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NO.86 │ 台灣光復75周年

2020年10月|NO.86 │ 台灣光復75周年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來台至今,大陸不僅派出數十架軍機繞台,並鄭重宣示「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引發台灣社會熱議:台海是否真已面臨「兵凶戰危」?不過,除此「近憂」外,台灣其實還有不少「遠慮」。 首先,啟動修憲工程後患無窮。立法院在9月18日開議前,已成立修憲委員會。媒體報導,目前有10項憲法增修條文的修正草案,以及一項憲法本文的修正草案,主要內容為「18歲公民權」、「廢除考監兩院」、「擴充憲法人權」等。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已表示支持修憲複決綁2022年選舉。 依筆者了解,如有草案涉及刪改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或本文第四條「固有疆域」,都將觸犯《反分裂國家法》,後果不堪設想。不過,「降低修憲門檻」案也不可小覷,因為一旦修憲門檻從現行立委四分之三通過,降至三分之二,或甚至降為一半,再把公民複決門檻改成公民總額半數以上投票,相對多數即可通過,那民進黨之後就可一黨修憲,或把修憲當作籌碼伺機而動,成為兩岸關係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其次,在野的國民黨難以制衡民進黨。國民黨強力反對有毒美豬進口,但放棄了自己的歷史傳承,進一步淡化「一中」,幻想「和陸親美」,也不反對軍購案,令人質疑其存在價值為何。尤其,國民黨立院黨團召集人不顧黨內智庫所做的民調結果,也不採納藍營學者的「基於憲法的穩定性,不宜草率、貿然修憲」建議,堅持修憲,甚至還妄想在「廢除考監兩院」案握有主導權,令人匪夷所思。更令人憂心的是,少了最大在野黨的制衡,貪腐、墮落已失控的民進黨,將把台灣帶向何方? 再者,台灣社會改革力量大不如前。從最近幾起社會事件可知,一向標榜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運動已蕩然無存。…
作者: 紀欣 頁數: 1
8月28日,蔡英文親上火線宣布,將於2021年1月擴大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和30個月以上的美牛進口,引發台灣政界及社會一片譁然。蔡英文在美國衛生部長訪台後,未經立法院會討論及政府部門協調,就逕自宣布,展現其獨攬獨斷的性格,也折射出民進黨執政前後在政策上的反覆。 民進黨作為在野黨時,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反對進口美豬牛;然執政後,既要獲得兩岸經貿利益又想享受「聯美抗中」的政治利益,使得政策一再轉彎。 政治利益超越健康權益 首先,民進黨政府採行「聯美抗中」戰略,政治利益凌駕民眾的健康利益。蔡英文親自宣布進口美豬,其關鍵目標是為爭取和美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並表達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盟友。簡言之,就是想運用大量採購美國武器、開放美豬美牛,換取「最好的台美關係」。 美國國會雖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對台釋出善意;但在談判FTA上始終沒有太大進展,禁止美牛豬進口被視為明顯的貿易障礙。…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6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為了實現所謂「天然獨」的政治理念,立馬下令由台灣教育部於2019年,在社會諸多爭議的情況下,正式對外公布了涵蓋歷史科在內的「108年國中小高中社會領域新課綱」。究其目的就是為了遂行李登輝以來的「去中國化」工程,建構「台獨史」觀。 若從悲觀的角度而言,自從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後期所推動的「認識台灣」,以及「同心圓理論」,至今2020年,共約一代30年的時間,最終透過量變與質變,將2019年之後的國高中歷史課本,轉換成東亞史。 這可謂台獨史觀的最後一里路,即把中國史異化成外國史。為此,所有反對廢除中國史教育的朋友都感到氣餒悲觀。不過,凡事物極必反,仁人志士應該轉換另一種「否極泰來」的樂觀心境,準備迎接第四次中國認同時代的降臨。 台灣經歷三次認同與斷裂 根據台灣歷史的記錄與學者鄭鴻生的研究分析,從1895年《馬關條約》之後的乙未割台,至今2020年為止,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認識與中國認同,大概經歷了三次的認同與斷裂。…
