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NO.52 │ 習川會後美台關係

2017年12月|NO.52 │ 習川會後美台關係

從日前先後公布的兩份民調可發現,台灣民意出現前所未見的重大轉折,例如:對大陸印象首次出現好感者超過負評者,有七成以上認為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六成八並不擔心大陸國力擴張不利於台灣;超過五成的年輕人有意願赴大陸就業求學;不滿意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者增至五成六;主張急獨和緩獨者降到二成四,主張永遠維持現狀則回升至四成九;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開戰的可能性很低。 以上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已逐漸改變對大陸的觀感,也認識到大陸在「一中」問題上不會妥協,蔡政府若想突破兩岸僵局,就必須有相應的調整。不過,更值得深究的應該是,儘管支持台獨者是歷次調查的新低,但維持現狀卻始終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台灣問題若想以和平方式獲得徹底解決,還須有突破性的思維。 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進和平統一進程。而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則在11月15日回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主張,在台灣完全沒有市場,也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大陸應展現創新思維與善意。 其實,凡認同「一中憲法」者,都應該體認,「一國兩制」正是大陸對台釋放出的最大善意。理由如下。 其一,「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佳方式。台灣雖早在1945年光復,重回中國版圖,但僅僅四年後,兩岸就因國共內戰導致兩地長時間隔絕,各自經歷了不同的政經發展,意識形態及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大陸為「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並維持台灣長期繁榮穩定,才決以「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制度安排。…
作者: 紀欣 頁數: 1
一、總統府 總統府在陳偉志錄音帶被立委馬文君公布後,第一時間痛斥《中國時報》。然後說陳偉志在錄音帶裡說去過總統府,顯係捏造。然後說陳慶男絕沒進過總統府見總統府五長。然後說,有啦。陳慶男確實進總統府見黃志芳,但只有一次。而馬政府時代可去了五次。 痛斥媒體,否認,然後承認一點點。這樣可恥的,沒有臉面的總統府,怎麼可以不倒? 二、國防部 1.…
作者: 黃智賢 頁數: 6
蔡英文於去年5月就職後,堅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空前嚴峻,百年邦交國巴拿馬斷交的結果,不無連鎖反應的可能,在此外交情勢險惡的關頭,中共十九大後,蔡出訪南太平三友邦:馬紹爾群島、土瓦魯、所羅門群島,屬情理之常,但她把出訪友邦定名為「尋親」之旅,卻令人難以理解! 首先,蔡所尋之「親」,是她個人或她蔡氏家族的「親」?還是台灣居民的「親」?如果是前者,那就奇怪了。蔡英文兩年前競選總統時,自稱是「客家人」,客家人來自中原的黃河流域,他們的族譜記載得很清楚,至於「蔡姓」,始於周武王剋商後的分封,也是在中原的河南省,至今已經三千多年了,史冊家譜也記載得很清楚。不管要「尋親」或「尋根」,自應向西到大陸的黃河流域去找,怎麼會飛到天涯茫茫的南太平洋礁島上尋覓?方向錯誤,豈不等於緣木求魚! 至於台灣居民的「親」也頗複雜。事實上,民進黨早就宣稱,台灣居民分四大族群: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外省族群、原住民族群。前三大「族群」如要「尋親」,一水之隔的海峽對面可說遍地是「親」。 再以台灣原住民而言,除了漢化很深的「平埔族」之外,現有的16族(原稱9族)中,泰雅族有「刺青」習慣,洪水與兄妹結婚的傳說,據台籍著名人類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光直認為,泰雅族的習慣及其族群起源的傳說,與湘西苗民相同,可能是遠古時代從大陸遷徙而來。所以蔡英文真要「尋親」,大可在海峽對面找,何必捨近求遠? 再者,遠到南太平洋為台灣人「尋親」,應屬人類學家「田野調查」的專業領域,蔡英文既不具備人類學專業,而以總統之尊跑去南太平洋從事人類學的「田野」工作,也荒廢總統職務,改由人類學家組成學術研究團隊前往做「田野調查」足矣。…
