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乙未桃園戰役再現│張健豐

1895年乙未桃園戰役再現│張健豐

2023年12月2日,筆者在《大坑缺溪流域暨乙未戰役史蹟巡禮與重現研討會》專題演講中,提到1895年乙未戰爭桃園平鎮戰役發生的背景、參與者、古戰場現況等;也在該研討會的與談中,提出乙未戰爭是代理人戰爭的概念。

202203015840834769 117

2023年12月2日,筆者受桃園市新楊平社區大學之邀擔任《大坑缺溪流域暨乙未戰役史蹟巡禮與重現研討會》專題演講和與談。當天早上主辦單位以「乙未戰役史蹟巡禮與重現」為主題所安排的講座,有筆者主講的《解密1895乙未x檔案》、新街國小老師廖佳仁發表《乙未戰爭桃園戰役史蹟調查探究》,以及文史研究專家宋傳敦發表《平鎮乙未大湳尾古戰場探究》。

胡湯黃氏合力抗日

在《解密1895乙未x檔案》專題演講,筆者首先以《乙未抗日歷史衝突地點資料庫》網站的各地古戰場之《平鎮古戰場導覽圖》,說明2007年筆者以古戰場的百年地景瓦窯湖,比對出胡嘉猷以自家的大宅(下稱胡屋)抗日的古戰場地點,位在今桃園市平鎮區鎮興里一帶。首次造訪時,很幸運遇到當地農夫池俊鑑。池先生是湯家抗日後代(外玄孫),抗日當時和胡家比鄰而居的湯家,在自宅(下稱湯屋)提供胡家60石的糧食和200個床隻。池先生提到先祖描述當時「血流成河」的場景,以及小時候到古戰場不斷撿獲子彈彈殼做成鉛塊,到附近的大坑缺溪(老街溪上游)釣魚,或轉賣給資源回收的往事。

新楊平社區大學所在的新屋、楊梅、平鎮區,數百年來陸續有大陸客家先民來開墾。乾隆時期(1736-1795)的《淡水廳番界圖》中,即已有「安平鎮庄」的出現,且附近的土地已經「入官」。而其東北方的「澗仔瀝庄」,因村庄內有老街溪、新街溪縱貫形成兩大澗谷,故得名。後因位於新竹、台北的中途,為來往行旅休息的地點,改稱中壢。

黃娘盛時年38歲,追隨56歲的胡嘉猷抗日。根據1916年日本台灣總督府編的《台灣列紳傳》所述,黃娘盛是「安平鎮庄」的富農,祖籍廣東嘉應州(後改稱梅縣,今梅州市)。自乾隆之後即有不少來自嘉應州的移民來此開墾,包括胡嘉猷的父親胡珠光。乙未抗日失敗後,黃娘盛追隨胡嘉猷內渡大陸原鄉。數年後,接受日人招撫回台,擢用為安平鎮庄長。胡屋則遭日本殖民政府侵占。1943年11月,日方在胡屋的庭園中豎起「忠魂碑」,用以紀念在該戰役死亡的日軍。

202203015840834769 118

平鎮古戰場立碑的解密

為了讓學員了解胡嘉猷在安平鎮庄該土地所有者的變遷,筆者展示池先生所提供昭和16年(1941)桃園郡平鎮庄平鎮的地籍圖。該圖呈現胡屋及附近田園所在的地號為253(今為桃園市平鎮區中庸段472、473地號),西方緊鄰古戰場的壕溝遺址(今為排水圳),南方包括今日胡嘉猷抗日紀念碑。該筆土地在1945年台灣光復後的12月4日,收入國民政府的國庫。之後胡嘉猷的孫子胡治民來此尋地,向平鎮鄉長黃阿榮出具財產所有權證明,台灣省政府調查屬實後,1949年10月26日將原被日人沒收的田宅悉數發還,以表彰胡嘉猷的忠勇義烈事蹟。

後來依照政府土地改革的「耕者有其田」政策,1953年9月26日胡家土地放領給了湯家,後為池家所有。2015年正逢乙未抗日兩甲子,從小和桃園有地緣關係的民間歷史學者張安樂有意紀念,便由池先生提供土地,立起了胡嘉猷抗日紀念碑,並首創在平鎮舉辦戰祭活動,期待將來給大陸觀光客多一個認識台灣展現民族氣節的場所。

