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NO.72 │ 藍綠白三角督誰勝出

2019年8月|NO.72 │ 藍綠白三角督誰勝出

韓國瑜從初選中出線,將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在蔡英文擁有執政優勢,又心狠手辣的情況下,韓國瑜有勝算嗎?他該怎麼做才能再次掀起韓流,吹走綠霾,重現藍天? 韓國瑜以相當大的差距贏得了國民黨的初選,將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初選期間,韓國瑜和郭台銘競爭激烈,出現了不少紛擾,因而不少人擔心,初選之後的國民黨會不會分裂,甚至有人擔心郭台銘會不會脫黨參選,或者和柯文哲聯手? 郭台銘不會脫黨參選 我的看法是,郭台銘應該不會脫黨參選,更不會和柯文哲聯手。因為,注意郭台銘政治立場和初選表現的人應該觀察得到,郭台銘是一個對中華民國有深厚情感的人,不會做出傷害中華民國的事。他這個「霸氣總裁」在初選中落敗,難免會有挫折感,需要沉澱一下,思考如何另闢蹊徑,為這塊土地「奉獻餘生」。 但是,郭台銘的奉獻之路,應該沒有脫黨參選這個選項,也就不會有和柯文哲聯手參選的可能。其實,郭台銘脫黨參選的話題,根本是某些媒體和名嘴炒作出來的,不值得有識之士跟風。…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6
民進黨在完成「國安五法」修法後,蔡英文隨即在臉書上表示,立法院下個會期將繼續推動「中共代理人」修法,但因草案條文嚴苛又含糊不清,以致任何與大陸有往來的個人或組織,都有可能成為該法懲處的當事人,不僅違反人民的言論、集會自由,也將產生寒蟬效應,難怪有學者為文稱立法後「滿街都是中共代理人」。 台灣在1987年解嚴、開放兩岸交流後,先後成立了不少由知識分子、基層民眾組成,致力於「促進民族團結、民主統一」的政治團體,例如1988年成立的中國統一聯盟、1994年成立的新同盟會。這些合法立案的民間團體,在缺乏社會資源,又遭當局打壓的艱困環境下,始終以「謀求台灣人民最大福祉」為目標,並堅守了本土性、自發性的特質,與30年後發明的「中共代理人」完全扯不上關係,卻因2017年底通過的《政黨法》被迫轉型或解散,可以說是被打壓的第一批無辜受害者。 其實,台灣長期以來一直有人以「美國代理人」,或日本人自居自傲。例如,陳水扁2009年收押期間,曾以「前任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總統」的名義,向美國華盛頓軍事法庭告狀;李登輝更直白「在22歲以前是日本人」、「為祖國而戰」。這些公然違憲賣國行為沒人處理,是因為台灣政壇及輿論主流,自李登輝後期開始,即形成「可以公開主張獨,不可以公開主張統」的一言堂政治氛圍,即使馬英九執政八年,社會的「綠化」趨勢始終未見扭轉,導致台獨分子敢明目張膽,統派則因「政治不正確」而小心翼翼。 面對台灣政黨輪替,外部勢力干涉,大陸曾有人主張:只要台灣不走向法理台獨,大陸不怕拖;2004年「五一七聲明」也被解讀為「統一分兩步走,反獨優先」。我們則一向主張唯有積極促統,才能有效反獨,因為反獨不促統,國、民兩黨會心存僥倖,以拖待變,或以為可以永遠和平分立下去。 不過,中共十九大報告、今年初的「習五點」,以及7月24日甫發布的第10份國防白皮書,都顯示大陸對台灣問題已不會再拖,理由如下。…
作者: 紀欣 頁數: 1
民進黨政府去年九合一大選慘敗後,不但未反省執政無能的偏失,反而任命一大批敗選人員出任要職,進一步製造社會對立、階級仇恨,導致內外情勢交困,兩岸關係瀕臨戰爭邊緣。選民必須再一次用選票教訓蔡英文和民進黨! 國民黨的初選情勢底定,韓國瑜成為候選人,正式向民進黨和蔡英文挑戰。筆者願拋磚引玉,針對選戰的主軸論述,提出十項積極的政策主張,供國人深思和探討,並藉以凝聚共識。 (一)堅持憲法一中,反對分裂主義。「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的重要前提,也是憲政民主的穩定基石。我們反對民進黨政府為一己私利,故意激化兩岸對立,向中國大陸提前攤牌,並有意製造兩岸武統的危機。大陸方面相關負責人日前已向美國智庫表明,民進黨若繼續執政恐將發動《反分裂國家法》,提前統一。