作者: 王仲孚 頁數: 7
從1955年萬隆會議到聯大與今年的APEC,大陸外交系統在幹實事的精神下終於交出亮麗的成績單。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如今的台灣只剩下找人拍照握手,把社交禮儀當成外交成就,這樣的民進黨政府,真的能讓世界看見台灣?   中國大陸的外交影響力,從1950年代受困於西方國家圍堵,只能出席印尼萬隆會議,60多年後,大陸在第72屆聯大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會議閉幕時,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決議當中。而習近平更在日前風光地出席在越南峴港的APEC會議。 大陸在國際社會的奮鬥是從無到有,台灣則只能依靠前人奮鬥的福蔭,外交人員儘管奮戰不懈,但是島內短視近利的政客,只求短效與妝點門面,不願踏實經營,從過去封殺圍堵中共,到如今被人處處打壓,其實台灣今日的困局雖艱難,但比北京過去受到西方社會圍堵的程度,仍相差甚遠。 周恩來曾遭美國外交羞辱…
作者: 高靖 頁數: 8
11月初,台北地檢署偵辦大巨蛋案,認定前台北市府財政局長李述德在議約過程中,做出「不收營運權利金之決定」,涉嫌圖利遠雄集團。這個「圖利罪」顯示檢調對BOT的無知,也可看到台灣政治的惡鬥、司法的不公。 「圖利罪」凸顯問題 台北地檢署認定李述德有「圖利罪」,顯示台灣的病還真的不輕:不要說檢調對BOT的認知讓人駭異,BOT是否有著雙重邊準?是否選擇性的處理同一類型的案例?在在讓人困惑。 BOT的「圖利」圖的利為何?固然有「私利」,更有偉大情懷之「公利」。這就牽涉到BOT的精神,國人不解,隨著特定媒體起舞,衍生更多政治亂象。試想隨意的一個「圖利罪」,使得未來誰還敢主持政府BOT的談判會議?如果台北地檢署的認定可以成立,則檢視高雄巨蛋的情況會更為嚴重;如果黨外時期就批評司法檢調有問題,當前司法檢調的病恐怕更嚴重。 BOT有何種「利」?…
作者: 齊光裕 頁數: 10
從美國在亞洲面臨收縮壓力的角度來看,決定未來亞太地區安全格局的主要變數是中美關係。而美國在這一場較量中已不能隨心所欲,因此,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趨勢,將是弱化而不是強化。 頭暈目眩的中美關係 川普對北京的華麗訪問已經結束。這次訪華,最耀眼的光芒是大陸給予川普state plus級別的高規格接待,中美雙方還簽署了高達2,535億美元的貿易大單。不過,兩國元首既沒有發表任何雙邊公報,也沒有針對任何問題採取共同決策。 川普訪華剛結束,11月16日,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被提名人,「友台派」薛瑞福(Randall…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12
美國原本期待川普亞洲行是一趟確認美國領導權、壓制中國崛起的旅程,不料,在川普返美後,美國乃至全球媒體都呈現揚中貶美的風潮,並且熱議西方遭東風壓倒的各種原因。但這一切發展,仍然搖不醒蔡英文的抗中夢。    川普自我評估他的亞洲行是滿分的,帶回3千億美元,是歷史性成就;但美國反川普的媒體卻反批他此行避談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處處討好中國;自上任以來不斷從全球事務中抽身、甚至退縮,先後退出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TPP談判、全球反氣候暖化的《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以「經濟民族主義」、「美國優先」,偷渡保護主義以對抗全球化,威脅盟邦要重啟雙邊談判,撕毀美國過去簽署的多邊經貿協議。 川普亞洲行是諂媚之旅? 華盛頓主流和「建制派」對川普已幾乎忍無可忍,尤其8月維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爆發的種族騷亂,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查顯示,很多專家擔心未來數十年美國會出現「第二次內戰」。川普的執政風格造成「白人至上主義」新右翼運動興起,種族、階層裂痕更加深化。川普的「亂政」加速了美國的衰落,「美國優先」逐漸變成「美國孤立」。近期的皮尤民調(Pew…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15
