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NO.78 │ 中國國民黨何去何從

2020年2月|NO.78 │ 中國國民黨何去何從

1月2日晚間,《德國之聲》公布蔡英文連任辦公室發言人林靜儀受訪時表示,「主張統一形同叛國」,引起社會譁然。蔡英文隨後表示,「在台灣統獨爭議一直都在,但也都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但又強調:不同政治立場的台灣人民,已形成「拒絕一國兩制」的共識。只是,台灣既有統獨爭議,又怎麼可能形成共識? 1月11日晚,蔡英文勝選後立即保證,「絕對不會因為勝利就忘了反省」。在兩岸關係方面,她先指責「中國文攻武嚇」、「要台灣在主權上讓步」,但又呼籲「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是兩岸重啟良性互動的關鍵。關於前者,話雖講得漂亮,不過,她曾於2016年1月保證過「謙卑、謙卑、再謙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但執政四年最被詬病的正是她的傲慢及大力排除異己,再次承諾豈能取信於人?至於後者,蔡英文四年來頻踩「兩岸同屬一中」的底線,怎能期待兩岸良性互動?  1月15日清晨,BBC公布蔡英文受訪時說「不排除戰爭可能」。同日中午,蔡英文高調宣布她簽署公告了《反滲透法》,並指示相關部會持續宣導該法,以「避免民眾產生恐慌」。1月20日,BBC公布蔡英文被問及「蔡習會」時表示「任何型態的互動都可以考慮」、「對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有足夠信心,但維持和平是最重要的使命」。看起來,蔡英文想趁勝追擊的企圖心強烈。 從上述幾番模糊且相互矛盾的言論,不難看出,蔡英文在高票連任後,最想做的是兩件事,一是塑造獨派論述的絕對優勢,以確保民進黨能長期執政,二是亟欲推卸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但其心機已昭然若揭,騙不了人。 首先,儘管強行通過的「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必將產生寒蟬效應,但島內自發性的反獨促統聲浪絕不可能消失匿跡,也因完全符合言論自由範疇,理當受到保障及尊重。另外,每年有近千萬人次往來兩岸,赴大陸讀書、就業的青壯年人數也年年創新高,蔡英文若存心打壓嚇阻兩岸交流,只會失去民心。…
作者: 紀欣 頁數: 1
2020年1月,民進黨蔡英文大勝國民黨韓國瑜264萬餘票。距離2018年11月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總得票數領先民進黨120餘萬,贏得15席縣市長,民進黨僅在6縣市勝選,兩次來回間國民黨等於驟失380餘萬票。 韓國瑜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異軍突起,並鼓舞民心,帶動國民黨翻轉低迷形勢,重登高點;但僅一年多時間,竟又輸得這麼慘,連帶立委也無力翻盤,多名資深優質現任立委及候選人落馬。韓國瑜為什麼輸這麼多? 台灣名牌社會心理作祟 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大敗後就開始盯韓、黑韓,武器是網路與媒體,手段是損韓草包,僥倖選上市長,未在高雄深耕,難配總統大位,豎子不足與謀。 台灣各階層都有人藉選舉改變身分地位,黑道漂白、亦商亦政、學優而政。而選民容易跟風、西瓜偎大邊。…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6
選民走進投票所時,影響他做出選擇的因素,不外乎理性與感性。所謂理性,便是對候選人人品、政策、未來展望等的評估;所謂感性,便是個人情感與情緒的連結。理性的評估,仰賴的是候選人的論述、政黨的執政紀錄、政策的影響評估、甚至國際形勢的觀察。 感性的連結有賴長時間的互動培養、成長的共同記憶、對候選人的崇拜、與政治符號的認同等。兩者交織影響,若彼此不相衝突,則選民投票時便易於取捨;但若兩者導引選民走向不同選擇的思考,則何者更具決定性,便取決於投票時的各種主客觀因素。 感性判斷凌駕理性抉擇 以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為例,感性的判斷似乎凌駕於理性的抉擇之上,造成蔡英文以超高得票率贏得連任。 就理性分析的角度,蔡英文的勝選難免讓人感到意外。她執政期間,兩岸交流凍結,經濟前景不佳,各行各業面對景氣寒冬,怎能不做換人的思考?外交戰線節節敗退,若不尋思化解大陸敵意,台灣是否經得起再一波斷交打擊?政治上任用私人,縱容貪腐,有心整飭吏治,除了換人換黨豈有其他法門?在全球反燃煤的潮流下,忤逆公投減煤決定,繼續擴大火力發電,環保人士怎能吞忍?推動「一例一休」造成傳統勞工票倉離心離德,加上惡整軍公教,爭取連任選票何在?學位的爭議無法有效澄清,理性的選民又何敢託付大權給一個造假35年的候選人?…
