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NO.53 │ 把脈2018兩岸關係

2018年1月|NO.53 │ 把脈2018兩岸關係

2017年12月,真是多事之秋,從立法院先後快速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公投法修正案》,到12月19日檢調大動作強制搜索新黨青年軍王炳忠等四人住家並逮捕傳訊,顯示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為整肅異己,竟不顧程序正義與社會觀感,貿然利用立法及司法手段,製造社會對立,也連帶破壞兩岸關係發展,讓2017年真的只留下一個「茫」字。 針對促轉條例,蔡英文說,「轉型正義的目的是和解,而不是為了鬥爭」,但該條例的適用範圍及五大任務,擺明是未審先判,全盤抹殺了國民黨的在台政績,這很難不讓人聯想,民進黨在以《不當黨產條例》封殺國民黨再起的經濟條件後,又想進一步在思想論述上,摧毀國民黨執政的正當性,讓民進黨得以長期執政。 此外,民進黨大力推動促轉條例的另一目的,是要藉抹黑蔣中正,全面否定他所來自的中國大陸,作為「仇中」基礎,並從根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連結。果然,該條例一通過,除了中正紀念堂要去蔣化,中正為名的學校要改名,蔣公銅像要移除,還有人建議歷史博物館要以台灣本土文物為主、要把以大陸城市為名的路名改掉。 其次,號稱「打破鳥籠、還權於民」的公投法修正,除調降公投投票年齡至18歲、行政院亦有權發動公投,並將公投提案、連署、通過門檻,均降低至世界各國公投的最低門檻。對此,民進黨內有不少人擔心,未來四分之三的多數人將被四分之一的少數人綁架,而且頻繁濫用公投,將破壞代議制民主,導致社會動盪。 更值得重視的是,修正案雖排除了修憲及領土變更等憲法層次公投事項,但「潘朵拉盒子」一打開,就很難杜絕獨派團體以打擦邊球的提案挑釁兩岸關係。不出所料,公投法修訂後兩天,呂秀蓮就搶頭香地宣布要提「台灣要向國際宣布和平中立」案,時代力量也接著搬出六個攸關主權、勞權的公投題目。看來政治人物、政黨、行政院若不知節制,輕易發動公投,必將讓台灣社會更形分裂對立,也將催化「法理台獨」,危及兩岸關係。…
作者: 紀欣 頁數: 1
實在難以想像,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政府,居然在12月19日清晨以罔顧人身自由、羅織罪名、強侵民宅的粗暴手段,對付不同政治主張政黨的四位年輕人,引發眾怒。    本次事件是把陸生周泓旭共諜案,和王炳忠等四位新黨青年軍聯結在一起,形塑成周泓旭是大陸共諜,來台與新黨王炳忠共謀發展組織,顛覆政府。 所以,大陸抓民進黨一個李明哲,以發展組織、顛覆政府之名判刑,台灣就要處置並且抓跟他來往過的人。這就是12月19日清晨6點半開始,調查局和台北地檢署兩個單位,經歷連續18小時,綠色恐怖,破門抄家,勒喉鎖人的年度大戲的背景。然後呢?全部無保釋放。 講穿了,這麼彆腳的作法,還只有民進黨的爪牙才做得出來,根本稱不上是「陰謀」,倒是網路上流傳説:這是個陽謀,為什麼?因為「選舉到了,新黨起來了,藍營又分裂了!」…
作者: 李天鐸 頁數: 6
一 因為周泓旭在台灣讀過書。因為周泓旭參加過新黨辦的演講,或活動。當然認識新黨的青年軍。 所以,就直接把新黨青年軍,當成是周泓旭的下線。 二 有沒有證據?根本不需要證據。…
作者: 黃智賢 頁數: 8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真正的目的,是要用來否定過去國民黨治台的政績,並清算國民黨,這完全忽視了台灣自1945年歷經戰後重建,兩岸軍事對峙,到經濟起飛的不同歷史脈絡,剩下的不過是偏見與謬誤。 高舉正義卻罔顧歷史 舉著正義的大旗,可以恣意妄為,這是現今台灣的真實,在歷史上更是屢屢發生。希特勒先把第一次大戰後,德國社會所遭遇的政治、經濟等問題,都歸咎於猶太人,導致德國人高舉正義的旗號滅絕猶太人。 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一樣宣稱他們符合正義,是反抗英美白人統治亞洲,要建立新的大東亞共榮圈,對中國的侵略還以清除共黨勢力為藉口。百年來,美國黑人在南方遭到白人暴力集團虐殺,也是白人假正義之名,行種族歧視之實。美國南方在19世紀發動內戰,是要維護他們蓄奴的傳統制度,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戰,誰能說不符正義?可是,一旦把人性關懷放進這脈絡裡,這些正義都不存在了。 宗教當中有許多終極的正義,但在現實社會是不存在的,否則過去以眼還眼的懲罰,如今為何不為人所接受?人類歷史的演進,逐漸將絕對的價值,在變動的人世當中,配合著現實狀況的異變,進而有了相應於現實的調整。…
