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NO. 126 │ 三黨競爭主導未來4年政治格局

2024年2月|NO. 126 │ 三黨競爭主導未來4年政治格局

台灣大選揭曉後,美國台海問題學者專家連續召開了多場會議,「解讀台灣選舉」。各家意見雖南轅北轍,但也有以下幾點雷同之處: 一、拜登政府在選舉前後都告訴賴清德:不想看到意外發生,不希望他重蹈陳水扁的覆轍,因此賴上任後應該不至於走向台獨,但美國某些人會鼓動,甚至逼迫賴做一些不符合台灣利益的事,而他無法拒絕,例如蔡英文無法拒絕裴洛西訪台。 二、大陸的軍事威懾主要是為了勸阻美國,不要慫恿台灣採取行動來逼北京動手;美國若不堅守「一中政策」,且不接受兩岸通過和平進程實現統一,則不論美國軍事威懾有多大,大陸是否準備好,都會以武力應對,因為中國沒有任何一位領導人可以失去台灣。 三、兩岸應盡快恢復溝通聯繫,包道格甚至建議,兩岸可在華府居間扮演「傳話者」下展開溝通,而最佳時機是在5.20賴上任前。 美國學者專家提出上述建議,應該是不願意看到美國為台灣問題自傷國力、自毀前程。不過,從AIT主席羅森伯格在選後評論諾魯與台斷交時,刻意曲解聯大2758號決議,公然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及「不支持台獨」可知,美國政府一向玩弄兩面手法,說一套做一套。…
作者: 紀欣 頁數: 1
總統及立委選舉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不僅賴清德當選第16任總統,所謂「一人政黨」的民眾黨也得了26.46%的選票,而國民黨僅獲33.49%選民支持。一個長久主政的國民黨,所得票數居然和成立僅4年的民眾黨相差不遠,其中原因及藍營應如何蓄勢待發,值得探討。 四成民眾為何執迷不悟 蔡政府全面執政八年以來,貪腐已表面化,種種惡行惡狀已達罄竹難書的地步,為何還有四成選民投票給民進黨,除其他各種可能的原因,筆者認為至少還有下列四項理由。 一、外來政權情結 民進黨支持者即使知道蔡政府的胡作非為,卻不以為然,應該是不願意支持民進黨口中的「外來政權」,因為國民黨是擊敗日本皇軍者,也是光復台灣後實施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者。台灣於日據時代培養出一批本土的士紳地主,因土地在光復後被政府徵收,因而對國民黨恨之入骨,他們的後裔也不例外。這群討厭國民黨的人大多生活在台灣南部,所以,歷次選舉國民黨極少在嘉南高屏等地區勝選。…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6
甫結束的總統大選及區域立委選舉,民進黨又在南台灣大獲全勝。濁水溪以南,僅雲林縣第一選區(海線),國民黨丁學忠擊敗競選連任的蘇治芬,其他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區域立委,民進黨大獲全勝,南台灣仍是綠油油一片。 1月13日晚上總統、立委開票結果,雲嘉南高共20席區域立委,國民黨僅獲得一席,民進黨在南部地區是大贏家,短時間無法撼動其基本盤,而民眾黨的得票率則有所斬獲,將有助於未來在南部生根。 民進黨在南部大贏 從總統得票率觀察,賴蕭配在台南大勝,得票率超過50.95%,是民進黨得票率最高的縣市;高雄市80萬390票,得票率是48.89%、全台第二高,也帶動了立委選情;屏東得22萬6110票,得票率47.51%。在賴蕭的牽引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南部地區得票衝高,連帶的立委候選人勝選也跟著提高。 在區域立委方面,嘉義市1席、嘉義縣2席、台南市6席、高雄市8席、屏東縣2席,都是民進黨籍,綠油油的大地根深蒂固。國民黨最有希望突破重圍的高雄市第三選區李眉蓁,和民進黨李柏毅從選前激戰到開票的拉鋸,最後李柏毅險勝,歸功在民進黨中央、地方行政資源全力投入,再加上監察院長陳菊出手救援,才穩住了選情。…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8
