸各省劃分責任區救援,先將第一線已經精疲力盡的湖北醫護換下休整,其他省市不停輪調人力上前線,使醫療體系不至崩潰。 防疫的同時,也讓全國上下團結在一起。20世紀,當民族主義思潮傳入中國時,碰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抗日」成了中華民族全體的共同國家記憶。21世紀的新冠病毒戰疫,中華民族再次凝聚,全體中國人民,或許沒有個個上前線,但人人乖乖待在家裡,倒也築起了不讓病毒肆虐的血肉長城,為防疫貢獻一己之力,將來「抗擊新冠疫情」,就是新時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10
湖北台胞第二次包機終於返台,兩岸當局之間的協調雖有不少瑕疵與缺失,但人能夠平安回來,疫情沒有隨之擴大就是萬幸了。遺憾的是,隨著疫情始終未全面緩解,兩岸之間在各自解讀下已愈行愈遠。 蔡英文政治考量多於人權 蔡政府處置武漢台胞回台的議題一波三折,在人權照顧與疫情防治之間擺盪,除凸顯疫情的嚴峻,稍一不慎就可能引「病毒」入台;更令人驚覺到,這把伴隨疫情而來的仇中怒火,不僅耽誤了武漢包機的運作,也讓兩岸累積的仇怨越來越深,兩岸回暖友好的機會更顯渺茫。 隨著疫情持續發燒,台灣人對新冠肺炎產生莫名的恐懼感,又因每天為取得口罩、消毒酒精疲於奔命,從而加深對中共的惡感;民進黨政府更在疫情報導上斷章取義、火上加油,以謀取與北京對抗的本錢,讓本是同根生的兩岸逐漸形同陌路。 尤其,台灣人普遍不了解為何不能參與WHO活動,又因不少國家基於「一中原則」拒絕台灣人入境,更增加了台灣人對大陸的不諒解。…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2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由於疫苗仍在研發,各國目前仍以支持性療法作為治療手段,因此疫情始終無法獲得有效控制。當各國在繃緊神經全面救援之際,中國解放軍精銳盡出,快速反應,其新裝備也成了國際焦點。 軍方救援成了救災主力 防疫如同作戰並非口號,當大陸遭受疫情肆虐時,數以萬計的解放軍部隊紛紛投入湖北武漢救援,這場疫情考驗著大陸當局的應變能力,其軍方救援更成了救災主力。 基於軍隊本身具備快速反應、整齊劃一的能力,各國早已將軍隊列為救災主力,著名的南亞大海嘯、日本31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均可看見軍隊身影。一方面是要訓練部隊面對緊急狀況時的反應,二方面要體現軍民一家親的形象,解放軍如同各國軍隊,不僅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角色,也是救災時的急先鋒。 鑒於解放軍在此次疫情扮演重大支援角色,本文針對一些較為出色的解放軍裝備進行介紹。…
作者: 宋磊 頁數: 14
潘懷宗,1961年生於台北市。畢業於東吳大學化學系,後赴美深造,為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神經化學及分析化學博士。畢業後,獲美國先靈葆雅藥廠(Shering-Plough)聘為資深科學家,開發新藥第三代抗生素—頭孢布烯(Ceftibuten CAS: 9751939-6),目前臨床仍在使用。1991年受陽明大學之邀,返台任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1997年升任正教授。 潘懷宗已在世界知名雜誌發表60篇國際科學論文,曾7次獲頒國科會生物醫學甲種研究獎;任醫藥專業人員國考命題委員;1997年獲美國醫藥促進局頒贈傑出青年學術研究獎;名列英國劍橋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另任美英等國神經科學相關專業雜誌審查委員。現任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化學學會及神經科學學會會員,以及中國藥理學會教學與科普委員會副主委等。…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16
江啟臣壓倒性地贏得國民黨主席補選,顯示國民黨內期盼藉由主席年輕化帶動新氣象。不過,江啟臣面對的是頗為艱難的局面,除了黨務革新之外,還必須提出有號召力的核心論述,才有可能成為中興少主。 3月7日,國民黨主席補選,江啟臣以68.8%的得票率大勝郝龍斌。就選前輿論風向和國民黨內氛圍來說,江啟臣勝出不讓人意外,因為他今年48歲,比郝龍斌年輕了19歲,在選舉慘敗之後,國民黨內外就湧現了一片要求「世代交替」的呼聲。 比較令人詫異的是他壓倒性的得票率,由此看出,國民黨內的確有一股強烈的氛圍,期盼藉由黨主席的年輕化,為國民黨帶來新氣象。江啟臣勝出,在社會觀感上有加分作用。 江啟臣面對嚴峻挑戰 不過,江啟臣出線雖然為國民黨形象加分,但談到國民黨的發展前景時,許多人還是持比較保留甚至悲觀的態度,認為國民黨面對的是相當艱困的內外環境,興衰存亡的挑戰頗為嚴酷。…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20