中美關係即將進入國際戰略與雙邊關係雙重調適的新時代。亞太戰略方面,美國未來的「印太」戰略,將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展開新的互動或較量;雙邊關係方面,中美關係的定位將朝向一種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    2017年的金秋時節,備受矚目的中美關係又一次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11月8-10日,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位剛剛當選一年、上任十個月的美國總統,是中共十九大後首位訪華的外國元首。對於川普個人而言,這次訪問卻是他的首次訪華。就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和國際形勢的複雜性而言,密切而暢通的中美元首外交,始終是最重要的溝通機制,發揮著全局性的戰略引領作用。中共十九大之後的這次「習川會」,意味著中美關係將進入亞太戰略與雙邊關係雙重調適的新時代。 印太 vs.…
作者: 林紅 頁數: 18
甫獲得中共全黨加持的習近平,碰上在美國國內外處處著火的川普,讓人看到,中美兩強的此消彼長更為明顯,未來五年國際局勢會是個「團結的中國vs.分裂的美國」局面,這無疑會衝擊整個亞太,甚至全世界的政治局勢。 根據彭博財經報導,「美國心理協會」最近公布了8月進行的第11次美國壓力調查,有63%的美國人表示對國家未來感到焦慮不安,有近三分之二的民眾認為目前是美國史上最低潮的時刻。其次,有59%受訪者表示,目前社會分裂情況是令他們最擔憂的原因。 川普上台後,與國會、媒體、政敵、部屬的爭辯不休,健保、經濟利多的方案沒有一項過關;對中東穆斯林人士的限制、種族爭議、槍枝管制等議題上,搞得遍地烽火。加上陰影纏身的「通俄門」事件越搞越大,介入FBI局長的司法調查事件,乃至於子女是否憑藉權勢圖利自己的疑雲,更讓川普寸步難行,政令不出白宮。 更糟糕的是他常逞口舌之快,動不動就挑起國內的咒罵與口水之爭,這使得反川普的情緒滋長,也使得共和黨在地方選舉處處失利,尤其共和黨在川普的票倉紐約市,新澤西州州長及市長紛紛挫敗,顯現選民對川普的不滿與失望。 外交上,川普的外交團隊始終無法增補到位,導致決策變來變去,外交作為也是七折八扣。此外,川普又一再與國際主要領袖爭鋒相對,顯示他錙銖必較的個性。他唯我獨尊的心態,也展現在他獨斷地退出TPP、TTIP、巴黎氣候變遷協定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要求重審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貿易協定等,這不僅使美國二戰後所建立起來的霸權根基逐次崩解,也讓很多國家對「美國隊長」漸失信心。這樣的美國,即使提出「印太新戰略」構想,又有多少國家會買單與信服?…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21
中美雙方均極其重視川普訪華事宜,美方事前曾先後派遣商務部長羅斯及國務卿提勒森打前站,中方也傾全力認真準備給予川普「國事訪問+」的歡迎。事後看來,雙方都做了周到、細緻和精心的安排,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貿易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率領了29家大企業近40位CEO的團隊隨行,可見川普訪華是去做生意,而不是去吵架的。 中國外交講求協和萬邦 川普以參觀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拉開了他訪華的序幕。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場文化序曲,但中方做出這樣的安排,實有深意。首先,三大殿是皇帝行使權力或舉行盛典時的神聖處所,表示中方給予川普最高的歡迎規格。其次,三大殿中文名稱都有「和」字,蘊含著中國「和為貴」的傳統文化。…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22