在超級總統制下,總統大選失敗就是敗選,尤其在大環境有利的情況下依然打敗戰,就是大敗,即使成為立法院最大黨也無法彌補,不用狡辯。國民黨接連三次總統敗選不是偶然,若不立即改革,自立自強,拋棄藍白夢,只能坐吃等死。 2024總統與立委選戰落幕,賴清德獲勝,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日後必然引發各種目前難以具體預知的效應,受衝擊最大的應該是國民黨的前途。 國民黨實際上是大敗 這次選戰在民進黨蠻橫貪腐近八年、民怨四起的背景下進行,國民黨依然沒能重返執政,得票數大減,縱使成為國會的最大黨,但在「超級總統制」下,國家的關鍵權力都來自總統,輸了總統就是輸了大選,毋庸狡辯。 若深入細算政黨票,民進黨獲4,981,060票,占36.16%位居第一,國民黨獲4,764,293票,占34.58%,國民黨明顯落敗。對照2020年,政黨票只增加4萬票,而民進黨成長了17萬票,民眾黨這次拿到3,040,334票,占22.07%,比2020年大增145萬票。國民黨有些區域立委該贏未贏,也是相對的敗局。國民黨在民眾的心裡還不如貪腐滿盈的民進黨,這不是大敗,什麼才是大敗?…
作者: 朱駿 頁數: 10
大選結束,賴清德以四成得票率當選,贏侯友宜約91萬票,贏柯文哲約200萬票。在立委得票率上,國民黨壓倒群芳,以46%拔得頭籌,但也未過半,因此,如果不能取得民眾黨合作,也難以施展拳腳。今後三黨立法院互動將波譎雲詭,立院龍頭於2月1日雲開見日,但無論是誰家天下,台灣政壇恐都將陷入一團混亂。 在民進黨施政如此腐敗下,國民黨選戰還打成這樣,歸結原因,固然是下架民進黨的選民各有堅持,柯耍盡手段推翻自己的承諾,讓國民黨失去用力先機,加上白色力量最後幾場造勢活動表現不錯,讓民眾黨一時過於自我感覺良好,膨脹自己,未排除許多群眾可能是綠營的人刻意製造假象,破壞藍白棄保效應,使三足鼎立得到養分與動力,進而讓賴清德不到半數低空掠過。 但是,還有另一關鍵原因是馬英九在選前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講了一句「相信習近平」,很快被傳播開來,使原本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中間選票又重新回到綠營,民眾黨準備棄保的選票又改回民眾黨。這樣的選票粗估應有50萬票上下,來回就是100萬票。從國民黨的政黨得票率高於總統得票率,以及台北市、新北市的總統得票率賴清德高於侯友宜來看,可得知馬英九那句話有一定殺傷力。 馬前總統當然有言論自由權,他所言也並非不符事實,只是發表的時機不對。筆者無意在此追究誰是戰犯或豬隊友,但球賽快終場前,兩軍正廝殺震天,馬英九卻在九局下半,兩隊幾乎平手之際,讓對手打出一記再見全壘打,成為壓垮侯康配的最後一根稻草,能不檢討嗎? 馬英九歷任台北市長、兩屆總統,應該很清楚德國之聲等外媒在選前採訪的動機及模式,為什麼不能忍住拒絕接受採訪,或在回應記者詢問時更小心應對,不讓外媒在這麼敏感的時刻,留下一句話被對手掐頭去尾,斷章取義來大作文章呢?…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3
大選過後,許多人在檢討國民黨究竟敗在哪裡,竟比四年前韓國瑜的得票還要萎縮。吸引不到年輕人、立場「親中」、「統派」在台灣已無市場云云,不一而足。作為一名媒體工作者,筆者想從第一線採訪的一件見聞說起。 國民黨對中國敬而遠之 1月11日「侯康配」召開國際記者會,筆者就坐在第一排、侯友宜的正前方。印象極其清楚,侯友宜要解釋為何他主張「備戰」的重要性時,引用了《孫子兵法》所言「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他很自然地說道:「我們中國有句話說……」,語畢卻突然停頓數秒,彷彿意識到自己說了嚴重的錯話,趕緊改口:「我們有句話說……」。 這個小插曲,相信在場絕大多數的外媒都沒有注意到,卻很能說明國民黨兩岸路線近年來不斷土崩瓦解的原因,那就是把「中國」當成毒藥,對其敬而遠之。2023年9月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接受專訪時強調:「國民黨絕對不是一個親中或統一的政黨」;2023年12月趙少康在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宣示,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永遠反共。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在與國民黨幕僚智囊接觸的過程中,我很能明白,國民黨之所以在兩岸議題上不斷退縮,主要是選票考量。他們認為台灣選民的認同已經轉變,因此必須卸下自己身上的「中國」標籤,才能說服多數選民支持他們。…
作者: 張鈞凱 頁數: 14