作者: 楊泰順 頁數: 8
1月11日選舉結果讓藍營支持者大失所望。韓國瑜以265萬票之差敗給連任的蔡英文,高雄市更是從原來贏15萬票,倒輸近49萬票,相較於2018年11月24日大勝後的氣勢,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可謂是慘敗。 國民黨敗選三大因素 如果檢討敗選的原因,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國際環境對國民黨不利,二是國民黨內部不團結,韓國瑜競選辦公室與國民黨一直未能有效整合,三是韓國瑜本身的問題。 有關國際大環境方面,中美貿易戰長期對峙,逼使台灣必須選邊站,而蔡英文政府因為長期與北京政權不睦,因此選擇一面倒向美國,美國也竭盡全力支持蔡英文政府。另外,香港「反送中」問題,歷經半年的警民衝突,讓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勝,也給了台灣年輕人示範與鼓舞作用。 而國民黨內部從初選爭議到不分區立委的提名,犯了一連串致命的錯誤,而黨主席吳敦義的接連失言,也使得黨部的戰力無法有效發揮,同時,韓國瑜競選辦公室與國民黨中央黨部一直未能整合,無法發揮整體戰力,反而各行其是各自為政。…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0
2020大選以國民黨大敗告終,這場選舉投票率高達近七成五,其正當性不容質疑,而其透露的主要訊息,不論大陸是否喜歡,都必須認真解讀。 民進黨和蔡英文政府之所以在2018年底大輸地方首長選舉後,短短一年即能取得此一史上最驚人的壓倒性票數,主要有三項因素:一是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領導無方;次是香港反送中情勢太過驚悚,三則是韓國瑜甫選上高雄市長隨即投入大選的決定,沒有獲得選民認同。其中,以香港反送中效應最大,值得大陸進一步探討。 港反送中對台選舉有影響 選前有機會接待來自香港的年輕記者同業,她大學畢業後赴香港讀研究所,隨後就業。她希望在此次來台採訪選舉中,進一步思考台灣選舉和香港選舉的差異,同時,她也對台灣首投族的投票意向很感興趣。但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她對香港反送中的一段表述。 她說,經過反送中後,陸港之間人民的同胞情幾乎蕩然無存,相互看不順眼,彼此不能理解,她和大陸的友人間不止一次為此爭執,讓她十分傷感。在與她簡單、委婉且帶點隱諱的交流中,筆者能感受到這位帶著陸港兩地經驗的青年,內心充滿矛盾和糾結的價值衝突。對祖國的認同讓她不忍苛責港府或中聯辦,但在香港求學乃至生活的經驗,又讓她深深同情參與反送中抗爭的人。…
作者: 令狐台 頁數: 12
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大敗之後,國民黨內出現改革呼聲,但有些主張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恐得不償失。在重整隊伍之際,國民黨要想清楚,是隨波逐流,還是扮演中流砥柱。 2020年1月11日的選舉,蔡英文拿到了出人意料之外的817萬票(得票率57.1%),大勝韓國瑜的552萬票(38.6%)和宋楚瑜的60萬票(4.3%)。在這場總統和立法委員的選舉大敗之後,中國國民黨內的青壯一輩發出改革的呼聲,除了要求改選主席、整頓人事之外,也要求對黨的發展路線,特別是兩岸關係的論述進行辯論和調整,尋求浴火重生的機會。 國民黨出現拿香跟拜聲音 的確,這場選舉充分顯示國民黨無法掌握主流民意,特別是年輕世代的心。所以,需要改選黨主席和重組團隊,換血和換腦袋,以跟上時代,接上地氣。也有必要對黨的發展路線,包括兩岸關係的論述進行大鳴大放的辯論,找到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不過,有些改革主張,像放棄「九二共識」,甚至於更改黨名,拿掉「中國」二字,皆有「去中國化」,向民進黨台獨路線傾斜的嫌疑。如此自失立場、拿香跟拜會有好結果嗎? 就選戰的主訴求來說,「顧主權」打敗了「拚經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樣的結果是特殊時空的階段性產物,還是長期性的歷史脈動和形勢推移?我個人認為,「顧主權」打敗「拚經濟」,只是特殊時空的階段性產物。這個特殊時空有兩個重要因素:第一,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第二,香港「反送中」事件。…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14