川普在11月訪問亞太地區,與日相安倍在東京會談中,就抗衡中國大陸打造「自由開放印度洋─太平洋」戰略,達成共識,接續訪首爾、北京。就在此時,美國《時代》亞洲版11月7日出刊的封面,用中英文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內文中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體系比二戰結束以來主導國際體系的美國模式,更具備可行性,更具可持續性。 中美雖還不到平起平坐,但態勢很明顯,因此,川普不得不就中美關係重新定位,以釐清兩國未來50年該如何走下去,否則稍一誤判,路子走岔,即如李顯龍所說:「中美關係意味戰爭與和平」,第三次世界大戰悄然而來?「自由開放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即可能是為悄然而來的後果,注入大戰的因素。 陸、美的關係未來50年變化,要如何界定走向,若從國際地緣政治、軍事、經濟三大方向觀察,勢必得出下列變化。 國際關係上,地緣政治版圖必然修正,由美國主導的亞太地區局勢將慢慢移轉陸美共管,最終將由中國管理亞洲事務,美國則退至以中途島為界、太平洋以東地區,時間表應在習近平所強調的兩個100年的第二個100年─2049。…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24
吳斯懷,1952年生於台灣,1974年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43期步兵科。曾任金門127師師長、陸軍總部情報署署長、作戰署署長、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2003年升任陸軍中將,2004年任國防部參謀本部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2005年任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指揮官、2007年任陸軍第六軍團指揮官,同年主持國慶閱兵「同慶操演」;2009年任參謀本部聯合作戰訓練暨準則發展室主任。2010年1月升任陸軍副司令,12月退伍。 2011年1月,吳斯懷受邀擔任紅十字總會秘書長,至2012年6月30日卸任。現為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常務理事、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副總會長,曾多次參與「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 2016年,吳斯懷因民進黨政府破壞法治,違憲成立年改會,追殺軍人退休俸,羞辱軍人尊嚴,於5月16日與軍公教勞幾位社團負責人共同組織成立「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擔任聯盟發言人,隨即規劃發動「軍公教反污名、要尊嚴」九三大遊行,號召軍公教勞工25萬人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2017年2月,吳斯懷透過個人臉書號召千名退伍軍人,發動「八百壯士捍衛權益」活動,在立法院前「埋鍋造飯,日日圍城」,擔任副指揮官兼發言人。「八百壯士」之後發動多次大型陳抗行動;9月,決定轉型登記為社團法人,以長期維護現役及退役軍人權益。 問:您曾在軍中率領部隊投入重大天災搶救行動,又在退伍後出任紅十字會祕書長,請問天災救援最重要的課題為何?…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26
川普「大哥」上台一年以來,一直和金正恩「小弟」吵嘴,搞得舉世不寧。11月7日至8日,川普到韓國訪問,「洶濤海浪」突然平靜下來。各種跡象顯示,只有「和平對話」一途解決問題。 南韓有句很有名的老笑話,當個子高大的美國人欺負韓國人時,矮小的韓國人只要緊握美國人的睪丸不放,就會讓美國人不敢再欺負。這則老笑話似乎在此次川普南韓行得到驗證。 川普在韓國表現彬彬有禮 「國是訪問」韓國人稱之「國賓訪問」,意味國家級的貴賓不能「馬馬虎虎」接待。川普抵韓之前,儘管青瓦台不斷呼籲民眾以「東方禮儀之國」迎賓,其實是婉轉警告220餘個「反美、反薩德」團體不要「亂來」,但川普不會看不到首爾大街小巷的「不歡迎川普」聲浪。 面對如此景象,11月8日川普在南韓國會所做約30分鐘演講,酷似一位歷史老師,又像一位傳教師,放下狂飆姿勢,表現得「彬彬有禮」,讓韓國人聽得十分悅耳。…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30