一場引起世人關注的台灣大選在1月13日畫下句點,其結果毫無意外地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獲勝,延續了民進黨的政權。此結果當然讓許多期待下架民進黨的人感到失望,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國民黨連續三次輸掉總統選舉。國民黨若不能重新找到生存發展的利基,它將面臨的挑戰,就不僅僅是輸掉這一次選舉了。 筆者在本刊上一期(125)發表了〈2024是一場改變不大的選戰〉一文,文中已預測賴清德將贏得選舉,但會輸掉立法院的過半席次,而且我還說了一小段政治學研究的科學性話題。其實,當時我的潛台詞就是提醒讀者,即便是對藍軍勝選抱持很大期待者,也不能忽略事實。科學就是事實,它不會隨著個人的喜好而改變。 柯文哲是選戰勝負的關鍵 從2023年3月起,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代表賴清德的那條綠色曲線一直居於領先,這告訴我們,除非選戰結構由三、四邊,轉變成兩強對峙,否則賴清德肯定會贏。所以當去年11月23日君悅酒店的最後藍白大咖協商破局後,其實大局就已底定,剩下的只是贏多少的比例還在變化中。 從上述說明的邏輯來看,決定這場選戰最後勝負的關鍵人物是柯文哲,他若完全遵照「六項協議」執行的話,今天的結果就有可能轉變。但可惜的是,國民黨的領導層相信,即使沒有白色力量的結盟,單靠自己也能打贏選戰,所以在藍白合破局後開始操作棄保,結果雖然招回了一些淡藍選票,但也極可能促使一些淡綠選票回籠,況且藍軍愈是鬥志昂然,小綠綠回營的愈多。這一點從賴清德的得票率站上四成可以看得出來,因為賴雖在競選過程中一路領先,可是鮮少突破四成。…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16
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結束,年輕世代投票意向和中老年一代出現明顯落差,絕大多數投給了白色力量,使得民眾黨得以在「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扮演「關鍵性力量」。未來立法院有三黨並存的元素,必將對政府的公共政策、立法過程、預算分配增添更多變數與複雜度,也讓台灣涉外事務不易掌控。 民進黨繼續親美抗中 如果川普真的再選上美國總統,兩岸的動盪勢將更激烈。拜登的中國觀是「競合」,川普則是「鬥爭」,以維持美國的老大地位。然而,在中美對立越來越激烈的現狀下,由綠色執政的台灣勢必更親美反中。選戰中,賴清德只抱著親美抗中,未提出重要的政見並花太多時間競選,就掌握了四成的民意,這將使得民進黨更不會放棄「抗中牌」,尤其在藍白力量分裂的局勢下,這樣的政治對抗對民進黨是很有利的基礎。如果今年底大搞民粹的川普再次當選,台灣將重回西太平洋的灘頭堡地位,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標兵。 然而,在減少了14席立委席次後,民進黨在立法院政策討論、法案協商與預算制定等方面,必須尊重在野黨的存在,不能再像過去8年的我行我素,贏者全拿。 再者,民進黨雖贏得了總統大位,但賴清德的得票僅及於基本盤的支持者,並沒有辦法獲得中間選民與泛藍選民的的票,根本原因在於有六成左右的選民不滿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成績單,甚至希望下架民進黨。這在年輕族群的態度上表現尤為明顯。…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8
此次大選民調始終第一的賴清德,如願當選總統。眼前的情景彷彿2000年陳水扁第一屆上任時的狀況,當時很多民眾懊悔選票未能集中,而讓民進黨漁翁得利,但眼前的情勢,相較2000年對台灣卻更加不利。 本屆大選是繼2000年後,再一次有總統得票數未過半、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狀態;而且也是自直選以來,首次由同一政黨的候選人連續三次當選,打破此前每隔8年就政黨輪替一次的前例。 民眾黨恐將與民進黨合作 立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會跟哪個政黨合作,成為社會最大關注。 過去各政黨為了拉攏立委選票,都會喊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口號,但過去八年蔡英文主政下的立法院,民進黨都得到壓倒性的過半席次,結果卻是「完全執政、完全貪腐」,在野黨毫無制衡的力量。即便是以不合理的高價購買、且有炒股之嫌的高端疫苗,民意強烈要求公開合約,蔡政府都以民間廠商拒絕為由拒絕公開。…
作者: 吳東昇 頁數: 20