作者: 吳昆財 頁數: 8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允恭遭踢爆渣男醜聞,接連劈腿四女,更於高雄市新聞局長任內,上班時間與電視台女記者在辦公桌上翻雲覆雨,後又以影響政治前途為由,要女記者三度墮胎。 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至今,正進入完全腐化階段,此案是牛鬼蛇神粉墨現身的照妖鏡,照出民進黨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真面目,恐怕會斷送永續執政的美夢。 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曾說:民進黨已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政黨,直言民進黨遲早會「出事」。細數民進黨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之「政績」,還真的是罄竹難書。 2018年9月,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PTT出現網友批評大阪辦事處「垃圾的老油條」、「黨國餘孽」,而後處長蘇啟誠留下「不想受到羞辱」的遺言上吊自殺;經查卡神楊蕙如以每人每月一萬元指示網軍替駐日代表謝長廷辯駁,製造我駐外人員無能的假訊息,操作網路風向,檢方未傳訊卡神即處分不起訴,證明只要有民進黨黨證,出事之後「絕對沒事」。 2019年7月,總統府侍衛官利用陪同蔡英文出國訪問時的職務之便走私香菸,但蔡政府卻將出訪專機淪為走私工具,定調為「歷史共業」;這起台灣有史以來總統出訪專機最大規模走私案,最後華航高層沒事,2名涉案軍官交保,全案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從走私超大案變成超買超小案,「有事變沒事」,雲淡風輕了無痕。…
作者: 李天保 頁數: 11
1982年美中簽署八一七公報之際,蔣經國想盡辦法,促成美國雷根總統對他做出政治承諾,減少該公報對台灣安全帶來更大傷害。美國最近公布早已無秘密的文件,這項政治操弄,不僅不會穩定兩岸局勢,反而可能助長民進黨大膽走獨,更加添台海危機的不確定因素。 台灣從1970年代的紡織品輸美自我設定限額以來,就不斷受到美國經貿霸權的壓力,現在強迫台灣開放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更是霸權的表現。瘦肉精由於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許多國家都不允許使用,民進黨政府開放美豬進口,美國馬上公開歷史文件,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免引人好奇,也許這就是衛福部長陳時中說的「換到一個國際地位」。 民進黨想以開放豬肉進口,交換美國對台安全做具體表態,但是美中有三個聯合公報、有一中原則,對台灣僅有《台灣關係法》,它雖提及美國對台灣安全有義務,但雙方並無軍事同盟關係,原本就是憑藉台美之間的政治模糊,讓北京有所忌憚,如今美中關係不睦,台灣也跟著對大陸挑釁,美國如此明白地挺台,本來保有的迴旋空間可能就此不見了。 美公布文件操弄台海情勢 公布外交文件,同時也可以操作挺台,明確表明華府對台灣的安全承諾,這樣一來,就將美國強迫台灣進口有疑慮的豬肉,轉化成了兩岸危機問題,兩岸危機反而成了美國推動豬肉售台的一個籌碼。…
作者: 高靖 頁數: 12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蔡英文政府這麼配合川普政府,更不知道拿國人健康去交換會傷害人體的「萊克多巴胺」豬牛進口,究竟能換到什麼樣的「國際地位」? 2012年7月,立法院曾修法放寬瘦肉精容許量,台灣於該年11月拿到台灣赴美「免簽」的優惠待遇;2013年TIFA也爭取到重啟談判的回應;2014年美國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來台訪問;2016馬政府任內最後一次的美國商會謝年飯,時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梅建華公開直言:馬總統的重要貢獻,乃是證明了「美台關係」與「兩岸關係」,可以是「非零和關係」。 