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NO.19 │ 一年後 太陽花陰影猶在
到過上海好幾次,而2012年春節過後的那次上海行,對我這個民航迷來說格外難忘,因為行程安排參觀了上海大飛機製造廠。進入製造廠之前,會先經過一個寫有「讓中國的大飛機飛翔藍天」的石碑,中國人自主研製大飛機的壯志豪情,讓人激動不已。進入廠內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簡稱「中國商飛」)主力機型──ARJ21與C919的實體展示機,接著廠方人員帶領我們參觀展示機艙內部及製造間,空間規劃相當舒適,技術與品質也達到一定的水準。由於廠內禁止拍攝,上海飛機製造廠所帶來的震撼,只能以記憶的形式保留在腦海裡。 那天在廠內還觀看了ARJ21與C919的介紹影片,廠方本來說要致贈參訪團員一人一架C919飛機模型,後來卻因為某些緣故沒有發送。由於這個陰錯陽差造成的遺憾,C919模型成為我這兩年多來不斷尋覓的「夢幻逸品」。在幾位熱心師友的協助下,今年年初我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一架1:100的C919模型,成為收藏「機隊」的成員。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台灣許多兒童讀物都喜歡以「萊特兄弟」作為故事主題,因此多數台灣人總是跟著萊特兄弟的步伐,把人類乘著「大鐵鳥」飛上青天的逐夢過程視為西方人的專利。事實上,中國人對於「飛天」的嚮往早就其來有自,例如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神話、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飛天」藝術意象。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發明了「紙鳶」(風箏),後世又傳到歐洲;而在明朝,相傳中國人萬戶為了實現飛天夢犧牲了生命,19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以紀念這位人類飛天第一人。1965年毛澤東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其中一段「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雖是描寫革命的艱辛,卻也道盡中國人飛天下海的科研求索。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說:「誰控制了宇宙,誰就控制了地球;誰控制了空間,誰就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美國與前蘇聯在上個世紀展開太空爭霸,如今太空早已成為世界大國競逐的領域,而中國大陸則公開宣示太空探索計畫承載著和平任務。…
作者:
張方遠
頁數:
60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大陸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使得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受到格外重視。相對於在反腐領域的高調行為,大陸經濟結構調整是在悄無聲息中推進的,已初步取得不少進展。在此,系統梳理大陸應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一些新作法,有助於更全面地掌握大陸經濟發展的現況。 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經過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大陸經濟已從原先高於10%的年增長率,下降為目前的7.5%左右。經過系統調研和充分研判,決策部門認為大陸經濟發展進入了中高速度增長的新階段,對於這一經濟「新常態」只能適應而不能違背,否則將受到經濟發展規律的懲罰。基於這一戰略判斷,大陸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突破口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一是改變唯GDP論的考核體系。