第16屆總統選舉結果,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勝出;但美國立即聲明「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認同兩岸同屬中國。國民黨雖輸了總統大位,卻贏了立法院最多席次,可證國民黨政略獲得信任,未來首要任務是挽救墮落的民主。 這次大選,國民黨菁英空前團結:馬英九、王金平、吳伯雄、14+1縣市長、系出藍營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等都同心輔選。印證國民黨能堅定光明政略,就能引英雄豪傑歸心。 國民黨歷史遭李登輝糟蹋 候友宜在敗選之夜說,非常遺憾未能完成政黨輪替的任務,讓大家失望,歸責於己努力不夠,向各界支持者致歉。其實侯未能如願的主要原因不在於藍白未合,而在於未盡演示國民黨的光明政略,而讓柯文哲藉在野合的議題羞辱侯,製造年輕人不挺藍的刻板印象。 國民黨除了李登輝當權的暗黑金權時代,從未忽視青年前途。蔣經國秉政時期,有所謂本土化催台青政策;救國團舉辦寒暑假團體活動,培養了許多領袖人才。馬英九基金會的大九學堂帶領學生赴大陸參訪,赴美國大學海外交流,幫助青年開拓視野,更有益於未來發展。…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22
賴清德所採取的選戰策略是「抗中保台」、「聯美抗中」,宣稱「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能對和平抱有幻想,接受一中原則是假和平」等。他先前也稱「一中原則帶來戰爭」,台灣應在中南海與白宮之間選擇,並想以「台灣總統」身分訪問白宮。 遵循蔡路線不能維持和平 賴清德選前選後均表示,將繼續遵循蔡英文的「外交、國防及兩岸穩健路線」,兩岸應在「對等、尊嚴,台灣的門永遠敞開」與中國對話。但他要遵循蔡英文的路線,事實上已證明無法維持兩岸和平發展,因為大陸認為蔡政府過去8年大買美國武器、「倚美謀獨」、緊縮兩岸交流合作,通過《反滲透法》,實質上就是在走「台獨路線」。這可從國台辦於去年12月10日回應,賴清德所延續的「蔡英文路線」,即是「接著走謀獨挑釁的邪路、對立對抗的老路,讓台灣離和平、繁榮越來越遠,離戰爭、衰退越來越近。所謂創造新局,將是台海風高浪急的危局。」 就此而論,蔡英文有些論述,包括「維持現狀」、「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非外交關係」,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以及她提過的「接受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及「九二共同認知」作為「九二共識」的替代品,還算相對溫和,尚且造成雪崩式斷交、瀕臨戰爭風險、經貿反制。那麼賴清德主張的「務實台獨」、「台灣主權獨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根本觸及大陸對台政策的「紅線」,試問怎麼可能建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呢? 中美都非常關注台灣大選…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4
在台灣2024大選之前,作者曾寫一文,強調在民主選舉中,選民必須以下架不稱職的執政黨為中心目的。如果自己第一選擇的勝算比第二選擇低,則應當放棄第一選擇,把票投給第二選擇,以達到目的。台灣的2024大選就是這樣的一個實例。 台灣從直選總統開始,第9屆(李登輝1996)到第16屆(賴清德2024),顯示全民民主有幾大缺點:競選者越多,選票被分散,越不能選出得票過半的全民總統。台灣的投票率算是高的,除了2016年蔡英文首次當選投票率僅66%,這次有71.86%,賴清德雖拿到40.05%的選票,但實際僅得到1,954萬全體選民的28.6%支持。這種不過半數的總統掌握大權,因難以符合多數人的意見,容易產生行政效率低落,社會分裂的結果。 這次選舉結果證明,台獨理念在台灣已經到頂了,超過半數台灣人民要的不是台獨,而是和平。這就是何以賴清德這位台獨金孫,拼了民進黨掌權的所有資源,也只拿到它的基本盤。美國也不要台獨,因為那會引來大陸想徹底解決兩岸問題。所以賴清德不要沖昏了頭,在國際記者會上挑釁一個中國原則。西方記者不是傻子,他們一聽就聽出來賴的「獨味」,美國代表團立即於選後第二天晚上來台,想必會給賴警告。 賴清德還稱,這次選舉打敗了外來的「介選」,但他能拿出證據嗎?是誰在介選?炒介選只會把低票當選的成績弄得更不值錢。賴必須面對兩個在野黨加起來過半的立法院,小心處理蔡英文留下來的爛攤子。 國民黨輸了這次選舉,應多怪自己,少怪別人。民眾黨不願「藍白合」應當是預料中事,無法強求只能智取。例如,民進黨做了那麼多的齷齪事:高端、能源、經濟、外交等,國民黨都打不出效果,老百姓憑什麼把票投給你?國民黨不是沒有努力爭取年青人,只是說不過柯文哲的天馬行空論調。…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26