南海問題曾被指是川普訪問亞洲的一項重點議題,然而川普訪華時,南海問題明顯被貿易及朝鮮問題蓋過;該問題在東協會議上雖被提及,但美國的影響力似乎已不若以往。 中菲妥善處理南海問題 這次東協峰會的東道主菲律賓,曾經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最頑強的對手,但杜特蒂上任後,擱置南海仲裁的裁決,努力修補與中國的關係,北京則為菲國提供許多經濟與軍事援助,中菲關係漸入佳境。 不過,杜特蒂11月8日啟程前往越南出席APEC峰會前表示,「是時候了,無論是在雙邊或全體出席的場合,我應該把這個重要的議題搬上檯面。」但他強調不會擺出對抗姿態。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也表示,兩國將協商軍事協議,以避免發生海事「誤判」。他說,菲律賓今年8月曾將竹子及棕櫚屋頂等材料,運到南沙中業島約4公里的沙洲,準備搭建漁民休息棚,但因中方抗議而中止計畫,相關興建工程停擺。 杜特蒂在APEC峰會與習近平會談後表示,習近平稱承認各國在南海的安全通行權利,在峰會或多邊會議上只談準則的條規,無關主權。菲國部分政治人物及南海專家認為主權不容擱置,但杜特蒂認為,若上談判桌就提主權,什麼也談不成,「已依現狀做了最好的微調」、「只有菲律賓和中國大陸,沒有其他聲索方。」他坦承,就算仲裁裁決贏了,也無法阻止北京聲索南海主權並填礁建島,「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但我們承擔得起嗎?」…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32
川普亞洲行,安倍搶到頭香又做足功課,但經貿、北韓問題,安倍都未能滿足川普政府的要求,或產生作用,而且日本在東北亞、南海、東南亞的影響力下降,安倍和川普狀似親密,其實距離不小。   川普就任後首次出訪亞洲5國12天,各國皆使出渾身解數接待。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跟他已會談4次、電話聯絡16次,堪稱全球最黏川普的外國領袖;安倍也是搶先和川普建立「私人情誼」的始作俑者,自然會趁此機會凸顯他跟川普與眾不同的個人關係,這同時也是11月1日第4次安倍內閣啟動後的外交再出發。然而,搶第一、下功夫,不見得能得到獎品。 日相拼命巴結川普家族 川普行前兩天,其助理,即長女伊凡卡,先行訪日參加日本政府舉辦的「國際女性會議WAW!」、發表演講,日本政府派出鎮暴女警為她維安,安倍以首相之尊不但親自陪同與會,還安排伊凡卡與河野外相、野田總務相、加藤厚生勞働相三位閣員會談,並允諾支援5,000萬美元(57億日圓)給伊凡卡所掌控、由世界銀行創設的「女性企業家資金倡議」,這前所未見的「特例」待遇,當然是做給川普看的。川普身邊重要的親信幕僚一個個走馬換將,國務院地位下滑,當前最能影響川普的是川普家族。日本精準選對標的,惟作法過於露骨。…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4
今年10月,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爾曼的莫斯科之行,不僅對國際能源價格的穩定影響深遠,對中東政治情勢的發展更產生巨大衝擊,特別是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對俄羅斯的態度會有所轉變。 俄沙接近的原因 10月5日沙王薩爾曼率龐大代表團訪問俄羅斯,這是2007年普丁沙國之行的答訪。當時普丁也曾邀沙王訪俄,未料兩國友好關係卻因2011年的敘利亞戰爭而中斷,2015年沙國新王薩爾曼掌權後,沙王之子默罕穆德(Mohammad bin Salma)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峰會,與俄國領導人晤面,兩國才結束4年互不往來的局面。在峰會上,普丁透過沙王之子面邀沙王,但過去由於敘利亞戰事一直在膠著狀態,苦無適當時機,沙王此次訪俄成功,很明顯的是由於在敘國內戰中,俄羅斯支持的阿塞德政府已取得戰略勝利,奪回85%遭IS占領的土地。…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37
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EAS),是與東協峰會同期舉行的年會,由東協輪值主席國主辦、主持,峰會的模式由東協和東亞峰會其他參加國共同審議;它是一個開放、包容、透明和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論壇,讓東協在東亞合作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基於全球和地區經濟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日益激烈,東協1995年在第五次領袖會議發表的宣言中強調,東協國家要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努力加速東南亞一體化進程;會