現在,蔡英文政府認為,台灣加入國際自由貿易體制非常重要,但問題是,台灣加入了嗎?美台簽了自由貿易協定(FTA)了嗎?這就像學校裡有許多小圈圈,新入學的轉校生為了加入新班級某個小圈圈;「必須購買香菸,但可以不抽」。但是,這位轉校生買了香菸,即使不抽,但能不吸「二手菸」嗎?能不接受「二手菸害」嗎?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這是為了讓台灣建立國際地位。但是,所謂貿易或交易的任何一方,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妥協,但此次好像就只有台灣被要求開放「萊克多巴胺」豬牛進口,卻沒得到實質好處,這究竟是政府談判不力?還是美國已經不需要顧及台灣的利益? 至目前為止,只看到國產豬每年產值達570億元新台幣,有90萬公噸,但台灣一年只進口美豬1.1萬公噸,比例只占1.2%,以產值換算補償,應該只需要6.84億元,但農委會主委卻搞了100億元救豬農基金,未免太不成比例了吧!這100億元都是人民的辛苦納稅錢,卻不知道換到什麼,就先損失了1~2百億元!難道,蔡政府是要用人民的納稅錢,來換取特定豬農的選票嗎?…
作者: 孫聖育 頁數: 15
回顧8月至今,中美台關係變化,達一定緊張係數的頂點,隨著美國大選腳步逼近,未來會不會從此一頂點再往上攀升,實很難預料。「仇中」的川普跟蔡英文已黏成一線;一個已經藉此贏得大選連任,一個正效法完成美夢。 因此,一拍即合,美國大打台灣牌,一個月前,美國在台協會公布兩則解密電報,一則是1982年7月10日美國國務院次卿伊格爾伯格(Lawrence Eagleburger)發給時任美國AIT處長李潔明,電報內容:「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敵對侵略的態度,或建立軍事投射能力、導致區域不安全或不穩定,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一則是1982年8月17日,由時任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發給李潔明,揭示「對台六項保證」。 川蔡同床…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6
今年8、9月大陸解放軍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連續軍演,其中在台灣西南方90浬海空域機艦演習有明顯針對性。台灣則從7月起實施漢光兩棲登陸、三軍聯合反登陸操演,9月還召集指揮官到國防部進行電腦兵棋推演。 有人拿1996年解放軍平潭軍演類比當下的台海形勢,指臨戰氣氛已濃。其實兩岸每年都有軍演,是否臨戰常隨個別政治需要各自解讀;就當下情勢看,兩岸民情的確非24年前平潭軍演時那般鎮靜淡定。 平潭軍演時兩岸民間淡定 1996年平潭軍演陣仗很大,指揮級別高,除射飛彈,還演練三棲登陸課目。美國相對應派出兩艘航空母艦接近台海,制衡形勢。擔任過陳水扁競選總統苗栗後援會會長的魏早炳律師曾向記者表示,沒想到美國動作這麼大,狀似欣然受用;綠營認為,美艦挺台,台灣安全就有保障。政論與學術界也多採納此觀點,視美軍為國安屏障。 平潭軍演在農曆春節後的3月進行,那年頭兩岸小額貿易正旺,學術、文化界互動已很密切。大陸漁業公司開年後即放出軍方演習可能封港一個月的消息,2月初,距離新竹最近的平潭、南中、東澳漁港不准台灣船進出;接著偏北的三沙、馬尾、松下也從2月中起封港。…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8
國民黨日前取消委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今年的海峽論壇,前代理主席林榮德也取消以個人身分參加該項會議。這使得12年來國民黨首次在海峽論壇缺席,也使得本屆海峽論壇的規格降低不少。 海峽論壇本是兩岸及國共兩黨可以坐下來彼此了解、溝通與交換意見的契機,卻因9月10日央視主持人李紅發布標題為「台海兵凶戰危,這人要來大陸求和」的影片,引發國民黨的不滿及輿論譁然,加上行政院長蘇貞昌刻意扭曲「中國大陸已經定調論壇是統一,而國民黨派人去卻被羞辱是求和」,使得兩岸正式恢復接觸的契機一夕消失。 兩岸關係確實「兵凶戰危」 當前的兩岸關係用「兵凶戰危」來形容其實並不為過。從蔡英文上台後,一直利用「反中」、「仇中」汲取政治養分,而香港去年的「反送中」事件更讓民進黨食髓知味。