台灣大選賴清德以四成選票當選總統,這種未過半的選舉結果在不少國家是要經二輪選舉的。大陸在選前就一再表示對台獨分裂路線絕不容忍,選後諾魯共和國立即宣布與台「斷交」,進一步顯示大陸反獨的決心。台灣島內有媒體稱,大陸反擊如此之快,令民進黨當局措手不及,心有餘悸。 過去一年,台灣始終都籠罩在「下架民進黨」的氛圍中,而賴清德僅得到四成選票,說明民進黨已不能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有人認為,民進黨勝選的主因是因藍白合破裂,本文則認為這次大選的過程及結果顯示,台灣問題中的外部因素,尤其是美國因素,影響越來越大。 首先,大選揭曉後,美國與西方一些國家對台灣大選結果的反應很快。美、英、德、加拿大等西方國,以及親美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對以未過半、僥倖當選的賴清德,第一時間發出了賀電。美國還立即派出代表團訪台,毫不掩飾其支持台獨分裂勢力繼續執政的立場。德國《鏡報》新聞表示,德國對賴清德當選出現抽風似的祝賀,而這是梅克爾政府時期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現象。這種事態的背景之一是,德國和歐洲經濟衰退,是世界地緣政治進入高度不穩定的徵兆,政治投機氾濫成災。 其次,在俄烏戰爭和巴以衝突的背景下,美國繼續推行戰爭邊緣政策,又為滿足對亞太地區局勢動盪的戰略需要,挑起南海衝突,在東海進行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將三艘航母先後駛進西太平洋。日本右翼政要也宣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從2022年8月裴洛西硬闖台灣,到蔡英文、賴清德先後過境美國,以及這次三黨候選人均到美國「報到」,再到三位候選人的競選政見對台灣安全和經濟發展的表述,可得知台灣政治人物及政黨都很親美。自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更希望台灣能烏克蘭化,在亞太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未來美國將繼續推動戰爭邊緣政策,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         再者,台灣未來的安全和貿易政策會繼續親美排中。馬英九時期,國民黨的經濟政策重視兩岸關係,2010年與大陸簽署了ECFA,台灣對大陸主推的RECP也持開放和歡迎的態度,結果被美國否決了。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大幅倒退,美國表示將與台灣簽署21世紀貿易協定,台積電也搬遷到美國去了。未來在民進黨執政下,除了兩岸經貿關係會受損,台灣在地區產業鏈重新布局中也會一頭倒向美國和日本,如政治上也進一步偏向獨立方向,台海關係就會更加嚴峻複雜。…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27
去年11月舊金山的習拜會舉世矚目,期間習近平明確告知拜登:「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希望美方不要武裝台灣,而應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拜登只重申「一中政策」,期盼台海和平,以至於習主席的直言不諱,並未受到高度注意。但會後一個月,美國媒體獲得與會者的爆料,方知中方報導有關台海的議題,出之習口,入之拜耳,何異「勿謂言之不預」的警訊? 拜登力邀習與會之故 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8月初訪台後,北京中斷了與華府軍事對話。美機抵近偵察中國,美艦自由橫行屢遭攔截,台海與南海險象環生。拜登一廂情願想要恢復軍事溝通管道,以便建立護欄,以免擦槍走火而不好收拾,更因美國大選在即,亟思穩定中美關係。美國鷹派要遏制中國,而鴿派又有求於中國,希望中國買美債,至少不要多賣美債。