大選後,國民黨內響起一片改革檢討聲浪,其中有些所謂基層聲音主張應放棄黨名中的「中國」二字;也有聲音主張應放棄「九二共識」,不要再背著這個歷史包袱了。他們似乎以為只要拋棄舊的,新的自然就會降臨,但事實會是如此嗎? 不應藉改革行權力鬥爭 國民黨慘敗當晚,幾乎就在黨主席吳敦義宣布承認敗選、並「準備」辭去黨主席的同時,國民黨內就立刻響起「打掉重練」的聲音,一些中壯世代的民意代表,次日集聚在中央黨部門口,要求下架黨主席吳敦義和不分區軍系立委吳斯懷,而且強烈表態若不如他們的意,將要集體退黨。接著好幾位中常委紛紛辭職明志,以表示自己是屬於「改革派」,當然也就是將來執行「重練」工作的主體力量。 筆者認為,這是權力鬥爭,不是改革,改革不是以打擊當權派為主,而是要提出取代舊思維的新核心理念。當然我了解打「人」比較容易,創造理念較難,因此挑容易的做可以理解,但那不會有效果,一段時間後就又會回到循環鬥爭的迴圈,完全無法給國民黨找到重生之路。 1月14日我為文點出國民黨輸掉大選的三個主要原因。15日國民黨中常會公布的檢討報告列出七點原因,其中包括我說的三點,這表示各方對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所見略同。…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16
2020大選落幕,奇蹟沒有發生,韓國瑜和國民黨大敗。嚴格說來,這不是國民黨選得太爛,而是蔡英文選得太好。民進黨的勝利是因為抓到「芒果乾」作為訴求,獲得大多數選民認同。而國民黨敗選後的檢討卻讓人感覺自亂陣腳、荒腔走板。 誰是藍營的一級戰犯? 國民黨選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代罪羔羊,由於黨主席吳敦義已在先前請辭,因此主要的砲火放在軍系立委吳斯懷身上,要吳辭職負責。問題是,吳斯懷真的是戰犯嗎?如果他被攻擊導致敗戰,那上遍各大節目的藍營名嘴們,難道不該負「護航不力」的責任,先下架自己,以謝國民黨人嗎? 各家分析一致認為,民進黨的勝選關鍵在於「芒果乾」,以及成功操作「討厭韓國瑜」的情緒。韓國瑜為何令人討厭?因為他是個「落跑市長」,光這一個沒有誠信的形象就很難翻身,因此韓當然是敗選戰犯之一,這一點韓無法逃避。但只是韓國瑜自己有爭取大位的私慾,尚難成事吧。那些在韓周邊逢迎拍馬、推波助瀾,想蹭「韓流」餘威,助長自己選舉聲勢的藍營政客們,該負的責任難道會比韓小嗎?結果這些人如今反倒一副「改革者」的模樣,投機現實的嘴臉,讓人不齒。 最重要的還是,為何韓國瑜可以參加初選?韓剛當選高雄市長時,聲勢如日中天,想爭取初選提名,黨內肯定無人能攖其鋒。但有遠見者都可預見,韓一旦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肯定是災難一場,不但總統無望,連好不容易打下的高雄都可能丟失,但在面對無理韓粉的綁架下,沒有人敢出面阻攔韓參選。…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18
2020大選,國民黨雙輸,尤其在大中部,總統部分僅有苗栗縣的票數微幅領先,立委席次亦減少一席。儘管台灣人民並不滿意民進黨四年的施政,但諸多因素讓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在此情況下,由台中市長盧秀燕領軍、攜手與七位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共組的「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角色就益形重要了。 中台灣治理平台發揮功能 「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這個概念,始於台中縣市尚未合併前。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曾召集中彰投四縣市首長,定期就區域內有連動性的政策,包括交通、觀光、環保等議題,利用此平台溝通討論,進行意見交流,擬定具體可行的方案。 而後台中市升格為直轄市,直轄市長是行政院院會的固定與會成員,讓區域的民意能透過平台整合後直達中央,以致於在2014年民進黨林佳龍當選台中市長、2016年中央改由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平台運作愈來愈順暢。更難能可貴的是,當時平台內7縣市首長藍綠皆有,各有各的政治立場,但在施政合作上,都會把政黨色彩降到最低點。 盧秀燕一度狠K綠營…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20
