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NO.80 │ 全球防疫下的文明考驗

2020年4月|NO.80 │ 全球防疫下的文明考驗

從美國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看來,2020年的美國還沒準備好接受女總統。原因何在,值得探討。 美國女性從政比例不高 1848年,美國婦運領袖們首次召開全國婦女大會,公開發表「傷心宣言」(The Declaration…
作者: 顧燕翎 頁數: 4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官方甫公布的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35.7,創下歷史新低,看來今年「保6」相當困難。兩岸一衣帶水,台灣經濟成長「保2」更加不易。 大陸經濟「保6」有難度 雖然歐洲疫情正在延燒,但大陸雷厲風行封城等管制措施,疫情已見緩和,不少工廠逐漸復工,恢復產能。但因消費、投資及進出口等經濟活動受抑制,負面的衝擊已反映在最近的經濟數據上。 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月29日公布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前值50跌至35.7,低於2008年11月金融危機的 38.8,創下歷史新低。非製造業的PMI也從1月份的54.1下滑至紀錄新低29.6;另民間版本的財新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0.3,創下2004年4月開啟調查以來的最低紀錄。…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0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中國大陸無法避免首當其衝,讓正在下行的經濟成長籠罩陰霾。雖原先預估今年中國經濟成長可以維持6.0%,但受到出口下滑、消費減緩影響,許多國際機構預估,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成長不易達到4.5%,全年經濟成長將下修至5.5%。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斷擴散,迄今為止受到波及國家已經達到120多國,確診人數突破20多萬人,其所涵蓋的地區與確診人數已超過2003年SARS的疫情。 全球產業有斷鏈風險 不過,此時此刻全球各國更關心的是,中國從1990年代開始扮演全球製造基地的角色,每年供應全球製造產品量值超過三分之一,如果大陸短期內無法完全復工,恢復既有產能,除了會讓許多國家民間最終消費產品供應受到波及外,更會讓部分重要產業供應,尤其是與中國產業緊密連結的亞洲國家產業製造所需要的原材料、零組件供應,陷入斷鏈危機。 舉例來說,美國官員曾經公開承認,其基礎用藥及其他許多藥品,甚至實驗所需要的動物或試劑,迄今為止仍依賴中國供應,如果中國因新冠疫情而減少供應或斷鏈,恐將使美國整體醫療體系運作及生物醫學研究,遭受相當嚴重的波及。…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52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美國聯準會為救股市、挽救川普選情,猛力降息四碼,並再度實施量化寬鬆措施撒錢,但股市照樣「熔斷」。可見政府在全力防疫的同時,應兼顧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 美國聯準會(Fed)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繼3月3日降息兩碼(0.5)後,15日更連下兩帖金融猛藥,一口氣降息四碼,並實施6年來首次量化寬鬆(QE)措施,印鈔7,000億美元。川普寄望這可振作股市,但市場反應兩極,一方看好國際股市可回穩;另一方則認為這是診斷錯誤,飲鴆止渴。不過,此舉已引發紐西蘭、香港、南韓、日本等國央行跟進,紛紛降息、推量化寬鬆。 Fed降息撒錢震盪全球 降息四碼邁向「負利率」立即效應有二:一是降低國內資金成本,解除繳息壓力;二是意謂美元由強勢轉化為相對弱勢,有利出口。至於QE,等於是向市場加注強力通貨,這是很短視的舉措,意在搶救疫情對川普政府的衝擊,遮掩其國庫空虛及銀行業營運困頓的窘境。而且「降息加QE」,還會激升美國通膨水準,減損購買力,惡化美國經濟的復甦力道。 難怪Fed的大手筆出台後,美股、期指仍重挫,引發熔斷機制,幾度停止交易。…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54
2019年川普在白宮將總統自由勳章頒給經濟學家拉弗(Arthur B. Laffer),表彰他的「拉弗曲線」(Laffer Curve)與減稅政策,為美國40年來的稅基擴大與經濟奠定了強大基礎。值得重視的是,台灣在2018年首度出現了負的所得稅收彈性。 低報或匿報所得情形嚴重…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56
