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糧食危機│湯紹成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糧食危機│湯紹成

在過去三年中,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世界多處地區水旱災頻仍,影響糧食生產,以及非洲與中東戰亂蔓延,還有因飢荒而產生大批難民,再加上各國新冠疫情肆虐,造成人員與物資斷鏈與能源價格上漲,已使全球糧食安全難以為繼。如今再加上俄烏戰爭,不僅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機,而且戰區和相關國家的糧荒問題更加惡化。

202203015840

近日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發出警告,在全球範圍內的飢饉危機極為嚴重,必須立即提出因應措施。以至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以及世貿組織(WTO)日前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呼籲各國政府就糧食安全問題採取緊急行動,並且應避免禁止糧食或化肥出口,但各國為求自保,其效果大打折扣,可見糧荒情勢嚴峻。

受俄烏戰爭影響巨大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烏克蘭軍隊隨即在黑海鋪設水雷,導致俄羅斯海軍阻止了多達300艘的各國船隻離開,封鎖了被稱為「世界糧倉」的黑海地區,其中至少有100多艘運糧船,影響了包括:小麥、大麥、葵花籽油和小米及玉米等的出口,數量龐大。

烏克蘭和俄羅斯合計出口全球葵花籽油的53%,占所有食用油的10%,此為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另外,兩國合計出口占世界1/3的小麥和大麥,俄羅斯是當前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則排名第五,烏克蘭還是全球玉米的主要生產國。

而烏克蘭農業部表示,自從戰爭開始以來,炮火已摧毀了至少6座大型糧倉,損失至少15億美元的糧食出口。當前正值種植季節,小麥與玉米還沒有播種,現在需要施肥,但部分農民參戰以及運送系統被破壞,導致烏國春播減少三成以上,影響今年的收成至鉅。

況且,由於俄羅斯封鎖了黑海的通道,烏克蘭其他倉庫裏堆滿了無法出口的穀物,都將陸續腐壞。雖然烏國正在努力通過西部邊境的鐵路來取代海運,但總量還是有限,以至於今年烏克蘭糧食出口總量的預測將下調1/4,約減少一千萬噸以上。同時,為了保存特定的食品來養活軍隊和民眾,烏克蘭政府還禁止部分小麥與燕麥等主食出口,造成黑海地區的穀物價格上漲,並使得許多糧食進口國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較為貧窮落後的北非、東非以及中東、西亞和中亞等地區。

糧食、肥料價格飛漲

依照FAO的資料,世界糧價已於2月份衝破歷史高,漲幅高達24%,自俄烏戰爭前一周以來,小麥價格已飆升55%。如果戰爭持續下去,依賴烏克蘭小麥出口的國家,可能會從7月份開始短缺。自3月下旬黑海的港口關閉後,使得世界小麥價格立即飆升19.7%,而玉米價格上漲19.1%,與大麥和高粱一起創下歷史新高。雖然歐洲各國都在採取因應措施,但這仍意味著連帶肉類和奶品也會上漲。

世界糧食計畫署警告,全世界已有4400萬人正走向飢餓。

再者,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還是全球化肥的主要出口國,占全球供應的15%以上。在俄烏開戰之前,能源價格就一直上漲,促使許多化肥工廠減產或關閉,化肥成本飆升,從而使得穀物收成下降。

今年3月,就在世界各國農民準備春耕之際,俄國肥料生產商因國際制裁而暫停出口。另一肥料輸出大國白俄羅斯,則因之前鎮壓國內反對派遭制裁而損及輸出,以至於全球各主要肥料的價格,現已是去年的2至3倍。

而歐盟國家的制裁俄羅斯,更抬升了全球能源價格,使得歐盟地區3月份的通膨竄升,其中立陶宛最高達到15.6%,這當然也與中國的制裁有關。相比之下,馬耳他的通貨膨脹率最低為4.5%,但歐盟整體的通膨超過7.8%。尤其,國際原油價格迅速上漲,以至於因運輸費用增加又推升了穀物價格。

大國博奕無助危機緩解

面對此情勢,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就向普丁喊話,要求立即放行黑海被禁船隻,但又不願解除歐盟對俄國的制裁。俄羅斯的港口在3月就恢復營運並有意出口糧食,只因西方國家制裁而受阻,俄方也不得已採用盧布結算來反制,以至於各國不願進口俄羅斯的糧食,更無法取代烏克蘭所留下的缺口,這是自食其果。

對中東與非洲地區而言,沒有糧食安全就不會有和平,更會因飢餓而增加難民,而難民也都將湧向歐洲,十多年前非洲與中東的顏色革命,就是因為糧食價格上漲所引起,這也可視為俄國手裡的一張王牌。為確保今年冬季之後的糧食安全,歐盟緊急啟動400萬公頃休耕地,種植糧食和牧草,但因環保與排碳量等因素限制,紓困能量有限。