議還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非正式領袖會議,並歡迎其他亞洲國家的領導人參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東亞國家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但也激發了各國推動地區合作的強烈願望,同年底,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聚首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40
凌峰於1987年到大陸拍攝《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台灣第一個介紹大陸風土人情的電視節目,1989年在台視播出後立即引起轟動。儘管6年後,《八千》被停播,但凌峰從未放棄用影像拍攝他心目中的祖國及家鄉。   凌峰的家,在台北市莊敬路,鄰近四四南村的一棟大樓裡。進門見到的是一架大鋼琴,頂蓋上擺了好幾頂帽子,完全呼應他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總是戴著帽子的知名歌手、主持人。 本以為會在客廳訪談,他卻引我們上樓,進到一間存放著數千個音像錄影帶的資料庫,櫃架一個挨著一個,每一層每一格放滿《八千里路雲和月》(下稱《八千》)的原始影像帶,每一盒每一片都清楚地編上號碼、寫上拍攝時間及內容。「這個房間是我整個屋子裡最奢華的空間,終年維持恆溫恆濕,為的是保存這些片子。」凌峰用他獨特的腔調笑著說。 30年前,凌峰很紅。他1977年出道,1980年主持電視台熱門時段綜藝節目,其中《電視街》曾創下27%的收視率、1985年得到第20屆金鐘獎男歌唱演員獎。他為什麼要在演藝事業攀上巔峰之際,冒著被台灣當局封殺,不能賺錢的風險,去大陸拍節目?…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42
台灣沒有現狀可以維持,也沒有靠得住的國際勢力可以依賴,只有積極主動且獨立自主地與大陸政治談判,才能在世界核心中發光。   美國總統川普訪問中國大陸之前,台灣有不少人擔心他在大陸與習近平會談時會出賣台灣的利益,當他與習談完之後,確定台灣只是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中被提到,川普簡單地回以美國「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後,迅速落幕,於是,台灣又有人遑遑不可終日地認為,台灣已經被邊緣化了。 這種既怕被中美雙方討論,又在沒被討論之後顯出一種莫名其妙之失落感的表現,十足反映了台灣已經陷於進退維谷,茫然不知所適的處境。這種處境絕對無法「維持現狀」,實際上也永遠沒有現狀可以維持,台灣勢必要面對現實的未來。 美日都不可能為台灣出力…
作者: 朱駿 頁數: 46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0月底在美參加智庫論壇,表示大陸不可能接受任何新的表述方式,這一番話顯然是衝著蔡英文所提兩岸新思維、新論述及新互動模式,對話不必預設任何政治框架而來。  大陸當局直指「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一方面壓縮國民黨的「一中各表」空間;另一方面排除蔡英文所提尊重「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的可能性。大陸當局表明願意與台灣內部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政黨展開對話與交流,民進黨因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因此並非對話的對象。從李顯龍總理發表兩岸關係講話,台灣當局應高度重視來自國際友人真誠的「諍言」。 缺「九二共識」兩岸會更壞 首先,兩岸當局若不釋放善意,兩岸關係恐將更倒退。作為兩岸當局的「老朋友」、「好朋友」,李顯龍表明新加坡協助兩岸恢復對話的角色非常有限;期許兩岸僵局不惡化就已經是最好;同時提出警告表示兩岸現狀仍有可能惡化,「假如真的失控,我希望那一天晚點到來」。 其次,李顯龍直指兩岸當局觀點不同,加上缺乏相互信任,造成兩岸難以重新啟動對話。他表明,「九二共識」曾是兩岸當局交往的政治基礎,沒有這一基礎,民共就無法展開對話、…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50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