作者: 高靖 頁數: 9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公投法修正案,下修提案、連署、通過門檻。公投作為直接民主的體現,本可彌補國會政治不足及政府失能,但在台灣恐會因公投門檻降低,導致過度集體動員,而陷入社會衝突及治絲愈棼的治理困境。   公投雖有還權於民的意義,但卻會衍生以直接民主挑戰代議政治的後果。無疑的,在當前民眾權利意識高漲時代,因為公投提案連署通過的低比例門檻設計,恰恰在制度上更激勵民粹主義勃興,台灣社會恐陷入更永無寧日的對立與衝突。 三低門檻衝擊議會政治 首先,提案、連署、通過門檻過低,易導致社會過度集體動員。門檻過低是雙面刃,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皆可運用過低提案及連署操作政治議題,只要政黨願意介入操作動員,基本上從提案到連署皆非難事。換言之,國民黨可以就勞基法、促轉條例、不當黨產條例等法提起公投,以對抗民進黨在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專橫。而時代力量則可能訴諸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系統性「去中華民國化」的措施。民進黨可能會提出核四、國民黨不當黨產公投等。…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2
貪腐與濫權互為依存,貪腐下的濫權,毀法亂紀,既有機制解套紊亂,政府行事光怪陸離,匪夷所思,檢調脫序失據,令人瞠目結舌。「慶富案」已曝光部分顯示涉案情節之高,特偵組的恢復值得再思。   慶富案越演越烈  獵雷艦風暴越演越烈,慶富案國防部懲處名單歷年來最驚人,共計23名將校在列,最低階是中校、最高階為上將,其中尚有中將、少將、上校。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不再有低階官兵為長官頂罪;此外,共4名上將遭到懲處,創下國軍20年的紀錄。實則:(1)慶富案情節重大,「跨軍種」挪用預算,竟然由海軍司令扛下,此弊案層級至少國防部長以上,故本案是典型下階為上階頂罪,「棄車保帥」遮掩真相。(2)24億款項的性質與責任歸屬。(3)慶富案看官場現形與司法檢調的荒腔走板。 對比蔡政府「慶富案」跟扁時代的「高捷案」、「股市禿鷹案」、「鐽震案」如出一轍,展現「司法輕縱、檢調走樣」。國人在扁時期吶喊檢調:「為何不辦下去?」最經典的回應是:「因為辦不上去,所以辦不下去!」涉案層級太高,當箭頭直指黨政高層,一般地檢署哪有能力辦得水落石出?…
作者: 齊光裕 頁數: 14
蔡英文上台以來,兩岸政策除堅持「維持現狀」外,2017年也出台了「三新」、「四不」等說法,但始終在「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核心外打轉,毫無新意。筆者對蔡英文會否改變不存奢望。何以如此?理由很簡單。 蔡英文才是天然獨 首先,分離主張是蔡英文的政治信仰,信仰是很難改變的。期待蔡英文改變兩岸政策的人常常為蔡英文找理由,說蔡是被深綠所綁架,這真是大笑話。蔡英文本身就是深綠,若說綁架,也是被自己的意識形態綁架。 蔡英文的分離主張,源自家庭,自然生成,是真正的「天然獨」。蔡英文父親在殖民時代與日本殖民當局關係良好,先後在日本殖民地中國東北與台灣為日人服務,得日本好處甚多,蔡英文兄長亦長年往來台日,在日有不少人脈。殖民結束後,蔡家與日本的特殊關係依然存在。不過,蔡家對此一向諱莫如深,低調以對。2015年10月蔡英文訪日,獲空前成功,甚至出現與安倍不期而遇的場景。 美台關係一向緊密,蔡英文又留學美英,親美也出自天成。美國企圖分隔兩岸,常保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不是秘密。當認為馬英九的內政作為不得人心,兩岸政策過度傾中時,美國對蔡英文自有另一番期待。蔡英文在2015年5月下旬訪美爭取信任與支持時,獲美高規格接待,與2011年的際遇大不相同原因在此。…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16
中共十九大已落幕,但由其激盪的政治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儘管涉台論述僅占報告的一角,但嵌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背景下的大陸對台政策轉變,已初見端倪。   所謂「新時代」必然要與「舊時代」顯著分際,那麼「舊時代」的大陸對台政策,以及由此形塑的兩岸關係是怎樣的呢?在筆者看來,前者主要突出一個「守」字,而後者主要彰顯一個「衡」字。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 所謂「守」是指大陸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以被動應對為主,兩岸互動往往是先由台灣挑起事端,然後大陸做出回應,是「衝擊-反應」式的。所謂「衡」是指大陸為了照顧台灣的自尊心,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儘量保持低姿態,刻意淡化兩岸的體量與實力之差,使兩岸關係維持一種脫離現實基礎的對等平衡狀態。…
