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經濟制裁並未成功│姜書益

西方的經濟制裁並未成功│姜書益

俄羅斯政治觀察家索羅芙耶娃最近在《獨立報》發表一篇專文謂,西方的制裁政策對俄羅斯、伊朗等國的經濟發展雖產生極大壓力,但對全球經濟亦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而且,由於西方制裁規模不斷擴大,被制裁國家之間亦發展出一種灰色貿易體系,反而使國際貿易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20220301584083476919

制裁不斷增加卻並不有效

近年西方不斷擴大制裁的範圍,遭到制裁的國家、公司和個人也越來越多,但制裁的效果卻越來越弱。目前世界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國家受到西方的制裁,世界三分之一的GDP受制裁影響。由於西方的貿易制裁政策既不理性,也無太大效果,因此受制裁的國家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合作伙伴,而制裁者本身反而受到巨大損失。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從2022年4月開始,全球受到經濟制裁的個人增加了25%,最近一年以來,全球受到制裁的個人已有12,000人之多,受到制裁的法人和個人加起來更超過6萬,而且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從2017年開始,全世界受到制裁的個人數已增加255%,至今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國家,受到聯合國和其他國家的制裁,因此現今世界GDP的29%,都受到某些制裁的影響,與過去相比,1960年制裁的影響僅占世界GDP的4%而已。

由於經濟制裁項目急速增加,完全失去制裁的原意,而且由於制裁的規模不斷擴大,使被制裁的國家不得不發展彼此之間的貿易,因此制裁非但不能阻止各國的貿易往來,反而使國際貿易結構發生改變。如今由於受到制裁的國家太多,譬如北塞浦路斯、古巴、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和北韓,以及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只得自行成立一個非正式的集團,並開始發展他們彼此之間的經貿往來,因此西方推動的經濟制裁行動,效果自然大幅降低。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RP)學者羅德里傑茲(Francisco Rodriguez)表示,經濟制裁的主要目的是孤立某些國家,但如果對多數國家進行制裁,而且其中還有重要國家,又無法排除與其進行貿易往來時,那麼這種制裁將很難奏效。

因制裁產生灰色貿易體系

這種全球性的制裁措施並非從2022年才開始,早在俄烏衝突之前就已存在,美國川普政府最後兩年通過了780項制裁措施,拜登政府目前每年要通過800項制裁,可見美國政府在經濟制裁方面日趨積極。除俄羅斯之外,拜登制裁的對象還包括白俄、緬甸和中國的某些組織和個人。因此,目前金磚國家都希望能以美元之外的貨幣進行支付,避免受到美國制裁之苦。不過,觀察家認為,多數國家立即放棄美元和歐元支付的可能性不大,但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國家簽署協議,放棄使用美元的趨勢。「彭博社」指出,美國的制裁政策已使得世界貿易往來愈來愈封閉,更讓世界發展出一種灰色貿易體系。

目前俄羅斯是受到西方制裁最多的國家,其個人和法人受到14,000項不同類型的制裁,其次是伊朗受到4千項制裁。在2022年2月以前,伊朗曾是受西方制裁最多的國家。「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經濟專家曾做出相同的判斷,他們認為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會失敗,並特別指出失敗的項目,包括制裁俄羅斯的金融領域,對其出口貨物及貿易服務的制裁,因為俄羅斯並不依賴國際金融市場,俄羅斯非但是一個未向他國舉債的淨債務國,反而是貸款給他國的淨債權國。

西方專家認為,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所有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項目,莫斯科均可透過前蘇聯盟國取得,如德、日、中出口的各種商品,可經由哈薩克、喬治亞、白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大量流入俄羅斯,事實上,這些國家也很難控制商品出口的最終地點。