2月28日,夏潮聯合會、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勞動黨、統一聯盟黨等團體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紀念會」。除多位團體負責人上台追思陳老外,前總統馬英九、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統促黨總裁張安樂、知名導演侯孝賢、立委高金素梅等都到場,向其頑強奮鬥的一生致敬。 陳明忠是台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1929年生於高雄,2019年11月21日病逝上海,享壽91歲。2月28日是他逝世百日。 陳明忠1947年不滿國民黨貪腐統治,參加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1950年因參加地下黨被捕入獄10年,出獄後與同是政治受難者的馮守娥結婚。1976年第二次被捕遭判死刑,經海內外人士救援,改判15年徒刑。出獄後他持續從事統一運動,參與成立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國統一聯盟、夏潮聯合會、勞動黨。追思會特別以「日據殖民與意識覺醒」、「二二八與兩個祖國」、「白色恐怖和獄中受難」、「堅持理想和社會參與」、「破冰之旅與兩岸和平發展」、「還我祖靈與歷史正義」等六個主題紀念其一生。 馬英九致詞時提到,2005年陳明忠不畏爭議,受邀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發表228專題演講,呼籲族群和解,間接促成了連戰訪問北京展開「破冰之旅」,也為他三年後當選總統,推動兩岸和平和解合作奠定基礎。他推崇陳明忠是「大時代的勇者、滄桑歷史的見證者。」 同是政治受難人的吳澍培表示,「我們這些老同學如今已經沒剩幾人了,希望老中青三代要不斷延續交棒下去。」侯孝賢十分敬佩陳老的氣度,感慨「如果台灣有更多像他這種氣質和人格的人,會很了不起。」高金素梅錄製了《我們為什麼不歌唱》、《青春戰鬥曲》兩首歌,在現場播放,追憶當年跟陳明忠夫婦一起赴日本靖國神社抗議,並訴求「還我祖靈」的抗爭經過。張安樂則認為,陳明忠為了國家民族放下自身苦難與仇恨,非常了不起。…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58
要在幾分鐘內,講述陳老與中國統一聯盟32年的歷史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以下就簡單講幾點,陳老怎麼看統派及統一工作。 第一點,作為一個左派,陳老認為階級矛盾是所有社會的基本矛盾,但他很清楚,統獨矛盾是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所以,他第二次出獄後,辛苦組織過無數個重要的團體,但統盟永遠是他掛念在心的。 去年3月31日,我去上海金山區養老院看他時,他迫不及待地想瞭解,依據立法院2017年底通過的《政黨法》,統盟如不能轉換為政黨,就必須解散的事,在聽完我的說明後,他說:「無論如何不要讓統盟被解散,畢竟它歷史悠久,又是一面鮮明的旗幟。」4月14日上午,我打電話告訴他,統一聯盟黨已於前一天正式成立,想邀請他擔任顧問,他高興地答應了。 陳老曾多次表示,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統一是一個遺憾,但他又說,大形勢是擋不住的,他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 第二點,陳老認為統盟應該發揮統一戰線的功能,不分左右,甚至不論主張何時統一,或依什麼方式統一,只要贊成統一的人都可以加入。聽起來,要加入統盟不難,但他對什麼人可以自稱是統派,可有嚴格的標準。…
作者: 紀欣 頁數: 59
蕭道應1916年生於屏東佳冬素有抗日傳統的客家望族,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醫學部,是台灣法醫學的開創者,青年時期與妻子黃素貞前往大陸,參加全民抗戰,抗戰勝利後回到台灣,參加中共「解放台灣」的地下黨革命鬥爭。蕭一生充滿傳奇,在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為台灣尋找出路。 蕭道應說他自己是「革命時代的悲劇演員」,主要是指他為中共「解放台灣」而做出由「迎接解放」到「配合解放」的革命工作,最後以「悲劇」收場。蕭被捕後,命運之神未讓他走向馬場町「從容就義」,反而以「自新人員」被安排進入公職機構從事法醫檢視鑑定工作,退休後,調查局仍聘請蕭擔任第六處法醫顧問,直到2002年87歲病逝。 革命伴侶、民族主義鬥士    蕭道應、黃素貞這對革命伴侶,是民族主義鬥士,又是「職業革命家」,他們不是貪生怕死的庸碌之輩,「生」與「死」早已被他倆置於度外。蕭「自新」後進入調查局法醫部門服務,其實是「就地監管」,這是國民黨對待「政治敵對者」的傳統作法,重慶時代蔣介石對待離開延安的張國燾也是如此。 我考入調查局在「展抱山莊」受訓時,訓練所安排我們學員們去調查局第六處(科學鑑定/法醫)參訪學習,在場曾聆聽一位副處長級,有醫師氣質的人物講解法醫檢視案例,他的名字叫蕭道應。因此,在年齡上蕭是我的前輩,在公職意義上,他算是我的長官,後來我對他了解越深,對他敬重就越多。…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60