連任三屆立委的江啟臣,是國民黨建黨百餘年來最年輕的黨主席,他能從中部政壇崛起,進而成為藍營的中流砥柱,靠的是自身的學經歷,以及勇於承擔的膽識。對於改革國民黨的艱鉅任務,江啟臣必須喚起更多的「江啟臣們」站出來,否則他的這股「後浪」,一樣會死在沙灘上。 出身豐原基層里長之家 台中豐原長大的江啟臣,爺爺江水源擔任里長長達42年,使得他從年幼時期就對服務眾人之事不陌生。台中一中畢業後,考取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畢業後陸續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南卡羅萊納大學,取得國際事務及國際關係碩博士學位。他與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在內的多位藍營菁英人士一樣,有著相同背景,也受到國民黨的中山獎學金栽培。 學成返國時,適逢國民黨遷台後首次在野,順勢進入台經院服務,並任教於東吳大學,在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被拔擢為行政院新聞局長。儘管江啟臣的岳父劉盛良曾擔任多屆立委,但至此時他還壓根未想到要從政。 被譽為「少年胡志強」…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22
立委江啟臣以48歲青壯之齡,當選為國民黨年齡最輕的黨魁,面對國民黨從2018年底在九合一選舉的高聲勢,滑落到如今的分崩離析,他將如何凝聚黨內各政治勢力,改造國民黨,重新贏回民眾的信任與認同,可謂是當務之急。 大選後,國民黨中常會提出7項敗選原因:(1)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2)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當下變局;(3)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同;(4)高雄市長選戰經驗無法複製、選戰策略選擇失誤;(5)黨內矛盾不團結、輔選力道仍待加強;(6)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7)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國民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 以此來看,國民黨不團結及兩岸論述過時被視為敗選主因。 黨內不團結是敗選主因 首先,黨內大老競相爭取總統大位。2018年選舉的勝利成果,導致黨內領導人認為國民黨可以輕而易舉贏得2020年總統大位,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皆有意爭取。初選前後,吳敦義退選;郭台銘初選失敗後又積極聯盟柯文哲、王金平;王金平未參與初選,但也企圖與其他勢力聯盟,且不支持黨提名的候選人韓國瑜;侯友宜是否願意為韓國瑜站台;以及朱立倫是否擔任競選總幹事;凡此種種皆顯示國民黨整合困難,且速度太慢,這些黨內派系權力衝突、不合,讓國民黨失去民眾認同,無法在地方選舉大勝後乘勝追擊贏得中央層級選舉,更凸顯一個分裂欠整合的國民黨,難與團結的民進黨對抗。…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4
瞭解政治實務的人都明白,一項政策或政治事項要轉變時,不會忽然改變方向,多半是有一些蛛絲馬跡,透露出徵兆。政治人物的講話為什麼常常是各方解讀的材料,原因正在於政客以外顯的言語和動作,向外展現政治訊號,釋放出事態正要改變的趨勢。 剛剛產生新任黨主席、外界正睜大眼觀察會不會改向的國民黨,完全符合上述情況。簡單的說,目前國民黨(主席)任何可被用來視為政治訊號的言行,都會被放大,只是有的真、有的假,也有解讀者自我詮釋的加油添醋。因此,「正確和精準」才是政治判斷的高端技術。 國民黨敗在沒有應變能力 國民黨敗選的主因,各方說法不一,但不可否認,過去建構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兩岸得以和平交流的政策方向,已因蔡英文執政而遭到摧毀,但國民黨在吳敦義主席時代未對此做進一步的闡釋或探索,直到大選前,國民黨過去可加分的兩岸交流,已因背景改變而應該調整了,黨和候選人團隊卻仍選擇相對安全的「以不變應萬變」,最終導致未能在大選中加分,慘敗之局,夫復何言! 選後,國民黨主席之戰,郝龍斌與江啟臣各自透露出在兩岸論述上的主要差別,郝龍斌強調中華民國,甚至說了「寧可斷三通」的重話;江啟臣模糊以對,保留更大的彈性空間。當江啟臣在主席之戰以相當票數拿下一年多的主席任期,外界也都注意到習近平並未循例發來賀電。…
