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NO. 17 │ 2014兩岸變局

2015年1月|NO. 17 │ 2014兩岸變局

美國與古巴經過18個月的秘密協商,並在教宗方濟各的斡旋下,於加拿大進行了8次會談,詳盡地討論了細節和重大的歷史問題。2014年10月,在談判進入關鍵時刻,梵蒂岡作為東道主提供場地讓雙方高層小組密會,敲定協議的最後規定,11月6日,中期選舉之後兩天,歐巴馬總統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新政策 。12月初,美國國務卿凱瑞在梵蒂岡會見教廷國務卿樞機主教彼德羅‧帕羅昂,12月16日歐巴馬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通了45分鐘電話,12月17日兩人先後宣布兩國關係解凍。由於雙方參與談判的人數有限,加上保密到家,因此讓人感覺事出突然。 拉丁美洲集體左轉 從種種跡象看來,這次是美國採取主動,也是國內外大勢所趨促使美國與古巴修好。而其中最重要的國際因素,非拉丁美洲集體左轉莫屬。 美、古關係是美國同拉丁美洲關係的核心問題。自1998年以來,左翼領導人已經在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國家上台;南美洲的3.65億人口中,近3億人口生活在左翼政府的統治下,拉丁美洲正在集體向左轉。左翼浪潮正在席捲美國的「後院」。對美國而言,發生在自家後院的這一重大變局,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美國政府發現,在拉丁美洲它幾乎找不到幾個可靠的盟友;與此同時,跟美國作對或保持距離卻成為一種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相信美國的經濟處方,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經常碰壁。布希政府對古巴採取強硬措施,不僅損害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形象,也阻礙了美國同這一地區其他國家開展建設性合作。這個問題隨著拉丁美洲左翼政治力量的崛起愈顯突出。…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2
近幾年來,亞太形勢出現一些重要的新情況,形成以「總體和平穩定,局部動盪緊張」為特點的亞太安全新形勢。這一新形勢的形成,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處於動態平衡中的相對穩定的形勢,將可以在未來較長時期中存在,並且有利於保持亞太地區的發展繁榮。 亞太安全形勢發生變化 1990年代中以後的十幾年中,亞太地區保持相對和平穩定。但是,2010年以來,亞太安全形勢出現一些新情況,不僅受到廣泛關注,對於變化影響的評估也出現明顯分歧。分歧涉及多個方面,最關鍵的是:亞太安全形勢的變化及其影響是全局性的,還僅是局部性的?即這些變化是否導致亞太安全形勢的根本性改變,亞太地區是否由總體和平穩定變為總體對抗緊張? 一、  局部爭端明顯加劇,造成亞太安全形勢動盪。…
作者: 郭震遠 頁數: 55
近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在台灣各大書店熱銷。其實,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經驗不僅需要政治精英系統總結,更需要借助特殊機制予以貫徹落實。為使新的執政理念迅速傳遞,大陸的專項會議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 會議安排有特色 專項會議機制主要是指為能在全國範圍內對一些國計民生的重大議題形成共識,以中央名義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高規格工作會議或座談會,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等(參見表1)。從涵蓋領域看,主要涉及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民生、區域安全、民族團結等具有全局性和關鍵性議題。從會議任務看,主要是對專項議題的具體進展進行頂層設計,並以舉國之力攻克所存在的各類難題。從參會級別看,在中共總書記親自參會的同時,主要由那些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各領域負責人(通常至少具有省部級領導級別)參加。因此,專項會議機制具有典型的大陸特色,已成為中共從全局視野和整體利益高度,謀劃國家發展的基礎平台之一。 首先,在會期時間選擇上,開會時間選擇具有一定規律。對於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通常都在每年年底或第2年年初召開,這樣便於總結經驗或設定新的發展任務,同時也能在時間上與國家年度稅收調整和政府預算安排保持一致。對於協調區域平衡發展的專項會議,相關措施的績效回饋需要一定時間週期,因而往往每隔幾年才召開一次,比如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迄今只召開了6次。 其次,在會議的具體安排上,通常都只有一天或兩天左右的正式會議時間,但這並不會降低相關會議的品質。正如大陸的其他高層會議一樣,此類會議的重心放在前期的充分調研和內部協商,只有在達成基本共識之後才會正式召開會議。因此,公布中央決策、學習和宣傳會議精神,成為相關人士參會的任務。通常情況下,各級各地政府機關會從實際出發,將中央會議精神轉化為政府具體的工作安排,從而使中央號召落到實處。…