蔣經國雖貴為蔣介石的長子,但因他有蘇聯背景,美國對他充滿疑慮,並多所打壓。美方安排蔣經國訪美,表面上給足面子,由艾森豪總統在白宮親自接見,但國務卿杜勒斯當面給蔣經國難堪,1954年6月更施壓讓他辭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 1950年代上半段,是蔣經國一生受到最多政治打壓的時候。由於蔣經國作風強硬,讓許多國府人士不以為然,包括張群、陳誠等人都擔憂蔣經國的作風,會讓美國拒絕援助台灣。 蔣經國不僅受到國民黨派系與國府將領的掣肘,美軍顧問團更懷疑蔣經國在蘇聯學習的背景,即使蔣經國開誠布公,允許美軍顧問到部隊實際去看政工人員的工作,但仍無法取信美方。美國邀請蔣經國到美國參訪,卻被國務卿當面教訓一頓。1954年6月,蔣經國辭卸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職務,這大概是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搜捕囤積居奇的經濟罪犯,遭到各方反彈後的又一次挫敗。 美藉援助干涉國府運作 國府遷台前後,美國為其自身利益,積極介入國府內部問題,甚至主動向國府列出軍事防衛與行政管理名單,要求孫立人負責軍事,政治委由吳國楨負責,國府若不照辦,美國將不提供援助。國府拿人手軟,只好任命吳國楨為台灣省主席,孫立人先擔任台灣防衛司令,後任陸軍總司令,不過,國府對兩位文武官員處處設防。…
作者: 高靖 頁數: 64
甘肅彩陶文化的歷史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已經明晰,範圍涵蓋甘肅的東部、中部、河西走廊及青海的東部、寧夏南部,西至新疆東部。出土的彩陶器具不僅具有實用的功能,其上的彩繪紋飾反映著大量先民社會活動生產的資訊,以及對自然美的理解和感悟。中華的史前文化引人遐想,更值後人珍惜。 甘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具有獨特的彩陶文化。彩陶是將礦物質顏料塗在泥坯上,經過焙燒形成的紋彩陶器,其上的紋彩不會脫落,遠古的文化藝術由此得以保存下來。我國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中,都發現有精美的彩陶器具。甘肅彩陶文化(以甘肅為主,旁及周邊的陝西、青海、寧夏和四川)是在融合當地及周邊不同民族文化,以及吸取中原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甘肅彩陶文化歷史悠久 從8,0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開始,經歷了仰紹文化、馬家窯文化(這階段為新石器的農業文化)至齊家、四壩、辛店、沙井文化(這段時期為農畜牧業相容的文化),時間跨度達5,500年,在世界諸多彩陶文化中延續時間最久,具有獨特完整的風格體系,特別是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代表著中國彩陶藝術的巔峰。 甘肅的彩陶文化綿延數千年,但一直沉寂地下,直到1920年代才被發現。1923-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甘肅青海考察發現了甘肅彩陶大部分有代表性的遺址,揭示了甘肅悠久的史前史和特色鮮明的彩陶文化。195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發現了四壩文化,1961年馬家窯文化被正式確認。1978年甘肅考古人員在秦安大地灣發現中國北方最早的彩陶遺址,找到了仰紹文化彩陶的源頭。至此,黃河中上游彩陶文化的歷史序列基本確定。…
作者: 吳國禎 頁數: 68
兩岸開放後,我在北京姨媽宋寶真家裡,讀到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藁》。姨媽說:「你外公宋紹唐於1903年(光緒29年)與汪精衛一同以官費留學生身份,由上海同船赴日本留學。1905年,兩人又同時在東京參加孫中山所創設的同盟會,結為志同道合的革命好兄弟。民國成立後,他前程似錦,沒想到他竟變成了大漢奸,我們也只有為他感到遺憾與嘆息。」 聽了姨媽的一席談,始知宋汪兩家有一段密切的革命情,不禁令我對汪氏的兩極表現感到嗟嘆外,並對他的人格特質感到興趣。 汪精衛於1910年4月謀刺大清攝政王載灃,事敗被逮後寫下口占五絕:「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像這樣的愛國青年,怎麼會在抗戰伊始之際,即率而豎起白旗,甘作亡國奴呢?的確令人費解。2012年6月9日,聯合報副刊曾同時刊出薛仁明與宇文正兩位學者所寫有關汪精衛的「艷電」等文章,再次凸顯出汪氏先作民族志士,後作民族罪人的兩極表現,也再度引起我研究他的興趣。 汪精衛自幼聰明愛國 汪氏原名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1883年5月4日生於廣東三水,為書香子弟,天資聰慧,家教嚴峻,14歲即能詠詩作詞,出口成章,其國學造詣深厚,古典詩詞一流,被譽為中國美男才子。…