國民黨六年之內三度大敗,不外乎路線、人選失當及黨內不團結。之所以一再犯大錯,主要原因在,沒有建立制度的權威性與正當性,迷信派系,沒有中心思想與論述。 國民黨這次敗得不輕,若是對照2019年初的情勢,只要不犯錯誤就能取勝,或不至於大敗到這步田地,這次落差太大,令藍營支持者難以釋懷,國民黨內青壯派為自身前途的利害,更有割膚椎心之痛。改革與世代交替之聲四起,不絕於耳。如果不知道因何而敗,也是胡改亂革,承接交替者只是走上前人的覆轍。 人選正當性薄弱,失選票 最失當的人選莫非最重要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選高雄市長時,對市民有過許多承諾,但上任還沒做滿三個月,就處處露出想選總統的意圖,食言而肥,大失人望。加上韓粉在網路或當面霸凌不支持者,排他性極強,引起巨大反感,難以爭取向心力。獲得不了人心認同,就是缺乏正當性。 總統是最高政治領袖,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候選人口不擇言,葷腥不忌,肆言謾罵,顛倒黑白,語不驚人死不休,豈有作總統的資質?這種口沒遮攔的表現,正是對自己正當性的打擊與斲喪,竟還自鳴得意,樂此不疲,令人更加不能忍受,正當性蕩然無存。…
作者: 朱駿 頁數: 22
曾獲選「2012年度人物感動中國」的高秉涵律師,繼2017年在大陸出版《回家的路─高秉涵回憶錄》後,2019年9月再出版《鄉愁》新書,為其人生作一補白,期望能在字裡行間多留下一些歷史痕跡。 高秉涵,1935年出生於山東菏澤,因戰亂南逃,1949年流落台灣,在台北車站偶遇山東師長,受其鼓勵繼續求學,於1952年夏天考取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初中,1958年考上軍法學校(現為國防大學)法律系,1963年畢業後出任金門軍事法庭法官,1973年退伍,轉任執業律師。1991年受老鄉臨終囑託,首次將台灣老兵骨灰帶回家鄉安葬。將近30年間,高律師先後抱了逾百個老兵骨灰罈「回家」。 高秉涵義行獲選大陸中央電視台「2012年度人物感動中國」,其生平事蹟引起兩岸關注,除曾列入高考試題材料外,近百本報刊雜誌撰寫過他的人生之旅;央視「看見」、「面對面」及「天涯共此時」、香港鳳凰衛視「大視野」及中天皆製作過專題。2014年中研院近史所將他列為口述歷史人物;山東省藝文界將其故事搬上舞台。2019年當選為亞洲華人之光第一屆熱心公益人物;「日暮歸鄉」紀錄片將於今年清明節在大陸上映。 生離死別、顛沛流離 回望高秉涵的過往,其人生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幾乎都已做過全面表述,何以再出版《鄉愁》?他說,「這是一本充滿鄉愁與人生感懷的書。」…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26
蔡英文連任或將兩岸關係帶往更加嚴峻和不確定的未來,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署則正展現出中美關係積極而確定的改善。無視中美關係的任何改變,而對美台關係升級給予過多想像,必然會導致嚴重的錯判形勢。 對於中美台三角關係來說,2020年註定又是一個歷史轉捩點。1月11日,台灣大選水落石出,台灣進入又一個民進黨執政週期,將選票投給蔡英文的民眾或許相信,蔡在未來四年會給他們帶來和平與繁榮。同月13日,中美經貿關係出現緩和轉機,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15日,中美兩國政府在華盛頓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歷時一年半之久的中美貿易戰終於告一段落。 這兩個事件的同時發生具有重要的轉折意涵,前者或將兩岸關係帶往更加嚴峻和不確定的未來,而後者則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積極而確定的改善。對於那些因為中美戰略競爭和蔡英文連任,而對美台關係升級有著過多想像的人們來說,無視中美關係的任何變化,都將造成對形勢的錯判。 中美緊張vs美台升級 眾所周知,對美台關係的獨立研判是無意義的,它的驅動力與剎車機制都必然來自中美關係的大格局。歷史規律表明,中美、美台是一對負相關的關係,中美關係緊張,美台關係就會升級;中美關係緩和,美台關係就相對收斂。相應地,美台關係的狀況不同,台灣當局所獲取的執政資源就有不同。…
作者: 林紅 頁數: 30