但是,目前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出超每年高達八、九百億美元,如果兩岸關係惡化,不但將犧牲台澎金馬同胞的幸福、尊嚴與安全,而且將使中華民國變成孤立的鎖國。基於此,我們堅持憲法的「一中原則」,恪守國家統一與兩岸和平的王道理念,反對綠色政權的民粹威權,也堅拒分裂國土、媚日奴化的台獨法西斯威脅。 (二)促進兩岸和解、推動台海和平。我們主張「一個中國、兩岸和平」,積極推動兩岸民眾的良性交往,並及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行列,為台灣經濟開拓新的利基與活路。我們堅決反對民進黨推動的孤立主義和窮台政策,堅拒其對大陸的挑釁和敵意,為了維護台灣人的尊嚴與福祉,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兩岸之間平等互惠的交流,藉此消弭敵意、息爭止紛,加速推進全球化、自由化與市場創新的建設與發展。 (三)反對違憲年改,撙節政府開支。政府必須行憲與守法,維護基本誠信與法治權威,我們反對所謂的年金改革,對於軍公教警消人員合法的退休金,必須依據信賴保障原則,徹底予以保障和維護。我們主張撙節政府預算,檢討浪費公帑的「新南向」務虛政策,以及完全不顧經濟效益的捷運計畫。我們也反對購買不符安全需求的軍購品和過期無用的報廢武器,並主張改善民生,擴大對弱勢族群和清寒家庭的福利補助,並提供低利貸款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處境。…
作者: 周陽山 頁數: 8
國民黨初選韓國瑜大勝,由於韓國瑜把大型造勢活動引入國民黨初選,群眾激情亢奮難消,自己卻沒有完整的實力勝選。「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還有得瞧。 國民黨初選歹戲拖棚,結果總算在7月15日出爐了,韓國瑜以17%的差距壓倒郭台銘勝出。接下來如何沒人說得準。 民調數據耐人尋味 初選民調開始之前,韓與郭之間僅有幾個百分點的差距,國民黨數據的差距遠遠超過預期。何以致之,原因肯定不一般。如果根據國民黨公布的五組數據,將五組數據的三人互比所得百分比加總,第一組(朱立倫)總數55.1%,第二組(周錫瑋)總數50%,第三組(張亞中)總數48.8%,第四組(郭台銘)總數57.9%,第五組(韓國瑜)總數81.5%。 再用100%減去每組三人(柯文哲、蔡英文與國民黨候選人)百分比的總數,其餘的組都餘42%以上,只有韓那組剩18.5%,為何差距如此之大,值得推敲。…
作者: 朱駿 頁數: 10
韓國瑜在國民黨內初選以壓倒性優勢勝出,讓柯P頗感壓力,但面對民進黨磨刀霍霍,全力清剿,企圖接收柯粉,獨占泛綠版圖,柯文哲只能應戰。蔡英文急著清理戰場、吃緊弄破碗,反而埋下明年總統選舉和立委崩盤的地雷。 由於柯文哲出身深綠,2014年初次競選台北市長時,他的粉絲群和蔡英文幾乎九成重疊,時代力量選擇擁抱柯P,作為年輕一代擺脫民進黨派系壟斷,殺出另一條血路的機會之窗,民進黨也多了一個可以擠壓中間選民的黨友。 民進黨全面倒柯、打柯 然而,柯文哲執意走自己的路,堅持續辦雙城論壇,提出「兩岸一家親」論述。在2015年時,蔡英文為競選總統選擇容忍,當選後雖然對柯和大陸眉來眼去頗不以為然,透過綠媒和台北市議會黨團展開攻擊,但蔡英文礙於「維持現狀」的承諾,無法阻撓柯續辦雙城論壇。 問題是,當柯P成為北京拿來和拒絕「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的民進黨做對比時,民眾對蔡英文的大陸政策反彈日漸增大。尤其,台北市府成功舉辦世大運後,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拉高,蔡英文對柯可能競選總統的威脅如芒刺在背,於是開始出手修理柯。…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13