作者: 高秉涵 頁數: 70
香港和澳門是中國在「一國兩制」安排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故其政治體制框架大致相同。但因受歷史傳統、社會發展、地理狀況、經濟構成、文化特點、人口數量和法律體系等因素的影響,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呈現明顯差異。 兩者行政體制的差異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行政長官的參選資格方面。香港將「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作為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參選條件,而澳門將「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作為行政長官的任職條件,而不是參選條件,澳門基本法只要求行政長官在任期內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從總體上看,澳門行政長官的當選資格比香港寬鬆。 (二)在行政長官的職權方面。澳門行政長官比香港行政長官的職權廣泛,其中有四項職權是香港行政長官沒有的,即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依法提名和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依法頒布授予獎章和榮譽稱號。…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74
據媒體報導,最高法院於3月6日為一件2012年底發生的惡性重大殺人案進行言詞辯論,請台大醫院吳建昌醫師說明被告有無「教化可能性」,以作為是否判處死刑的依據。吳醫師回應指出:「教化可能性」並無明確的定義,一個犯人是否有教化的可能,應該是由法官自己來判斷,「我不能越俎代庖」。 旨哉斯言!長久以來法院把「教化可能性」當成殺人重犯的免死金牌,這樣的執法迷思如今被台大醫師的一句話點破。從而也可讓社會一起來省思:法院輕縱殺人重罪,既讓無辜受害者死不瞑目,遺屬亦難甘服;究竟該如何還給被害人的人權公道,始符合善良百姓的法律感情? 就法論法,其實「教化可能性」根本不是法律所規定的免死量刑理由;何況這也只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而今執法者竟憑此就放惡徒一馬,豈是刑事法制之本旨? 況且,若用「無期徒刑」來取代「死刑」,不但需耗費人民納稅錢養他一輩子,更占用牢獄空間。難怪目前各監獄人滿為患,管理上徒增困難,以致弊端叢生;甚至還要擴建監獄,豈非台灣之恥? 觀乎刑法第57條所列10款量刑標準的審酌事項,都是在犯罪當時或之前所存在的因素,例如:動機、目的、手段,以及行為人之品行、生活狀況、智識程度、所受刺激、與被害人之關係、犯罪所生損害等等;至於「犯罪後之態度」,也是屬於行為完成、迄法院裁判時的情形。…
作者: 許文彬 頁數: 78
2016年,中國國民黨二次交出政權,國會席次不過半,政黨資源大幅減少,顯示其政黨競爭力已經急速衰退。2018年,國民黨雖然贏得地方首長選舉,成果輝煌,但2020年大選却再次失利,而且這次選戰曝露出其團隊組織管理及運作的嚴重缺失,政黨競爭力流失。有關組織管理方面的缺失,大企業領導人和組織管理學者專家相當清楚,筆者不在此多言,謹就選民的中華情部分提出觀察所見。 台灣處在大陸東側,中華民族早在明清朝代就大批前來台灣開疆闢土、建立家園,而官府也在台灣行使治權,其間雖曾被歐洲國家短期占領部分地區,但整個主權始終屬於中國,台灣人交往者也是大陸沿海地區鄉親。 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是,1895年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如果只考慮6歲入學到12歲畢業的國民教育年齡層,概算一下,1895年12歲的少年人到1945年已62歲;而光復時已滿12歲不必再入國民小學(筆者沒有查到,當時國民政府對此有特別的處理方式),那麼這些當年12歲以上到62歲的台灣老居民,根本從來沒有受過任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反而,接受了6年的日本國民教育,或再加上6年的日本中等教育,或又再加上4年到7年的日本大學教育,甚至擔任日軍軍官,他們在國族認同上當然不會有中華情。 再說,從1945年台灣光復到2016年是71年,當年6歲的小孩子這時已77歲了。他們在過去71年間透過個人、家庭及參與社會活動,對台灣政治社會顯然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力。 1995年李登輝就開始「去中國化」,接下來陳水扁當政的8年中華情日益淪喪,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返執政,馬英九雖握有執政權,卻未在8年任期內匡正「去中國化」的教育,甚至姑息養奸、隨波逐流。也難怪2014年會發生太陽花事件,對年輕人影響甚大。…