西方無法控制商品流向

英國《旁觀者》雜誌(The Spectator)指出,2021至2022年,德國向哈薩克的出口激增507%,向亞美尼亞的出口增加761%,其中向哈薩克出口的化學產品增加129%,向亞美尼亞出口的化學產品增加110%,而電腦和電器用品則增加了343%。專家表示,很難判斷這些產品進入前蘇聯國家後會轉到何地,但最終可能到達俄羅斯,所以西方根本很難阻止俄國人購買到西方產品。西方的《政客》期刊(Politico)也表示,美國的制裁措施反而促成俄、伊、中三國的合作更趨緊密。最近一年,美國已把中國大陸列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此外,拜登政府雖想與伊朗的關係維持現狀,但因德黑蘭當局堅持恢復核協議,致使談判失敗。

面對西方經濟制裁不斷擴大,俄羅斯與其友好和中立國家的貿易大幅增加,2023年俄中第一季貿易較上年同期增加了41.3%,達到430億美元。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到今年底,俄中貿易極有可能達到兩國領袖預定的2,000億美元目標」。俄國會杜馬發言人沃羅金也宣稱,2022年俄羅斯與伊朗貿易也增加了15%,達到46億美元。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大學講座教授馬克西莫夫指出,西方專家對制裁的未來並不樂觀。他認為制裁措施將引起全球連鎖反應,而且與預期效果不同,甚至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因為受制裁國家之間,已發展出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俾能減少制裁產生的破壞性後果。此外,出乎西方意料之外的是,許多中立國家極樂意協助這些國家突破制裁,而一些未被制裁的國家不僅懷疑制裁的公平性,更擔心未來自己也會遭到制裁,因此越來越多國家對西方集團以外的經濟合作機制產生興趣,目前金磚國家就是持這種看法。

20220301584083476920

制裁者本身經濟受到威脅

造成西方制裁無效的另一個原因是,制裁者本身的經濟遭到威脅。事實上,參加制裁的國家經濟表現不佳,例如,歐盟經濟正面臨大幅衰退;根據最新預測,2023年英國經濟成長減少了1%。因此,各方均認為,經濟制裁在21世紀初實施時雖曾獲得不錯的效果,但如今再採用這種手段,將面臨危險,未來如果繼續實施經濟制裁,對本身甚至全球經濟都將造成嚴重後果。

根據20世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175個制裁案例中,僅有5%達到預期效果。美國從1970年以來,所有制裁案例,只有13%的國家被迫修改政策,調整為對美國有利的立場,但北韓至今仍堅持進行核試,古巴制度也與60年前無異,甚至2022年美國財政部還不得不放緩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同意委國繼續生產石油,所以經濟制裁的效果有限。不過馬克西莫夫也承認,從過去對北韓、利比亞、敘利亞、伊朗的制裁來看,制裁政策也確實能大幅降低該些國家的經濟潛力,放緩其經濟發展速度。

結語

近年西方制裁的範圍不斷擴大、項目一再增加,失去了制裁的原意,其效果也有減弱之勢。被制裁的國家不得不另起爐灶,進行灰色貿易,使原有的國際貿易結構發生改變。特別是對俄、中、伊朗等重要國家的制裁,非但無法阻止該些國家的貿易往來,反而使三方的合作更進一步加強。所以,西方過去對某些國家制裁雖取得一定效果,但如今持續採取制裁手段,對制裁者本身和國際經濟都造成嚴重後果。

美國拜登政府的制裁,甚至較川普執政時期更為強烈,所以金磚國家(BRICS)都希望以美元以外的貨幣替代美元,避免受到美元制裁之苦。不過分析家認為,短期內放棄美元及歐元不太可能,但長期而言,放棄使用美元的趨勢則不容懷疑。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已使得國際能源和糧食市場呈現緊張狀態,美國對中國芯片出口的限制,以及中國對鎵、鍺原料的管制,對全球貿易將產生極大影響。

(作者係前白俄羅斯代表)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書益
  • pages: 38
  • 標題: 西方的經濟制裁並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