芬太尼毒品在美失控,還有氣候等其他議題,都希望得到中國協助,加以控管。 拜登遂一連串派高官訪華,計有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但均未能確定邀到習來舊金山與拜登坐下來談。遲至10月,習近平接見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所率領的訪問團後,才大致確定習會出席APEC會議。 習拜會後,即有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等單位,舉辦華麗的夜宴歡迎習近平,出席宴會者有美國商業、財政、投資界大老,包括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28
美國政治因存在像大峽谷那樣大的矛盾而陷入癱瘓,民主黨人對川普有可能重新當選而感到憤怒,認為那將毀掉美國的民主,但又似乎溫順地接受拜登這位81歲老人作為2024年11月大選的候選人。拜登現階段的支持率是所有現代總統民調中最低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拜登並非最好的候選人 拜登的支持率為16%。川普在決定大選結果的搖擺州的民調中領先,距離第二次勝選僅一步之遙。大部分民主黨人不希望拜登參選,但至今沒有人挑戰他,也沒有全力支援他的競選活動,只是嘀咕著他們所處的混亂局面。拜登不受歡迎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主要原因是持續爆發的通貨膨脹已擺在面前,其次是他的年齡。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無論這個人的品格多麼優秀,都不應該讓80多歲的人再做4年世界上最艱苦的工作。 早在2023年拜登就應該決定他只當一任總統,這樣他會被尊為公共服務的典範,並成為川普的反面教材。民主黨的大佬們都知道這一點,許多黨員也都認為拜登會靠邊站。不幸的是,拜登的責任感被虛榮心玷污了,自1987年首次競選總統以來,他就一直苦心經營能坐上大位,他也一直相信美國需要他,因為只有他可以擊敗川普。同樣的,拜登的幕僚也被野心所玷污了,他們希望繼續掌握權力,而不希望看到他們的領導者放棄白宮,專注於他的總統圖書館。 民主黨領導人一直是懦弱和自滿的,就像許多膽怯的共和黨國會議員一樣,他們不喜歡川普,並且認為他很危險,但卻找不到彈劾他,甚至批評他的勇氣。民主黨的堅定支持者一直不願意國會議員對拜登的言行不當採取行動,如果民主黨國會議員是因自己的職業生涯受到威脅而不敢作為,他們的行為就是懦弱;如果他門認為川普是自己最壞的敵人,那就是自滿。拜登的支持率持續下滑,而川普所面對的91項刑事指控卻讓他更強大。…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1
在國際關係史上,2024將是一個重要的年度,因為衝突可能在今年變得無法收拾。何以如此?總體而言,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權力鬥爭激烈、利益衝突尖銳、領土爭議頻繁、宗教極端主義充斥、族群認同充滿排外意識的世界。這一大堆負面力量一直受到錯綜複雜的因素掩蓋,國家間合縱連橫的交互牽制,使它們長期以來沒有大規模爆發。大國領袖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這個現實,做事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不要蓄意去破壞這個本來就很不穩定的平衡。遺憾的是,總會有人手癢,去捅馬蜂窩。 中國不吃美國這一套 2021年1月20日,大選勝出的拜登終於登上大位,志得意滿,向世界宣布:「美國回來了!」毫無疑問,他老人家想要大幹一番,創造一番事業,名留青史。他說,國內要清除疫情、大搞基建、振興製造業。對外,他要贏回被川普冷落的盟友,挑戰兩個嚴峻的對手,一個是俄羅斯,另一個就是中國。 因此,在該年3月18日,美國邀請中國外交高層代表到阿拉斯加舉行會議。會前,美國表示要以實力跟中國說話。這就引發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會上長達16分鐘的獨白,其中警句不斷,最重要的幾句是:「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你們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跟我們說話」和「中國不吃這一套」。 就是因為拜登的態度,中國大陸在過去三年裡拒絕對美國做出任何妥協,關係接近冰點,直到2023年下半年,可能是基於拜登競選連任的需要,或擔心中國誤判形勢,美國高官排隊來華,企圖緩和氣氛,並極力邀請習近平到舊金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美中關係有了些許回溫,但是,美中僵局並沒有多大實質性的改變。…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34
