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交往規則改變有何意義?│張一飛

美台交往規則改變有何意義?│張一飛

中美建交是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從1971到1979年經過多年交涉,美國最終同意,兩國方始建交。這其中的歷史背景當然是因為國共內戰分裂,造成兩岸對歭。

為了面子或埋下一個牽制中共的種子,美國國會於1979年4月通過了《台灣關係法》,以保持美台民間團體在商業和文化方面繼續交往的依據。美台關係由非官方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在該法之下運作至今。中國大陸對美台關係一直保持密切關注,不容美國官方越雷池一步。

近年來,美中關係由緊張轉為惡化,川普對中挑起貿易戰和科技戰,並有意觸碰兩岸關係的紅線及《台灣關係法》。他在卸任前簽署了國會通過的《台灣保證法》,以強化和擴大美台關係。拜登上任後延續反中,特別在人權,在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大作文章。此次發布新規則,乃是順著川普所簽署的法律更近一步放寬規定。

4月14日,拜登派了前參議員陶德、前國務卿阿米塔吉和斯坦伯格訪問台灣,凸顯拜登在中國政策上已決定延續川普打台灣牌的趨向。以下分別對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三方面,來談談其意義及預測其未來影響。

美國發布與台交往新規則,顯然是向中國釋放一個信號,美國要對中繼續持強硬態度,也給民進黨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這針有幾層意義。一是放鬆交往規則,更便利美方銷售軍火給台灣,因為軍火買賣官方必須參與。二是美中半導體和芯片博奕,涉及台積電等民營企業,但白宮把此事上升為國安事件,要聯合日、韓、台一起對付中國。這類交往交涉更須有鬆動的規則。三是美國把賣軍火、搞芯片壟斷聯盟和台灣問題綁在一起,暗地裡還想把台灣拉進「四方聯盟」,這不僅是對大陸施壓,也想做給東南亞國家看。

美國改變規則,並立即派前高層官員訪台,實際上是要把台灣逼上梁山。美國認為日本被它掐住了脖子,韓國也無法避免,若台灣也被掐脖子,那美國就更有底氣了。從萊豬事件可知,民進黨比國民黨更甘願作美國的棋子。至於民進黨能不能牽著台積電的鼻子,幫美國重建芯片產業鏈,目前尚不可知。

以下筆者站在美國民眾的立場,談談此次外交政策改變會產生的影響。美國民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不喜歡中國大陸,但這大半是受到媒體宣傳的影響。等問題明朗化了,譬如要花多少錢搞芯片產業鏈,會擠掉多少教育、醫療、退休福利時,分裂就會明顯了。美國老百姓絕不會同意把錢送給三星、台積電,甚至美國的英特爾,而不花在基建和自身福利的刀口上。

美國搞抗中聯盟就是要逼人選邊站,靠別人打前鋒。以前美國富裕時,可以出錢買盟國、可以提供軍事保護,現在美國要收錢了,而且還不便宜,那盟國不是得想辦法盡量不要鬧事,以免被連累,荷包也要失血嗎?以台灣來說,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少不了要成砲灰,即使不打仗,也只能看美國臉色過日子。

美國這次變更規則一定會招來中國的制裁,選邊站的人恐要自食其果了。美國親中人數不在少數,這從非主流媒體可看到,美國最後妥協的機率很高。

 (作者係美國專欄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一飛
  • pages: 31
  • 標題: 美台交往規則改變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