作者: 許成之 頁數: 79
300年前,八里因位在淡水河口的重要位置,成為先民開發台北的首要之地,不但躍升北台第一市鎮,也是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繁榮的幕後功臣。 淡水河口的八里(今新北市八里區)舊稱八里坌,和舊稱滬尾的淡水相對。因位在河的南岸,故有「八里左岸」之稱。曾經以港口繁榮一時,成為清代北台灣第一個市鎮,但後來沉寂許久,近年才因社會和公安事件登上重要版面。本文將以台灣方志為骨幹,輔以日據、清代時期的文獻,深入解讀八里的前世與今生。 八里在清代的開發 清代八里的開發,屬於台北平原拓墾史的一環。清康熙36年(1697),來自大陸福建的旅行家郁永河從台南走陸路來到北部。農曆4月27日這天,他記述「自南崁越小嶺,在海岸間行,巨浪捲雪拍轅下,衣袂為濕。至八里坌社,有江水為阻,即淡水(河)也。」在八里坌,他搭乘了凱達格蘭族人稱之為「莽葛」(即後來所稱「艋舺」)的獨木舟渡了淡水河。由這段記載也可知,當時這條從桃園南崁沿著今天的林口台地的路線經過八里海岸。 八里的開拓,可從乾隆2年(1737)2月,林天成(即林秀俊,一號成祖,1699-1771)墾號裡三人共同訂立的合約中記載,因康熙59年和其他人合同「置北路淡水大加臘…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0
蟳埔村是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的漁村和歷史文化名村,位於泉州灣晉江下游的左出海口岸邊,面積約四平方公里。在明清時屬晉江縣,民國時屬臨海鄉所轄。原名前埔村,某次媽祖誕辰時,晉江洋埭村村民聯合敬奉一幅緞面彩帳,無意間把「前埔」寫成「蟳埔」,村民並不以為意,反而認為此地盛產紅鱘、蚵蝦,用蟳埔命名更為妥切,因此沿用至今。 蟳埔村有千餘年歷史 蟳埔村早在唐宋時已開始開發,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明代曾設鷓鴣巡檢司(相當於今日的派出所),並設置銃台,以抵禦由海入江的倭寇,保護郡城的安全。由於地處泉州灣晉江下游出海口,依山臨海,逐漸發展成一個以漁業為主,工農商為輔的漁村。全村九成以上的人口從事漁業,包括海洋捕撈、養殖、水產加工,海產買賣生意等,人口大約6六千多人。 蟳埔村於2003年改為社區,但仍保存傳統漁村的面貌,村內有社區辦公大樓、小學、幼稚園、衛生所等文教衛生單位、一座對台貿易碼頭,此外還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蟳埔順濟宮主祀媽祖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蟳埔村是漢族聚居地,但雜姓混居,居民有15個姓氏,以黃姓為大宗,約占了七成,也有少數民族。有趣的是,還有旅居台灣的台胞約一千多人,都是早年在海上捕撈,被國軍撤退時連船帶人帶往台灣。他們先是當兵,後作勞工,最後在台灣成家立業、子孫相傳,成了名符其實的台胞。…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3
編按:3月13日,被譽為與諾貝爾文學獎最接近的台灣詩人楊牧過世。楊牧本名王靖獻,早年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花蓮,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東華大學講座教授。代表作有《時光命題》、《涉事》、《長短歌行》等詩集及多本散文集。其作品已被譯成多國語言,2000年獲國家文藝獎。 話說1987年,我為了探討台灣現代詩裡的現代主義,曾對11位前輩詩人發出問卷,請教他們與歐美現代主義的接觸與影響。楊牧的答卷說,「流派方面我幾乎未曾肯定追隨過,雖然我心目中的現代詩大師包括了葉慈、艾略特(後略)。這些詩人的觀念和技巧在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對我產生了啟發的作用」。當被問及吸納過程的可能改變時,楊牧只說,「我一方面盡力捕捉現代主義之意識與精神,一方面絕難忘懷古典之美。這也許是『某些改變』所在」,而未做進一步的申論。 楊牧的詩確與葉慈詩有關 在這樣的背景下,賴芳伶的《新詩典範的追求》使我眼睛為之一亮。賴芳伶在書中討論《時光命題》時,把楊牧詩與葉慈詩(根據楊牧的《葉慈詩選》)並讀;於是,楊牧詩中對葉慈詩的母題、意象等指涉歷歷可見。就比較文學研究而言,「接觸」的層面已建立,廣義的「影響」已見端倪。 賴芳伶所引楊牧詩集《涉事》後記,謂「21世紀只會以即將逝去的舊世紀更壞─我以滿懷的全部的幻滅向你保證」。這一個重要引文也含有葉慈詩〈二度降臨〉的情緒與思考方向,只是後移了一個世紀。…
作者: 古添洪 頁數: 86
一 那是不截斷的一條線 走在妳身上成一條路 蒼穹唱給雲雀聽的歌聲鳴囀 額頭鑄一山巍峨…
作者: 黃克全 頁數: 88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