作者: 庒吟茜 頁數: 18
兩岸關係在30年的明暗交鋒後,兩岸中國人必須認識到,當前的台灣執政者是「假日本人」集團,他們的目的只在確定中國的外國化、敵國化。  2017年9月至11月,海峽兩岸均曾分別擧辦數場紀念台灣開放大陸探親30周年(1987-2017)的活動。台灣方面比較著重當年「外省老兵」、「返鄉運動」的源起與後來的發展,以肯定官方被廹解嚴的「人道主義」考慮,突出這不過是對少數或邊緣族群的老一代外省人,鄉愁情感困擾的「政治性安撫」,而有意無意地廻避掉兩岸長期(1949-1987)冰封關係的解凍突破,所帶來的政治、經貿、社會等各領域的巨大影響。 開放探親不止是對台灣、對大陸,甚至是對西太平洋區域,包括美國、日本,至今仍可被視為台北正面回應北京1979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此區域國際關係得以切入「去冷戰化」階段,同時也是二戰後因內戰而分裂的中國,終克正式進入「有意義的」國家復歸一統程序。 吾人發現,在30年之後,台北當局懷抱著遠非光明正常的心態,在刻意矮化、曲意掩蓋當初蔣經國這一「創擧」,所賦予台灣在兩岸互動平台上的重大政治價值與歷史地位。這樣的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無寧令兩岸識者啼笑皆非。民進黨蔡政府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 兩股或多股力量在角力…
作者: 毛鑄倫 頁數: 20
2018即將到來,從人生意義上而言,固要回顧與前瞻,而對兩岸關係來說也是一樣。所不同的是,我的人生餘年有限,自然回顧多於前瞻;對研究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來說,則是前瞻多於回顧,原因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過去一年多的兩岸關係,整個說來,沒有對話,只有對抗,尤其是2017下半年以來,台海形勢已由「冷和平」進入「熱對抗」,情勢甚為嚴峻,我們可以名之為「紅綠對抗」。在「紅綠對抗」下,台海風險日漸升高,然對北京而言,情勢仍在可控制範圍內,但兩岸關係一直下沉,確是有目共睹。        2017年10月下旬中共召開十九大,會上習近平發表長達三萬餘字的政治報告,其中對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的論述特別值得重視。習近平在十九大上連任總書記,會後,中國大陸進入「新時代」。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兩岸關係也是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共十九大後中國大陸的實存狀態,它自然會左右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走向,因此,前瞻2018的兩岸關係,我們可稱之為「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從冷和變成冷凍…
作者: 姜新立 頁數: 22
依照蔡英文2016年底對2017年的自我期許,蔡政府2017年的諸多表現應屬不及格的死當結果,若其心態與方向不改,2018年難以向好。   2016年12月31日上午蔡英文出席「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暨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歲末茶敘」,鄭重其事地宣布了將在2017年落實的4件事。 2017年失敗收場 第一件事是要「全力提振台灣的經濟。這是2017年最重要的任務。…必須下定決心,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迄今台灣的產業政策依然一籌莫展,沒有好的產業政策,如何提振經濟?連涉及約占台灣四成人口的勞工政策都拿不定主意,「一例一休」一修再修,還沒結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就是空話一句。…
作者: 朱駿 頁數: 25