在原先強調保增長的發展時期,大陸各級各地政府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度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狀況的核心指標,並將此類資料與官員晉升考評直接掛鉤。在此壓力下,各地政府將拼經濟作為考量政績的重要標準,諸如大拆大建、盲目引進高能耗,或高污染企業成為司空見慣的經濟現象。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違背經濟發展規律,不僅無法實現永續發展,反而帶來不少負面的效應。比如因強拆造成的不公事件激化了社會矛盾,高能耗企業污染造成大陸各地霧霾頻發等等。 這幾年,大陸已開始著力調整GDP至上的發展理念,注重經濟社會環境的平衡協調發展,並在政府績效考核中改變了單純考量經濟發展的作法。由於經濟增長的壓力減小,不少地方政府將綠色環保作為優先考量的指標,對於污染型企業的引入相當慎重。…
作者:
劉海潮
頁數:
65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先天就具有濃厚的本土意識,年輕時投入黨外民主運動,也常在黨外雜誌投稿,因此多次遭到情治單位的關注,在台中一所私立高中任教,也一再遭到校方以解聘相要脅,雖然最後終於被惡意地逐出校園,我仍然無怨無悔的投入教師人權運動和教育改革行列。 大學畢業服完兵役,我先任教於台中某私立高中,適逢黨外民主運動崛起,由於地利之便,基於好奇和關心政治的心理,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跑去省議會旁聽,因此很早就結識了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王拓、陳菊、吳哲朗、陳博文、陳婉真…等黨外前輩,也認識了康寧祥、張溫鷹、施明德、紀萬生、蘇治芬、賴茂州、司馬文武(江春男)、李筱峰、林濁水、陳文茜…諸好友。當時黨外圈內還未曾聽聞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人的名字。 美麗島事件前後 黨外民主前輩、高雄縣前縣長余登發遭到誣陷逮捕,一群關心的朋友聚集在立委康寧祥家,我也搭乘陳博文的便車趕到台北關切,與會人士群情激昂,提議要上總統府抗議,但基於安全起見(因為當時還尚未解除戒嚴),康委員力排眾議,集體聯署上書蔣經國總統,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在場的我毫不考慮地簽上本名「石文傑」,事後才發現有許多人使用假名。隔天早上《台灣時報》、《民眾日報》全文刊出後,當天就有管區警員和調查局人員前來學校關切,從此我上了黑名單,在台中地區成為當局列管的「欽命要犯」。 1979年底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警民爆發嚴重衝突,因為適逢星期日晚上,我隔天必須上課,因此未能躬逢盛會,見證歷史鏡頭,詎料大逮捕的隔日,數名調查局幹員神色匆匆的跑來學校,利用校長室對我進行秘密審訊,硬要逼我招認有前去高雄參加暴力行動,然而事實上我考慮隔天上課關係,根本未曾涉足,最後校長林柏榕(後來當了三屆的台中市市長,他也是我高三時的英文老師,由於他的呵護,使我在他校長任內得以平安度過,迄今我對他仍然心存感激)說了重話:「有證據就抓走,否則不要常來干擾上課!」情治單位才放過我,我卻因此耽誤了學生一個上午的課業。那些曾去高雄的黨外好友紛紛落網,遭到軍法或司法審判,出獄後個個都當選民意代表或地方行政首長。 …
作者:
石文傑
頁數:
68
「這魚怎麼這麼滑呀?」來自北京的葉小妹嚷嚷道。 我向她解釋,「這是苦花魚,又有人稱高山鯝魚,是台灣的原生種魚類。苦花魚體表面的黏液比起一般的魚,濃黏了幾倍,魚鱗更是粗厚,這是為了能在台灣高山溪流中逆著激流、穿游石堆,否則老早就會被猛烈水勢、石塊撞擊得遍體鱗傷。」 我繼續說,「妳看牠的嘴寬而扁,讓牠能輕易啄食溪石上的苔蘚;魚尾強而有力,能捕食溪裡的浮游生物。這是食物鏈中的一環,維持了台灣高山溪流的生態平衡。苦花魚又愛乾淨,要看溪流棲地乾淨與否,苦花魚的數量是重要生態指標。」那是位在新店溪上游、南勢溪支流的哈盆溪,溪水清透中染著翠綠與靛藍,映著苦花魚翻動身子而閃現白色鱗光,還真有水中螢火蟲之感。距台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烏來、福山部落,哈盆古道緊挨著溪繫綁在山腹腰帶之間,是傳統泰雅族人的獵徑,也是日本時代的理蕃道路,東行越嶺通達宜蘭福山植物園。 葉軍莉,現居中國北京、西安姑娘。我稱她葉小妹,認識她是在1997年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素樸的女大學生。才短短幾天,我轉往南京、上海而跟她分別。