作者: 劉海潮 頁數: 60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治理改革在大陸政治體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治理改革的核心是調整政府與市場關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建立,這是大陸經濟持續繁榮的制度基礎。進入新世紀,大陸政府治理改革繼續推進,但向一些新的方向發展: 法治型政府 中共15大就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新世紀以來,大陸繼續推進法治型政府建設,並在2004頒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法治型政府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政府治理的新立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立法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前提,其中與政府治理相關的法律包括《政府採購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審計法》、《行政監察法》等; 二是政府依照執政黨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制定的法律,制定系統的行政法規體系。自2003年以來,從第37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開始,截至2014年8月23日通過第654號《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單國務院令的發布數量就達到280多條。倘若加上各類通知、規定,以及國務院各部會和地方各級政府制定的規章,行政法規的數量將更多。中共18屆4中全會系統提出「依法治國」後,大陸法治型政府建設的步伐將更快。…
作者: 李龍 頁數: 63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強調在解決統一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尊重台灣的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寄希望於台灣1700萬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提出「台海兩岸和平統一方案」的九條方針(俗稱葉九條),其中包括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 1982年12月,第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讓實行「一國兩制」成了一項基本國策。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美國東西大學教授楊力宇時,針對和平統一提出六條內容    (俗稱鄧六條):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可以擁有立法權和司法權、終審權、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人去台,台灣的黨政軍均由台灣自己管。…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66
丘逢甲生於清同治三年農曆11月28日,西元1864年12月26日,比孫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早兩年,出生在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祖籍廣東省嘉應府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 丘逢甲才情早發,幼年即留有詩作,虛歲14歲(足12歲)就入了學,中秀才。青少年時作的竹枝詞80首,現今留下的只剩40首,仍可看出他對台灣歷史、地理、人文、習俗的深入瞭解。 第一首就是敘說唐山過台灣的淵源:「唐山流寓話巢痕,潮惠漳泉齒最繁;二百年來蕃衍後,寄生小草已生根。」 十多歲的少年已在竹枝詞中點出台灣人多由潮、惠、漳、泉等州來,由明鄭而清,愈來愈多人在台灣紮根落戶、開枝散葉了。 此外竹枝詞其他首,對台灣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全涵蓋,未弱冠的人即有全面的觀察;博厚的器宇;深豐的學養是歷來少有的。…
作者: 丘秀芷 頁數: 68