中共十九大後,兩岸關係非但未見改善,大陸軍機繞台操演的頻率反而增加,民進黨當局不思設法降溫,還公開表態,希望加入「印太戰略」,同時強勢通過「轉型正義條例」、「公投法修正案」,不斷釋出強烈的對抗訊號。    2018年非常可能是兩岸關係關鍵且歷史轉折的分界點,因為中國大陸在「十九大」後對台展現更強勁的反獨態姿,官方談話和官媒批判越來越尖銳,軍機繞台不僅頻繁,而且針對性漸次提升。 反觀台灣內部,因2018選舉將至的壓力和焦躁感,在促轉條例與公投法修正等敏感法案通過後,可能出現涉及統獨的公投提案熱;如果放任這類公投提案「自自冉冉」在對岸的紅線邊緣踩踏,這將會是兩岸衝突最危險的導火線。 軍機繞島巡航頻繁…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28
美國國會通過《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白宮評估美台軍艦互訪互泊的可行性。該案對總統和行政部門雖不具強制性,但也給了他們一個便宜行事的機會,意味著台灣問題這個「不定時炸彈」,又多了一條易燃的「導火索」。   根據筆者的考證,最早提出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議程中可能被邊緣化的,是香港時事評論人陳子帛(又名楊錦麟)。他曾於2006年4月撰文指出,「在中美關係現今和未來的發展中,台灣問題不再是重中之重,或日益被忽略而出現邊緣化的傾向,就意味著中美兩國之間對於台灣問題的戰略默契,或危機管控的共識點越多」。 但不應忽視他提出這個觀點的歷史背景。當時美國以全球反恐為最高戰略,反恐壓倒一切,也需要中方合作。故此,當時的陳水扁當局被美方定性為「麻煩製造者」,中美在管控台獨這個具體議題上遂有高度共識。 11月「習川會」後,美國白宮對外界說明川普訪華成果時,未提及台灣問題,而中方官方報導則提到,中方向美方表明: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光從此件事,即可看出雙方在台灣問題上沒有高度共識。…
作者: 王偉男 頁數: 32
聯合報的多年民調呈現,主張統一者對比主張獨立者在2014年是最低點,此後小幅穩步上升,直到今年大幅上揚。獨減統增的關鍵在於大陸的持續進步,其次的原因是蔡政府的施政無方。   聯合報公布了它2017年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聯合報一般被視為較傾向統一的媒體,其民調可能有機構效應所造成的偏頗,然而,它自2010年起,每年都做這項調查,因此即使有機構效應,比較其8年調查結果仍能呈現兩岸關係的變化趨勢。2016年調查時,蔡英文上台才幾個月,其執政影響仍不明顯,2017年的調查應較能呈現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的真正變化。 主張統一者創新高 聯合報民調詢問的問題相當多,比較其8年調查結果,最引人關注的是,民眾對於台灣統獨的主張,出現了趨向統一的走勢,而2017年的結果尤其突出。表一呈現2010年至今民眾對於台灣統獨前途的看法,目前仍以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流,比率由去年的四成七小升為四成九,變化不大;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分別是一成三和一成一,各比去年減少二及五個百分點,是2010年以來歷次調查最低;主張「緩統」和「急統」的人分別是一成二和百分之八,合計比率較去年略增3%,是2010年以來歷次調查最高。…
作者: 郭譽申 頁數: 34
蔡政府上任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只一味強調「維持現狀」、「尊重台灣主流民意」,導致兩岸官方交流停擺,過去國共間建立的制度性協商管道及互惠政策,不是暫停,就是沒有後續。 有人說,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是「冷和」,但我個人認為用「冷漠」來形容更為洽當。 蔡英文政府不願觸及兩岸議題,中共官方也順勢而為,各省分的官式互訪層級降低、頻率減少,過去常見的來台採購團行程也大幅減少,即便民間團體的交流如常,但已無太多官員隨行或政策意涵。表面上感覺兩岸似乎仍舊維持一定的交流,但實際上卻是非常寂寥。 中國大陸把底線劃定得非常清楚。2017年11月24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第三屆兩岸媒體峰會時講:中共十九大報告確認了未來大陸對台工作是「六個一」,而承認「九二共識」是破解當前兩岸政治關係僵局的不二法門;「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和現狀」的共同確認,是兩岸雙方授權認可的,不是哪一黨派的專利。 然而,民進黨看的是「九二共識」背後隱含的「一個中國」涵意,所以堅決不肯接受這樣的一個中國框架,但它又始終無法提出另外一套能讓中共接受的論述。所以,蔡英文執政至今,一直如繞圈圈般地在原地打轉,用極為空泛的「既有政治基礎」,來搪塞應付。…
作者: 錢震宇 頁數: 36