紛爭擾亂不斷的國民黨內總統初選民調結果終於塵埃落定,韓國瑜大勝郭台銘17%,獲得提名,代表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但他是否能為國民黨奪回執政權,各有各的評估,顯示其挑戰才剛要開始。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表示,此次辦理黨內初選提名的過程,採取用全民調的方式產生總統候選人,為歷年來初選最公開、參與人數最多及過程最透明的一次。儘管,韓國瑜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然其挑戰才要開始。尤其是面對黨內多方勢力整合,庶民政治路線與傳統政治精英主義衝撞,以及第三勢力的虎視眈眈。 國民黨及韓的當務之急 首先,黨內勢力需進一步整合。初選過程中,各候選人相互攻伐造成某種程度裂痕。不僅王金平未參與黨內初選,甚至傳聞郭台銘將脫黨競選,如果郭台銘與柯文哲或王金平結盟,都將造成國民黨實質的分裂。 「韓國瑜現象」衝擊國民黨內既有的元老政治結構,邊緣化四大天王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及王金平。相對的,民進黨黨內初選賴清德挑戰蔡英文,過程中黨內派系競合、激進獨派向維持現狀派挑戰,但確定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後,各派系迅速整合整軍待發,尤其深綠選民開始回歸。韓國瑜此時的當務之急應是盡速整合黨內各政治勢力及地方派系、韓粉與黨中央,避免分裂的國民黨對抗團結的民進黨。…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6
韓國瑜即將代表國民黨參加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的攻擊會排山倒海而來,國民黨內部是否團結,韓是否能爭取到年輕人的選票,都將影響這場選戰的結果,而高雄市未來5個月的政績,更將是韓國瑜能否勝選的關鍵。 在初選結果中,韓國瑜以五家民調平均44.805%勝過郭台銘的27.730%、朱立倫的17.900%,與蔡英文、柯文哲的黨外對比,也以47.7%勝過蔡英文的15.8%、柯文哲的18.0%。從這兩個比較中可以看出,韓國瑜的支持者(韓粉)確實在進行民調的一周內全力「固守」家裡的電話,同時部分綠營的支持者也確實發揮「灌票」擾亂的功能。但不論如何,韓國瑜勝出了,真正的挑戰也正式展開。 韓國瑜勝選有五大挑戰 第一,如何團結國民黨,獲得郭台銘、朱立倫和王金平的支持。朱立倫已經表態接受結果,郭台銘有他的理想,同時也投入龐大的資源,韓國瑜如何彌補競選過程中的裂痕?而王金平是否會參選?郭王兩位是否可能與白色力量的柯文哲結盟?這將考驗韓國瑜是否能夠虛心尋求團結與和諧。 第二,如何爭取年輕人的支持?國民黨初選後,隨即有5個粉專所發起的臉書投票,皆由蔡英文大幅領先韓國瑜,領先幅度有從40到80個百分點,雖然網路民調與真實的狀況有差距,但也可以看得出年輕人的選票支持蔡英文確實較多,然20到29歲人口數總計315萬,占總人口數的7分之1,且投票率較低,對大選影響有限,但年輕人網路宣傳效果極大,因此韓國瑜應努力爭取年輕人,開拓票源。目前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畢業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韓國瑜應該針對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提出明確可行的解方,來改善年輕人對未來前途絕望的無力感。…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8
7月15日,國民黨黨內初選結果公布,有長達一個多月未對市政以外議題發言的盧秀燕終於開了金口,但她並沒有恭喜韓國瑜,只恭喜了國民黨,發言態度與近期相去不遠。此刻,這位藍營的中霸天心裡想的到底是什麼? 盧秀燕當天是這麼說的:「恭喜國民黨中央進行了一場公正、公平的一個初選,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台中模式』非常重要,當時跟江啟臣委員『選前良性競爭,選後攜手團結』,兩人全力合作,為台中市的發展與建設一起努力。」絕口未提韓國瑜。 盧是「七女力」的頭頭 對比在今年5月底以前,盧秀燕對於2020總統大選的議題,包括藍綠白不同陣營,她幾乎是有問必答。