作者: 令狐台 頁數: 26
在新冠肺炎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民進黨的側翼在高雄市推動罷免韓國瑜案並未鬆手,第二階段連署書已於3月9日送交選委會,依選罷法規定,要在40天內完成查核工作,二階段成案後,必須在20至60天內辦理罷免案投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3月12日在立法院表示,罷韓投票應該會在6月中下旬舉行。 目前民調結果對韓不利 依據3月9日TVBS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33%的高雄市民非常滿意或還算滿意韓市長的施政表現,非常不滿意或不滿意的占54%,對韓國瑜未來施政表現有信心的占35%,比沒信心的52%低;如果罷韓案成案,57%的市民表示一定或可能會去投票,37%不會;如果明天就是投票日,有53%同意罷免,32%不同意。從交叉比對發現,會去投票且同意罷免的比例達到50%,相當於115萬人,這數字比選罷法規定的25%門檻,57.8萬人要高。 因此可判斷如果投票在今天舉行,罷免韓國瑜應可過關,即使投票時間是在3個月後的6月底,通過罷免的機率也非常高。筆者日前走訪高雄市政府,不少官員私下透露目前的情況,對韓市長確實不甚樂觀。究其原因,除了韓市長就任後不久就宣布參選總統,在1月11日的大選中以大幅度比例落敗之外,最大的問題是,韓市長上任只有一年多的時間,還來不及將他所提的各項政見一一落實,加上最近高雄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與各項產業呈現不景氣現象,網軍又不斷放大韓國瑜的負面新聞,目前的形勢對韓相當不利。 3月15日,國民黨新任主席江啟臣南下,與韓國瑜闢室會談近一小時,表示要以行動力挺韓國瑜推動市政,並呼籲高雄市民繼續相挺。江啟臣17日發布國民黨人事命令,其中兩位副秘書長是挺韓的戰將謝龍介及顏寬恒,前高雄市社會局長葉壽山為組發會主委,這份名單被視為是要幫韓挺過罷免危機。…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28
兩岸關係迭有起伏轉折,但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已金剛不壞的情況下,縱使天地七旋八轉,吾人不必悲觀。 由於國民黨敗選後,一些青壯派對兩岸路線大舉討伐,涉及「九二共識」的適用性,新當選的主席江啟臣屬之,令一些關心兩岸未來走向者持悲觀看法,其實沒有必要。 國民黨必會有新路線 國民黨「一中各表」給了台獨民進黨啟發,「中華民國台灣」及其側翼「台灣主權」就是2.0版的「一中各表」,壯大了民進黨。五年多三大敗,敗在兩岸路線,不容否認,也弄得今天的黨內青壯世代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以「得先重新贏得台灣社會的信任,才能有意義地去談如何拉近兩岸共識」的瞎話敷衍外界。 這種放空兩岸路線的說法,自身就是違反邏輯的產物,只會給國民黨帶來更多鄙夷的訕笑與唾罵,更容易被各方攻擊,黨內「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保守派更會出手修理江啟臣,放空勢必不會持久。如果江因此更向獨靠攏,只是繼續作民進黨的嫁衣裳,領導威信必然掃地,要求新路線的呼聲會越來越大,最終勢必還是會搞出一條反獨新路線,只是目前不見棺材不掉淚。…
作者: 朱駿 頁數: 30
美國參眾兩院3月通過《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作者: 嚴語 頁數: 34
全球國家鮮少有機會同時面對相同的麻煩和考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就像一面鏡子,既反映了每個國家的應對方式,也折射出國與國的關係、國民間的真實互動乃至政客的修養。而從疫情來審視中日關係,亦能呈現其真實面貌。 中、日兩國開始面對新冠肺炎的時間,先後差僅一個月。2月上旬,日本即面臨停在橫濱港「鑽石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的問題,但一方面為了防範疫情登陸,一方面拘泥於國際法上的旗國主義,而猶豫不決。 應對鑽石公主號疫情失誤 由於該船籍屬英國,經營航運的則為美國企業在日本的分公司;依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在公海上,船旗國有「排他的管轄權」,可干預取締的僅有海盜行為、販賣奴隸、無照廣播、沒有或偽造國籍等例外情形,但並沒設想到傳染病該如何解決。日本認為,日方沒有因應感染擴大的權限、義務,有義務的是英國;厚生勞働相加藤勝信在國會表示,「是誰擁有管轄權,並不明確。不光是日本,未來國際社會必須梳理一下。」 於是就在不讓船上3千多名旅客、船員下船,檢測數少又緩慢的情況下,造成疫情在郵輪上蔓延,等到遭國際社會指責後,才讓旅客下船、各國派機接人,確診數就竄升至696人,使得日本大損防疫先進形象。而日本疫情亦因來自歐美各國的旅客及返國國民出現破口。…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8