 2月8日,川普首次寫信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祝賀大陸人民元宵節和雞年快樂,並期待發展對兩國有利的「建設性關係」。9日,川普致電習近平,同意尊重(honor)「一中政策」。習近平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兩位領導人並在此次長談中互邀對方來訪。 3月3日,中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政協召開第十二屆五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5日的中外記者會上重申「堅持反對台獨,堅決擁護台海和平,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 3月5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參加人大台灣省代表團全體會議,在部長通道發表對兩岸關係看法,認為今年最大的挑戰是台獨勢力蠢蠢欲動。6日接受媒體採訪直言,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但那樣的統一方式,會付出巨大代價。 4月6日,習近平訪美,7日首次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晤川普,討論中美貿易、北韓等議題,並在會中重申美國應遵守「一中政策」。 4月27日,蔡英文接受路透社專訪表示,希望大陸處理兩岸關係能夠脫出舊格局,面對新答卷,共同為未來找尋可能性。28日國台辦回應,民進黨政府不認同「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縱容去中國化等台獨活動,才應該為兩岸關係的僵局負起責任。…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38
吳榮元,台南人,1949年出生在高雄一個中油職工家庭,成長於白色恐怖年代,1972年就讀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4年級時,因「成大案」被捕且遭學校退學,一審被判死刑,更審改為無期徒刑;1975年蔣介石去逝,獲特赦減刑為15年。1986年出獄,投身台灣勞工運動至今。2017年2月23日領取到成大補發的畢業證書。 吳榮元係勞動黨創黨黨員,中國統一聯盟創盟盟員,19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勞動人權協會第二任會長。2006年參與策劃「反6108軍購大遊行」,並至陸委會抗議;2007年9月1日發起成立「反公投入聯行動聯盟」並擔任召集人,至2008年3月初進一步聯合社會各界組成「拒領公投票社會聯盟」,同時發起「我家拒領公投票」運動。2009年3月成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籌備會,同年9月初先後赴民進黨中央黨部及台北福華飯店抗議達賴來台。  2010年3月27日,勞動黨、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國統一聯盟、夏潮聯合會等二十多個統派團體成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吳榮元與時任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的紀欣出任召集人。該論壇成立後,除經常舉辦大型研討會,並先後多次赴日本「交流協會」抗議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日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反對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赴美國在台協會抗議對台軍售,參與人人保釣萬人大遊行。 現為勞動黨主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 問:1972年還是在白色恐怖、戒嚴的年代,是什麼動機、背景使您涉入「成大案」?那段經歷對您後半生有何影響?…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0