第15任總統選舉結果,蔡英文以壓倒性多數選票獲得連任。接下來的路究竟要怎麼走,乃為芸芸百姓所關注。 其實,無非就是兩條路線的選擇。一條路是:有恃無恐,按照目前的威權統治繼續前進,甚至加碼演出,安享其自我良好感覺。另一條路是:本諸「謙卑、再謙卑」的善念,尋求台澎金馬內部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彌縫社會族群的裂痕,以達民生樂利的佳境。 候選人在選舉期間為了吸引更多選票,不免迎合民粹造勢。而今選舉既已結束,就應展現寬容、智慧,發揮領導人的高尚風範。蔡英文這次得票固然占了全體票數的57%,但畢竟還有另外43%的人別有所屬。她應該站到歷史的高度,帶領台灣走向民主法治、友美和中的正確道路。 民進黨立委席次既仍過半,就應更有自信地訂出兼顧各方利益的法律,不要再倚靠「東廠」來護衛一黨之私。至於行政部門,也該公正執法,作為全民守法的典範。 舉個例子:具「卸任總統」身分的犯罪受刑人陳水扁,是在馬英九任內讓他「保外就醫」的,這也顯示藍營執政的寬宏氣度。然而阿扁完成治病,依法本應回監繼續服刑。此時已是綠營執政,必須依法行事,命其返監;要不然就該由蔡總統頒「特赦」令,免其刑之執行(罪名不免除)。這兩者擇一,否則陳水扁病癒仍趴趴走,就是違反法律。而今小英既高票連任,正可以處理此案展現其執法之公正。…
作者: 許文彬 頁數: 33
2019年對兩岸關係而言,是充滿變數與挑戰的一年,新舊矛盾交織,內外挑戰並存,既有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有利因素存量遞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壞性因素變數增加,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疊加的態勢。 大陸保持戰略定力,擘畫和平統一藍圖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對台講話,確立了新時期對台政策的目標、方向和原則,擘畫出和平統一的藍圖與路徑,是引領兩岸關係、指導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習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的發展大勢是「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是確保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講話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提出政治談判與民主協商主張與倡議,展現了開放、務實、包容的胸懷與開放創新的理念,指出「兩制」台灣方案的基本方向,也提供了兩岸共同協商探討的空間。 2019年10月28日召開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指出,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這表明雖然兩岸關係處於挑戰大、風險高的特殊時期,但大陸審時度勢,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力保兩岸關係行穩致遠。…
作者: 謝郁 頁數: 34
2020年大選前,藍營支持者打出了「下架英文,改用國語(瑜)」、「今天買魚(瑜)不買菜(蔡)」等口號,試圖激勵選民,但最後還是蔡英文大勝。這樣的選舉結果,大家只能默默地接受。可是在這次選戰中透露的一些訊息,卻也暴露了一個嚴重的教育和文化問題,那就是在蔡英文的論文中,竟然出現了440個英文錯字,但對於她的支持者,尤其是年輕選民而言,這又算是什麼問題呢? 的確,英文不夠好,又算是什麼問題呢?只要美國肯買帳就好了。可是,我們如果進一步了解台灣教育改革推動迄今20多年,它培養的大多數學生卻是「英文不夠好、中文也不行」,而且文字能力普遍不佳,那就成為「國民素養不足」的大問題了!這才是我們真正關心的焦點。 很多人都會說,在手機和電腦時代裡,年輕人的文字能力普遍不好,這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在我教過的大學生中,大部分來台進修的陸生普遍文字能力都很好,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很完整的論文,這主要是因為在前一階段國民教育的訓練過程中,對中文的閱讀和寫作十分重視,而且閱讀的範圍既深且廣,對學問也有真實的興趣,樂於深入爬梳,這是兩岸學生之間比較大的差異。 另一方面,近年來台灣學生出國訪問,或短期進修的機會很多,因此英語口語程度較佳,但由於閱讀和寫作經驗較少,英文普遍成績不佳。我曾教過兩、三年大學部的英文課程,原先準備好的英文教材必須一再刪節,考題難度也必須一再降低,否則學生普遍負荷不了,一個班上恐怕會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過不了關。不斷降低考核標準以配合學生的實際程度,這是「英文不好」的真正困境所在。 「英文不夠好、中文也不行」的影響,造成大學教育素質的嚴重惡化,其結果是,許多學生上課打混、睡覺、玩手機,學習意願低落,畢業後出路不佳,而且缺乏真正的競爭力。目前在教室中真正願意聽課、學習、發問的學生,不到三分之一。但由於大學本身的生存壓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易畢業。…