廣州中山大學是一所赫赫有名的重點大學,1930年代這裡曾匯聚了眾多的著名學者,本文所要介紹的許地山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33年時任教中山大學,講授社會人類學、中西文化史、民俗學、中國禮俗史等課程。作為一個傑出的學者和文學家,許地山還有一個特別的身分,那就是他是1893年2月生於台灣台南的台灣人。 許地山自幼即赴大陸 要知道許地山是怎麼到大陸去的,就要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開始講起。甲午戰爭導致次年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清廷把台灣及澎湖割讓給日本。許地山的父親許南英(蘊白)原是光緒庚寅年(1890)的進士,素負民族大義,不願被日本統治,割台議起,參與台灣民主國,任籌防局統領,日軍據台後一路南下,許南英兵力不足以抵抗,先遣妻兒回大陸,然後散盡家財給部下,自己再渡海回到祖國定居,就因為這樣,三歲的許地山回到大陸成長就學,最後成為當代文壇名家。 回到大陸後,許地山跟父親許南英到處遷徙。父親曾在廣州參與評閱縣試與府試的試卷,家就住在葯王廟興隆坊;又擔任廣東幾個縣的知縣,如徐聞縣、陽春縣、陽江縣、三水縣等,也當過陽江同知。地山和哥哥們跟在身邊,也熟習了廣東風土民情,乃至於廣東話。父親進士出身,本就飽於國學,地山兄弟們在他調教之下,自然奠定了根基。 許地山和廣東淵源很深,受教於父親之外,中小學教育則是在廣東受的,後就讀廣州隨宦學堂,民國成立後他到緬甸仰光僑校任教,1917年北上入學燕京大學,攻讀文學,畢業後繼攻讀同校宗教學院,取得神學士學位。1923年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碩士,之後再到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在英國與舊友老舍重逢。…
作者: 林德政 頁數: 70
很多人知道1月11日是「司法節」,其由來是因為1943年1月11日,中國與美國、英國簽訂了平等新約,廢除治外法權,讓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從此完全廢除。不過,很少人知道,當時在淪陷區另有一批人也致力於廢除不平等條約,這個人就是汪精衛。 汪精衛轉向「和平運動」 汪精衛,兩岸絕大多數人一聽到這個名字,必定大吐口水,各種難堪的話語紛紛出籠。像汪精衛這樣的「漢奸」、「賣國賊」,怎麼會跟廢除不平等條約有任何關係呢? 要瞭解汪精衛的和平運動,就必須把當時的相關事件重新排列清楚,才能推敲出汪精衛的心路歷程。朱子家在《汪政府的開場與收場》裡提到,南京保衛戰失敗後,中日在中國各地打得不可開交,德國駐中大使陶德曼奉命調停,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第54次常務委員會議中,連蔣介石都表示可以接受陶德曼所提的調停條件。但日方野心太大,在未立即得到中方答覆的情況下,日本近衛文麿內閣於1938年1月16日發表第一次近衛聲明,表示「爾後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該聲明發表後,中日雙方都沒有退後的立場,使得陶德曼調停失敗,鎩羽而歸。 隨著戰事的持續擴大蔓延,騎虎難下的近衛被迫在同年12月12日再次發表「近衛三原則」,承諾和談成功後,會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並歸還租界,只是之前的調子拉得太高,重慶國民政府難以與日本展開談判。…
作者: 伍豪 頁數: 74
12月17日上午,中華僑聯總會和中華于右任研究會共同在台北舉辦了「于右任逝世50周年紀念大會」,兩岸逾百人出席。同時還展出于右任用過的煙斗、筷子等多件珍貴文物及書法作品。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指出,這次紀念右老的系列活動,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增添新頁。于右任研究會會長賴燦賢也表示,希望此次活動能連結兩岸文化交流的紐帶。 吳敦義副總統在紀念會上致詞時說,于右任對國家、社會有兩大貢獻,一是擔任監察院長期間,整飭吏治、端正政風;二是于右任以草書風行全國,而且自己生活簡樸,不置自產,樹立御史大夫風範。吳敦義也表示,于右任如看到兩岸從衝撞對立,現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走向和平穩定發展的道路,讓台灣海峽成為和平之海,他應該會感到欣慰。 為出席台北的盛會,于右任的姪孫女于媛、侄重孫于鴻鈞及陝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授等70餘人,攜帶著家鄉的泥土、五穀和涇渭漢河水來台,於16日前往陽明山于右任墓園,舉辦了鄉祭儀式。而他們在行前,也特別在于右任的祖籍涇陽和出生地三原,舉辦了紀念儀式和家祭。據其侄曾孫于鴻鈞描述,在三原右老曾住過的老宅子,右老睡覺的炕和書房都還保持當年模樣,而後院那株曾多次出現在右老詩詞中,樹齡超過600年的老槐樹至今依然枝葉茂盛。 于右任,1879年生於陝西省三原縣,早年係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中國近現代高校的創辦人。1949年來台,晚年所作詩歌《望大陸》被廣為傳唱,1964年在台北去世。 于右任獨到出眾的書法藝術成就,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先生整理歷代草書而首創「標準草書」,樹立易識、易寫、準確、美觀的現代草書準則,讓原本對立的美學概念,重新達到中道目標。明代後最具影響力、卓然成家的書法宗師,唯有于右任被尊譽為「三百年來一草聖」、「近代書聖」。其書法從早期放獷雄渾的碑體書法、順呼自然之法的楷書與行書,以及直至晚年收放自如的草書,處處可見碑體行書過渡到標準草書的變換靈動,字形與筆法、小字如大字,磅礡大器,深具廟堂氣象。…
