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說」可以休矣│汪榮祖

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說」可以休矣│汪榮祖

2024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出「不在餐桌,就在菜單裡」一句美國俚語,引起矚目。這句話放在他整篇談話的內容來看,不難發現,它很可反映美國當局至今未改的零和遊戲心態。

布林肯與德國女外長貝爾伯克及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安全會議會場有一個三人的場邊談話會,主持人介紹來賓後,布林肯首先發言說:「朋友相見,太美妙了,好像是我們三個外交官的(情人)約會不在餐桌,就在菜單裡」,引起一陣笑聲。他接著強調說:「自拜登執政以來,一再對我們的盟邦、夥伴及多邊體制付出努力。我們已經得到回報,重新參與,試圖振興,甚至能重塑我們的構想」。他說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合乎我們的利益」。美國儘管強大富有,但無法獨力有效面對所有挑戰,以維護美國的重要利益。就整體而言,他看到強大的結盟與夥伴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假如你不在國際體系的餐桌上,你將在菜單裡」(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you're going to be on the menu.)。所以「我們多邊重新介入,至關重要,而且我們已經做到」。他面對的挑戰呼之欲出,就是中國。

布林肯何出此話?

這句話原是美國的俚語,意思無非不為座上賓,即成盤中餐;與典出《史記》的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合符節。那是叢林法則,只講拳頭,不講道義的世界。布林肯以美國首席外交官之尊口出此言,就字面而言,不脫西方的霸權思維,予人有弱肉強食,不寒而慄的感覺。從他整個談話的語境來看,他一再強調結盟的重要,誰是盟友,不言可喻,印度雖是拉攏的朋友,未必如德國的一廂情願。他所謂的「國際體系」絕不是聯合國的體系,而是將美國的體系等同國際體系,所以在他的餐桌上是他的盟友,絕無可能是聯合國所有會員都在其餐桌上。

果然圖窮匕見,他點出戰略競爭的對象毫無疑問就是中國。他說「我們有義務負責任的處理中美兩國關係,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之所願,也是明顯合乎我們自己的利益,正是拜登總統在做的。」他針對其他(非盟友)的那些國家說,「不是要你必須做選擇,重點是我們會提供較好的選擇」。他認為如果能夠做到,他相信能夠做到,而且會繼續去做。他雖說不要別人選邊,卻明言美國是最好的選擇。除盟友外,他還想要拉攏「其他」國家,一起來孤立中國。他要盟友及其他可以拉攏的國家,都坐在他的餐桌上,不要淪為中國的菜單。他明顯知道中國已不好對付,8年於茲,打壓的成效甚微,不然何須如此拉幫結派?所以他又說過去的6到7個月裡,他努力穩定中美關係,與王毅在慕尼黑見過面,最重要的是拜登與習近平的峰會。他認為已經將兩國關係穩定下來,但並未忽視競爭,他說既有爭辯,也有合作,這也是美國的利益所在。

布林肯的意思是說,他可以管控與中國的競爭。至於競爭什麼?說白了,就是爭誰上餐桌,誰不入菜單。他對美國不會成為中國的菜單信心十足。其實,他不是首次引用餐桌說,2022年1月24日一個論壇上,他就以此說明中美關係,強調與中國競爭,美國必須要在餐桌上,不能在菜單裡,前後相當一致。

「餐桌、菜單說」是零和遊戲

當主持人問布林肯除氣候問題外,在戰略上如何能與中國持續合作,今日地緣政治(對峙)的現況還會延長很久嗎?中美雙方能夠找到交往的準則嗎?哪些要競爭?哪些能合作?布林肯回答說,有些事已經根本改變了,國家為其利益而動,應競爭的必須競爭;應角逐的就角逐;有合理的合作,可合作。他覺得可同時競爭、角逐與合作。

不過,他又說有些事已經改變,所謂改變就是美國與盟國和夥伴已重新結合在一起,恢復了活力,有了新的設計,以及美國國內在基礎建設、科技與晶片,以及應對氣候上的投資,都是21世紀美國經濟的基石。所以他說:「我們國內的投資與歐洲、印太與亞洲夥伴與盟友全面的大結合,使我覺得我們有強大的力量,面對複雜的中美關係,應對必須應對的所有挑戰」。

布林肯所謂的競爭顯然就是打壓的飾詞,只需他競,不許你爭。所謂合作,只有對美國有利的才合作,他會對中國有利的部分合作嗎?沒門!他不僅顯得信心滿滿,且激勵跟隨者共同對付中國。