南韓總統與國會議員選舉分開來舉行。下一場總統選舉預定在2022年3月,國會議員選舉則會在4月15日舉行。對文在寅總統而言,這場議員選舉可能比兩年後的總統選舉更為重要。 南韓每4年舉行一次的國會議員選舉進入倒數計時。這回是第21屆國會選舉,惟本次選舉攸關是否彈劾文在寅、政黨是否輪替,以及南韓與美、日兩國的關係,可以說空前重要。目前朝野各黨為選票全力衝刺,激烈撕殺的程度超過新冠肺炎防疫工作。 是文在寅的期中考試 先觀察南韓國內政治。總統文在寅五年的任期已逾一半,因此,有人評論這次選舉是對文在寅執政的「期中考」。在政治方面,文在寅自誇係「燭光革命」起家,不幸造成人民分裂為敵我兩派。在經濟方面,主打「所得養成長」政策,導致貧益貧、富益富現象。一般韓國人認為,這是「左派」施政失敗,已成為反對黨的攻擊箭靶。 文在寅把失政推給「新冠肺炎疫情」,他為求解決低迷的經濟問題,特別邀請了南韓10大企業集團負責人到青瓦台時說:「原本南韓經濟發展情況不錯,遭受新冠肺炎入侵,才變成衰退」。反對黨則認為,文在寅在說謊,他上台後的經濟政策即犯錯在先,導致中小企業經營不下去,紛紛移向東南亞國家自求生存,怎能找疫情當替死鬼?…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0
一艘中國遠洋貨輪「大翠雲」號,2月3日抵達印度坎德拉港(Kandla)短暫停靠,5日離港前,突然收到新德里的不得放行指令,該船運載貨物中有一件18mx4m的裝置被印度扣留,引起爭議。 印度無理扣押「大翠雲」號 印度扣押貨輪的理由是「船上可能搭載了可用於製造導彈的產品」,而未申報。之後,「大翠雲」號在繳了擔保金和「可疑」貨物後離港,抵達終點站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凱西姆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期間,印度曾幾次出動軍艦逼近該港口。 印度派了兩批研究核子及導彈的專家,對從「大翠雲」號扣留的工業高壓釜進行檢查。初步檢查認定該裝置是一件可用於製造導彈的高壓釜。近日印度安全官員進一步認定,這一產品可用於製造超遠端導彈或衛星的火箭發動機。媒體借此影射,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有核擴散聯繫,對「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器能力」表示擔憂。 這次印度海關硬扣上「製造導彈裝置」的帽子,實在過於牽強。一來海關人員並未發現任何製造導彈的其他相關配件;二來倘若中國真的想向巴基斯坦輸送軍事材料,並沒有必要在印度港口停靠;三來印度口中的高壓釜,不過是在工業中常見的大型高壓蒸氣釜,它是一種用水蒸氣的高溫高壓對物品進行滅菌處理的裝備,具有多種工業與科學用途。它被廣泛用於加氣混凝土、保溫石棉板等生產項目,適用於橡膠製品、木材乾燥和防腐處理、重金屬冶煉、耐火磚侵油滲煤、符合玻璃蒸養、化纖產品高壓處理等等。…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2
俄國學界認為,近年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早已引起各國側目,特別是「一帶一路」推出後,更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構成極大威脅,華府不僅強力阻撓,同時通過周邊鄰國展開全面圍堵。但由於情勢改觀,亞太國家在軍事安全方面雖仍與華府維持聯繫,但在經濟發展上已開始向北京靠攏。 從菲律賓看亞太權力易位 2月11日菲國政府正式通知美方,終止兩國1998年簽署的美菲《軍隊互訪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4
3月17日,77歲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伊利諾、亞利桑納、佛羅里達和俄亥俄等州,大贏78歲的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此確定將代表民主黨角逐2020總統大位。而民主黨初選從「群英並起」,到後段「兩個老白男」雙雄對決,再到拜登勝出的關鍵為何,值得關注。 女性可能當副總統候選人 在民主黨初選初期,有5名女性登記參選,創下歷史紀錄,她們分別是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6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