之後,我們搖筆寫信、貼郵票,到現在敲鍵盤、盯著電腦螢幕,希望能再見個面,沒想到一晃就18年。當我開著車去桃園機場接她,我內心忐忑,印象中葉小妹的面容卻越來越模糊,心想這該怎麼接機?「大哥!」她就走到我前方,揮揮手說。我說「歡迎妳來台灣」。葉小妹來台灣待了八天七夜,一般陸客團像採花蜂般狂飆環島,我卻讓她留在大台北,這趟哈盆古道是最後行程。 第三天,我們計畫攻七星山,那是台北人的光明頂,一路偶有陽光拂灑仰德大道,甫到小油坑卻颳起暴風雨,豌豆大的雨滴橫著掃,冷得我們喊撤退,狼狽下逃平等里,正好櫻花滿山爭豔,人群簇擁櫻花樹前。我們還去了假日農夫市集,農糧署闢給各地產銷班農民展售的希望廣場,農家切了芭樂提供試吃,她問我這是啥?我取了片讓她嚐嚐,她覺得口感特別、味道清甜,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轉往下一攤位逛,一會後她問我,「這皮要丟哪?」我一時啞口,「皮?芭樂有皮?」過沒多久,她又拉住我說,「這桔子好甜、好吃」,我一看,冷冷地回她,「那是檸檬」。我們在台灣大學附近的寶藏巖時,我脫口說這裡寸土寸金,竟然種有木瓜樹,她卻驚喜地說「這就是木瓜樹啊,我肯定得跟它拍一張照」,原來她吃過木瓜,卻沒見過木瓜樹。…
作者:
葉志杰
頁數:
72
塔爾寺是黃教(藏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洛桑劄巴(1357-1419)的誕生地。宗喀巴是世界矚目的一位佛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者。 久慕宗喀巴及塔爾寺的大名,遂與老妻、女兒同往西寧。飛到西寧已是深夜。次日清晨,下起了小雨,我們搭乘一輛出租車冒雨前往。約40分鐘後,就到了位於湟中的塔爾寺。 走進塔爾寺,迎面的廣場上矗立一排八個白色的八寶如意塔,紀念釋迦牟尼一生中出生、初轉法輪、悟道、降伏魔怪、超渡眾生、圓寂等八件大事,我們在此照相留念。導遊也向我們解說了宗喀巴的一生及黃教的興起與發展。 宗喀巴與黃教的興起 宗喀巴於1357年誕生在當今塔爾寺所在的地方。他7歲出家,16歲就赴西藏學習佛學。在藏期間,他廣拜名師,向藏教的噶舉派、薩迦派和噶當派等不同宗派的高僧大師求法。通過勤奮學習,他逐漸精通了各派教義,在實踐中修煉儀規,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作者:
卜一
頁數:
76
自20世紀初葉以來,晚清政府瓦解與民國建立,並至軍閥混戰、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與兩岸分治的邏輯因循,中國傳統文人畫逐漸走向隕落,現代水墨繼之而起。 文人畫也稱「士夫畫」,泛指中國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被稱為南宗之祖。近代陳衡恪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從清代末年至今近一百多年來,文人畫的發展是混沌的,這與時代的變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若說從20世紀初至中葉文人畫已經消失是不客觀的,齊白石應該是那個時期的典型代表。但齊白石、張大千等畫家只保留了文人畫的傳統,文人畫的根基已經開始坍塌,文人畫衰落之勢似乎不可阻擋。 文人畫衰落的歷史邏輯 (一)傳統文化語境的消失…
作者:
劉北一
頁數:
80
灰煙像幽靈般地隨著谷地,沿路而來。谷底的乾草地像細嫩皮膚般地在陽光裡閃著黃赭色的微光,橫灑過群山暗影。黯藍色半透明的煙嵐,陰鬱地由駝峰般的山頭沈下。重重皺褶的墨西哥山脈,靜默不語。 遠處瓦亞帕山村的緩坡上,叢叢樹林有如湖泊。這是星期六,像是白色斑點的漢子,隨著健步的黑驢子,從駝峰間的山徑走下,婦人騎坐在驢背籐籃之間,只見她的頭上下點動。星期六,趕集日,所以一大清早,這一群白點般的人,如同田間的沙鷗,白樴樹上綻放的火花,趕集在山谷裡起伏的黃土坡地上。 他們穿著雪白的棉布衫,用印地安人的小碎步,跟著驢子,舉膝前行。女人高坐驢背上巨大的籐籃之間,嬰兒安穩地兜在她棕赭的胸脯前。女孩兒及踝的棉布長裙,沾了塵土,跟著驢子的快步,連奔帶跑。他們或是一家大小,或是成群結隊,或是單獨一人,潮水一般,赤腳無聲走下山來,走向市鎮。鎮上教堂的圓頂突破聳立的綠樹穹空,背對著黃土山坡。 一條筆直大路,出現在山谷和市鎮之間。你不會錯過那股高聳移動的塵煙,超越所有的人,不停步地趕向鎮上。塵煙幽靈般地趕過那串不起眼的黑色的畜牲、和白斑點似的人,往鎮上飛奔。 D.H.…
作者:
顧燕翎
頁數: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