2024年1月2日傍晚17:47 pm,日本羽田機場發生日航JAL516班機(下稱日航機)落地時,擦撞停在跑道上的海上保安廳MA772定翼機(下稱海保機)事件。兩機起火全毀,日航機組人員12人、乘客367人安全逃離,僅15人受傷。海保機除正駕駛重傷外,其餘組員5人罹難。 塔台與駕駛員溝通出問題 17:44:56,塔台告知日航機可在34R跑道(C跑道)落地。17:45:01日航覆誦確認。17:45:11海保機告知塔台該機已在 C…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37
今年元旦,日本能登半島一帶發生大地震,岸田內閣救災漫不經心,反倒熱衷於外事工作,高幹四出對台、美、歐活動,但大都虛晃一招,只在台灣大有斬獲。 日本岸田政府的支持率越來越低,近日又發生派閥醜聞乃至解散、地震災害,然而岸田控管不力、救災遲緩,卻汲汲營營於外務工作,但唯一奏效的僅是抓住了台灣。 日本是地震災害大國,經歷過多次地震、海嘯及火山爆發侵襲。在研究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方面都名列世界前茅,1925年即成立的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更是聚集了日本及全球頂尖研究人員。不過,地震仍無法預知,而在救援速度、物資準備上,日本現在似乎也被中國大陸趕上了。 大陸救災效能趕超日本 去年12月18日深夜大陸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規模強震,災情潑及鄰近的青海省(兩地統計151人喪生,無人失聯)。習近平翌日清晨即做出救援指示。甘肅省機構更是立刻組成應急小組趕赴災區,調集救災物資包含帳篷、棉被、折疊床等;隨即還有搭建板房(組合屋)、用照明無人機點亮災區夜空、構建緊急通訊系統。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就赴甘、青災區查看受災現場、走進安置地點與災民交流了解情況,確保受災群眾能安全溫暖過冬。李強還指示,要提前做好開春後全面恢復重建規劃。…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0
2022年韓國達成政黨輪替,尹錫悅上台,韓國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在國會「朝小野大」的架構下,尹錫悅的施政因受到共同民主黨的杯葛,以及來自北韓的威脅,始終很不順利。 尹錫悅執政近2年以來,除了得到美國和日本的支持,他更極力拉攏北約(NATO)的成員國,大力支持烏克蘭,儼然成了國際注目的焦點人物,也是一位武器的銷售員(主要對象是荷蘭和烏克蘭等國)。但是,南韓表面上的華麗,卻掩不住國內政治的混亂。 在野黨黨魁李在明遇刺 共同民主黨主席李在明1月2日遇刺,經過15天的治療和靜養後,1月17日已正式上班,面對記者開口就炮轟尹錫悅,透過「司法、媒體及刀槍」追殺他,今後會更加努力與尹錫悅鬥爭。 說實話,自上屆總統大選後,韓國就沒有一天安寧。主要原因是檢方和法院與李在明糾葛不斷,引來兩個陣營的支持者在檢察廳和法院前大聲叫囂。李在明目前面對三件司法訴訟,其他案件還在檢方手裡。奇怪的是,儘管檢察官已起訴,但由於法官是前任大法院長金命洙(司法院長)任命的人,因此李在明不僅得到國會議員的特權保護,且有法官暗地協助,判決一再拖延。…
作者: 42 頁數: 劉順達
人類歷史記載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無與倫比,可是歷經千年人類還是一再重蹈覆轍。時至今日,世界仍有不少戰爭。由此看來,人類尚未脫離野蠻狀態,無法晉升到真正的文明時代。 瑞典棄和備戰令人婉惜 據英國BBC報導,1月7日,瑞典公民防衛部長波林(Carl-Oskar Bohlin)在瑞典公民組織「社會與國防論壇」(Society and…
作者: 徐勉生 頁數: 44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