例如,在韓國瑜還沒有表態願意參加初選前,盧秀燕被問到帶職參選是否適宜時,她的態度是非常支持「能贏就好」,當時韓國瑜的民調早就遠勝過已經表態的朱立倫及王金平。 可是,在國民黨還未確定會有「徵召初選」機制前,以朱立倫的支持度最高。當沒有任何公職身分的朱立倫來到台中市政府拜會時,盧秀燕非常大方地以高規格接待,在交換禮物時發現沒有太陽餅,還趕緊要幕僚把太陽餅拿上來,當場對朱立倫說「你是我認證的太陽!」…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20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自認是台灣人,非中國人的比率回升,統獨立場上維持現狀派仍高居57.1%,而支持獨立的民眾增加4.6%。該中心主任蔡佳泓分析,蔡英文得利於外部因素,帶動民進黨由谷底翻身;中國認同未因國民黨在2018年選舉大勝而受歡迎,反而引起民眾的戒心。 由於這項調查進行的時間,正值香港因逃犯條例爆發了嚴重的反中騷亂之際,台灣民意難免受到該事件的影響。 在民進黨刻意的操作下,台灣年輕人的反中意識,已掩蓋了民進黨執政不力,導致民眾經濟上遭到嚴重損害的情緒,加上美國刻意壓制中國,川普也採抗中策略作為他的連任主軸,這些都讓2020選舉的國際環境從「友中」的和緩氛圍,轉變為「反中」的對立趨向,這也讓國民黨主張兩岸交流的政策受到嚴重挑戰。 這次香港逃犯條例事件,國民黨原本可以堅持修法優先,人權為重,反對外國政治涉入香港事務。可惜,這次抗爭延續了一個多月,香港情勢始終未平息,加上美國朝野為了壓制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崛起,以免損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也不斷地藉由鼓動香港民亂來製造全球恐中的氣氛。 國民黨與總統候選人過於忌憚綠營動輒「抹黑」、「抹紅」而硬不起來,全黨上下沒有人敢勇敢地站出來辯護其一貫的主張,使得本來在兩岸關係上可以「制敵機先」的國民黨,在此議題上卻畏首畏尾,拖延敷衍,反讓蔡政府利用這個機會讓連任再現生機。如果這場火繼續燒下去,民眾厭惡國民黨的處處投鼠忌器,沒有擔當,其執政之途將可能因此而魂斷夢碎。…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22
張博雅,1942年出身嘉義市醫師家庭,父母親皆為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母親許世賢更是台灣首位、也是全日本第三位女性醫學博士。張博雅專業醫學及公共衛生,1968年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接續於1970年、1974年取得台灣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返台後至高雄醫學院任教,後又於1994年榮獲日本杏林大學醫學博士。 張博雅會「由醫轉政」,主要是受到母親許世賢博士影響。許博士因認同孫中山先生的「醫人醫國」理念,踏上為民主奔走之路;她1946年當選第一屆嘉義市參議員後,歷任省議員、嘉義市長、立法委員,並於1982年以75歲之齡再披戰袍,當選第9屆嘉義市長,並於1982年7月1日改制為第一屆嘉義市省轄市長。 張博雅在母親的帶領下,首度於1969年以研究生身分參加增額立委補選,可惜高票落選。直至1983年,母親積勞成疾於嘉義市長任內逝世,張博雅接棒母親志業,以教授身分投入嘉義市省轄市長補選並當選,成為嘉義改制後的第一屆民選省轄市市長,兩年多後再獲連任。1989年轉換跑道,當選立法委員;1990年接受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延攬,入閣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首位女性署長;1997年內閣總辭後返鄉參選嘉義市長,再度當選;2000年擔任內政部部長兼台灣省政府主席;2010年被舉薦出任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2014年再創政治生涯高峰,成為第五屆監察院院長迄今,是台灣首位女性五院院長。張博雅能力與清廉備受肯定,是「政壇女強人」。 