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王有康

新冠疫情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王有康

新冠疫情帶來心理恐慌,也導致民眾消費降溫,衝擊百貨、零售、餐飲等產業。由於消費減少,導致部分經濟活動中斷,GDP成長減緩,財政收入減少。至於振興三倍券的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

2020861022

疫情對消費有倍數效應

經濟學對財政或貨幣政策的效果,有認知遲延、政策遲延、與效果遲延,再加上乘數效果的推波助瀾。

今年1月出現新冠疫情,造成整體民間消費減少,這會在今年第二季,也就是4到6月,出現乘數效應。舉例來說,一位受到疫情影響的民宿主人,沒有了外國觀光客,每天減少5千元的生意,根據所得消費支出理論,民宿主人將會減少八成的消費支出,也就是減少4千元的支出,如這位民宿老闆把原本要上瑜珈課的4千元省下來,瑜珈課老師會減少4千元收入,也只好取消上餐館消費,自己在家裡簡單吃一吃,導致餐館老闆減少了3,200元生意。最後整個社會的消費會減少12,200元,和原本的5千元相比,乘數效果造成消費支出減少的倍數是2.44倍。

疫情影響台灣經濟成長率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整理分析,2020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3.57%,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了1.59%,是從2015年第3季以來,首次出現經濟負成長,受到1月下旬新冠疫情後續的影響,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為-5.48%,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了0.58%,顯見第二季經濟衰退情形比第一季更嚴重。

另外,如表一所示,2020年第一季還能維持0.66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到了2020年的第二季,民間消費首度出現負成長,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了0.45%。可見新冠疫情對於民間消費確實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

如進一步觀察會發現,2020年的第二季台灣GDP年增率,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了0.39%,可見新冠疫情的發酵導致民間消費不如預期,也對同期間GDP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這證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至少在1月到7月這段期間,實際出國旅遊消費的人數減少,但民眾並沒有把這筆錢,轉移到島內消費或旅遊上。

新冠疫情使稅收減少

受到本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根據作者整理財政統計資料顯示,如表二,今年1到7月國內累計總稅收為1兆4,405億元,和去年同期比較,減少753億元,減少幅度為4.96%。主要原因出在營利事業所得稅、貨物稅、房屋稅與娛樂稅等,與景氣有關的稅目稅收的減少,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和去年同期比較,減少29.34%,減少金額為1,162億元。

分析原因,除了財政部將未分配盈餘稅率由10%調降為5%,造成營所稅收入減少,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受到今年1月以來疫情的影響,許多餐飲業、飯店業、交通運輸業、旅遊娛樂業等,因為消費者擔心外出被感染以致減少消費,造成這段期間業者營運收入減少,加上財政部同意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的店家,其營利事業可以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款,這些都是造成營所稅收入下降的主因。

由表二可知,娛樂稅,2019年1月到7月累計稅收有11億元,到了2020年1月到7月累計稅收只有9.4億元,顯然與疫情這段期間,民眾外出到電影院、遊樂場、KTV、網咖等地娛樂消費的人數銳減有關。

進一步觀察貨物稅,今年1到7月累計總稅收為954億元,和去年同期的1028億元比較,減少74億元,減少幅度為7.19%,貨物稅也算是景氣稅的一種,主要還是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消費支出減少所致。

三倍券經濟效益值得觀察

行政院以「好領」、「好用」、「好刺激」三大原則,推出「振興三倍券」,自2020年7月15日上路,規定民眾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用完,發放對象包括持有居留證的大陸配偶、外配。

由於三倍券有使用期限,民眾應該會盡量在年底以前消費,所以,振興三倍券對消費支出,可望產生一定程度的乘數與倍數效果,但對整體景氣復甦的效果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這次發放三倍券針對全體國人,沒有排富條款,而不像2019年度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元者,均不適用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因此,從租稅公平面來說,這次三倍券的發放與政府的政策並不一致。

(作者係網路大學校長、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有康
  • pages: 56
  • 標題: 新冠疫情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