而且,蔡英文藉著美國川普總統對中國大陸展開全面攻擊,順勢推動「親美仇中」政策,一方面爭取到美國的支持,一方面在台灣獲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2020年初中國大陸首先爆發新冠疫情以來,蔡政府在防疫物資上對大陸嚴防死守,對美國則慷慨解囊,兩岸官民之間從相互不滿、怪罪到達叫罵。在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中,蔡政府也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美國那邊,大陸對台的憤恨當然雪上加霜。兩岸之間的惡意像螺旋般升高,大陸官民抨擊台灣「借疫媚美仇中」的聲浪不斷擴大。…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20
9月20日,第12屆海峽論壇有幾個特徵:一是共機出動頻密,軍事演習逼近台海,各方咸認兵凶戰危;二是美台關係大幅拉近,高官訪台和武器售台規格之高、數量之龐,也是絕無僅有,從而刺激北京,也影響了台灣人心;三是中共由年初疫情、香港情勢後續延燒,中美之間或因戰略形勢轉變,或因美總統大選在即,造成兩強對抗,全球站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因為「求和」說發酵,取消了率國民黨代表團出席海峽論壇的計畫,此事固然有其意義,但畢竟是大背景下的小事件。 「求和說」後續效應未了 近日筆者搜尋了一下大陸網民對王金平取消赴陸一事的看法,有人說「國民黨完了,愛來不來,給臉不要臉」;有人說「國民黨大陸敗逃,無所作為至今,大事不著調,小事愛計較,要不是有民族大義,中共才不理他」;也有人說「弱雞還想要對等尊嚴,不可能嘛,怎麼樣都不對等,現在話語權在大陸,國民黨只剩文宣,台灣人看不起,估計中共也看不起」;最後,有人乾脆說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才是中共的戰友。 筆者可以理解上述這類看法為何存在大陸一部分人心中,但不得不站在台灣新聞從業者的立場,稍做解釋。…
作者: 令狐台 頁數: 22
9月6日,國民黨出檯的最新改革文件都是表面文章、自欺之作,根本的問題在於丟失了自己的歷史傳承,理念動搖、缺乏論述、無法訓練人才與群眾連結,不斷錯失兩岸的主導權。 從民進黨最近表現得荒腔走板,兩岸戰爭風險又升高來看,國民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應有機會持盈保泰,並奪回台北與桃園兩市。但重要的是,國民黨必須具備調動客觀情勢的主觀能動力量,這與內部改革密切相關。然而,9月6日全代會改革文件的四個重點:財務穩健、組織改革、青年參與、兩岸論述,並未抓住重要關鍵。 改革僅以表面文章敷衍 黨產被查封,國民黨動輒藉口沒有黨產難以有所作為,喪失了很多鍛鍊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8月28日,大法官宣布不當黨產條例與不當黨產會合憲,國民黨只得面對現實,採取開源與節流兩路作法。開源在黨公職的分攤金、黨費與募款;節流要「節省中央及地方黨部之人事費用支出、辦公室租金支出」。在此情況下,竟然還大談「公益之具體作為」,大唱「堅持護憲、護法、不護產」的高調,簡直不知所云。 組織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國民黨認為「黨組織的型態也勢必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的基本原因,在於「由於黨務經費短絀、人力日漸精簡」,似乎與錢脫不了關係,根本沒想到抓住人心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組織資產。當然,國民黨向來只相信具有欺騙性的個人魅力,不重視紮實的論述。…
作者: 朱駿 頁數: 24
9月17日,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來台訪問,但台灣沒等到美國對出口美豬美牛的相關解釋,也沒等到雙方可簽定BTA或FTA的「後謝」,卻等到了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海附近實戰化演練。大陸強調「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並警告「玩火者必自焚」。 大陸軍方對維護主權的強硬態度,加上美方閃電宣布將售予台灣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等七項高科技國防武器,讓台灣像「刺蝟」般難攻打,頓時讓台灣成為「世界軍火庫」,只要有一方沉不住氣,武裝衝突將一觸即發。這樣的軍備競賽在台海發生,對台灣是好事?是人民的福祉? 來台定調在弔唁李登輝 台灣宣布無條件開放美豬牛進口,終於換得美國國務院次卿來訪。為了營造執政利多,以壓制民眾對瘦肉精產品進口的不滿,綠營早就對此敲鑼打鼓,有說此行是要討論重組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產業供應鏈的「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26