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2月24日俄烏開戰當天,中國政府宣布,依照之前達成的協議,中方將取消對俄羅斯小麥的所有限制。根據美國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美國向中國出口了340億美元的農產品,仍低於400億美元的目標。但中國近期增購美國農作物,包括20個貨櫃的美國大豆,以及相當於10艘遠洋船裝載量的小麥,以達成向美國承諾的採購目標。

依照美國農業部推算,當前中國的玉米庫存占全球69%、白米60%與小麥51%,尤其小麥可以滿足中國人口一年半的消費需求,糧食供應無虞,這些都比過去10年分別提高了20%左右。此外,截至2021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取得了18年連續大豐收,創下了新高。

面對全球的糧食困境,一些歐盟官員與媒體向中國嗆聲,先歸罪於屯糧太多導致糧價上漲,再要求中方釋出20%的戰備儲糧以便紓困。但實際觀之,當前國際糧價飛漲,主因是美歐國家的對俄制裁,作繭自縛。再因中歐關係不睦,且釋放戰備儲糧,是因應糧食危機的最後手段,故歐美國家還是應放下身段,自求多福。由於中歐之間的貿易依存度甚高,最後中方還是可能網開一面,單看雙方談判的結果而定。

此外,美國是世界最大糧食出口國,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故白宮和國務院的官員,正在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及世界糧食計畫署合作,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短缺,並計畫釋放更多的國際糧食援助。美國還向印度、阿根廷與中國等有大量糧食儲備的國家施壓,應向世界糧食計畫署捐贈糧食,或至少向全球市場釋放庫存。相對的,若世界糧食價格上升,中俄兩國將可能利用其糧食儲備,紓困落後的非洲和亞洲國家,以便擴大影響力。尤其,中方只需將購自美國的穀物轉賣歐洲,即可獲得可觀的價差。

中國確保糧食安全有一套

烏克蘭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為了降低因俄羅斯政府被制裁所產生的影響,歐洲和烏克蘭的貨物,可從奧德薩(Odessa)附近的港口,通過鐵路和海路運往喬治亞、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然後進入中國,可見烏克蘭在連接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地區,以及能源供應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過去三年中,中國投資者每年投入20億美元,協烏克蘭發展鐵路、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並升級了烏克蘭的港口和地鐵,2020年基輔與華為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協助發展供應鏈。這種促進和平與發展的作為,與西方國家積極拉攏烏克蘭進入北約的策略,形成鮮明的對比。

2021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680億美元的產品,占中國出口的2%,進口額則更高達790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進口的3%,礦產和能源產品是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其中石油進口總量的15%來自俄羅斯,成為俄羅斯過去十年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中國取代俄羅斯成為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烏克蘭大麥、玉米和鐵礦石的最大進口國,更是向中國提供武器的主要國家,其重要性僅次於俄羅斯。

據聯合國統計,40年來世界上營養不良的人數減少了近2億人,其中中國貢獻良多,但也付出了一些代價,像是水土流失和水道污染。而且,每年全球生產的食品中,有約1/3被浪費在消費過程與供應鏈上。

面對全球疫後的通脹來襲與糧食危機,大陸以具體行動確保食品供應與糧食安全,並立法防止浪費食物給全球豎立標竿,功不可沒。

結論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生存的核心關鍵,更是和平發展的基石,而這又受到能源、肥料、供應鏈、交通物流和全球貿易的緊密牽連,若處理失當,後果極為嚴重。

當前全球不同地區的糧食危機,均由供應短缺而形成價格飛漲,是地緣政治、經濟和自然原因所綜合造成,以至於西方國家對俄國的制裁,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比如,由於俄烏戰爭影響通貨膨脹,引發全球利率上升,這將惡化非洲國家的債務狀況,並造成違約的骨牌效應,特別是債務即將償還到期的國家。再加上糧食短缺將導致非洲與中東地區的動盪,從而引發難民湧向歐洲。

面對此情勢,西方國家已陷入困境,或確保糧食安全,或堅持意識形態,或為對抗威權而勒緊腰帶,但這終究非長久之計。美國雖具有得天獨厚的糧食貿易與儲備優勢,卻又不願放糧救急,反而禍水東引,稱是中國自給自足的糧食政策推高了全球糧價,帝國心態,其心可誅。面對如此困境,歐洲國家還是應做出自己的選擇,以免後悔莫及。

 (作者係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湯紹成
  • pages: 62
  • 標題: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