問:您出生醫師家庭,父母親皆為日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您本身也是日本醫學博士,請您談談小時候成長環境,父母親如何栽培您? 答:我父母親因為開業、後來母親從政關係,每天都很忙碌。我們幾個姊妹似乎都沒讓父母操煩,譬如讀書,平日放學後,約幾個好同學結伴到我家做功課,做完了各自回家。父母也讓我們自由發展,只叮嚀我們「身體第一」。我很喜歡跟同學玩踢毽子,可以連續踢100多下;國小時,我們班不像隔壁班同學,下課時間還是讀書,從早讀到晚。我很感謝小學老師注重均衡發展,讓我們作息正常,升學成績反而更為優秀;老師現在90幾歲了,至今我只要有空就會去探望老師。…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24
蔡英文這次出訪過境美國是華府要傳達美國支持蔡2020年連任的旨意。而蔡之所以享有勝算優勢,主要是她照單全收美方的天價武器銷售,也更確定地接受了美國在美中對決大局中被賦予的「台灣牌」角色。 現實是無情的。美國清楚知道,藍色以至白色逐鹿大位者已經失去,或尚未擁有對美軍購開支票付款的實力,已不值得造就了。在「台灣特色的美式民主」遊戲中,高踞幕後操盤的美國,為因應北京的「虎視眈眈」,它在台灣編演的民主戲碼中,有必要添加若干競爭劇情,使之具備吸引、刺激選民的效果,也成功地強加台灣人民接受選舉結果的「民主政治規律」,並藉此作為抗拒中共促統的頑強口實,以此挫折中華民族追求國家統一的意志。因此吾人可以領會,何以蔡英文用「延續民主之旅」為其出訪行動命名。 美國全力支持蔡英文連任 今天國民黨被安排扮演的已僅是一個配角角色,用來烘托台灣的民主,以抵抗兩岸的和解與可能的統一前景。所以,這一切戲路都是為美國的反中、制中長程主戰略效命的。 膚淺易熱,白癡化却自得於其胡思亂想的台灣藍綠庶民,如染毒癮般地在選舉熱季中享受放縱亢奮,渾然不察他們在每4至8年的一個時間(歷史)跨度中,被有步驟地驅趕到一個預設陷阱中。這是不可思議的弔詭:廣大的台灣群眾通過「民主體制」,廉價地出賣了自己─民主的主體,而淪為美式政治遊戲裡投票背書的工具,霸權反中戰略軍力部署的傭兵。…
作者: 毛鑄倫 頁數: 28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著名的墓誌銘寫道:當別人被逮捕時,我以為事不關己,就沒有說話,到頭來,當我被逮捕時,已經沒有人可以為我說話了。可誰知道尼莫拉所說的情況正在台灣上演? 所有立法皆經過政治精算 之前我就在文章裡說過,民進黨是台獨納粹法西斯,納粹的特色就是「打著民主反民主」,初期先用民主手段當選公職,然後製造事件,透過修法,一點一滴地擴權。之前沒人相信一個標榜「民主進步」的黨,會是「台灣納粹黨」,直到最近一連串的「民主防護網」,與即將修訂的「中共代理人條款」,才讓社會開始驚覺,民進黨真的是納粹法西斯。 民進黨的立法不是暴虎馮河式的亂修,每一項法案都是經過政治精算的,先營造社會整體反中氛圍,且僅針對特定族群避免引起社會反彈。《外患罪》和《國安法》的修法,在媒體上不斷渲染「中國威脅」,加上一般人認為與自己關係不大的情況下,修法過程沒有遭到任何阻礙。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限制的是僅約2,700名退將,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感覺,但部分人的自由及人權因此會被終身禁制。…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30
我們都是「中共代理人」,因為我們主張國家統一。蔡英文總統更是大咖的「中共代理人」,因為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國家統一」。 民進黨團所提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中明定,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與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及政治性機關、團體或涉及對台政治工作,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機關、團體或其代理人,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政治宣傳,或接受其指示或委託而為之,也不得舉辦或在共同舉辦的會議中,發表危害國家安全的決議、共同聲明或相應聲明。