紀欣:您作為兩岸關係的長期研究者,兩岸學術交流的先行者,請問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博弈加劇的現況下,您對兩岸關係未來有什麼樣的展望? 楊開煌(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自稱是「研究中國議題40餘年的老學究」):總的來說,「和平統一」的「和平」一直是以「力」為基礎,因為自海權時代到冷戰時代,台灣與大陸就從不是兩岸的關係,而是各種力量較量的兩岸關係,所以兩岸的「和平」是中國和外力較量的結果,此種和平是能否轉為促統的「力」,一方面是中、美之間的硬實力對比,另一方面是軟實力的對比。例如,現今美國在軍事、部分科技上仍然領先中國,但經濟上雙方的差距已在縮小中,而中國在若干科技領域,例如5G、量子等方面領先美國。所以川普政府就採取全方位、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 從深層去解讀,美國應該是一種對不同文化的焦慮。我們發現美、歐之間,歐洲人因經歷過中國強盛的時代,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較低,而美國自建國以來,看到的中國一直是一個衰落、備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國家;因此無法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加上「霸權」國一向就有較強的排他性。 然而,中國在硬實力方面的崛起,絕非美國或西方國家打壓就可以輕易得逞。但是「力」的另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理性自信」所彰顯的軟實力,從整鱧看,現今中國民族依然缺少民族的「自主性」、文化的「從容感」。比如我們在知識方面,依然表現出「後殖民主義心態」,特別是在社會科學方面,我們的問題意識、理論借鑑、解答範本,以及本土性的議題研究、知識積累,都還欠缺原創性成果和具有影響的傳播。 在本土性方面,我認為中共領導階層從改革開放之後,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今更推進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裡敘事的底氣,就在於中國崛起的事實。…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28
家父葉榮鐘在〈台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文中第一句就說:「日本投降與台灣光復,是六百五十萬台人,結束51年間包羞忍辱的奴隸生活,反本歸宗、重入祖國懷抱的歷史的大事件。」1945年10月,台灣人在第一次慶祝雙十節、光復節,以及歡迎來自祖國的政府人員、軍隊等一連串慶典時,所表現的空前熱烈情緒,不只是表達他們的民族感情,也是在把他們50年來在異族欺凌壓迫下的委屈,盡情地發洩出來。 光復致敬團兩度祭黃陵 1946年,在丘念台先生奔走下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一行15人由林獻堂領團,前往大陸訪問。「致敬團」原定三個任務之一,即為於光復一周年之期,前往黃帝陵恭祭,卻因天雨受阻,不得不於9月12日在相距200里的耀縣設壇,遙祭民族奠基遠祖黃帝陵;並由家父執筆寫成《祭黃陵文》,奉告台灣已經光復,六百五十萬子孫重歸祖國懷抱之心情。林獻堂在代表「致敬團」發表談話中提到「光復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經過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的努力,2006年9月12日,台灣光復致敬團後人終於來到黃陵縣,完成了前輩60年前的心願。 從武裝抗日到非武裝抗日…
作者: 葉芸芸 頁數: 32
