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可緩解文化台獨│柳金財

兩岸融合可緩解文化台獨│柳金財

疫情解封後,兩岸青年交流逐漸恢復,尤其台灣年輕人很喜歡大陸的新媒體,這有助於培養「兩岸一家人」、「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從而完成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

20220301584083476912

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對立衝突嚴峻,但兩岸青年交流基本上呈現兩極化,受到民進黨「抗中保台」倡議影響的年輕人,不願意接觸大陸;但仍有許多年輕人想要接觸大陸,也不排除到大陸升學、工作。而大陸對台工作積極倡議「一代一線」(年青世代、基層一線),提供台生台師台幹台商在生活、就學、就業及創業上享有「同等待遇」,藉此連結兩岸社會及民眾,確實也產生了一定的功效。

大陸流行文化可緩解台獨

據調查統計,台灣高中職學生使用大陸社交媒體頗為普遍,TikTok、小紅書、微博分別成為社交媒體排名的第3、6、8位。從早期的《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及《乾隆王朝》等大歷史劇;後又有《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等電視劇;近兩年則是《山海情》、《人世間》、《三十而已》、《狂飆》等反映大陸真實面貌的現代劇,都深受年輕人喜歡。

小紅書、微博在台灣的使用熱潮,以及習慣用大陸流行語、流行梗,顯示大陸新媒體吸引了台灣青少年族群的注意力,對於民進黨推動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有化解作用,也可增進台灣民眾對大陸社會的接受度。但是,這不代表可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也不代表台灣青年會接受大陸的政治主張、改善對大陸的政治觀感。台灣青年目前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度高於大陸政府,未來如何加深台灣青年對大陸現行體制的認識及理解,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兩岸青年應扮演關鍵角色

其次,大陸當局從中央到地方不斷祭出融合措施,希望能加強兩岸民眾的相互理解與感情融合。但由於是大陸單方面主導兩岸關係發展,使得兩岸融合發展至今仍是大陸獨奏的主旋律。筆者以為,兩岸融合發展應讓兩岸青年成為主角;尤其是台灣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前途,願意建構兩岸的融合發展。

另外,兩岸融合發展最大的阻力在於美日等外部勢力與台灣內部的獨派勢力。如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動作頻頻,加上美國及其他國際力量大力介入,甚至鼓動兩岸衝突,台海就將更難維持和平穩定。也因此,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也是為了化解美國的「以台制華」策略,以確保兩岸和平。

2024主軸已有所改變

「反中牌」在2016及2020年的台灣大選中讓民進黨撿到槍,不過,2024大選的主軸訴求已變成「避戰維和」。當前兩岸這一代人有責任,為下一代人,打造一個有利於兩岸融合發展的環境,讓兩岸青年在交流中相知,而非在戰場上相殘。

2020大選,40歲以下的投票率高達70%,大約有340萬人,其投票取向足以動搖大選結果。不過,原本支持民進黨的青年選民已悄然轉向,柯文哲目前獲得較多年輕人的青睞,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不否認「九二共識」,這足以看出年輕人基本上不反對文化、歷史及經濟的中國。

2024大選能否實現政黨輪替,取決於台灣青年族群對候選人及政黨的支持傾向。青年屬於網路世代,社交媒體將大幅度影響青年的政治參與。

融合發展應從單向轉為雙向

最後,目前兩岸融合發展最大瓶頸是其範圍僅適用於大陸境內,這無法解決島內青年每日所面臨的困境。而且,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造成陸生來台就讀越來越少,降低了大陸高校與台灣高校合作的意願與動力。兩岸學生交流淪為「單向交流」,現陸生來台灣的少、台生去大陸的多,台灣又面臨少子化危機,高校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國民黨等泛藍政治聯盟應立即提倡並推動兩岸青年交流。若再不積極推進,台灣年輕人對大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愈來愈陌生,對兩岸的歷史連結又幾乎完全不認識,那兩岸關係就可能從「一國兩區」、「兩岸兩區」,轉變成「兩個國家」、「互不隸屬論」。那不僅不利於國民黨的社會基礎擴大,也勢必會衝擊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

最後,筆者希望兩岸當局各種「以我為主」的交流立場,應調整為「互為主體」,讓兩岸青年能以流行文化、藝術、宗教作為交流的載體,而且交流就是純粹交流,唯有這樣,才能逐步地、善意地營造出兩岸人民的友善親密關係。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26
  • 標題: 兩岸融合可緩解文化台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