違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萬元以下罰金。 草案又明定,主管機關有事實合理懷疑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為代理人者,應通知本人或其負責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職員詢問,必要時,並得命其提供簿冊、文件及相關資料。若受詢問人未到場,無正常理由不為答覆,為虛偽陳述或拒絕提出簿冊、文件及相關資料,處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此連續處罰。 蔡英文又透過臉書羞辱退將一番,說如果有退將跑去大陸唱中國國歌,對其國旗敬禮,做出有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事,甚至讓台灣人民受到傷害,就應該受到最嚴厲的處分。她又說,香港「反送中」給台灣一個訊息:如果自己不守護國家的主權,不保護國家安全,葬送的會是珍視的自由與民主。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在國家統一前,為規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間的民間各種往來而訂定的法律。依此,除非台灣人民或團體接受中共的委託,進行有利於中共的政治性活動,其餘來往兩岸的人員並未從事有對價關係的活動,怎可稱之為「中共代理人」?就算有人贊同「一國兩制」,也屬言論自由。依筆者見,「台獨工作者」的言行才真正會對台灣安全及國際形象造成極大傷害,他們恐怕才是「中共代理人」吧。…
作者: 謝正一 頁數: 32
中國從封建王朝到共和建國的過程艱辛,外來侵略和內在因素造成兩岸分離對峙,也造成兩岸統一工作上的困難。 回顧70年歷史,美國從最早的助台抵抗共產勢力,漸漸因中國國力上升開始利用台灣阻擾大陸的快速發展。美國是一個務實的國家,自身利益大於盟國、大於一切,這種心態連韓、日、菲都看清楚了,也不願意作美國的馬前卒。台灣除了少數台獨分子,大多數人也應該會看清楚。 以台獨理念建黨的民進黨,明知台獨之路不通,卻仍盲目希求美日幫助。國民黨怕統一是怕鬥不過共產黨,所以從不積極尋求統一之路。不過,中華民國的憲法明定了中國的版圖,兩岸必須統一。 中美面積相當,雖然中國的政治制度與西方不同,但國家以民為主,努力自強,已經富強起來。當然,大國崛起會受到已經強大的國家打壓,尤其中國人口眾多、種族融合、文化堅固,而美國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又有嚴重的種族問題,一直沒有融合。所以,美國不願看到兩岸統一,擔心兩岸統一後不僅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且會吸引更多國家的人嚮往中華文化。 兩岸對統一觀點的演變,可以如此看:大陸是在國際局勢下用忍,但隨著時間和自強,統一之心由弱轉強,而台灣在美日的影響下,專注經濟,逐漸變成害怕統一會喪失已有的利益。事實上,由目前情勢來看,兩岸人民都可從統一得到利益。而且,即使美國想利用台灣阻礙中國的崛起,但已勢不可擋,台灣當局沒有理由不顧人民前途而一味拒絕統一,而大陸也沒有理由再拖延統一。簡言之,越早統一對台灣人民利益越大,對中國整體發展也越有利。…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33
