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的戰略意義│宋磊

北斗衛星的戰略意義│宋磊

衛星的發展向來攸關國力與科技,當世人在熟悉美國的GPS定位系統時,殊不知中國發展的「北斗衛星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已正式完整建構,中國衛星系統的組建完成,不光應用在傳統的軍事作戰,對於日常的商業行為同樣擁有巨大經濟效益。

2020840831

北斗系統開發史

鄧小平1986年3月推動的「863計畫」,正式將衛星導航技術列為技術領域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1995及1996年發生台海危機時,大陸軍方仍仰賴美國的GPS系統,因憂慮美軍可能關閉相關訊號,於是中國下定決心開發自主的衛星系統。

北斗衛星系統是中國政府主導開發的衛星。2000年發射第一代北斗衛星,因距今時間已久,且當時使用範圍僅限於中國大陸,第一代北斗衛星現已全數除役。2012年開始,第二代的北斗衛星由16顆衛星組成,並開放給亞洲地區的用戶使用。最新一代的北斗系統,也就是第三代系統,是以30顆衛星所組成,分別部署在地球軌道不同的位置,最後一顆北斗衛星於今年6月23日發射成功,比原定計畫提前了半年。從此,中國正式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歐盟之後的衛星大國,中國政府也特別開放北斗系統供全球使用。

具體來說,中國政府以「三步走」的方式進行衛星系統開發。最早於1994年確定開發,並在2000年正式發射成功。放眼全球,美國、俄羅斯早就具有自身開發的衛星系統,中國在歷經20多年的努力,如今第三代的北斗衛星已達到百分百的自製率,完全不受外國技術的限制,更代表中國的衛星發展政策正確。

北斗在商業上的發展

一般來說,衛星系統的發展與應用範圍甚廣,使用在商業模式更是各國開發衛星首先追求的目標。不諱言,中國政府自2013年以來所提出的「帶路政策」,對路上與海上交通導引需求甚殷。例如,中國商船數量已躍升全球第一,北斗衛星能為中國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提供更精確的定位服務、海上交通的航道規劃、天候狀況、附近海域等資訊。針對海上所發生的商船事故,無論是漏油、緊急通報,北斗系統也都能提供即時的服務。

此外,針對「一帶一路」的受惠國:泰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寮國、印尼、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來說,中國可增設訊號接收站,同時應用北斗系統,協助上述國家做城市規劃、國土測繪、地籍管理、環境監測、防災減災、交通監控、災害預警等項目,換言之,中國開發的北斗系統能達到外交發展的戰略目的。

2018年北斗衛星系統帶動了中國超過3,016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產值,不但帶動大陸衛星產業的發展,現今大陸已有超過7億支智慧型手機,更凸顯出北斗衛星在大陸廣大的市場需求;同時根據市場預測,北斗系統今年在大陸能創造出超過4千億人民幣的商機,更能與世人熟悉的「穿戴運動裝置」結合,讓北斗衛星系統的商業應用更加生活化。

北斗在軍事上的應用

現代戰爭向來和衛星系統具有深層連結。美軍能在世界稱霸,與它的GPS系統應用有直接的關聯。如今中國自主開發的北斗系統亦能應用在軍事作戰領域。中國在召開18屆3中全會時表示,解放軍著眼的改革將放置在硬體與指管通情兩大領域,北斗衛星系統即是彌補現階段軍方「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監視、偵察(C4ISR)」的不足,如今不但是解放軍的靈魂,更是能否打勝仗的關鍵。

具體來說,北斗系統能提供精確的資訊精確打擊,更能及時掌握敵情動態,對敵軍的政治中樞或重要的軍事設備更能「事前」掌握,大幅提高「點穴戰」、「斬首」的成功機率。東海、南海與台海目前是中美競逐的海域,過往美軍透過GPS系統稱霸這些戰場,現在解放軍亦能依樣畫葫蘆。

現代聯合作戰、遠海打擊、戰略空軍,皆必須仰賴衛星體統的協助。中國擁有獨自開發的北斗衛星後,在軍事行動中必能擺脫受人擺布的命運。無論是對戰場環境的經營,或戰場資訊的透明化,解放軍的實力已不容美軍忽視,當美軍無法忽視北斗系統所帶來的實力增長時,就足以證明該系統的成熟與穩定。

北斗深具戰略意義

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從一個經濟實力薄弱的國家轉型為科技大國,其經濟與科技能力能協助周圍國家的經貿發展,更能體現「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意涵。換言之,北斗系統不僅體現在軍事硬體的發展上,對於你我的日常生活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作者係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宋磊
  • pages: 84
  • 標題: 北斗衛星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