017年12月6日,川普宣示美國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責令國務院進行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引起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伊斯蘭組織抗議。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一致否定川普的決定。   1947年聯大通過第181(II)號決議,決定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一個阿拉伯國,一個以色列國,並且鑒於耶路撒冷同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聖地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將耶路撒冷置於特殊的國際體制下,由聯合國進行管理。這一將耶路撒冷國際化的嘗試,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破滅,戰後耶路撒冷被一分為二,大部分城區被以色列占據,稱為「西耶路撒冷」,包括聖殿山在內的剩餘城區則由約旦控制,即所謂的「東耶路撒冷」。 耶城歸屬是以巴衝突核心 1950年以色列將首都從特拉維夫遷至西耶路撒冷,並在1967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中吞併了東耶路撒冷,統一該城。對此聯合國安理會多次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所占的阿拉伯領土。特別是1967年11月22日第242號決議申明,根據《聯合國憲章》,不容許以武力獲取領土,因此,東耶路撒冷主權不屬於以色列。作為回應,以色列在1980年通過法律,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恆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6
在華府的不斷催促下,東京、新德里正加速接近並成立軸心,更推出「印太戰略」,企圖構建美、日、印、澳聯盟,共同對抗大陸的「一帶一路」政策,其未來發展非常值得注意。   俄國學者基斯塔諾夫(ВалерийКистанов)教授,最近在《獨立報》撰文謂,近年中國經濟崛起雖受到亞太國家的普遍歡迎,但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成長卻也引起日、印等鄰國極大的疑慮。在華府的不斷催促下,東京、新德里正加速接近並成立軸心,更推出「印太戰略」,企圖構建美、日、印、澳聯盟,共同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 亞洲出現新軸心 2013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與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簽署協議,未來日印兩國將共同確保航行自由,兩國海軍將舉行聯合軍演,日本企業集團將向印度提供戰機、核子反應爐。印度媒體認為,該次談判主要結果是,新德里已接受東京的倡議,即所謂「亞太地區戰略軸心」的概念。印度《經濟時報》則稱,印日兩國已提升雙方戰略伙伴關係的水平,共同保證亞太地區穩定,防止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張行動升高。…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8
2017年12月13日至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應習近平之邀,首度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由於不知北韓何時會進行第七次核試,或再向美國、日本發射新型彈道飛彈,加上韓國經濟微縮不起,文在寅此次訪中極為重要。 俗語說:「雨過天晴」。這句話正好印證了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中國大陸4天的總結。這場「薩德雨」從2016年7月一直下到2017年10月,一年多來,讓韓國企業和觀光業銷售金額每天損失300億韓元,鈔票流失一瀉千里。 文在寅2017年5月上台後,目睹老百姓的眼淚流不停,不得不立即修補前總統朴槿惠留下來的中韓關係裂痕。老天不負有心人,10月31日中韓同時發表《改善兩國關係方案》,終於有了撥雲見日的機會,但韓國認為,球做好了,還缺一腳踢進球門的人。 強調中韓共同受日侵略 此次文在寅扮演球員角色,確實有備而來。12月13日文在寅不僅針對「南京大屠殺80周年國家公祭日」發表哀悼與慰問談話,強調:「中韓具有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同質性」。並特別指派駐華大使盧英敏親赴南京出席公祭儀式。…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2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