布林肯對抗中國如此有信心,以為國內外兩股實力,對美國有利,可以穩坐餐桌,未免過於樂觀。請看美國債台高築,聯邦政府幾度瀕臨關門,所謂龐大的基建工程舉步維艱,控制科技與晶片也效果不彰。拉幫結派,印太戰略,印度首鼠兩端並不積極,日韓在美軍占領下雖身不由己,但也不願太犧牲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捨身相隨。絕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明確不要選邊站,更無論中國在非洲深耕已久。即使北約與歐盟可稱美國的鐵桿盟友,但經俄烏戰爭,德法諸國飽受美國以鄰為壑,慘遭割羊毛之痛,恐亦難傾心捨命陪君子玩。至於中東烽火又起,聲譽掃地,中東人心盡失。弱俄策略也失算,至今騎虎難下。

試問美國內外情勢如此,布林肯如何能帶動盟友和選邊的國家,以美國的利益為先,以中國為頭號對手,視中國的利益如草芥,非置人於死地而不快,玩赤裸裸的零和游戲?中國雖未必想要美國入菜單,但美國想要中國上它盛宴的菜單,恐怕是遙遙無期吧。

誰願意在菜單裡?

「餐桌、菜單說」的邏輯,多少反映了西方的文化與美國的歷史。從聖經的諾亞方舟,信我者存,不信者死,到白人在北美屠殺土著,做盡種族滅絕之能事,到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的你死我活,無不顯露近代西方霸權的思維與作為。美國以此思維行事,以老大自居,必不容崛起的老二,中國成為老二自不能例外,所以焦慮中國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自拜登上台以來,對中國掐脖子、濫制裁,抹黑造謠,無所不用其極、毫無底線的打壓,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老美不悟中國「興滅國,繼絕世」的傳統文化,正與「餐桌、菜單說」,反其道而行。西方搞零和,中國講雙贏,認為各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並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互惠互利,更明言中國只求復興,無意取代美國。這也就是北京一再指出華府對中國的認知錯誤,但華府拘泥於文化偏狹,把中國不吃美國這一套當耳邊風,所以布林肯在最近又冒出「餐桌、菜單」說。

中國外長王毅與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談過話,隨後又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有所回應。他說不允許有的國家必須在餐桌上,有的國家只能在菜單上。他指責美國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國信譽何在?聽到中國就緊張焦慮,大國的自信何在?美國只要自己繁榮,不許別國正常發展,國際公理何在?美國執意壟斷價值鏈的高端,只讓中國停留在低端,公平競爭何在?這四大問針鋒相對、鏗鏘有力,並強調國際關係的民主化,要確保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能在多極化的進程中平等參與,享受權利,不允許少數國家壟斷國際事務,再次以「雙贏」駁斥了「零和」。

「餐桌、菜單說」可以休矣

西方輿論界每把「中國不吃美國這一套」說成「戰狼外交」,其實由於有狼才有戰狼,更透露出非西方國家只能是綿羊,而不許是狼。然而,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與經濟全球化已不可逆轉,零和心態必然不受歡迎。即使在美國,也有明理人覺得少數特權犧牲弱勢不足取,布林肯說出此話既失言又失態。他在國際論壇上夸夸其談,證明當前的美國外交政策不改一貫的、毫無反省的霸權思維。

華府的外交辭令雖強調「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但往往以此為要求、限制、指控別國的工具,而自己卻是例外,不受約束。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說」透露出,華府對外策略的真正想法與潛在邏輯基本未變。美國的國會尤其歇斯底理地鼓動民意遏制中國的發展,白宮也不時威迫利誘許多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不禁令我們想起,美國總統威爾遜於1916年5月27日發表鞏固世界和平的演說時明確地說:「世界上的弱小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應與強大的國家同樣受到尊重」。國家主權平等原則早在1648年成為國際關係與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布林肯以國務卿的身分,說出違背國際關係準繩的話而無愧色,真如美國外交史家威廉斯(Walliam A. Williams)所說的「美國外交的悲劇」(the tragedy of American diplomacy)。

當今的世界已經不是列強的大餐廳,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成為盤中餐,195個主權國家應該平等相處、競爭,要合作而非對抗,更不要戰爭。中美之間的博弈舉世矚目,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主張多邊開放,互利雙贏,更有氣魄開展環球的「一帶一路」,歡迎大家上桌共赴盛宴;然而美國卻祭起保護主義,隨興制裁;小院高牆,鼓動民粹,情緒性地反中。兩相觀照,豈不高下立判?侈言「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裡」可以休矣!

(作者係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34
  • 標題: 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說」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