6月30日,川普與金正恩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於朝鮮半島非軍事區的板門店見面並舉行會談,此正是世人所謂的川金三會。見面與會談的時間雖然短暫,卻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意義,值得深入剖析。 朝鮮半島陷於長期對抗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美國與蘇聯以北緯38度線作為分界線,分別接收了朝鮮半島的南、北部,於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分割成兩部分。1948年在美國與蘇聯的支持下,南北韓各自建立政權,自此朝鮮半島正式分裂成兩個國家。由於南北韓政權的建立,是在外國勢力影響下產生的,並非韓國人的意願,所以朝鮮半島恢復統一,就變成韓國人長期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的歷史使命。 1950年為了統一朝鮮半島,北韓的金日成揮軍南下,此舉引發國際勢力介入,形成3年的韓戰,使朝鮮半島陷於軍事烽火的局面。韓戰在勢均力敵下,以和平談判結束,雙方簽訂停戰協定,依38度線劃立非軍事區,確立兩國的疆界。 停戰協定的簽署並未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因為國家統一的目標並未完成,使朝鮮半島陷於長期對抗。尤其是韓戰結束後,為了協防南韓對抗北韓的入侵,美軍長期駐守南韓。1991年9月南北韓同時加入聯合國,北韓是第160個會員國,南韓是第161個會員國,於是朝鮮半島的統一必須在聯合國的體制下完成,更增添統一的多重障礙。…
作者: 葉泉宏 頁數: 34
南韓總統文在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似乎已超出貿易的領域。不過,文在寅卻在此戰役中獲得意外的收穫,頗值得分析與觀察。 文在寅7月12日演講中的一句話:「李舜臣將軍(抗日英雄)以12艘船隻就擊敗日本」,不僅激發了南韓人民的愛國心,並且將支持他的民意提升至50.7%。7月17日民調公司Realmeter受TBS媒體委託所做的民調顯示,目前參與不買日貨的人達54.6%,認為還要強化強硬措施的人有73%。 文在寅以民意為後盾 文在寅以民意為後盾採取強勢。7月16日南韓執政黨「The民主黨」與青瓦台召開「因應日本經濟報復黨青會議」,黨代表李海瓚指出,這是日本報復,造成南韓早晚要經歷的一條路。青瓦台經濟首席金相兆則強調,南韓經濟堅實。似乎都在呼應15日文在寅主持幕僚會議時講的話:「南韓企業將走進口多元化及國產化之路,警告日本其結果日本經濟受害更大」。 日本政府7月1日正式對外宣布,對南韓半導體等3項尖端材料採取禁輸的經濟報復後,不顧南韓三星等大企業頻頻哭叫,毫無撤銷的跡象。連日來文在寅政府不僅強硬以對,升高「反日」情緒,拒買日貨運動擴散,面臨韓日自1965年建交以來首度全方位「交戰」。…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36
英國駐美國大使達洛克爵士(Sir Kim Darroch)在密件中批評,美國白宮「無能、功能失調獨具一格」。該密件經《星期天郵報》(Mail on Sunday)7月初曝光後,川普立即指責達洛克,導致達洛克7月10日辭職下台。…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38
美國率先以「國安」理由,對中國掀起貿易戰,至今膠著難解,G20宣言打造自由公平貿易體制,言猶在耳,日本竟也以「國安」藉口,對南韓管制出口,混戰擴大、盟友隨時反目,在這個連鎖報復蔓延的世界根本不會有贏家。 由於20國集團(G20)國際經濟合作論壇過去在解決經濟危機上頗具成效,現又正在進行美中貿易戰,因此6月28-29日在大阪的G20峰會備受矚目,日本首相安倍也想引領議題,扮演好各國間「橋樑」的角色。惟這次雙邊會談似乎比團體會議更受重視,尤其鎂光燈全聚焦於「習川會」,加上峰會後迅即登場的「川金會」板門店秀,著實使得安倍相形失色。可是,他也不甘寂寞,馬上對南韓出重手,另闢戰場。 峰會前後,美中的互動仍舊牽繫著全球景氣的溫度。 峰會前後美持續打壓華為 在大阪「習川會」前,美國國內就美中貿易問題,有著迥然不同的兩種路線發展。其一,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就3,250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的商品是否加徵25%關稅的公聽會(320人出席、7天),美國產業界幾乎都以「替代品調度困難」、「無法避免漲價」的理由,訴請川普政府不要追加徵稅;未出席的蘋果公司也提出書面意見,警告加稅「有損蘋果的競爭力,有利於世界的競爭對手」。蘋果九成的iphone在大陸生產,因此要求iphone和ipad能移到徵稅名單外。該公聽會也披露了美國筆電、電玩機、螢幕、廚房用品等八、九成都從大陸進口的事實。…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0