作者: 周陽山 頁數: 36
30多年前,台灣明明有機會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實力,與大陸共存共榮,邁向統一之路,追求更美好的未來。奈何,在美、日的陰謀操弄下,台獨野心家一步步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背祖忘宗的「去中國化」政策與教育,使得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人心越離越遠。 然而,不少藍營政客卻沒有警惕、無所作為、爭權奪利,任由綠營貪污腐敗、坐地分贓,長年荼毒百姓與孩子們的心靈與價值觀,將原本的民主制度弄得體無完膚、不倫不類,硬是讓發展的機會喪失殆盡、政治混亂、經濟空轉、民不聊生、將人民活生生地綁在台獨的人肉戰車上,國、民兩大黨皆難辭其咎。 我是台灣彰化人,為了台灣好,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謀統一方案,不希望兩岸同胞再有兵戎相見、骨肉相殘的那一天。但如果台獨教育再這般瘋狂下去,搞得大陸民眾都誤以為台灣人都是台獨,那怎麼敢奢望能和平統一呢? 兩岸如果真的因鬧台獨而開戰,相信有辦法的大小官員會一個個逃亡保命,但一般民眾能往哪裡逃?屆時將是所有中國人的傷痛與悲哀啊! 我在大陸經商多年,辛苦耕耘,工作之餘想在促進兩岸人民交流融合上盡點心力。但20多年以來,我看盡台灣政治人與事的起伏與醜惡,尤其,2020大選結果與《反滲透法》的通過,讓我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感到沮喪,更為台灣的未來感到憂慮。…
作者: 吳宗銘 頁數: 37
1月15日,蔡英文宣布已簽署2019年12月31日立法院所通過的《反滲透法》,並指示行政團隊必須做到持續宣導、成立專案小組、請海基會設立諮詢服務窗口三件事,化解民眾對該法的疑慮。但該法衝擊效應大,民眾的疑慮恐怕不會輕易化解。 首先,儘管泛藍政黨一再表示,此法未充分協商對話、法條充滿諸多疑義、並非行政院版,又未訂有救濟機制、實施細則的法源依據,但民進黨當局表示,此法並不會影響兩岸正常交流,同時澄清該法是針對「犯罪行為」,而非針對特定人的身分加以懲罰。其實,該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在現行法律,例如《政治獻金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遊說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集會遊行法》已有明文規範,又何須再疊床架屋? 其次,當美、中陷入戰略競爭互動關係,其合作與衝突呈現週期性波動,但台灣卻已身先士卒、迫不及待地衝至前沿,欠缺戰略緩衝區避險設計。無論是修訂「國安五法」或制定《反滲透法》,民進黨的「保台抗中」戰略都是一種「戰略超前」的冒進策略,提升了台灣安全風險係數,也意味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逐漸偏離「中間路線」。 再者,《反滲透法》會疏離兩岸交流,其政策邏輯是意圖壓制、反轉國民黨執政時期所建立的兩岸民間交流趨勢。尤其,大陸以黨領政,所有機關、團體皆有黨委組織,因此即使單純的學術交流、公益活動皆可能被罰,難怪社會各界批評該法比「白色恐怖」更恐怖、勢必產生「寒蟬效應」,嚴重衝擊兩岸交流。 最後,刑法明定「法無明文規定者不為罪」,然《反滲透法》定義模糊,例如「滲透來源」涉及對象過於廣泛,受「指示、委託」亦未清晰定義。這種「霸王條款」對在大陸發展的台商、台生、台青、台師,構成「自我審查」的嚇阻作用。…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38