2020年不僅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台灣光復75周年。台灣光復是中國人民,包括台灣人民在內,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勝利成果,雪洗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的恥辱。1945年10月25日,當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宣布台灣光復時,全台一片歡騰,敲鑼打鼓,熱烈慶祝。 台灣人民決心義不臣倭 75年前的歷史場景,早已記錄在史冊上,無可撼動。 1945年4月17日,台灣革命同盟會為紀念《馬關條約》50周年發表宣言:「台澎同胞,為著求自由解放,為著伸張正義,為著保有民族正氣,明知寡不敵眾,繼續奮鬥,抗拒強暴。起初發動7年抗戰,其次又是10年暴動,抗日反帝怒潮今日依然遍及台澎諸島。50年間犧牲65萬人。雖然尚未成功,可是先烈的不朽精神仍不斷鼓勵著我們勇往直前,不達目的,決不停止!」這就是生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決心義不臣倭的台灣人。這種精神正是台灣順利回歸祖國懷抱的民意基礎。 歷史告訴我們,僅有台灣人民的抗日活動不足以使台灣回歸祖國。台灣要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離開全體中國人民的奮鬥是不能成功的。…
作者: 張海鵬 頁數: 34
民進黨主政以來,致力於「去中國化」政策,台灣光復節這類具有象徵意義的節日,自然被冷處理。為何綠營否定「光復」的說法?主要是台獨理論核心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認為,以國際法來看,台灣並非中國的領土,自然也談不上光復。這種理論從何而來?又在何時提出?本文簡要說明。 二戰後美國軍方對台覬覦 太平洋戰爭開打後,美國遠東戰略小組制定「X島」專案,決定攻占台灣,並在戰後以國際託管之名實際管控。為了占領台灣後能維持治安並順利統治,他們讓預定屯駐的海軍,以及各管理部門的行政軍官、翻譯等共約2,000人,陸續到設置在哥倫比亞大學內的「海軍軍政大學台灣調查班」,做完整、有效的訓練。 但海軍這項計畫,與陸軍麥克阿瑟的跳島戰術不合,美國最後在羅斯福總統的裁決下,採用了陸軍的主張,攻占較近日本本土的琉球(沖繩),而取消了原本準備接管台灣的訓練計畫,這讓已投入大量時間、人力與物資的海軍極為不滿。 二戰後,美國軍事占領日本,實質控制南韓與菲律賓,若再拿下台灣,便可掌握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限制蘇聯無法擴張勢力至太平洋,因此美國部分鷹派將此視為重要目標。但美國政府囿於《開羅宣言》的承諾,加上已獲利極大,不願被冠上帝國主義之名,並未同意。…
作者: 黃種祥 頁數: 38
依據歷史事實,1943年台灣未來的地位就定案了,1945年台灣由日本以正式儀式歸還中國,地位自此完全確定。歷史首先要符合事實基本面,要能夠證明已發生而且客觀存在,不因個人想像或意志為轉移。 日本簽下降書無條件投降 日皇裕仁的《終戰詔書》原文中雖無「投降」二字,但如《詔書》所言,「如仍繼續作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都要滅亡了,不是著急投降是什麼?而且,言明「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四國「聯合公告」指的就是《波茨坦公告》,對日本設定的條件是「無條件投降」。因此,裕仁《終戰詔書》的確是接受無條件投降的《降伏詔書》。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艦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簽署的是《降伏文書》,9月9日由岡村寧次於南京遞出的也是《降書》,日本是無條件投降。這樣的投降者豈有資格決定台灣的前途? 岡村寧次簽的《降書》載明:「四、本官當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台灣與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內」)之全部日本海陸空軍各級指揮官及其所屬部隊與所控制之部隊,向蔣委員長特派受降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及何應欽上將指定之各地區受降主官投降。」…
作者: 朱駿 頁數: 42