今年6月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30項商業合同,其中包括與華為公司的5G高科技合作。西方觀察家均認為,俄中的加速接近應與美國不斷施壓有關,兩國不排除建立一種暫時性的同盟。 今年6月是二戰盟軍登陸諾曼地75周年紀念,美、英、法等各國領袖,甚至連戰敗國德國總理梅克爾均受邀出席盛會,然而,真正打敗納粹的主要盟國,俄羅斯總統普丁,以及在二戰中做出重大犧牲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卻另在莫斯科舉行峰會。難怪《華盛頓郵報》表示,今天世界彷彿又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集團。而觀察家認為,這種對立情勢的形成,美國實難辭其咎。 美國逼使俄中愈走愈近 蘇聯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記憶猶新,近年兩國領導人均強調俄中關係具有戰略性質,最近習近平亦向俄媒體表示,普丁是其「最親近的外國同事」,也是他「最知心的友人」。因此,美國一再施壓,反而有助於俄中關係進一步加強,特別是華府對莫斯科經濟制裁施壓的同時,又強迫北京在貿易上大幅讓步,甚至干涉中國的主權。 朝核問題上,俄中主張應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並反對以武力攻擊伊朗,堅持依據六國協議來處理伊核問題。此外,俄中並就敘利亞和委內瑞拉問題交換意見。近年不少俄中問題專家一再呼籲兩國結盟,共同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壓迫。過去史達林曾與毛澤東結盟,後因彼此有矛盾而解體,主要係因兩國均不願對外關係受到限制,難怪北京至今並未承認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而莫斯科也未支持中國對南海、東海的主權要求。19世紀英國首相帕馬斯頓(Henry…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3
日本自7月4日起針對出口至南韓的三項半導體關鍵電子原料進行管制,嚴重影響南韓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連帶拖累其經濟成長;而台灣半導體業者短期可望在日韓貿易戰中受惠。 G20大阪峰會甫落幕,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日宣布,自7月4日起對出口至南韓的含氟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光阻劑(Resist)及蝕刻氣體(Etching Gas)等三項半導體關鍵電子原料加強管制,掀起日韓貿易戰。 南韓總統文在寅於7月10日向三星電子、SK集團、現代汽車和樂天集團等約30家公司的高管表示,日本瞄準南韓經濟以獲取政治利益,與日本的對抗可能曠日持久,當前形勢是「前所未有的緊急情況」,未來不排除祭出反制措施;同時也研議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日本。雖然,雙方於12日在東京舉行課長級工作會議磋商,但短期應難化解衝突。那麼,日韓鷸蚌相爭對台灣半導體有何影響?…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6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