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的最後一哩路│蕭徐行

政黨輪替的最後一哩路│蕭徐行

侯友宜說民調是參考用,最重要的是自己對選舉要有信心,現在最後一哩路就是拼到底。離總統大選倒數十餘天,在高度政黨認同的藍綠支持者已紛紛歸隊,雙方陣營差距在3%之際,如何成功吸引40歲以下中間票的支持,並再次激起「討厭民進黨」的氣氛,顯然成為國民黨能否逆轉勝的「緊急任務」。

藍白破局藍綠對決再現

「侯康配」成形後,藍綠對立的局勢明顯激烈升高,趙少康出任藍營副手鼓舞了焦慮的泛藍民眾,讓所有厭惡柯P欺凌國民黨與侯友宜的藍營選民迅速回歸,拉抬了侯友宜的聲勢,凝聚了士氣,更明顯拉近了與賴清德之間的距離。相對的,也讓原來支持柯P的綠營選民擔心輸給國民黨,導致民進黨下台,開始大比例地回歸綠營,這不僅再次拉抬了賴清德的支持度,也重創了柯P及民眾黨的行情。

從民調數據觀察,如今泛藍、泛綠選民的歸隊率都已達九成上下,雙方差距約在3%左右,除非執政黨再次爆發嚴重的弊案與醜聞,讓支持民進黨的選票發生結構性的轉移,否則藍綠的差距態勢大致已定。國民黨若想從逐漸偏綠的台灣民意中「逆轉勝」,就必須從中間選民與青年族群中挖掘認同者,以填補侯友宜與賴清德之間的差距。也因此,如何抓到年輕人與中間選民的心,就成為國民黨與侯陣營未來20天最緊急的任務。

必須爭取40歲以下的選民

從民調來看,國民黨在40歲以上選民的支持度超越綠營與白營;相反的,其在40歲以下選民的支持度,落後泛綠約10%左右,並被白營以15%-20%的差距甩尾。因此,如果國民黨能在年輕族群中再爭取到超過10%的選票,就能與綠營並駕齊驅,甚至能順利完成政黨輪替。

早先國民黨積極鼓吹「藍白合」,就是想藉由與柯P的合作「草船借箭」,以收納年輕選票;然而,柯P就是看準了國民黨無法吸收年輕支持者,因此,輕蔑地對國民黨要吃要喝,甚至不顧政治現實,只接受「正位」,終於導致雙方爭執不下,種下藍白不合的現狀。

國民黨確實長期給人「老人化」的形象,培養青年菁英好像永遠只是嘴上說說,沒有任何具體行動,也難怪難以吸引青年族群。

社會存在嚴重的世代差異

據媒體報導,近年來傳統主流政黨都不容易得到年輕選民的青睞,而全球極右派政黨的支持率逐步上升,其中年輕選民的比例占多數,有些國家的極右政黨甚至贏得大選。對此現象,有專家表示,應該謹慎假設極右派與年輕選民之間有著文化或意識形態上的結盟,這是因為許多年輕人對所在國的經濟政策、居住權、工作機會等方面產生不安全感。大部分國家的老年人掌握著多數的資源與資產,相對的,年輕人備感經濟壓力、生存剝奪感,以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加上低收入與高房價的痛苦,造成了21世紀越來越嚴重的「世代衝突」。

直白說,年輕選民不再支持傳統政黨,乃根植於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既然主流政黨執政多年都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問題還愈來愈嚴重,那還不如讓那些能聽懂他們心聲的新政黨與政治人物來試試看。這也是台灣年輕選民厭惡藍綠,支持民眾黨的根源,讓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同時面臨著得不到年輕人支持的危機。

政治認同不同造成衝突

現在年輕族群生活在一個意識形態消退的時代,他們不必像他們的父祖輩,以意識形態追求「政治認同」,勤勉工作以博取「社會認同」,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甚至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可以獨善其身的社會環境裡,政治對他們而言是遙遠甚至無聊的事物,他們對思考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充滿著陌生感。他們對社會的認同,是依據他對自己的多面向定義,例如慢跑者、健身者、旅遊者或理財者等等,再經由這樣的社會認同,發展出對政治的認同,例如無殼蝸牛運動、醫界發起的黑十字運動,以及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

這些「認同政治」的青年族群,是由現實的生存感與剝奪感出發,迥異於父祖輩是基於國家定位,對於統獨大義的追求;兩個世代對政治認同的出發點不同,也形成藍綠兩大黨傳統的宣傳管道與內容,無法吸引年輕人的興趣,但他們卻在民眾黨內找到對生存不滿的共同感。

即使柯P個人爭議甚多,許多年輕選民仍可在白色陣營裡團抱取暖,他們相信柯P的「新政治」口號,可以帶領他們走向美麗的未來。年輕族群經由個人價值觀找到的「政治認同」,追求父祖輩們所不能理解的社會價值,形成了世代差異與衝突。

結語

國民黨想要吸引這些青年人的支持,一定要跳脫傳統的宣傳,要先向青年人認錯,承認國民黨過去太忽略年輕人的感受,並應在未來十多天內,鄭重提出對年輕民眾有實質好處的政見,例如如何降低房貸壓力、補助租金及就業優惠等等。唯有這樣,才能確實爭取到年輕選民的支持,讓「討厭民進黨」的年輕人,有智慧、有決心,用選票「下架民進黨」,為自己爭取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蕭徐行
  • pages: 6
  • 標題: 政黨輪替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