作者: 吳雨宸 頁數: 77
過去我的田野向來很快樂,此番卻沉悶凝重。我置身工業污染一口口吞噬美麗鄉野的現場,叢林稻田被龐然建物、水泥葬埋。當晨陽從東側大霸尖山冉冉登頂,煦和日光現身成邪惡的條條黑影,覆蓋在濛灰的台灣西北側觀音海岸地帶,那是觀音工業區的高聳煙囱,冒出的刺鼻白煙像島嶼輓幡,哀悼北台灣最大的工業聚落。 對我來說,這像是場慌張顫述的惡夢,但在地人幾十年來卻飽受夢靨糾纏,只能盛怒抗爭。其實,工業必然依附資本經濟發展大旗,只是環境生態往往被迫在利益底下抽搐。 海岸水泥化阻隔人與海洋 這段期間,歷史學者尹章義教授帶我循著觀音海岸線,一路北上踏查到草漯、大園、林口、八里,最後轉進觀音山五股,進入台北盆地。我們很感慨,全世界海岸公路甚少規劃成高架化,這龐大長牆嚴重阻隔了人與海洋的關係。更嚴重的是,這裡又緊挨著工業區,地理景觀之醜陋及冷漠。台灣是一島嶼,大海是糧田也應是觀光地景,台灣人注定與海共生、共舞。海岸水泥化對環境極不友善,也逼得這段海岸線形同荒漠,我們的海岸思惟怎麼會這樣? 再接著問,這裡適不適合發展海岸觀光?若說是東北季風太凶悍,那台灣的北海岸、東北角?若說這裡沒有岬角、港灣等自然地景,但卻是閩客交界地帶,早期漢人東渡登岸,如何擇地落腳、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而殘遺不少人文地景,這是人們在大地作畫的痕跡,對土地賦予、銘刻意義與情感,值得細探。閩客兩大族群大抵以大堀溪為界,北側是清代開墾桃園之霸主漳州人郭光天的墾地,南有勤奮、兢兢業業的客家人在這地帶採集、鑿土耕田,從這歷史脈絡可以理解今日桃園北閩、南客格局。…
作者: 葉志杰 頁數: 80
太陽花運動之後,國民黨又於11月底輸掉地方選舉的此時此刻,在台灣出版「當代大陸新銳作家系列」與兩岸當代文學評論刊物《橋》,似乎是背時而走。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越發要往前行。 兩岸開放以來,人的來往越來越密切,海峽寬度消弭了,心裡的距離卻不見得更近了。那麼,有沒有一種消除隔閡的可能方法?於是,我們想起了文學。文學總是承載著一代人的喜怒哀樂,是生活的紀錄,情感的表露也是價值的體現。讀一篇小說、一首詩,都是對人、對時代與現實的認識。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大陸新銳作家系列的出版,讓台灣讀者能看見當代大陸的脈動。 此次,首先推出六位風格各異的作家所著作品。 河北作家張楚《在雲落》以現代派的筆緻,書寫北方小縣城裡面貌模糊、生存堪慮的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阨與苦難時所做的選擇與精神狀態,既逼近他們的生命創傷,又滿含悲憫。張楚寫出他們卑微的精神追求,以及介乎黑暗與明亮間蒼茫的生存景觀。 北京作家付秀瑩《愛情到處流傳》以沉靜的目光,看著「芳村」、「舊院」與城市裡現代中國人在世俗日子裡,委屈不甘的種種情感、微妙的人際關係與獨特的處世方式。付秀瑩「抒情詩」般的筆法,既現代又有傳統的底蘊:具張愛玲式的岑寂荒涼,又帶有傳統溫柔敦厚的溫暖剔透。…
作者: 黃琪椿 頁數: 84
回顧2014年,哪一種類的書籍最受到讀者喜愛,最好賣?根據誠品書店公布2014年暢銷書排行榜顯示,冠軍是主持人蔡康永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蔡康永透過40則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說話技巧。另外有趣現象是書名愈取愈長。如心理勵志類《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藝術類《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換屋七次,親身體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盼經由清楚書名吸引讀者購買。 誠品書店目前在台港兩地的營業據點有44家。去年台灣誠品引進21,000種新書,總計提供21萬種書目、850萬冊書籍;香港誠品引進19,000種新書,總計提供10萬種書目、70萬冊書籍。誠品年度暢銷榜,以銷量為依據,並分藝術、人文科學、心理勵志、翻譯文學、華文創作、財經商業、健康生活,以及休閒趣味等八大類別排名,是台灣重要的閱讀觀察之一。 勵志健康書占前四名 根據誠品統計,2014年十大暢銷書有4本心理勵志,1本健康生活,3本翻譯文學及2本財經商業書籍。其中,心理勵志類與健康生活類書籍又占前四名,顯示讀者在面對2014不安紛擾的經濟與社會議題時,選擇透過閱讀提升自我能力,並追求身心靈的寧靜平和。 暢銷榜冠軍《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教讀者說話之道,提升人際關係;第二名《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比喻夢想與希望是棲息在靈魂中會飛翔的力量,心是個人的翅膀,鼓勵讀者勇敢逐夢;第三名《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21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由楊定一博士與女兒楊元寧共同完成,全書以父女對話方式,從現代科學與醫學的角度,討論如何透過靜坐找回身體的平衡,尋得健康,並能安住於當下。…
作者: 劉祥伶 頁數: 86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