平鎮抗日實況的解密

1895年端午節隔天(陽曆5月29日),日軍登陸台灣東北角,一星期後占領台北;二星期後占領新竹。胡嘉猷結合徐驤及宋阿榮等,長期威脅日軍從桃園到新竹,在劉銘傳鐵路沿線所建立的兵站線(後勤補給線),並破壞鐵路和電線。6月25日,宋屋的大湳尾之役(地點在新光路靠近縱貫鐵路一帶)失敗後,胡嘉猷乃撤守安平鎮,準備在此長期抗戰。而日軍也偵查到抗日的主力位於中壢南方約五公里的安平鎮庄。

1895年閏端午節隔天(陽曆6月28日),日軍步兵第一聯隊長的第一大隊長三木一少佐(校)率領步兵第2、4中隊,約600人,入侵安平鎮庄的胡屋。此地四周都是稻田,加上密林(竹林)包圍,易守難攻。當日軍步兵從胡屋的東方及南方分頭夾擊時,由於台軍已預先對胡屋的磚製房屋做了防禦措施。雙方相持約一個小時後,三木少佐令士兵收集稻草放火燒屋也未成功,於10點半解除包圍,返回中壢。據日方戰史記載,該戰役有2名日本兵卒戰死,大隊副官島村中尉及3名兵卒負傷,消耗子彈3,414發。

隨後,三木少佐調步兵第2、3兩個中隊,配合砲兵、工兵各一隊,於7月1日凌晨4時,由中壢出發,經今天的新光路南下安平鎮庄。上午7時許,抵達胡屋西南方的虎頭岡,濃密的竹林遮蔽了安平鎮庄,只能看到湯屋屋頂。日軍於7點半開始砲擊,但沒有任何功效。只能渡過大坑缺溪上的安濟橋(今鎮南橋),包圍胡屋。並在瓦窯湖南進行砲擊,但台軍頑然不為所動。三木少佐遂召來工兵隊和步兵第3中隊4/5的兵力,一起前進到家屋南面的短土牆。此時台軍已於28日的戰鬥後,在牆上加圍二層堅固的竹柵。當日軍工兵將綿火藥丟向濠溝,將胡屋牆壁破壞近3公尺時,台軍已從預先準備的三層槍眼裡展開猛烈射擊,讓日軍無法接近。

而先前占領安平鎮庄東北方黃娘盛宅的日軍步兵第2中隊4/5的兵力及工兵中隊,聽到南方的爆破聲,為援助友軍,衝向胡屋北方正門並施以爆破,炸開2平方公尺孔洞。卻落入該屋,由左右磚製圍壁開有槍眼所形成的交叉火網,許多兵員陸續傷亡,無法前進。傍晚,日本砲兵則由中壢補充彈藥後,從虎頭岡再度砲擊胡屋、但台軍仍然不為所動。因此,三木少佐於6點撤離陣地,並以臨時擔架將日軍輕重傷者抬回中壢。該日,日軍步兵隊下士卒6名戰死,7名受傷;工兵隊下士卒6名戰死,11名受傷,消耗子彈7589發、砲彈91發、綿火藥15公斤。

日方自稱之所以在兩次平鎮戰役損失不重,是因其衛生隊在瓦窯湖旁設置了救護站。此時正逢當地一期稻作收成,各處均有稻草堆,可為臨時包紮所之床鋪,供傷員平躺休息。至於擔架等器具,由於四周竹林環繞,且家家戶戶均有大量竹製器具,便於製作數十具臨時擔架。

此戰因日軍一顆砲彈很巧地落進胡屋中唯一的水井裡,破壞了水井,胡嘉猷遂退守據龍潭陂(今桃園龍潭)。據當時參戰的胡右氏云,來攻的日軍1千多人,較台軍200名多數倍,且步工砲三兵種協同攻一民屋而不能獲勝,顯露日軍拙於村落戰的缺點,台軍在此創下以寡擊眾的大捷,可說是發揮了客家的硬頸精神。

202203015840834769 119

需跳脫代理人戰爭的迷思

在與談中,筆者提出乙未戰爭是代理人戰爭的概念。當時因俄國阻止日本據有遼東半島,和其結怨,故支持台灣的抗日運動,激勵台軍艱苦壯烈抗戰近半年。但俄國自終並未派一兵一卒支援,足見一味相信外國勢力會派兵支援抗敵保台,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們應吸取歷史教訓,追求和平才是台灣應遵循的目標。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健豐
  • pages: 82
  • 標題: 1895年乙未桃園戰役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