2020大選國民黨潰不成軍,甚至有分裂危機,未來數十年恐怕沒有翻身的機會,重返執政更是虛幻夢想。可以預期,未來將是民進黨一黨獨大,「掛民國羊頭,賣台獨狗肉」;無正名制憲,卻走貨真價實的台獨道路,這或許可稱為「蔡英文式台獨」吧。 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早就揭示正名制憲不可行,強調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目前國號叫中華民國,領土只限於台澎金馬。另外,要長期把持本土政權,讓民進黨永遠執政,勢必得徹底摧毀中國國民黨,讓其成為永遠在野的小黨,因此透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和《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讓國民黨奄奄一息。同時,必須絕對控制媒體和學校教育。 民進黨已深悟美、日等外國勢力不可能支持法理台獨路線,因此努力維持兩岸分裂的永久化、固定化,目前蔡英文奉「中華民國台灣」為國號,願遵行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再主張獨立建國、制定新憲法,想以此避免海峽對岸以非和平方式實現統一。 另外,民進黨大搞「去中國化」,把中華文化抽乾抽空,牢牢控制90%,甚至百分百的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對成年人進行長期洗腦的工作;又加緊抓住中小學文史課綱,利用歷史、公民課程和鄉土語言教學,對莘莘學子從小進行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教育,不斷培養台獨生力軍,亦即「天然獨」,使其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不認同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 前兩年因不滿民進黨企圖撤換當選台大校長的管中閩,並發動「卡管」、「拔管」,筆者和一些關心台大校長遴選的校友發起新五四運動,不捨晝夜一連兩星期在傅鐘下靜坐,提供黃絲帶給大家題字留言,輪班守護,還成立了「捍衛校園自主聯盟」。那些日子面臨好幾波綠色職業學生的偷襲和破壞,讓我們親眼目睹他們的醜陋面貌和粗暴行為,也終於發現,民進黨滲透校園既深入又普及,幾乎把持了各大學社團的領導權。…
作者: 石文傑 頁數: 39
參謀總長沈一鳴墜機身亡,蔡英文給予許多逾格的崇榮,降半旗、升一級上將、青天白日勳章。第二天,《德國之聲》報導,台獨分子林靜儀說:「支持統一就是叛國」、「用中華民國是勉強」。 相信少年沈一鳴在看「中國的空軍」,想著是要去讀建中,還是空軍幼校時,若有人問他「統一是叛國?」,他溫文儒雅,可能不會一拳打過去,但鐵定馬上會去報告教官。 沈一鳴在1996年飛彈危機中,陪國防部長與美軍太平洋司令會談,美方問其立場,他回「台灣會戰到一兵一卒。」為此,台獨加讚說「這跟現在一些退將到中國屈膝求利,高下立判」。所以AIT這次為他降了半旗。 對新竹基地的回憶 沈一鳴是新竹基地幻象2000戰機的種子教官,我小時候就住在該基地附近。最近妹妹傳了個簡訊:「記得竹師附小二年級,課上了一半,有一個年輕軍官進來,老師很嚴肅地叫我最好的同學出去,她的父親掉飛機了。至此她與母親搬離新竹,再也沒看到她了。她叫朱維謹。」…
作者: 郭冠英 頁數: 40
1月15日,中美在美國華府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助於防止中美關係惡化、緩解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對全世界經濟都是一個好消息。但未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還有更多問題待解決。 這一好消息正是市場需要的信號,投資者對這一進展感到高興,美國股市也因此創下新高紀錄,原因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終於得到部分緩解。 2019年川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在全世界四處出擊,向世界各國揮舞貿易戰與博弈,弄得全球局勢風雲變色。從戰術層面來看,川普好像收穫不少,例如,多徵收了他國商品進入美國的關稅,連英、法、德、加等盟國也沒得躲;也壓榨了其他盟國許多保護費,例如川普要北約國家補交3,200多億美元,日本要為駐日美軍每年提供80億美元費用,韓國要支付駐韓美軍50億美元;伊朗被制裁,每天石油出口低於1萬桶;俄羅斯也被迫停止向德國供應天然氣;台灣、香港和新疆等地也受到美國挑撥。 不過,無論是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甚至包括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中國基本上都站穩了陣腳,時而還進行了有力反擊。展望2020年,全球貿易戰與博弈是否偃旗息鼓?綜合各種分析,恐怕前景不容樂觀。 雙方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2
第 1 頁,共 2 頁