台灣光復75周年理應是個全民緬懷先烈犧牲奮鬥重光故土,全民攜手連心誓言,邁向更具前瞻願景的國家大慶。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已墮入自毀憲政法統、自甘踐踏國格、自辱斲喪國魂的深淵,以去中、反中的台獨路線,將原本大致和諧交流的兩岸關係,導入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蔡英文若不知懸崖勒馬,恐怕台灣光復至今累積的所有重大成就,均將毀於一旦。 回顧八二三炮戰結束至今兩岸各自建設的成果,只能說明一件事實:放下內戰的仇恨是彼此尊重及雙贏的起點與前提,更是中華民族槍口一致對外,逐步復歸統一的必經之路。 台灣曾是三民主義模範省 1949年12月8日,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意義。首先是中國歷史上,從無中央政府能在小小的海島復興重生,更將一部完整的五權憲法,35行省與西藏、蒙古兩地方的菁英代表,全部移至異族高壓統治了半世紀的台灣。國府不僅將故宮珍貴文物完好地運至台灣,也在大陸文革年代,平實地為中華民族保留了平和敦厚的文化根基與道統。胼手胝足的台灣在戒嚴之下,勉力推動定期選舉,更在教育普及與平等公開競爭的政策之下,逐步實現了「三民主義模範省」的雛型,建設成就更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國府還掃除了日據時期的政治與文化遺毒,實施三七五減租,在憲政體制方面,1975年嚴家淦副總統依照憲法條文,於蔣介石崩逝次日,立即宣誓繼任總統之任期遺缺,從此,軍人干政的陰影煙消雲散。…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44
台灣不少人喜歡把「光復」改為「終戰」,表示對國府的不滿,也對日本殖民統治缺乏批判能力。作為一名公民教師,我也質疑到底「光復」了什麼?若說不清楚,最多只能說是「光復故土」吧。中國人經過那麼多年的犧牲奮鬥,才好不容易收復台灣,但未來國運如何尚不可知,因而,筆者認為,應以「犧牲光復紀念日」稱之,來凸顯其過程與成果得來之不易,來自我勉勵。 作為殖民地的台灣,被殖民者揮來喝去。戰爭的起頭與台灣人無關;50年後又突然終止了;台灣好像一個任人擺布的人偶似的。作為一個研究台灣史的公民教師,筆者覺得應該重視中國人在光復過程中的犧牲奉獻,並且嚴肅正視祖國帶來多少「進步」與「現代化」。 在我看來,「光復」至少有以下幾點意義。 恢復「台灣錢淹腳目」 「台灣錢淹腳目」,自台灣進入我大中華版圖以來,相對於閩粵沿海山多田少的生活空間,台灣是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的處女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當時為農業社會,台灣土地肥沃,墾殖之後,農作收穫比大陸東南沿海高出許多;又加上有「永不加賦」與幾次「禁止渡台」政策,使得該說法自然漸起;加上186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成為中國對外的通商口岸,使得商業更加興盛;也難怪「台灣錢淹腳目」成為台灣在大陸東南沿海的傳說。…
作者: 郭譽孚 頁數: 47
勞保基金破產傳聞繪聲繪影不斷,最新的精算報告指出,將提前於2026年破產。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實其來有自,但政府卻只有拿納稅人的錢補漏洞,《勞保條例》修正草案遲遲沒有下文,令人憂心。 近幾年,與一千多萬勞工息息相關的勞保基金破產傳聞繪聲繪影不斷,最早是2012年10月,媒體披露勞保最新精算報告出爐,勞保基金潛藏債務(未來勞保必須支付的退休金)高達7.3兆元,一時之間,勞工人心惶惶。 近期又傳出勞保將啟動年金改革,未來年金月領金額恐被大砍30%;但行政院表示,這是不實訊息,政府會挹助財源,確保勞保財務的穩健與永續,並擔負最後的給付責任。令人狐疑的是,勞保基金自2017年起連續3年入不敷出,勞保財務惡化是事實,政府速謀立法改革,卻一直拿納稅人的錢來補破洞,這公平嗎? 勞保基金恐將提前破產 據悉,「勞保基金」每隔3年精算一次,藉以檢視保費收入與給付支出能否平衡,最近一次精算是2018年。係以2017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投保人數…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0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